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仙武隋唐之废皇子 第四十六章:小宗师

小说:仙武隋唐之废皇子  作者:牧木  回目录  举报

《春秋左传正义》:天朝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两千年的时光里,恢弘灿烂,最后却是一朝衰败,令人扼腕痛心。通过实验来到了这个平行世界的杨昭。

他曾经以为自己的道是成为万人之上的皇帝,但直到今天那些汉人共同打造了这一把名为破虏的宝刀给他之后,才让他明白成为皇帝并非是他的道。

而是实现他的道的手段。

他的道是让华夏始终屹立在世界之巅,他的道是让四方蛮夷臣服,他的道是让华夏千年、万年依旧传承不绝。

五胡乱华的悲剧刚刚过去不过百多年的时间,那种彻骨肌肤的痛,不应该再让无数的华夏之人再去承受一次。

“系统,购买一年的真气!”

杨昭开口。

气运点数瞬间从十一万三千点变成了一万三千点。一股澎湃的长生真气出现在了他的身体之内,带动了杨昭本身的真气飞速的流转开来。

一年的真气量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从杨昭学会长生诀之后仅仅五个月,他便是从炼精到了炼气,这还是他不曾刻苦修炼的结果。

而系统的真气计算量乃是忽略掉所有的外部条件,以他无时无刻不在修炼来计算的,一年的真气量再加上他已经参悟到了自己的道之所在。

刹那间,武道境界突飞猛进......

先天第三境:炼神;先天第四境:合道;武宗之境:小宗师!

雄浑的真气萦绕在他的周身,破虏刀与破杀槊都是发出嗡鸣之音,与他体内的真气交相呼应,短短时间内,杨昭便是从一个先天第二境炼气境直接晋升到了武宗之境的小宗师境界。

小宗师之境,已经是可以在天下任意行走了,毕竟武尊终归不多,站在上层的还是以武宗为大部分。

而且到达了小宗师境界之后,他体内的长生诀自主运转的速度明显的加快了,这也意味着他的真气增长将更加的快速。而在武宗境界,小宗师与大宗师并没有境界之间的关卡,主要是对于自身真气的掌控以及真气的数量。

当他对于真气的掌控达到入微的境界之后,再配合足够的真气,便是可以称的上大宗师了。

不管怎么样,一个年仅二十岁的小宗师,传出去足够震撼所有人。

压制下体内的真气沸腾,杨昭开始运转长生诀,他现在就是要掌控真气,使之进入入微的境界,真气运用妙入毫颠、羚羊挂角,而不是粗放式的使用,极大的浪费。

同时五雷手与皇极惊世录的武技修炼也是要提上日程。

.......

轰隆!

湛蓝色的雷光刹那间将一座两人高的假山轰击的粉碎,电芒闪烁,带着令人心悸的威力。

杨昭收回右手,经过两个月的刻苦修炼,他的五雷手已经是第一层大成了。根据五雷手上的记载,第一层为湛蓝色的雷霆;第二层为黑色雷霆;第三层为紫色雷霆;以及最高的第四层白色雷霆。

而皇极惊世录的武技也是分为九个等级。

他也是到了第三个等级。

两个月的刻苦修炼,如今已经是大隋大业元年二月了,冬天在逐渐过去,他也是到了快要返京的时候了,杨广与关陇门阀之间关于迁都的斗争一直在持续,只是双方都没有突破口。

杨昭很清楚自己回去之后,这个最大的突破口只怕就是在自己的身上,归根到底还是在去年的斩杀元凛的事情上。到时候,大兴城内只怕又会是一场剧烈的风暴。

不过,两个月苦修,对于大宗师也只差最后一步的杨昭,对于那即将到来的风暴却并不是太过的在意。

在此之前,他首先要去的地方乃是启民可汗的汗帐所在碛口。

这是启民可汗在去年冬天他覆灭薛延陀后一个月便是派人送了请帖过来,只是因为冬天的原因,杨昭一直没有启程。如今方才是决定启程。

“殿下,张将军来了。”罗成道。

杨昭点点头,随后便是来到了正堂,张须陀起身拜见杨昭,忽然一愣,他从覆灭薛延陀之后就是一直待在灵州,这是第一次见杨昭。

前后才三个月,杨昭竟然已经成为了小宗师,而且观察杨昭的呼吸吐气,犹如神龙吐珠,这分明是快要突破大宗师,真气控制妙入毫颠的境界。

罗成看着张须陀惊讶的神色,也是笑了起来,他当时也是被吓了一大跳,罗成自问也算是天才了,可是跟杨昭比起来,实在差的太远,现在也不过才刚刚准备冲击先天第三境炼神境。

“一点机缘罢了,不必在意。这一次前往碛口,又要劳烦张将军了。”杨昭道。

“不敢,为殿下效力,乃是末将的荣幸,我们何时启程?”张须陀也是放下了惊讶,皇室子弟,自然是有着自己的一些手段。杨昭对于他有知遇之恩,又是当今陛下的嫡长子,他的忠心早就是给了杨昭。

“现在就走,罗成你留下来,要继续盯紧修路的工程,冬天的时候因为严寒停顿了不少,现在要加快速度,丰州、灵州、代州、夏州、胜州等都是要尽快连接起来,形成一片。”

杨昭对罗成吩咐道。

“是,殿下。”罗成躬身道。

收拾了一些东西,还有带给姑姑义成公主的礼物,杨昭便是和张须陀一起踏上了前往突厥启民可汗汗帐的路。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仙武隋唐之废皇子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