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蛮山飞燕 第四十四章 狗延残喘

小说:蛮山飞燕  作者:18671368176  回目录  举报

鲍世荣等人退至白水畈尚有近千人的武装力量,整训一番之后,决定上龟峰什子寨。十一日,于成龙兵进白水畈,得知鲍世荣已退往什子寨,当即命令搜山。因为擅离府城,于成龙恐事后被查究,到白水畈就给张朝珍上《进剿情形书》说:“地方已称无事,成龙为事后之虑,周铁爪竟无下落,英霍麻埠之贼将归何处?是必匿遁密箐深洞,为将来害也。且本地鲍世荣、陈恢恢、李公茂尚未见分晓。成龙一府簿书,承上接下,咸属要件,再迟数日,则积委尘封。欲即回府,则根株未绝,死灰必至复燃。总之,崇山峻岭之中,人易为非;四省交界之地,性惯窝恶。伏惟宪裁,俾余党悉除而府事不误,幸甚!”

十一日,于成龙得知石壁的万野予造反,罗山的周铁爪等又群聚加入,并有广西孙延龄派的奸细孙麻子(自称孙将军)在内。黄土坳战败的鲍世荣、陈恢恢、李公茂也率众到达石壁。十二日,于成龙与李茂升到达定惠寺,得知张朝珍派来的援兵于次日即到,信心大增,立即布置把守山口,将甑山河、燕子崖、龟山口、什子寨、八叠山、百神庙等地方封死。十四日,于成龙同李茂升从定惠寺移营至黄市,扎营什子山下。于成龙得知东山起义的农民军在石壁,料定援兵由麻城县进攻石壁,起义军必然由龟峰山和八叠山逃退,因此又派大军驻扎白水畈,截断了起义军的退路。

十八日,起义军在清军援兵的血腥镇压下,终于失败了。周铁爪(实为其弟子冒充)、鲍世荣、陈恢恢和鲍世荣的次子鲍自性均被生俘。李公茂带矢逃脱。十九日,于成龙派人将周、鲍、陈、鲍四名起义领袖押送武昌,并给张朝珍捎去一封《擒获众逆报文》,叙明擒拿四名“贼首”的过程,并说“自二日擅离府治,调集乡兵,身不解衣,食不下咽,老病十分沉重。至于胁从,原系良民,自应安抚。成龙已体宪慈晓谕,概不过问。惟有鲍世荣、陈恢恢、万野予,乃麻城居民,自取灭亡,不无嫉害亲友,扳巫良善。一切供词笔札,似应投之水火,以彰天地之仁,以安良善之心。”

十一月八日黎明,大战开始。何士荣率数万人,从牧马寨出发,分东西两路,向于成龙驻扎的箔金寨进攻。叛军手持杂色红旗,满山遍野而来,声势十分浩大。

于成龙身穿一件旧戎衣,手持宝剑,骑一匹战马,站在营门口,摆出亲自上阵的架势,十分威武。他见东路敌军较少,就派罗登云带领一千多人攻东路,自己率大军攻西路。在西路主战场,又形成了吴之兰攻东路,张尚圣攻西路,于成龙和李茂升攻中路的态势。战斗刚一开始,官军把总吴之兰就中弹身亡。叛军火力密集,枪炮声像爆豆一样,官军和乡勇纷纷败退。于成龙也比较倒霉,一部威武的大胡子被战火燎着了,十分狼狈。大家劝于成龙暂时后撤,于成龙知道此时一退,必败无疑,就大声说:“今吾死日也,敢言撤退者立斩!”但官军乡勇仍然抵挡不住敌军的炮火,继续后撤。看起来,敌众我寡,官军乡勇败局已定。

于成龙知道这次是跑不掉了,反正总是死,不如奋力杀回去。他拨转马头,向李茂升大喊一声:“我死,汝归报巡抚!”然后就纵马杀入敌阵。李茂升是武官,哪敢让文官于成龙去拼命送死?焦急之中,他张弓搭箭,一箭射倒了敌军的大旗。然后,他又奋不顾身地杀过去保护于成龙。官军乡勇在于成龙和李茂升的激励下,又奋起勇气,努力杀回去。何士荣叛军见大旗已倒,攻势也弱了下来。李茂升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得极为英勇,他的战马被射死,自己也受了伤,仍然挥刀步战,砍杀多名敌兵,夺了一匹马,继续战斗,身上的铠甲都被枪弹打穿了。

张尚圣率领的一支人马,从右山绕到敌后,成功地将敌人包围,战场的形势立即全面改观。经过一番激战,何士荣的大军终于溃败。官军乘胜追击,翻山越岭,连追了数十里才罢休。何士荣也是一员勇将,他手持长矛,亲自断后。右臂被砍断,仍然在力战。最后陷在泥中,被官军擒获。

这场战斗,打得极为惨烈。官军斩首数千人,缴获器械无数。尸体堆满了山谷,鲜血染红了溪水。于成龙在此战中,创造了“手刃四十八人”的战绩。作为一名老年多病的文官,于成龙上阵之后能有这个战绩,充分说明他从小练过武功,并且有实战经验,是文武全才的。另外,他在关键时刻敢闯入敌阵,这和武功没有关系,主要还是一种勇气,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一种慷慨赴死的精神。战场上枪弹无眼,于成龙能够活下来完全是侥幸。官军进入何士荣的山寨后,缴获了何士荣的“伪札”,还搜出了何士荣密谋起义的名册。于成龙是熟读《三国演义》的,知道这份名册牵连太广,不利于稳定人心,就当众烧毁了名册。

十一月八日凌晨的战斗取胜之后,于成龙等人率军乘胜追击,于成龙一边行军,一边起草“檄文”,让乡勇们传示各处。他在“檄文”中说:叛乱人员如果能够反戈一击,擒拿贼首,必有重赏;临阵投诚,绝不杀害;扔下兵器,逃回家中,绝不追究;如果身上没有乡勇印号,家藏兵器者,按叛贼对待,一律处死。又把官军乡勇一战生擒何士荣、焚毁叛贼名册的事情广为宣传。参加叛乱的“蕲黄四十八寨”人员,听说盟主被擒,名册被烧,又是恐惧又是侥幸,纷纷解散回家。叛军的数万人马,又一次被轻易瓦解了。

十一月九日,官军乡勇进攻白水畈。一场战斗下来,周铁爪、鲍世荣、李公茂等人战败,仓皇逃命。十一月十一日,孙将军、万野予、假周铁爪等人在麻城县石壁起兵,李公茂等人率残兵与孙将军联合一处,叛军的势力一时间又扩大起来。于成龙的大军驻在白水畈,因山路阻隔,无法赶到石壁。麻城知县屈振奇向分巡道徐惺请示,调来党、伊两位参将,率正规军赶到石壁平叛。

十一月十三日,官军和乡勇攻入石壁,大战一场,擒获孙将军、万野予,李公茂等人乘乱逃走,这股叛军基本上也被瓦解。官军乡勇继续搜捕,几天后先后擒获了李公茂、周铁爪、鲍世荣、陈顿彻、鲍自性、王子之等叛乱首领。李公茂被俘后撞石自杀,伤重而死,其余首领被押送到了武昌,不久全被斩首。

十一月十九日,搜捕小股残匪的行动仍在进行,但东山叛乱大局已定,于成龙下令班师回黄州。他当时驻扎在麻城县黄市村,在村口郑重立了一块纪功石碑,上边刻着:“龟山以平,龙潭以清。既耕既织,东方永宁。”后世史家评价这场平叛战争:自出军至是仅二十四日,以乡民数千破砦党数万,不费公家粒粟,不烦师旅,徒手奋身、摧锋陷坚而奏肤功,近世所希也!

战争结束后,于成龙迅速解散了各部乡勇,给他们发放了赏银,同时又严厉禁止这些乡勇敲诈、抢劫、霸占叛乱人员及其家属的财产。在于成龙的感召下,隐藏在深山老林中的叛乱人员陆陆续续下山投诚,回归田园。

康熙十四年正月,叛军首领黄翠林带领一百多人下山乞降,得到了于成龙的宽恕和妥善安置。

河南省罗山县的叛军,听说湖广黄州的招抚政策执行得好,就越境而来,向于成龙投诚。于成龙既感动又为难,他首先妥善安置了投诚人员,然后向张朝珍请示解决办法,与河南巡抚做了一些沟通工作,最后把这批人平安送回了河南。

不久,安徽六安一带的叛军听说了河南的事情,也有不少人来黄州投奔于成龙。于成龙不仅如法安置了他们,还越俎代庖地写了一封《招安谕》,让这批人拿回安徽,招抚解散其他叛乱人员。所谓“一纸胜千军”,于成龙的越境招抚工作也取得了成效,瓦解了邻省的叛乱。

于成龙作为湖广黄州知府,能够解决河南和安徽境内的叛乱,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是,黄州与河南、安徽等省相邻,黄州境内的传统反抗势力号称“蕲黄四十八寨”,如果加上河南、安徽境内类似的山寨,又有“七十二寨”之说。他们叛乱或者起义,往往都是联合起来的,越境造反原本就是平常事,此时越境受抚,也就不算奇怪了。另外,于成龙是讲“天理良心”的,名声在外,诚实无欺,不会为了自己的政绩和官运而滥杀无辜,这也是外省叛军敢于越境受抚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什子寨也叫石头寨。山势陡峭,地形奇险,山上山下只有东西两条小道,逼仄的石径只容得下一个人落脚;因而这寨也名副其实,像石头一样牢固,只要粮草充足,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初于成龙调集清军和乡勇进剿东山,鲍世荣兵败后爬上了什子寨,于成龙察看形势,估计鲍世荣仓促上山,人员众多,一定粮草不足,只须把山围住,便可来个守株待兔,等着鲍世荣水枯粮绝,自投罗网。

山寨中缺粮缺水,眼看山寨即将不攻自破,士气低落,鲍世荣心生一计,将剩下的一点大米全部喂给一头肥猪,然后趁围寨清军不备时将猪推出寨外,让清军误认为此猪不小心跑出山寨。清兵把猪屠杀后剖开一看,发现满肚子大米饭,上报于成龙说山寨粮草仍很充足,连猪吃的也是大米,恐怕一时难以破寨,倒是围寨清军粮草将尽,要求暂时撤退后再另谋攻寨时机。于是,于成龙下令围寨清军,暂退三十里,待援兵粮草补充后再围剿山寨。

当围寨清军撤退到余家河出口的塔儿河处,于成龙回头一望,只见寨东一对白鹅飞来余家河的河里喝水,推测寨内已缺粮缺水,识破了鲍世荣的计谋。见破寨时机已到,于成龙立即下令调转清军,全力攻寨。这时,石头寨内毫无防备,又饥又渴的义军正在为清军已撤退而大松一口气,纷纷下山找吃的喝的,遇上清军反扑,一片溃乱,或死或降。鲍世荣带领少数官兵弃寨而逃,后被活捉送往武昌斩首。

深层次地看这两个颇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中间实际上隐含着不同的民俗心理。第一个故事寄寓了东山人对鲍世荣终不能举大事、成大器的遗憾和失望,甚至有对他当时举事当否的观望与怀疑。第二个故事则表现了鲍世荣和于成龙两人的机智,而于成龙终究胜出一筹。十九日,于成龙在黄市新桥路口的一块大石上勒石纪功:“龟山以平,龙潭以清。既耕既织,东方永宁。黄州太守于成龙康熙甲寅年”。

史家对于成龙第二次平定东山之乱评云:“是役也,斩馘数千,山谷填溢,溪水尽赤,获军资器械无算……班师而还。自出军至是仅二十四日,以乡民数千破贼党数万,不费公家半菽,不烦师旅远征,徒手奋身,摧锋陷坚,不急而速,克奏肤功,近世以来,未尝有也。”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4日到4月6日)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蛮山飞燕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