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我被挖出来了 第三十五章 剑斩颉利可汗

逆鳞剑剑气大震,在瞬间杀光所有猎豹骑兵后,重新在韩非的手中合为一柄长剑。

只不过原本应当是雪亮的剑身,此刻却变成了暗黑,其实那不是黑色,而是红色,因为吸收了太多的鲜血,所以变成了一抹诡异的暗红色。

龙有逆鳞,触之即死!

韩非已是这世间唯一的炼气士,修行的道法仙术自然不可能是这些凡人所能阻拦的住的。

颉利可汗懵怔的瞪大了眼睛,甚至忘记了反抗。

韩非一路策马奔腾而来,如履平地一般,挡在他面前的人,全都被撞飞了出去,所当睥睨!

眼前已经可以看得到颉利可汗的大帐,也可以清晰的望见那个野心勃勃的男人。

韩非立刻舍弃了战马,足尖猛地一踩马镫,身形如利箭一般激射向了天际。

化作了一个黑点。

当他从空中再度落下,已经稳稳的悬停在了颉利可汗的战马头颅之上。

颉利可汗仰头看着逆光而立的持剑男子,一阵恍惚。

这……难道真的是天神下凡吗?

不等他从震惊中清醒过来,就觉得眼前的视野瞬间天旋地转。

紧接着,他听到了无数突厥武士们的恐惧至极的惊呼声。

然后。

他的视线一片漆黑,大脑一片空白。

最后只听到一声闷响,似乎是有重物落到了地面。

那似乎是……他的脑袋?

韩非迎风而立,当着突厥十五万大军的面,一剑斩落了颉利可汗的头颅,瞬间足尖一点,身形隐没。

站在大唐边关城墙上的李世民和李靖看到这一幕,同时大喊一声。

“好!”

“万军从中取上将头颅,怎一个好字了得!”

李世民不禁神情激荡的又补充了一句。

就在这时,李靖一个激灵,忽然响起了,帝师在跃下城头之际,对他说过。

要让他把握住机会。

什么机会?

李靖回神,顿时精神大作。

击败突厥人的机会不就在眼前嘛!

一念及此,李靖立刻抱拳看向李世民。

“陛下,臣请战!”

并未多言,只是寥寥五个字而已,但李世民望着此时失去了主心骨,早已乱做一团的突厥大军,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李世民纵声大笑。

“朕准了!”

“命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各率兵马……全军出击!”

……

……

夏末秋初,树叶开始泛黄,是个多雨的季节。

不知何时,天空里凝聚起了铅灰色的乌云。

然后很快天空里就下起了雨。

雨水并不大,淅淅沥沥的,有些像春雨如丝,但终究还是有些不同,秋天的雨水里多了一些刺骨的寒意。

秋天的氛围,总是容易让人从心底里生出莫名的愁绪。

怎么就败了呢?

阿史那隼停马矗立在荒原上,有些茫然的看着那些四处逃窜,连哪怕一点军纪都没有的突厥骑兵,心头一阵恍惚。

他的身边停靠了百余骑兵,负责他的安全,看到主人长久的沉默不语,也没有丝毫要前进的意思。

一个领头的骑兵忍不住靠近了阿史那隼,“主人,我们也要快点走,一旦大唐的骑兵追上,以我们的兵力,恐怕护不住您。”

“知道了。”阿史那隼闻言点了点头,并未反驳。

说起来也奇怪,这些大唐的军队,若单论战斗力的话,根本就不是突厥的对手,可一旦他们的士气起来了,成群结队反倒能打得过他们几倍的敌人,冥冥之中,似乎有神助一般。

“走吧!”

阿史那隼猛地一扬手中马鞭,呼啸一声,一骑当先,从高地上冲了下去。

护卫安全的百余骑兵也迅速移动,紧紧的跟随在他的身侧四周,开始离开大唐境内,往草原的方向跑去。

散乱的马蹄声就像是急促的鼓点一样,带着焦躁的动乱,在荒野上遍地响起。

他并没有亲眼见到,颉利可汗当着十五万大军的面被人一剑斩杀的阵前,所以他无法相信,那种能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人,居然真的会存在?

阿史那隼的心里涌起了一抹巨大的荒谬感。

难以置信。

那个野心勃勃,想要一统草原和中原,将整个天下纳入怀中的男人,居然就这么死了?

他不知道自己是该庆幸还是该懊恼。

如果自己那时没有去追击那个神秘的黑袍男人,一直护卫在他的身侧,至少应该不会让他这么轻易就死去。

就算自己也保护不了他,但至少突厥大军也不会因他一死就彻底崩溃,因为还有他在!

可世界上没有如果。

突厥败了,而且是那种一败涂地的败。

这对于唐国来说,这是一场举国欢庆的大胜,阿史那隼心里很清楚,如果这一站不能彻底将大唐击垮的话,那么以后的几年里,这个大唐就会迅速的成长起来,变成一只真正的猛兽。

到时候危险的,就是突厥了。

但这场失败对于突厥来说只是一个开始,随着颉利可汗死去,草原上将又重新掀起一场争夺大汗之位的腥风血雨。

突厥将因为争斗变得越来越虚弱,而大唐将因为空前的团结而变得越来越强势,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为此,阿史那隼感到了深深的忧虑。

颉利可汗那个唯一的儿子,天性懦弱,根本就不像是一个草原人,一旦离开了父亲的庇护,那么他就将从狼王变成一只任人宰割的小羔羊。

而这一切,全都是被那个大唐的帝师所赐……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我被挖出来了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