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二十三封遗书 第七十六章 无声战斗

小说:二十三封遗书  作者:伊尔叁司  回目录  举报

等待调整好我的靶位后。

“预备”

“开始”

六百米还没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所以这次我也是用点射的方法,瞄一下,打一枪。

六百米距离,什么概念,别以为电视看多了,以为轻轻松松都打出一两千米的目标,看不上这六百米而已。

简单的解释一下,六百米,一枪打出,命中目标后,差不多得一秒多才会听到枪声。

那种感觉,很爽!

还好,一队狙击小组在前一局就被我淘汰了。

这三个一队的虽然也不错,但最强的也就跟我比拼了三轮就全军覆没了。

就算多拉开两百米,照样轻轻松松拿下一句。

现在比分,四比五。

最后群殴场地就是决胜局了!

要是能带我狙击枪,给我个隐秘的制高点,我能一个灭掉一队十人。

好吧!

可能吹牛了,但至少换一半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吧!

只是这次比试的是无声战斗。

近距离肉搏喽,虽然我挺不喜欢跟一群臭男人在进行近距离肉体上摩擦的。

毫无例外,我跟李涛同时入选十人大名单了。

综合成绩比较,这才上山一个月而已,李涛这牲口连咱们队长都硬压了一头,直接莅临我们二队之巅,并且差距还有些大。

我嘛!刚开始还好,前面还能进前五,现在已经掉到前十的尾巴上了,大概算得上另一形式上的吊车尾吧!

原因无怪其他,就是我懒而已。

渐渐习惯上了这种训练强度后,反正我是能偷懒就偷懒,但因为我还一直保持在前十,所以就算别人知道我偷懒,也挑不出我啥毛病出来。

我天生就是这种疲懒性子,对万事万物初始热情极高,但时间一长,这种激情就会慢慢消减下来。

反正在前十我就很满足了,也无所谓。

群殴项目,其实这种别名叫CQB,中文名字叫室内近距离战斗,由其演变而成的,主要是因为山上各方面条件有所欠缺,所以我们自助演化了各种各样的战法。

简单的介绍一下正常CQB的战术至于更高阶的CQS这里暂且不提。

因为在进行CQS的训练前,一般部队都会对队员进行敌我识别的反应测考及心理测验评估。

因为CQS的危险性极高,在训练或执行任务时很容易因为走位的错误或紧张而伤及队友或人质。

故CQS并不是每位特勤队员都能够胜任的。

我们因条件有限,暂时还没有学习到这种战术,这是我此后在猎豹才开始接触到的,所以现在先放置一边。

正常情况下,一般特勤单位会依任务特性将人员做适当的编组,如:攻击、支援、狙击、破坏、封锁等等。

攻击组是整个执行CQB作战的核心成员,也是决定任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所以攻击组大多是整个特勤单位的精锐所组成。

以两个为最小单位,以四个人为一个攻击组最为合适,依任务需要可同时出动数组攻击组。

支援组负责攻击组伤亡的替补、接手监控攻击组所逮捕的疑犯等等。

狙击组由枪法如神而且经验丰富的特勤队员担任,负责监视现场环境,比如我。

并随时与攻击组指挥官及任务指挥官保持联系,以便由需要时立即作出火力支援及现场监控,并视情况运用手中的武器限制疑犯的活动空间。

通常执行一个任务都会有两组以上的狙击组占领制高点。

主要负责担任现场狙击的任务。

每个狙击组大多由两人组成,一名是射手,负责狙击。

一名为副射手,也叫观察手,负责掩护、警戒、射程及疑犯位置等情报的提供、射手的伤亡替补等等。

而破坏组负责扫除妨碍行动路线的障碍物,如墙、上锁的门、铁闸铁网等等。

除个人装备及枪械外,另外并配备撞门锤、破门枪、电锯、炸药等破坏工具。

当然了,我们那里条件有限,所以这些东西数量很缺,一般情况下都是一队有限配给。

如果是在山下,我们倒是也有。

世界上大部分特战部队的CQB技巧大多源自ying国SAS,它可以说是反恐怖特战队的先趋,其在杀人屋中发展的高强度房间清除战术训练方式也为多国反恐怖特战队所学习,算是起源之一了。

我们这次主要是无声战斗,不能携带武器装备,很明显是要徒手格斗了。

徒手格斗技巧,人体有许多弱点,这些弱点加以攻击会CQB造成对方极大的痛楚而瘫痪,即可解除对方武装并逮捕之。

主要弱点有,眼,耳后,鼻,后脑,下巴,喉,颈部动脉,剑突下方(心窝),腋下,大腿内侧,腰侧,胯下,背部肩胛骨下方等。

而我们虽拥有人体武器,一般只要是骨骼较硬或是关节部位,都可当成攻击敌人的武器,如膝,肘,拳头,手掌根部,额头,脚等。

当然了,我们只是训练,也一般不会直接击打对方的要害部位,那些地方很容易致残或者致死的。

只要用粉笔划过对方要害,就算是阵亡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

好了,废话挺多的,进入正题,演练正式开始。

我们吴队长挑到了防守方。

所以我被蒙着眼睛带到了工厂的东北方,一个废弃机械旁。

虽然里面的设施经常被认为破坏和改变,但大体方位还是能够知晓的。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二十三封遗书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