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玄幻:我有几十个系统 第十一章:他的戒指里有老爷爷(5/5)

苏寒望向身边白衣少年,顿时少年头顶有字迹浮现。

“萧一鸣,气运超凡,手上古戒内藏有一缕圣人残魂,已沟通完成,具有超凡入圣之资。推荐结缘指数:二颗星。”

结个屁的缘!

苏寒当时就怒了。

人家都要抢他的机缘了,还结缘,结仇还差不多。

不过虽然愤怒,但苏寒的脑中也很快明白过来两点。

一是,这名叫萧一鸣的少年,他认识。

萧一鸣是宁阳城三大家族之一的萧家子弟,相比于他自己,他的哥哥更为出名,就是那位觉醒了上古火蛟血脉的萧晨。

二是,这货手上的戒指里,竟然有一缕圣人残魂,而且还沟通完成了。

这不是前世看过的小说中,戒指里藏老爷爷的桥段么!

可以想象,在圣人残魂指导下,萧一鸣修炼速度不会慢,未来成就甚至还要大过他那个上古火蛟血脉的哥哥!

毕竟系统都说了,人家有超凡入圣之资。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这货以后能成长为一方圣人啊!

而且看对方小小年纪,出手便是三百下品灵石的手段,指不定已经在发达的道路上狂奔了。

这次的这柄铁剑,也绝对是他戒指里的圣人残魂看出了珍贵之处,要让萧一鸣拿下。

这种机缘,他肯定不是第一次遇到,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不过这又怎样!

抢我的机缘,我就得给吗?

苏寒眼神冰冷,不去管萧一鸣,直接将那颗下品灵石扔在了摊位上。

“老板,这柄铁剑我已经买了,按你说的价格,你想坐地起价,也不怕撑死在这里。”

摊主小老头听见苏寒之言,终于不再忙着和萧一鸣谈价格,转过了头来。

这时他就有些惊悚了。

在苏寒身上,散发浑厚的灵力波动,他眼神凌厉,大有一言不合就要大打出手之势。

小老头的修为只在武道三重天,在他眼里,此刻的苏寒,是不可抵挡的。

“小哥,这里可是三大家族共同监管的地盘,你不要自误。”

虽然心里发怵,但鸟为食死,人为财亡,为了灵石,小老头还是强作镇定的警告道。

“你觉得我苏家子弟,在自己家的地盘被人戏弄,家族会帮着外人吗?”

苏寒冷笑道,直接搬出了自己的家族身份。

这一下,摊主小老头彻底为难了。

如果真如苏寒所说,他是苏家子弟,那么今天这个亏,他小老头不吃也得吃,除非真的不想在宁阳城混了。

不过为了几百灵石,显然不值得。

无奈,摊主小老头只能看向白衣少年。

白衣少年一看就器宇不凡,说不定也是三大家族的人呢?

那么就让他们俩去争吧。

小老头索性道:“这柄铁剑,我小老头卖给谁都无所谓,你们自己商量吧。”

他直接当了甩手掌柜,什么都不管了。

萧一鸣笑吟吟的,听闻小老头的话,转向苏寒说道。

“如果我没认错,想必这位兄弟,就是我宁阳城大名鼎鼎的圣人之子,苏寒公子吧,看来与传闻不符,苏公子的实力,可是不一般啊。”

萧一鸣的话绵里藏针,看似友好,实则不然。

苏寒确实是圣人之子没错,他的老爹苏正霄,是宁阳城百年来唯一步入圣人之境的强者。

可是,在苏寒六岁时,他的圣人老爹就在一头圣兽王的爪牙下殒命了。

而宁阳城关于苏寒的传闻,也都是他是个超级废材的信息。

此刻萧一鸣说的与传闻不符,便是苏寒武道六重天的修为了。

如果萧一鸣只是一位武道五重天的修炼者,那么他这些话,还能说是客气。

但他不是。

苏寒能够感应到萧一鸣的修为境界。

武道九重!

比他苏寒,还要高出三重天。

这大概也是萧一鸣能够慢条斯理、阴阳怪气说话的底气。

“不过,”

萧一鸣话锋一转,又道:“若是苏寒你觉得靠着家族之名,就要在龙蛇古街强买强卖,那我萧一鸣,绝对不会答应。”

说罢,萧一鸣武道九重的实力,也彻底被他放开来。

汹涌的灵力,一瞬间压倒了苏寒的气势。

“你想和我过过招吗?”

萧一鸣仰着头,眼神轻蔑的说道。

武道六重天和武道九重天,明明白白的摆在那里,即使是苏寒,也得认。

苏寒忽然意识到,他这一次可能要栽了。

实力!

我的实力还不够!

不管是苏天啸还是萧一鸣,现在都比我强!

这种事情,绝不会因为我是个穿越者,而发生改变!

唯有强大的实力,才是唯一的保障!

从未有如此一刻,苏寒渴望实力,渴望变得强大。

如果他现在也有武道九重天的实力,大可一巴掌甩在萧一鸣的脸上,让他闭嘴。

没想到觉醒了系统,还是会被人压一头!

他还是太小看了这个世界!

也是因为他修为增长的时间太短了,只有区区六天。

不过他也不怕,只要给他时间,别说是小小的萧一鸣,就是圣人仙人,他相信自己也能踩在脚下!

深吸了一口气,苏寒缓缓道:“我不想跟你废话,这柄剑,是我的,就绝不会给你。”

“哼,不自量力。”

萧一鸣冷哼一声,一个踏步,便要出手。

恰在这时,一道清冷的女声传入场中。

“萧家,已经这般猖狂了吗。”

……

……

求鲜花,弱弱的。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玄幻:我有几十个系统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