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杨家将之我!杨延嗣反了 第四十七章 天波杨府

“七哥...是七哥...七哥回来了。”

杨延嗣到达天波府前,翻身下马,一路小跑来到佘赛花的身前,单膝下跪道:“娘亲...儿七郎回家了。”

“好...好...好...!”佘赛花的眼中也是含泪,说了三声好,接着用微微颤抖的手在杨延嗣的头上摸了摸道:“我儿为国征战,辛苦了...!”

“儿不辛苦...。”接着杨延嗣提高了自己的音量喊道:“只要能保大宋百姓安全,杨家诸子都可抛头颅洒热血,战死沙场。”

“好...。”一位百姓听到后,大声的叫了一声好,接着周围掌声雷动。

这个时候,杨延嗣露出了狡黠的一笑,当然了,这个笑容是一闪而逝,杨延嗣很坏,他这是在拔高自己和杨家在百姓中的位置。

接着杨延嗣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那就将将杜金娥引到身前,介绍给佘赛花道:“娘亲,这位是我的妻子杜金娥。

我在被潘仁美追杀的时候,幸得她的援救才不死,后来在照料之中,我和她暗暗相许,在前往金沙滩前一夜,我们拜堂成亲,结为夫妇,本来是想要早早告知父母,但是军情紧急,所以才一直拖到现在。”

“拜见母亲大人。”杜金娥盈盈下跪。

只见佘赛花嘴角一翘,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道:“好...好...我杨家又多了一个好儿媳,今天真的是双喜临门呀。”

看到佘赛花高兴,杨延嗣心中也是微微一个放松,接着悄悄的撇眼看了一下大嫂周云镜和两位二嫂耿金花,邹兰秀。

只见三人都对自己微微露出放心的眼神,杨延嗣就知道,这里面一定有三位嫂嫂的功劳,等下一定要好好的孝敬一下三人。

“回府...。”佘赛花大声的喊道,接着杨家仆人也是一起下跪喊道:“恭迎大都督回府。”

...........................

天波府...城内西北偶、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杨府”,天波杨府由东、中、西三个院落组成。

东院有威武森严的点将台和排兵布阵的演兵场,是杨家将士们操兵练武的场所,设有点将台、练兵场、帅旗、大门等。

中院,有钟楼和鼓楼,中院大门高悬杨成武将军题写的天波杨府金匾,门前有下马石,宋太宗曾下旨,凡经杨府门前通过的官员,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对杨家的敬仰。进大门有照壁,浮雕着梅、兰、竹、菊、荷的图案。两侧是钟鼓楼钟楼和鼓楼是天朝古代沿袭下来的定制建筑,节庆大典中鸣钟击鼓成为古代之惯例。然而天波杨府的钟和鼓,在战乱年代却有着特殊的用途,钟叫聚将钟,鼓为催战鼓,分别为聚集将士,鼓舞士气之用。

西院是一座具有J南园林风格的杨家花园,北区有一座硬山式楼房,有回廊连接,天波碧潭之水从杨家西湖引入,从花园南部迂回穿过水榭和东、西长廊,经过假山最后绕到花园北部。在拱桥旁的合欢树下立有天波碧潭字样的立石。往前走,可看到假山、水池、曲桥、小亭子、水榭、竹林等。

来到府中大厅,按照各自的位置坐好,佘赛花将杨延嗣和杜金娥叫到身前,拉着两人的手道:“你们虽然已经拜堂成亲,而且有了夫妻之实,不过,金娥呀...因为我们杨家和呼延家哟婚约在身,所以你还只能做次妻。”

佘赛花说完,杜金娥立即乖巧的道:“金娥知道,只要能够和七郎厮守一生,金娥愿意做次妻。”

“好...好...这才是我的好儿媳,金娥你放心,虽然你是次妻,但是我杨府上下一视同仁,绝对不会委屈你的。”说着,佘赛花脱下手上一支碧绿的玉镯带在了杜金娥的手上道:“这是我从娘家带过来的陪嫁,谁也没有,只有你有,一是因为你是我杨家的媳妇,二是因为你救了我的七郎。”

“谢谢母亲大人,我一定会很珍惜的。”杜金娥嘿嘿的笑了起来。

那傻大姐的样子,让佘赛花越看越喜欢,因为佘赛花也是武人,所以她喜欢忠厚耿直之人,特别是练武的人,你要是病怏怏的像林黛玉一样,就算是再漂亮,佘赛花也绝对不会喜欢。

“七哥...你给我们带礼物了没有?”忽然,九妹杨瑛忍不住喊了起来。

佘赛花笑着摇了摇头道:“你七哥是为国征战去了,又不是游山玩水,怎么会有礼物带给你,你要是嘴馋了,就去那几文钱出去买吃食,不要在这里捣乱。”

“哦..。”佘赛花的笑语,让杨瑛一个失望。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杨延嗣却笑了起来道:“这个...娘亲,我其实还是带了一些礼物回来的,而且这些礼物应该是大家都没有见到过的。”

“是镜子吗?”突然,杨延嗣的大嫂周玉境忍不住出声问道,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杨延平曾向周云境提起过镜子,而镜子的神奇也在周云境的心中留下了一个痕迹,她其实早就想着自己的七叔,这次从幽州回来一定会拿一面那种神奇的镜子给自己当礼物的,所以听到杨延嗣说有礼物的时候,才忍不住脱口而出。

“呵呵...!”杨延嗣笑了起来。

而佘赛花却有些疑惑的看着自己的儿子问道:“七郎...镜子是什么?”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杨家将之我!杨延嗣反了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