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入赘成庄主
朱万福就这样干着。一年后的一天听在粮食局的战友说天河县粮食局有一批陈化粮要处理。他将此事告诉给高庆福。高庆福一合计觉得不错,这是一笔很好的生意。于是高庆福带上高金兰与朱万福去了粮食局。
粮食局局长也知道这个是有利可图的,就打起官腔起来。并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高金兰看。高金兰由于父亲是开米厂的,生活条件不错,即使在那时整个乌鸡国生活很困难的时候,她也能吃的饱。此局长一直不避嫌地盯着高金兰看,高金兰有点不好意识起来,不自觉地拉了拉衣服。但局长还是盯着,好像要把衣服看穿为止。这样坐着一段时间,局长就淡淡地说:“我还有点事,日后再谈,日后再谈。”
朱万福一下子明白这是局长一语双关。看着高金兰青年漂亮而局长却糟老头一个。要是这能成好事,这局长真的是禽兽不如,应该会折寿的。若不送色的话,那就只剩下利了。利就是送钱,送钱是容易,但那一笔买卖之后可能就没有了,朱万福突然灵机一下,一下子有了办法。
朱万福给高庆福献上一计,让局长合股进来,陈化粮有利润就分一半给局长。高庆福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自己一个人去给局长讲。局长觉得不错,说我找我老夫人的表弟去你那边入股当股东,你不要给人家讲这股东是谁,今后有收入就分我。但此事只能你知我知。并要高庆福一起到天河县的关帝庙去一起发誓:若谁将此事说出去,必将遭雷击。并共同焚香为证。
只要利益讲好了接下去的事就很简单了,每次粮食局有处理陈化粮就往高老庄米厂来。处理的陈化粮价格一般只有市场价的五分之一,朱庆福拿到陈化粮之后,运回厂里,重新加工,要损掉六分之一,这样下来利润还是很可观的。高老庄米厂的业务越来越好。
由于朱万福刻苦且为陈化粮这事谋划,并且为了堵住朱万福的嘴,不让他将局长入股的事说出去。朱庆福给朱万福调整了岗位,去从事轻松的销售业务,并提高了工资。朱万福终于在高老庄米厂熬过头来,开始走上腾达之路。
从前面的事可以看出来朱万福的头脑还是比较机灵的,而且朱万福从事这业务还有一个比别人有很大的优势,就是在信息方面的优势。朱万福在部队里是个英雄,为此部队的人认识他的也多,这些战友复员以后基本都被安置在粮食系统上工作。因为在市场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天河县主要还是农业,还是粮食这条线。粮食是天河县的命脉所在,也是比较有油水和可以接纳人的地方。
朱万福借这些在高老庄以及全国各地的战友可以得到两个极为有用的信息:一个是粮食局出售店面的信息;一个是全国各地米价价差的信息。而在佛历元年前乌鸡国正处改革开放的初期,整个社会信息交流还是不通畅的,这两方面的信息就是金钱。
先说天河县高老庄粮食局出售店面的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乌鸡国进行经济改革。原来由国家基本全部控制整个社会的粮食生意,现在要进行改革,逐步压缩。为此分布在天河县一些比较偏点经济效益不是很好的店面就要出售。朱万福建议朱庆福购买三个。并重新进行装修让高家三朵金花去站台销售。
高家三姐妹长的漂亮,为此人家都称为大米西施。到西施米店买米的人越来越多。同时国营米店的服务态度等一直都很差,大米西施又长得漂亮,服务态度又好,而且米的质量也不错。为此高庆福的这几个米店生意丰常地好。
有了这成功的经验之后高老板越购入越多的米店,短短的二三年时间,整个天河县的米店有一半以上都是米西施在经营着,国营米店不断退缩了。高家米店形成了连锁经营。高家三个姐妹特别是高宝兰开始大面积招聘员工、培训员工,施行统一化、标准化的服务。高宝兰从一线柜台下来,专门负责员工的服务,抓米店的经营管理。由于高宝兰受过教育,其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这边还是用得上的。在这三姐妹的助力之下,高家连锁米店生意越发红火。
这成功给米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高庆福另眼想相看这个朱万福,有时想朱万福是个孤身一个人,若能招进来,当个倒插门女婿,那真得是不错的选择,自己的事业也有人继承。只是朱万福的长相实在不敢恭维,而且还是个瘸子。那个女儿能看得上了呢?高庆福想要是朱万福长好一点就好了,这真的是万事古难全。
然而各地米价的差价这才是有大生意可做。那时网络还没有发展起来,各地米价格差异很大,这方面的信息很重要,朱万福通过信件方式与各地的战友进行交流,得到经济前沿地方车迟县,由于大量发展加工业。这些加业是个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本来车迟县不是平原,沿海土地就不多,粮食产量就不够。现在一下子增加了很多产业工人,为此粮食一下子紧张起来,大米的价格较天河县每斤要高出二分钱,这是很大的差价,若能运50吨一车的米去车迟县的,一次可赚1万元,这在那时候万元户是非常了不得的富翁了。
与高庆福一合计,觉得有利可图。高宝兰也觉得现在高老庄米厂在天河县已经饱满了,要把生意往外去做,这样才能把企业扩展开来。于是先由高庆福与朱万福一齐运一车大米去车迟县看看。
车迟县处于乌鸡国的市场经济前沿地带。高庆福到车迟县一看:这里家家户户办起了家庭小工厂起来,种粮的人少起来,而且从外地来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为此粮食的供应就越来越紧张起来,价格也就随之涨起来。这情况真的还是不出所料,生意是可做的。高庆福的一车大米在一天之内就销售完毕,大赚了一笔。
连续运了几车的米去车迟国都顺利地销售。米厂一下子赚了很多钱,高老板也大大奖励了朱万福,朱万福在米厂的形象也日益光辉起来。朱万福现在虽然有所提升,但依然还是每天都是最晚一个下班的人,每次看到有稻谷掉到地上,都会把它们扫起来,真的把米厂当成自己家的厂,这点也深得高老板的信任。
同时这事也被高金兰一一看到眼理,觉得朱万福是可以托付终身的人,于是心里暗暗喜欢起来。有时看到朱万福的衣服破了,就主动给他补上。有时候加班晚了看到朱万福一个人还在厂里,就偷偷地让食堂给他煮点东西给他当点心吃,并说这是高老板要这样做的。朱万福也感觉到高玉兰对自己的好。但他想这可能只是老板对员工的关心而已,自己从来没有想吃天鹅肉的野心。还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工作,朱万福想到,任何事都是干出来的,空想是没有用的。
同时朱万福对高宝兰建议米店要往便利店的方向发展,也就是米店除了主要经营大米等粮食之外,要考虑到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多出售居民生活必用品。于是高老庄米店就出现了超市的雏形了。这在那时是一个很大的创新。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多出售了商品。
同时米店的服务要进一步升级,提供更多的便利服务。比如大米比较重,而买米的一般都是妇女老人,她们没办法扛,要送货上门,并建立买米的客户特别大客户的档案,并要员工定期回访。这些知识朱万福是从香港的李嘉诚那边学来,李嘉诚刚出道的时候就是米店的伙计,他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朱万福想若借鉴他的经验必然会成功的,有朝一日自己不小心也可能会成为天河县首富。这招一果然深受人们的欢迎,高老庄米店生意越发火红。
同时朱万福建议高庆福要扩展代销业务,在自己米店之外,要大力发展代销业务。于是朱万福自己组织一批员工天天去跑市场,深入到整个天河县的大街小巷。开发完天河县县城,他们就跑到下面的乡镇去,每乡镇逐一联系过去。这种地毯式的推销还是很有效的,不出一年整个天河县不论是城里还是乡下,都在卖高老庄米厂的大米。这一年朱万福也真的很幸苦,他不仅要自己跑,而且还是带领好这些员工。
朱万福开拓了天河县市场之后又带领员工开拓外面的市场。销售业务成为高老庄米厂的一个关键,后来这业务给了高宝兰去管理,这是后话。
佛历前5年天河县粮食局进行最后一次彻底的改革,国有粮店全部退出市场,为此进行一次大规模的陈化粮处理工作,这次处理量较大,大部分由高老庄米厂进行消化,另外一部分由其它的米厂进行消化。天河县一下子进来了大量的米,米价大幅度下跌下来。这样只能往车迟县去销售。
于是高老板与朱万福组织二十辆车的车队,兵分两路,一人各押十辆车就上路了。由于这是大生意,高老板出发前特地去城东南的关帝庙去烧香保佑。
此时正逢南方雨季的时候,刚出天河县界,朱万福的这队就有一辆车的顶蓬被风刮起,雨水灌了进来,淋湿了不少大米。天气又热,若不停下来将这些大米处理掉,将损失严重。朱万福对自己的不小心深感自责。为此他们就停在路边,等高老板的车队过来时合计一下,下面路程的安排。
此时又刮起大风下暴雨,朱万福在路边焦急地等着,安理说出发时只差两个小时,现在过五个小时过去了,高老板的车队还没有来。天渐渐暗了下来,还是没有高老板车队的影子。朱万福感到不妙,那时又没有手机等及时通讯可联系的。
在路边朱万福拦了一辆车,回去找。果然在离他们20多公里处,高老板的车队出事了,由于长期雨水路基不稳,高老板的车队,翻了两辆车下去,一司机当场死亡,别一司机被困在驾驶室。两车的米全部翻出来,跌落到山谷里。另外还有二辆车的米也进水了。其它的车还好,没事。
朱万福押着剩余没出事的车和自己的车队去了车迟县。高老板留下来处理后事。此次高老板损失惨重,几年的积蓄亏掉一大半,由于受到惊吓。一回去高老板就卧床不起。在病床上高老板再三考虑觉得若自己撒手归天,留下三个女儿可不行。朱万福就是腿有点问题,但还是老实厚道,也有想法,又是独身一人,若能与金兰喜结良缘,再好不过的了。我自己的事业也有人继承。
把金兰叫了过来高老板将这种情况跟女儿讲。在这几年的相处当中金兰也觉得朱万福是个可托付终身的人。
于是选个良辰吉日朱万福与高金兰成婚。成婚后朱万福成为高老庄米厂的第二代老板。从此高老庄米厂也将走向新的辉煌。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五一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5月1日到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