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三国之禅兴大汉 宰相问责制

刘备对刘禅交代了内外诸事,为君之道,主要敌人,以及发展方方略。这些对于刘禅来说,早已有思量,毕竟是未来之人,知道王朝兴衰的根本原因,其解决之法,刘禅也清楚得很,一是打击豪强劣绅,二是开疆拓土,将无地少地的百姓都迁移出去。

老百姓但有一口吃的,就不会造反,这是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肚子的饥饿程度决定了百姓对于国家的信任程度。

大汉之民最是顺从,但有上位者给与的些许好处,就能让他们铭记终身。大汉四百年,之所以能深入人心,那是因为,有了高祖的约法三章,有文景之治的传说,有武帝横扫四方的霸气。还有西汉数代明君的施政。

又有东汉光武皇帝的中兴,以及光武皇帝之后的君王,励精图治的表现。大汉四百年,虽说也是坎坷颇多,但是毫无疑问,大汉在武帝之后,汉民的自尊心都是世界最强的,对于汉民的身份,大汉之人都是非常骄傲认可的。

诸葛亮等人,对于大汉有着特殊的情怀。即便是投靠曹操的荀彧,对于大汉也是非常的忠心。

据历史记载,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前,也是在以中兴大汉为基础的政治攻势上,才能聚集大批的人才。当然了,汉献帝在曹操的手里,昏招跌出,也是导致了曹操走向了篡汉的另一条道路。

汉献帝的诸多昏招,让许愿意中兴汉室的人才,感觉到了皇帝的刻薄寡恩,所以他们许多人抛弃了汉献帝,彻底投向了曹操。

这些人可不会去想皇帝应该夺回权利。他们只看到,汉献帝这个人,不懂得感恩,曹操救他于危难之间,恪守礼制,尊重皇室。

可是汉献帝对于曹操却是心怀恶意,屡屡与曹操作对,还多次谋杀曹操,这让人很寒心。也让曹操寒心,原本想做一代权臣的曹操,彻底的背叛了汉室。

其实,刘禅看到了大汉在汉献帝时期的另一种模式,就是虚君实相制度。二元君主制度在华夏的历史上是出现过很多次的。

可惜君王与生俱来对于权力的渴望,让这种制度没能够很好的实行下去,否者改朝换代的之事就难以实现。

刘禅知道未来的就算是他中兴了汉室,只要皇帝还掌握大权,那么改朝换代之事,二三百依然还是会发生,至于后来的汉室子弟能否再次中兴汉室,就只有天才知道了。

对于虚君实相制度,刘禅觉得在他的时代,应该实行起来,实行二元君主制度,用在想治国,用问责制度来制衡宰相,用群臣和百姓来监督宰相,让他既享受天下大权在握,又让他智能矜矜业业的治理国家。

毕竟皇室之人,不是每一代都能够出明君的,只要君王性格稍微懦弱一点,就会出现大权旁落,从此以后天下便会每况愈下。

但是宰相制度就不一样了,宰相制度乃是能者上庸者下,所以一直都会保持着一个有能力的人执掌国家权利,但是这个人的权限仅限于治理国家,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这样的制度,可以让国家传承的更加的久远。

再有造反人员,就会打口号,诛国贼,兴汉室,而非达到昏君,再造乾坤。毕竟皇帝都没有治国的权柄了,百姓自然会去打倒国贼,拯救汉室了。政治口号这种东西很重要,不可以随意更改,当大家都认可了这个东西,你一改变就会人心背离。

即便是勉强达到目的,也会人心不服。毕竟有些东西深入人心之后,就不是那么容易改变。汉室经历了两次中兴,所以人们对于汉室有着特殊的感情。要是汉室再兴,制度上只要合适,恐怕以后汉室就难以覆灭了。

到时候汉民造反,都会打出在兴汉室的政治口号,只要是汉室,那么姓刘的就会坐在皇位上,不管这个皇帝有没有权利,但是人民只会认可皇位是姓刘的。

当刘备问及将来刘禅如何与诸葛亮相处之时。刘禅说道:“孩儿当拜诸葛丞相为亚父,孩儿做齐桓公,诸葛臣相做管仲矣!”

刘备听了眼前一亮,颔首笑道:“吾儿聪慧无不及也,但管仲去后你当若何。”刘备询问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要做怎么做,毕竟诸葛亮已经四十多岁了,而刘禅只有十五岁。两人不可能共存到永远的。

诸葛亮会死去,但是那个时候,刘禅说不定正身处壮年,诸葛亮之后,刘禅与诸葛亮的模式,能否继续下去,就显而易见了。

刘禅想了一下,便将二元君主制度,和分享权炳的做法,说给刘备听。刘备是一个王者,当然知道集权与分权的优劣。

皇帝贤明,集权毫无疑问,对于国家来说,是有力的。当皇帝才能一般,甚至昏庸了无道,那么分权就很有必要,分权之后,王莽那样的人就很难再出现了。一个个的再有才能,都只能为汉室服务。

刘禅的后续策略会慢慢完善,毕竟有些东西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和需要才能实行的。刘备知道刘禅这样做,君权会旁落。可是这无疑是一个保全汉室的好办法。再说了一个个的皇帝都在喊,要千世万世都是他家的天下。

可是这些君王心里都清楚那是不可能的,开国君主到第三代君主都是可以保证国家的强盛的。毕竟开国皇帝,对于二代君王的影响太大了,对于三代君王也有不小的影响。前面两代君王的励精图治,对于第三代君主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第三代君王都不需要怎么雄才大略,只要不昏庸,就轻易之间能做到前面两代君王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开疆拓土,第三代第四代君王,完全可以凭借前面的君王留下来的遗产,做到开疆拓土。

但是自古以来,三代以后,基本上都陷入了满足现状的状态,在之后,皇权旁落,慢慢的便开始开朝换代。

刘禅知道一家一姓的执掌天下的弊端,其实后来那些开国君王们不知道吗,显然是知道的,可是他们有解决办法吗。估计他们心里也打鼓。毕竟国家败坏始于制度的败坏,只要国家的法纪纲常依然在,国家就会保持稳定。但是影响国家法纪纲常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一点啊。

刘备对于刘禅说的未来,并没有持反对意见。尤其是刘禅所说的,三代君王的故事,以及王朝年限论,刘备很显然是接受的。

出身贫民百姓的刘备知道,这个天下是怎么回事。影响一个国家的因素太多,但是君王背负的骂名,是导致国家败坏的最大环节。要是实行二元君主制度,宰相就会帮助君主分担这种骂名。

而君主就会得到人民的谅解,只要换一个有能耐的宰相,再次执政就好了。国家治理好了,君主得到贤名,治理不好就是宰相的责任,这也会让许多向往权力巅峰的人自己称量自己的斤两。

毕竟皇帝不会再承担恶名了。而有理想,有能力的人,则会不断的向权利的巅峰发起冲锋。当不需要造反就可以获取国家的最高权利,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些有才能的顶尖人才,自然不会再去找什么明主了。

相权就放在那里,你有能耐你自己去拿呀。反正皇帝任免丞相只是一个仪式,能不能拿到相权,你靠的是自己。能不能治理好国家,也是你自己,皇帝只需要得到结果,不再影响国家的经营与发展。

这个时候的皇帝就是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志,宰相想要反抗都不可能了。只能乖乖的向皇帝向天下谢罪。

刘备觉得这个做法真的很好,说不定汉室因此而传承千世万世呢。当然了这也是刘备多想了,一个国家的能不能传承的久远,因素太多了。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这样做。

要是后来出现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搞独裁统治,自然会把这种制度摧毁,而想要再次回复大汉制度的人,则会维护先前的制度。战乱也会由此而发,改朝换代也不是不可能了。毕竟掌握了军权的丞相,便有了改朝换代的可能。

但是相比起,以前功过是非都有皇帝来承担的模式,显然刘禅的做法会更高明。但是这种制度并不是刘禅创造的,而是汉朝西汉时期就已经比较成熟了。只是没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出现。

都是大家约定成俗,所以容易出现混乱。刘禅要做的就是把这种制度,彻底的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且加以改善,显然年纪轻轻的刘禅,加上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诸葛亮,可以这么做。

刘备也比较看好这种制度,毕竟刘备是一个明白人,无论皇帝怎么集中权利,只要三代以后,那么皇权都会慢慢旁落。与其如此不如早点把权力交出来,并且明确出来,省得以后大伙儿为了这个东西争来夺取,把好好国家搞得一团糟高。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三国之禅兴大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