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开启。
系统任务发布:拯救长安,赚取厚利!
李恪没想到系统也知道自己此刻在想什么。
在听程处默说,长安闹粮荒后,李恪就有应召带粮进京的想法。
毕竟,他现在有近九十万石红薯,虽然按照程处默这个吃红薯的速度,一个月后怎么也会减少一石,但大部分还是一时吃不掉的,尽管放在地窖里,时间一长也会坏掉。
所以,李恪自然是打算趁此机会把红薯拿进京卖掉。
平常时候,肯定没人能买下数十万石红薯。
如今。
长安粮荒无疑正是个机会。
“喂,程处默,还能动吗?”
李恪踢了抱着大肚子在躺椅上说“好撑”的程处默。
程处默傻傻一笑:“回殿下,下官动自然是能动的,只是刚吃了红薯饭,有些撑!”
李恪看了旁边堆着的一大堆碗,颇为无语,说道:“本王准备进京一趟,响应朝廷诏令,运粮进京,你要不要去?”
“不去了,红薯多好吃,我要在秦州吃个够!”
程处默说着就睡了过去,没一会儿就鼾声如雷。
李恪无奈地摇了摇头,便只好自己进京。
……
“这个逆子,要不是马周上奏,朕竟不知道他竟这么混账!”
知道扬州风灾根本原因的李世民把奏疏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但似乎还未得到发泄,干脆把面前的一堆奏疏都推滚在地,大吼了起来。
“陛下息怒!魏王殿下也不会想到会发生风灾!”
长孙无忌忙劝了一句。
“他不会想到,但他为什么不知道未雨绸缪,马周在奏本上说一开始就提醒了他加固海塘的重要性,这个逆子却置若罔闻,去和江南陈家结交!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他到底有没有把百姓放在心上!”
李世民吼完后才问道:“现在可已有官员粮食进京?”
“回陛下,自诏书下达后到现在,暂时没有地方官员运粮进京,不过这也能理解,如今天下初定,十室九空,秦州、齐州、咸州等又是大旱,只能等山东与南方的粮食,估计还需要些时日”。
房玄龄回道。
李世民听房玄龄这么一说,心情更加郁闷。
长孙无忌则不敢再说话,当时他也信誓旦旦地说只要扬州粮食一到就可解决长安粮荒的问题,不过他也没想到李泰从国库里倒是拿了不少钱,却是一石粮食也没运回长安。
良久。
还是李世民自己开了口:“诸位爱卿再想想,还能从什么地方省些粮食出来,好挨过这段时间。”
“报!”
就在所有官员都抓耳挠腮地想时,外面传来了声音。
李世民不由得抬起了头。
“启禀陛下!吴王殿下求见!”
听说是李恪求见,杜如晦一时不由得说道:“秦州大旱,吴王殿下,这是进京求粮来了?!”
“如今京城哪里有粮”,房玄龄也苦笑了起来。
李世民也是更加郁闷:“谁让他来的!告诉他,朕还饿着肚子呢!让他自己想办法!”
李世民一时也没心情再议事,忙宣布退朝。
李恪也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带着数十万石红薯进京,竟然见不到自己父皇,也只能巴巴的先等着。
……
而李世民这里倒也因为李恪的出现想起了杨妃,不由得来到了李恪生母杨妃这里。
杨妃一见李世民出现,便跪了下来,梨花带雨地哭道:“陛下!求您救救恪儿吧!他虽勇猛,但毕竟还是个孩子,您就算不喜欢他,也不能饿死他呀!”
“哭,就知道哭,朕何时说要饿死他!”
李世民没了心情,干脆撒手而走,但走到半路后,还是回头说了一句:“程咬金家的公子给他带了粮食去,至少饿不死他!”
杨妃渐渐地止住了哭声,向李世民跪拜了一下:“臣妾谢过陛下!”
不过。
李世民这时候已经走远。
杨妃也没让宫女去挽留,只往西北方看了看,作为皇帝的妃子,她不敢奢望皇帝一直在自己身边,所以,她最在意的只有自己的儿子李恪,但宫墙深深,她即便是想看看自己儿子也是不能的。
……
“母妃!”
因没得到李世民召见,李恪便干脆进宫来了杨妃这里。
杨妃不由得一愣,正刺着绣的针停了下来。
旋即。
杨妃立刻丢了针线,站了起来,四处看了看,一时着急起来:“恪儿!恪儿!”
李恪忙闪身进来,朝杨妃作了一揖:“孩儿给母妃见礼!”
杨妃笑得露出了雪白的牙,素来端庄的她竟无法合拢颤动的嘴,脚如抹油一般,滑飞了过去,把李恪紧紧地抱在了怀中。
旋即,呜地一声大哭了起来。
李恪有些茫然,慢慢地也把手放在了杨妃后背上:“母妃!孩儿……”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杨妃呜咽着说道。
李恪只得待杨妃情绪稳定后才直起腰来,准备推开杨妃:“母妃,我给你带了新的吃食,很美味的,叫红薯粉,程处默那家伙足足连续吃了四五天。”
“让娘再抱抱!”
听杨妃这么说,李恪只好不再说话,也不再动。
良久后。
杨妃才主动松开了李恪,捧着李恪的脸,笑靥如花地道:“果然瘦了些,也黑了些,饿不饿?”
“不饿!”
李恪笑着回了一句。
“饿了就说!你父皇那里,娘亲会帮你去求,不过现在他正在气头上,还是等几天再说比较好。”
杨妃只以为李恪是进京求粮的,所以便这么说了起来,旋即又收住泪水,恢复了往日庄重的模样:“诗文习学的如何了,可有落下过功课?”
“没有落下”。
李恪撒了个谎,笑着回道。
“娘可不信,最近可有诗作,给娘看看”。
杨妃出身皇家,自小受名师教导,自然是文采斐然,对李恪要求要高,如今情绪恢复后,就一如往日般考起李恪来。
李恪也知道自己这位母妃乃诗文鉴赏大家,自己如果乱编是忽悠不了她的,只得依据记忆将后世人写的拿了一首出来。
“三载绨袍检尚存,
领襟虽破却余温。
重缝不忍轻移拆,
上有慈亲旧线痕。”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