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众人认同自己的观点了,郑经大受鼓舞,他从主座站起,一边踱步,一边把他想好的计划说了出来:“为了让郑氏未来实现一统华夏,开拓海外的宏图,本藩制订了一个分为八个步骤的方略。第一步,首先答应清剃发易服登岸的条件,接受清的招抚,以便能够顺利从大陆购入物资卖给海外,维持我郑氏陆上五商和海上五商的正常运转;第二步,将来清撤藩,激起三藩反叛时,我们趁机起兵,由厦门北上,占舟山、入吴淞,沿长江西进,一鼓作气拿下南京,然后在南京拥立明室后裔号召天下,到时天下豪杰必群起响应,如此即便不能推翻清,至少江南半壁也不再为清所有;第三步,复明这么大功劳,本藩要求天子把福建封给本藩作为封地也不算过分的要求,只要在大陆有了福建这一省作为根据地,我郑氏的海外贸易就能越做越大,赚更多的钱,养更多的军队;第四步,平衡了大陆各方势力之后,我郑氏可以凭借强大的水师力量,向海外扩张,占领吕宋、马六甲和巴达维亚等地,然后从天朝向占领区移民,在海外建立众多外府,壮大我郑氏的实力;第五步,休养生息十余年后,郑氏的实力将壮大数倍,届时我们可以联合清的敌对势力围攻清,将清彻底灭掉,我们郑氏水师一流,可以负责从海上进攻辽东,这样分割清的土地时,我们就能得到整个关外;第六步,好好治理关外,从关内往关外大量移民,用十五年的时间将人烟稀少的关外治理成人间沃土,并建立起一支规模达到十万人以上的骑兵;第七步,从关外入关,先征服河北、山西、陕西三省,然后由北向南,依次消灭割据势力,一统华夏;第八步,利用华夏庞大的人力和物力,壮大陆师,整军西进,将西域重新收入华夏的版图,同时继续往海外扩张,让世界的每一个海域都遍布我华夏的商船,让世界的每个区域都拥有我华夏的疆土,建立一个比汉唐更繁荣昌盛的王朝。”
在场的众人听完郑经的计划再次震惊了,他们第一次震惊是觉得郑经一统华夏的想法很荒谬,这次却是被郑经宏大的计划震憾到了,假如三藩将来真的会反叛,这个计划似乎也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其实郑经心里对这个计划能不能实现也没底,走一步看一步吧,总之先得到五位郑氏重臣的支持再说。
“藩主,完成您这个方略少说也得七八十年吧。”周全斌初步估算了一下,说道。
“我估算了一下,顺利的话,完成这个计划至少要一百年的时间。”郑经笑了笑,说道。
众人已经震惊习惯了,不过周全斌五人都觉得他们都活到这个计划的第二步就已经很不错了,后面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了。
“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只要将来郑氏一统华夏,并创建一个比汉唐更繁荣昌盛的王朝,伯父和四位将军不但封公封爵,延享子孙,还将名垂青史,流芳百世。而如果是清继续统治下去或是其它势力一统华夏的话,恐怕伯父和四位将军以后都要默默无闻了,连本藩将来在史书上也只是一个割据一偶的小势力首领而已。”郑经说道。
周全斌五人心动了,藩主向他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们没有理由拒绝,跟着干就是了。
“藩主,我们都听你的,你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周全斌看向郑经,说道。
“藩主,我们听你的。”
…………………………
郑泰、黄廷、陈辉和洪旭纷纷点头,向郑经表态愿意服从命令。
“好,伯父和四位将军愿意支持本藩的计划就好。”郑经觉得是时候说出本次召集周全斌五人的目的了:“这个计划最困难的就是第一步,接受清剃发易服登岸的招抚条件,毕竟衣冠发饰,先人之所授,更改愧对祖宗,本藩如提出此议,反对的人一定很多,本藩需要伯父和四位将军的支持。”
周全斌五人还没来得及说话,陈永华就插了一句话:“藩主,我们不一定要接受清剃发易服登岸的招抚条件,我们可以利用水师优势在金厦坚持到三藩举兵反清的那一天。”
“复甫,清杀了本藩的祖父、叔父等诸多亲属,是本藩不共戴天的仇人,剃发易服向仇人屈膝称臣,本藩心里更难受,可是形式所迫,本藩也没有办法。从去岁开始,为了对付我们郑氏,清采取了迁界禁海之策,把山东到广东几千里沿岸居民全部强进迁入内地,并禁止船只下海,这直接破坏了江南的海外贸易,使得我们郑氏没有办法再从江南的海外贸易中赚取巨额财富,更让我们今后获得内地物资越来越困难,长此以往,本藩将没有粮饷来养兵,恐怕坚持不到三藩叛乱,本藩就已经垮掉了。”郑经看着陈永华,说道。
能坚持郑经当然会坚持,可历史的事实证明这根本不现实。厦门和金门失守之后,郑氏许多军队在清迁界禁海的封锁下,粮食都吃光了,根本坚持不下去,只能降清求一条活路,这导致到三藩举兵之时,郑氏实力大不如前,郑经派往福建的部队船不过百,兵不满万,让耿精忠大为鄙视。
“是啊,清这一招太狠了,我们现在获取大陆的物资越来越困难。”周全斌感概道。
“生丝、丝绸、茶叶等物资还好,主要就是粮食问题比较麻烦,毕竟东宁府现在可以耕作的土地不多,我们大部分粮食全靠大陆居民偷偷运来,去岁开始,运粮食来的居民越来越少了,厦门军民现在都开始吃库存的粮食了。”洪旭跟着说道,他最近正在为粮食发愁呢。
“我防守的金门也是,现在已经开始吃库存的粮食了。”郑泰附和道。
“在这个世上生存,什么都可以没有,但绝不能没钱和粮食,所以为了郑氏的未来,本藩觉得为今只有暂时接受清的招抚作为权宜之计,哪怕条件比较苛刻。”郑经重新坐到主座上,说道,这是他穿越前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十八年的人生经验,绝对实用。
“藩主说得对,没钱没粮根本无法维持军队。为了赚钱,作为权宜之计,我们暂时接受清剃发易服登岸的招抚条件也未尝不可,不过要价我们可以喊高一点,清除了要保证不动我们现有的人马和地盘之外,还要把福建的泉州、漳州、延平、汀州四府还有广东的潮州府交给我们管理。”黄廷喝了一口茶,说道。
郑泰、周全斌、陈辉和洪旭也纷纷点头,暂时剃发易服他们还是可以接受的,在这个世上生存,就要能屈能伸。
“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那现在拟好详细的条款,本藩马上再让杨来嘉、吴荫为使,带信函前往福州,交给清的闽浙总督李率泰和靖南王耿继茂。”郑经笑了笑,说道,他终于说服了郑氏五位重臣支持他的计划,走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藩主,闽浙总督李率泰和靖南王耿继茂七月派人来厦门的时候,我们坚持仿朝鲜例,不登岸不剃发不易服的条件,还派杨来嘉、吴荫为使去北京等候信息,他们本月才刚刚回来,现在又让他们前往,清廷估计会有疑虑,觉得我们突然变卦是有什么阴谋,要不缓一缓,过了年再派他们前往福州。”周全斌提议道。
“过年前就要谈好,以便新年改年号,不然继续用明朝永历年号会刺激到清廷,地盘要价可以少一点,只要福建的泉州、汀州和广东的潮州三府就行,爵位要一个一等公爵就好了,以便显示我们郑氏的诚意。”为了尽快完成招抚,郑经觉得要价可以适当喊低一点。
“藩主,这开价会不会太低了?”陈辉说道。
“我们郑氏又不是靠地盘大小来养兵的,地盘小一点不要紧,至于爵位只是虚名而已,不封王也没什么,上次假招抚欺骗了清,这次我们的姿态需要摆低一些,否则很难让清相信我们是真的愿意接受招抚了。”郑经说道。
“藩主所虑甚是。”听完郑经的话,陈辉不再坚持他的意见。
郑经都说到这份上了,显然暂时接受清招抚之事已定,其他人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藩主既然已决定接受清的招抚,那在厦门的明室宗藩怎么办?献给清吗?”冯锡范问道。
这个问题太敏感了,郑泰五人和陈永华全都紧张地看向郑经,一旦把明室宗藩献给清,明朝遗民一定会恨死藩主的。
“那倒不用做这么绝,赠金礼送出境就好了。”郑经想了一下,说道,他想到了吴三桂弑杀永历帝的严重后果,这种得罪明朝遗民的傻事他才不做。
“藩主,放走明室宗藩,清会不会怀疑藩主心念旧主。”冯锡范有些担心地说道。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郑氏忠于大明久矣,不忍献上明室宗藩也属情有可原,清会理解的,毕竟连一个连旧主都会出卖的人,也一样会出卖新主。”郑经淡定地说道,他研究明史,知道吴三桂就是犯了这个错,咬旧主太狠,让新主不寒而栗。
“藩主仁慈。”郑泰五人和陈永华齐声说道,他们今天突然发现藩主特别睿智,什么事情都能看得很透。
“好了,伯父和四位将军赶紧拟定给清的条款吧。”郑经扫了郑泰四人一眼,说道。
“是,藩主。”
郑泰五人齐声答应一声,马上开始商量向清廷要什么样的招抚条件,陈永华则赶紧去拿文房四宝过来记录。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