飞鹿言情小说网

黄土地上的那些事 第二章 我上中学也拼过

和现在的孩子们一样,我的中学时代同样充满梦想。为了那些虚无缥缈的梦想,我拼搏了,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有滋有味的活了三年。

当年背馍的经历值得回忆。

上初中的三年里,因为学校里没有食堂,距家又远,每周三下午,住校的孩子们都会结伴回家背馍,我当然也不例外。

在那些背馍的日子里,有苦趣,更多的是乐趣。记得每周三下午,上完了课,小家伙们三五成群,结伴回家背馍。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从天上说到地上,从飞禽说到海怪,总之,天底下就没有我们说不到的话题。

这是一个夏季的傍晚,我背了一大兜馍,和两个同学一起走在回学校的路上。两个大锅盔压在我的肩上,说轻也不轻,每走一、二里路,我就会把装馍的兜从左肩换到右肩,或者从右肩换到左肩。那两个同学也一样。

路过一片坟地的时候,因为天已经擦黑了。老人们说的那些鬼故事很自然的出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常常,”有个同学惊呼道,“那是啥?”

顺着这个同学指的方向,我和另一个同学看见了老人们所说的“鬼火”。零零星星的“鬼火”一闪一闪的,好像躲着我们,又好像朝我们走了过来。

“跑!”也不知道谁猛然醒了过来,喊了声跑。

三个孩子撒开腿,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飞快地跑了起来。也不知道跑了多长时间,快到学校门口的时候,浑身上下湿漉漉的我们停下了脚步。

回头看时,“鬼火”早见鬼去了。天上的星星淘气地眨着眼睛,好像在看我们的笑话一样。

一个同学问:“你俩看见啥了?”

我首先回答说:“不就是老师说的那个什么磷吗?”

“那咱疯跑个啥?”另一个同学说。

“对呀,咱为啥跑呀?”我也不明白地问。

三个人你埋怨我,我埋怨他,说着说着进了学校。

干吃馍是多数同学的一日三餐。吃着吃着,花样也就出来了。有用开水泡馍吃的,也有到野地里找些韭蒜(一种带辣味的野菜),一口馍一口韭蒜就着吃的,当然,也有一些胆大的同学,去地里偷村民种的大葱,西红柿等蔬菜……

我也有过“做贼”的经历。

因为贪吃而“做贼”,这样的经历回忆起来确实有些伤感,当时呢,只是觉着有些小刺激。

有天晚上,我和一个胆大的同学偷偷出了学校,忽明忽暗的月光下,我俩趴在村民的西红柿地里,战战兢兢的伸出手,摘了一个又一个西红柿。

忽然,一道亮光射了过来。

“谁?”一个壮年男人的声音传了过来。

我俩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虽然小心脏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拿手电筒的男人并没有朝我俩走过来,几分钟后,这个男人终于走了。

我听见那个男人重重的唉了一声。直到长大了以后,我才想明白,那个男人应该是发现了我们,知道是学生娃,故意装着没发现。

三魂少了六魄的我俩爬了起来,撒开脚丫子就跑。当然,西红柿一直牢牢地抓在两只手上。

毕竟是学生娃,好长一段时间里,我一想起这件事就会害怕,小心脏跳个不停。

说真的,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做过贼”。

我上初二时的班主任姓杨,代数老师,因为听他的课够味,所以学生们大都喜欢他。实话实说,我之所以感激这位老师,并不是因为他课讲得好——

刚上初二的时候,大概是一周后,杨老师给学生们排座位。

学生们按照个头高低,排队站在教室门口。杨老师让学生们一个跟着一个进了教室,个头小的坐在前排,个头大的坐在后排。我的个头不算大也不算小,当然坐在了中间位置。

“常常,”杨老师朝着我喊,“你坐这里!”

杨老师居然安排我坐到了最后排。

我没敢反抗,乖乖地坐到了最后排,虽然心里老大不情愿。

我不知道杨老师为什么这样安排,两个多月里,内心充满了不服气。

几乎每天,我都会早早起床,捧上一本书,孤独的在学校大门口的路灯下走过来走过去,读着书,思考着。因为,我急着向杨老师,向全班同学证明我自己,我不是个普通的学生,我要让杨老师因他轻视我而后悔。

中期考试结束了,同学们都长长的舒了口气。我呢,心里憋着一股气,满心期待地盼着中期考试的成绩快些出来。

谁都没有料到,不起眼的我,中期考试的总成绩位居全班第一。

很多人傻眼了。

几天后的一次代数课上,杨老师站在讲台上,和以往一样,沉着一张脸,扫了几眼教室。

“常常,”杨老师面不改色地说,“坐这儿来!”

杨老师把我的座位调到了第一排中间位置。当时我想,这应该算是杨老师对我的一个奖励吧。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内心一直充满了自豪感。因为我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班主任杨老师真正认识了我。

很多年后我才明白了,杨老师之所以那样排座位,无非是看好我这个学生,以此来激励我罢了。

我为自己当年的想法感到可笑的同时,对杨老师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前几天,我见到了已经退休的杨老师,杨老师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但在我看来,杨老师一点也没显老,甚至,比当年更帅气。

“常常,”杨老师一眼就认出了我,朝着我喊,“在啥地方工作?”

“我在咱县政府工作!”我很吃惊地回答说。因为我真的没有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杨老师居然一眼就能认出我。

我在县政府附近找了个小餐厅,和杨老师吃了顿便饭,算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点心意。

我没有和杨老师提当年的事,因为我知道,即便我说了,他也未必能想起来。杨老师从教数十年,桃李满天下,像那样的事他可能已经重复做过千百遍了。

给孩子找了好点的学校,为人父母的,有这样的想法,再正常不过了。我也有段转学的故事。

按照学区划分,我在本镇高中上学。父亲呢,虽然是个泥腿子,和那些有头有脸的人八竿子搭不上边,但还是想托亲戚找熟人让儿子去县城上学。

还好,我有个远房舅舅在县二中教书,父亲打听到这个关系后,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隔三差五去这个舅舅家。实在是因为这个舅舅仅仅只是学校里的一个普通教师,办这样的事不容易,转学的事一拖再拖,一直拖了大半年。

那天中午,我正坐在教室里上代数课。

“常常,”我听见了父亲的声音,“出来一下!”

“大,”我出了教室,问,“啥事?”

“下午去县二中报到!”父亲像得胜的士兵一样高兴,兴奋地对我说。说话时还把办好的转学证明在我眼前晃了一下。

我当然也很高兴。去县城上学,其实一直是我压在心底的梦想。之所以从来没有说出口,是因为我实在不愿意因为自己而让父亲受作难。

父亲骑着自行车,买了一大兜花生,带着我到了县二中。

父亲把花生硬放在了教导主任李老师的办公室,扔下我就走了。

“你叫常常?”李老师很和善地问,“你舅给我说了好几次你转学的事!”

“嗯!”我怯怯的站在李老师旁边,嗯了一声。

“你去高一二班吧,我和班主任老师说过了!”李老师安排说。

“哦!”我连一声谢谢也没说,只是哦了一声,转身走了。

《红楼梦》里有个情节,说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事。当时的我,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见什么都觉得新鲜。乡下学校的教室是大瓦房,和县城的学校相比较,可以说土得掉渣。县二中教学楼是栋三层楼,正面贴着黄色的瓷片,太阳光下,明晃晃的,给人一种高档、大气、上层次的感觉。

我很珍惜父亲给了我这么好的一个学习环境。多少次,上厕所的路上,我手上还拿着书,很多学生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我呢,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合群的,依然我行我素,把能用到学习上的时间都用到了学习上。

那时候,高考前学校先要组织一次预考,预考结束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会落选,只有剩下的不到百分之十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高考。

高三毕业那年,预考成绩出来后,连班主任李老师也不敢相信,我这个平时学习仅属中等偏上的学生,居然在四百多名学生中脱颖而出,总成绩居全校第二。

“常常,”班主任李老师嘱咐说,“再鼓一把劲,你一定可以考上大学!”

“嗯!”我重重的嗯了一声,像是战士决定上前线一样,算是给了李老师一个回答。

李老师是教历史的。那年,我考中的是一所师范院校的历史教育专业。我知道,是受了李老师的影响。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黄土地上的那些事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