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残明风云皇帝 第三章、外援

小说:残明风云皇帝  作者:文天  回目录  举报

崇祯十七年五月十五日,晴。

宜祭祀,动土。忌出行,登基。

黄道吉日……个鬼啊!

朱由崧眼角一抽一抽的看着黄历牌,他总算明白,为什么弘光政权仅仅过了两年就亡了。

说他封建迷信也好,但无论是作为一个资深老鬼,在地府里生活了一千多年,还是作为穿越者大军中的一员,朱由崧都很难不迷信。

毕竟他的实际年龄已经一千多岁了,想要让他喊出“人定胜天”、“我命由我不由天”一类的台词,也实在太困难了点。

朱由崧嘬着牙花子,看着身旁伺候的韩赞周,问道:“韩公公,不是说好选的是一个良辰吉日吗,难道那些大臣都是用脚后跟选的?”

韩赞周陪着笑道:“陛下,根据钱谦益大人说,这一天是最近几天中唯一一天的晴天,其他几天都是阴雨天,不适宜登基。”

他话音还没落,只听外面一阵闷雷作响,接下来就是一阵暴雨落下。

朱由崧冲外面努了努嘴:“晴天?”

韩赞周尴尬的擦了擦汗:“呃……这个……”

朱由崧不屑的撇嘴道:“切,说什么晴天,这一阵是梅雨季节,能有晴天就见鬼了。”

他忿忿的在心里想道:“他娘的,钱谦益,不就是那个水太凉,头皮痒的东林党魁吗,这几天朕我做足了功课,知道你们东林党一开始就不愿意让朕来当这个皇帝,选这么个倒霉日子,肯定也是你们故意恶心朕。好,既然这样,那咱们就好好玩一玩。”

韩赞周在一旁赔笑道:“陛下,时辰快到了,您是不是可以出发了。”

朱由崧看了一眼外面下的有如水幕一般的大雨,叹了口气,嘟囔道:“丫的,朕我又不是孙猴子,还得跳过水帘洞,才能当猴子王么……”

其时西游记已经写成一百多年,韩赞周当然也知道皇上说的是什么意思,但他也不好接茬,只好在一旁伺候着皇上出行,只是朱由崧后面的话他就有点听不明白了。

“话说回来,这群写小说的脑洞也够大的,玄奘那个和尚朕连见都没见过,怎么就成了朕的御弟了……”

金陵,紫禁城,武英殿。

登基大典。

朱由崧虽然也登过基,但那是唐朝时候的事了,众所周知,你无法用前朝的剑,来斩本朝的官。这样做是要吞剑的。

跟随着身边韩赞周的指示,朱由崧做完了一系列又臭又长的登基仪式。他倒没有嫌麻烦,反倒是很新奇。毕竟一个人一辈子登基两次,而且还是在不同的国家,这种事情也算是绝无仅有了。

登基仪式结束,百官上前参拜,朱由崧定下年号为弘光,也就是说,等到今年过去,明年就是弘光元年了。定下了年号,接下来也就是大家最期待的环节,封官了。

毕竟大家都不是傻子,就好像后世的某某讲座,那些大爷大妈们大老远的跑过来参与,目的当然不是听你演讲,而是领取演讲之后发的一袋鸡蛋,一桶豆油。

现在大明朝的这些“忠臣孝子”们陪你皇上一起完成了登基典礼,接下来他们要的可不是鸡蛋豆油,而是高官厚禄,真金白银了。

朱由崧看着下面那群歪瓜裂枣,心里也是一阵别扭。殿下的这些大臣几乎是大明剩下的最后一支各怀鬼胎,勾心斗角,外斗外行,内斗内行的“精锐”力量了。可腻歪归腻歪,中兴大明也确实得指望这群人了。

这一刻,朱由崧无比想念他的天策府班子,和即将抽奖得来的忠臣良将。

他问过系统,抽奖需要在晚上才能开启,所以他现在也只能耐住性子,先应付这群“精锐”了。

朱由崧清了清嗓子,示意站在一旁的,已经贵为司礼监掌印的韩赞周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韩赞周手捧圣旨,大声的读了起来。前面自然是一些没什么用的屁话,大臣们也不会细听,当然圣旨上还必须要写,这就是所谓官样文章了。

“敕封姜曰广为吏部尚书,高弘图为礼部尚书,马士英为兵部尚书,三人领东阁大学士。”

这三个人是拥立朱由崧之中,官职最大,名望最高的三个人,尤其是执掌兵权的马士英,当初正是他率先从龙,统率大军护送朱由崧来到金陵,因此这三人也是受封大学士。

“敕封黄得功为靖南侯,高杰为兴平伯,刘良佐为广昌伯,刘泽清为东平伯,兹为四藩,镇守江北。”

黄得功,高兴,刘良佐和刘泽清就是南明所谓的江北四镇了,这四个人手握重兵,朱由崧能够继位为君,也多亏了这四个人的支持。因此,朱由崧也投桃报李,封他们四个爵位,同时允许这四个人继续割据江北,为南明小朝廷抵御清军。

江北四镇虽然拥立朱由崧,但都没有亲自入京,而是派来了各自的使者,他们对视一眼,全都是大喜过望。明朝自朱元璋封过“六王”之后,就几乎没有异姓王爷,封到国公也就到头了,如今皇帝封四镇为侯爵、伯爵,可以说是极大的荣耀。

其后朱由崧又封赏了一大批朝臣,皆是当初拥立他的从龙之臣。随着韩赞周不停地向下读,朝臣之中一部分人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原来这次封赏,弘光帝似乎是把朝中所有的东林党大臣都给忘了,就连东林党人的外援,如今镇守在武昌的左良玉,都只字未提。

这样一来,功勋党自然是暗自在心中嘲笑东林党人看不清形势,当初非要拥立潞王朱常淓,结果现在封赏众臣,压根没有他们的份。

东林党人自然是心怀不满了,不过心怀不满的对象也不尽相同。像是钱谦益,史可法这样的大佬,自然是对朱由崧不满,认为他心胸狭隘,不似人君,但下面的小弟们,可不这么想。在他们看来,自己之所以没有受到皇上的封赏,都是因为上面的大佬看不清楚形势,拥立了错误的王爷,到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就这样,原本就擅长内斗,一点都不团结的东林党内部,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

朱由崧当然没有忽视这一点,他在龙椅上,将这些大臣们的表现看的一清二楚,心中暗暗好笑:“钱谦益,史可法,你们两个既然要和朕作对,朕怎么可能放过你们?原本朕读史书,读到史可法殉节这一段,还颇为感慨。只不过如今朕做了皇帝,你若是执迷不悟,那也只是芝兰当道,不得不除了。”

封赏过后,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不过朱由崧倒是不管这个,所有仪式结束之后,他便摆驾回了皇宫。

皇宫内,朱由崧坐在椅子上,开始考虑大明的未来应该怎么办。如今他手中无兵无势,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来,还需要争取藩镇的帮助。

如今活跃在长江一带的掌握兵权的藩镇,也不过是只有五家,分别是庐州的黄得功,凤阳的高杰,亳州的刘良佐,淮安的刘泽清,以及武昌的左良玉。

之前为了拉拢功勋派,打压东林党,自己已经得罪了左良玉,要拉外援,也就只能从江北四镇之中选择。

四镇之中,刘良佐、刘泽清后来都投降了满清,像这种没有节操的人,即便争取过来,也难保他以后不会再反水。而高杰为人凶暴,喜欢劫掠,一派土匪作风。像这种贪得无厌的人,胃口极大,很难满足。思来想去,朱由崧还是打算拉拢黄得功。

一来,历史上黄得功对弘光帝忠心耿耿,二来,他所处在的庐州、寿州区域距离长江最近,与南明的金陵、广陵一代互为犄角,可以说若是清军南下,南明很难北上去援助其他三镇,但却可以与黄得功联手,抵御清军。

想到这里,朱由崧决定了下来,拉拢黄得功,他叫来了韩赞周,问道:“韩公公,朕若是没记错的话,黄得功派来的使者是叫做郭维经吧?”

“启禀陛下,您说的不错,正是郭维经。”

“好,韩公公,你这就备下车马,朕要微服去见那个郭维经。”

“这个……”韩赞周犹豫道,“陛下,您乃万金之躯,怎可亲自去见一个下臣,不如把他召进宫里,也就是了。”

“不然,”朱由崧摇头道,“宫中人多眼杂,耳目众多,说不好哪个内侍宫女,就是那些有心人的耳目。朕这样微服出巡,只带几个贴身侍卫,这样目标不算明显,即便有人看到了,知道的人也不多。”

“这个……”

“好了,你不必再劝了,朕意已决,你快下去安排吧。”

韩赞周见朱由崧坚持,也没法再劝,只好下去安排。他知道现在弘光政权刚刚建立,那些人各有各的心思,特意找来了自己手下功夫最高的侍卫,嘱咐他们一定要保护好朱由崧,只有朱由崧活着,他们才有命在,才能享受荣华富贵。

就这样,朱由崧秘密带着几个侍卫,前去拜访郭维经。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残明风云皇帝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