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所有人震惊。
长城的新政,大家都亲眼所见,非常成功。
此时一听胡亥还有新政,纷纷震惊。
“那就是科举选拔制度。”胡亥说道。
“何为科举选拔制度?作用是什么?”
此次不等扶苏追问,李斯在得到始皇帝眼神后抢先问了出来。
“科举选拔的作用是为大秦选拔天下人才,为国所用。”胡亥简单解释了一下,回忆了一下科举制度的知识。
科举制度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在华夏悠久的历史中经历了1300多年的岁月。
能够存在如此悠久的岁月,自然有过人之处。
时间证明,科举制度的出现,改变了人才选拔的单一体系。
最重要的是,他是面对所有人,换一句话说,科举制度是开源的,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以从中冒头,闪耀属于自己的光芒。
“选拔人才?”众人疑惑。
胡亥大声道:“不错,如今的大秦人才选拔太单一,天下之大,难道只有名门之下才出才子?我看不见的吧?
科举制度就是要打破这个偏见,它对天下所有读书人敞开大门,我们不管你是寒门还是名门,用真材实料说话,民间还有一句俗话,叫,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呢?”
李斯沉默,许多文官则是有些愤愤不平。
始皇帝也沉默。
他觉得胡亥说的不错。
如今入朝为官,多数都是名门之后,或者举荐之流。
圣人门下出贤士,这话不假,可大多出自一门,也容易出现派别之争。
大秦之大,寒士之中未必没有明珠,若是从其中走出一些,对大秦都是极好的,还能打破派别。
可是要如何选举呢?
始皇帝想到这里,胡亥再次开口。
“所谓选拔,自然不会那么轻松,会采用答题的方式进行,且每一年的题目都会出现变化,与当下的大秦实时挂钩。
我整理出了一个大概的章程。
大概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童试又分县试,州府的府试,省郡的院试。
如何童试?
童试不论你身份与年龄,以县级考试为主,通过者则为童生称号,只有童生称号者才有资格参加府试,通过府试者又可以参加省郡举办的院试。
院试通过者,赐功名秀才,凡是秀才功名者,我大秦会给予减免他家中的税赋,给与一定资助。
然后就是乡试。
乡试三年举行一次。
只有各地,取得秀才功名者才能参与。
通过乡试者,赐举人功名,并获得会试的参加资格。
会试有大秦朝廷统一举办。
时间一样也是三年举行一次,举人功名者才能参加,通过者赐功名‘贡士’,并获得殿试资格,贡士名额会设置上限,只有200-300左右。
殿试则是最后一次考试,由我大秦皇帝,也就是我的父皇亲自出题,来一次御前考试。
在这里会排出前三甲。
第一名为状元。
第二名为榜眼。
第三名为探花。
其余的贡士则会赐功名进士,由我大秦各部根据要求安放至各个州郡之中为官。当然,前三名则是获得官职最大,甚至留在京城也是有可能的。”
胡亥说完,所有人都震撼到了无法言语的地步。
“好一个我有一个梦想,好一个少年强则国强,好一个科举选拔制度。”
特别是始皇帝,他激动的大喊了三个好,双拳紧握,眼睛都充血了般红。
嬴政太激动了。
胡亥的科举选拔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以实力说话,能走到最后殿试的人,必定是栋梁之材,简直妙不可言。
凭真才实学自己闯出来的,那才是真本事,一点水分都没有。
不止始皇帝激动。
李斯、甘罗与其他官员则是眼珠子都快瞪了出来。
他们不傻,深知这科举选拔若是推广开来,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天下寒士有了一条出路,而大秦也多了一条选拔栋梁之路。
特别是前三甲。
似万军丛中杀出一条血路来,绝对是栋梁之材。
而这让人无比惊艳的选拔制度,竟然是胡亥选出来的?
简直不敢相信。
“李爱卿。”始皇帝似乎想到了什么,连招手。
李斯连道:“陛下,臣在。”
“你可记下了?”始皇帝看着胡亥,无比欣慰道。
“请陛下放心,十八殿下所说科举制度,臣已经全部记在了脑海之中,一个字都不会落下。”李斯道。
“好,亥儿不愧是我儿子,如此天才的选拔制度都能想出来。”始皇帝微笑道。
李斯连附和,身边的甘罗等人则是一句话不说,替扶苏担心起来。
有这样的胡亥,扶苏殿下还能当上储君么?
在这一刻,所有人的脑海中都出现这样一个疑问。
PS:求一波收藏,鲜花,十分好评,打赏,月票,求一切。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