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李小芬的职场炼成记 第三章 上学

渐渐长大的李小芬,继续每日的和妹妹及小伙伴的肆意自由和野性。每每林场的大喇叭广播,李小芬就和妹妹像打了鸡血,因为只要林场大喇叭一响,肯定是有什么活动发生。天性爱看热闹,喇叭一响,李小芬和妹妹就撒腿向林场办公室跑。因为,每次活动,都是在林场办公室处的一块空地举行。李小芬看过最多的就是一辆辆大车,露天的车厢里,站着一圈低着头,脖子上挂着大牌子的游街的人。因为不识字,李小芬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人会被挂上大牌子站在车里游街。就只是像别人一样,也伸着脖子看热闹。车上不知什么人也拿着喇叭乱七八糟讲一通,而后绝尘而去。围观的人,也渐渐散去,留下的,或许只是麻木……

70年代,还是天朝的特殊时期,文化大革命起初还未结束。阶级斗争和投身革命的热情仍如火如荼。上山下乡的大潮,大批知识青年投身山村。建设林场也来了大批大城市的知识青年。山里人淳朴好客,尤其对外来的客人,更是没有怠慢。城里来的又是有文化的青年,自然会被安排到林场的办公室和林场的学校当老师。

或许由于城里知识青年的影响,林场的文化建设也搞得如火如荼。譬如:每年年终,会有全林场的文艺汇演;正月十五,会有全林场的花灯表演;每年举行篮球比赛,猜灯谜等等等等。李小芬至今还记得,被姐姐抱着站在台下,伸长脖子看台上的人唱“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被姐姐领着,在广场上看花灯表演,结果一个胖女人挑的花灯蜡烛打翻,花灯燃成火把……

浑浑噩噩中,李小芬对生活的记忆,越来越清晰。

看着每天上学的哥哥姐姐,李小芬开始有了羡慕----渴望自己也能背着母亲做的小花书包,每天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吵过几次后,姐姐都说:“你还不够年龄呢!”。于是,于小芬继续和妹妹每天在父母上班的火锯厂玩耍,坐在火炬旁边的圆木上,看着父亲母亲和工友,把一根根大木头推过火炬,锯成一片片木板,而后,歪躺在木头上,巨大的火炬轰鸣中,竟然也能安然入睡……

终于有一天,李小芬领着妹妹,从火锯厂刚刚到家,大姐趴在李小芬耳边说:“小芬,9月1号你就可以去上学了,我今天给你报上名了!”。“是吗?!我可以上学了?!”,李小芬高兴地蹦了起来,巨大的快乐李小芬至今都难以忘怀。以后的日子,李小芬每天都在期盼!数着还有几天就到9月1号……

快到开学的日子,何珍用碎布片给李小芬拼接了一个带花边的花书包----那是那个年代很流行的书包样式。姐姐给李小芬准备好铅笔、橡皮、本子和文具盒等。李小芬早早地就把这些东西都放进书包,就等着开学那一天。

终于到了开学的日子。李小芬像快乐的小鸟,和姐姐一同去了学校。林场的孩子不多,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李小芬的第一个老师,是一位也姓李的女老师。李小芬已记不清老师的模样了,只记得老师留着两条粗粗的过腰的大辫子,说话轻声细语。李小芬很喜欢李老师!也没人指导,或许是天性,李小芬或许天生就是学习的料。刚上学时,李小芬记不得自己学习好坏,反正只记得,李老师每天上课常常有不在的时候,而老师一旦不在时,会提前在黑板上写好学习的拼音汉字等,然后安排李小芬在老师不在时,到黑板前,拿着小教鞭,领着同学们朗读、写字和收作业……

到小学二年级时,李小芬因为学习成绩优秀,被评为三好学生,李小芬至今记得,当时全校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同学,都胸戴大红花,被敲锣打鼓很风光地送回家。走在队伍里,李小芬感到无上光荣。锣鼓队一家一家地送学生,因为李小芬家在林场的南边,住户少,所以,留到最后一个送。估计也是一路走来敲敲打打累了,当看到最后一个还没送到家的李小芬时,锣鼓队的一个人说:”最后一个孩子了,让她自己回家吧”。听到此话,李小芬心里很失望,她多么希望自己也能被敲锣打鼓地送回家啊!因为那样,李小芬觉得,可以让父亲母亲感到很光荣,也能显示自己的力量。可最终,李小芬还是自己戴着大红花回了家。失望的心情,仍历历在目……

那时的林场里的孩子,基本没什么课外读物。读不读书,父母除了言传,基本没什么身教。大部分的孩子,放学放假后都是:夏天男生玩泥巴下河捞鱼游泳,冬天打爬犁、抽冰嘎等,女生则是跳皮筋、踢毽子、欻嘎拉哈等。顽皮的也会和男生一块打爬犁、抽冰嘎、打瓦等。再大点的孩子,就要帮助父母下地干活、劈材火等。李小芬也不例外。唯一例外的是:李小芬除了玩,对哥哥姐姐成箱的小人书----什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水浒传、三国演义、儿童团、江姐等,李小芬很是痴迷。可读小人书,在父母看来,那是不务正业。于是,在三年级时,李家也进行了一次“焚书打孩”,因为哥哥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反复体罚口诛后仍不见效果,终于一日,李世山暴怒后,将家里几箱子的小人书全部扔进火炉付之一炬。李小芬唯一的课外读物就此终结。

那时的林场,夏天时会放露天电影。看电影,是山里孩子很开心的事。每每放电影,几个村子的人恨不得都聚集来看。为了占座位,小孩子早早地搬着小板凳去占位置。去晚了,没好位置了,就站在银幕反面看“反片”。李小芬至今还记得,一部电影,讲了小偷夏天由窗子进入人家偷东西,被发现后杀人的电影,李小芬当时就吓破了胆!

再到后来80年后,林场建了一个电影院-----二层楼的。那是林场里第一座的楼房,包括李小芬在内的孩子们都兴奋得不得了。建成后,兴奋的孩子们楼上楼下反复跑,看电影,比谁先占到楼上的位置……

因为电影院刚刚落成,对新鲜事物的热情驱使,而且,文化的贫瘠,让人们对新事物更是趋之若渴。当时电影行业应该是非常繁荣,什么“红牡丹”、“小花”、“少林寺”……所以每次放电影,都是场场爆满。一日,电影院上演电影“王老虎抢亲”,自然也不例外,整个电影院楼上楼下全部是人,连过道里都站满了人。李小芬也和姐姐们一同去看电影,毕竟是小孩,电影没演多少,李小芬就睡着了。正睡意朦胧时,突然间听见哭声、尖叫声连连,李小芬睁眼一看,周围的地上都是火花四溅,浓烟滚滚,所有人都在拼命往外跑。姐姐不见了,李小芬不知所措,大声哭了起来。这时,浓烟中李小芬看见满头大汗焦急的二姐跑过来,连声说:“快跑,着火了!”,拉起李小芬就往外逃。还好,此次着火原来是电线短路起火,拉闸后很快控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以至于林场后来都流传:“这王老虎真是厉害,把电都给抢着火了”……回到家后,当李小芬得知二姐是已经跑出去了,发现李小芬还在里面,就不顾危险又跑回去来找她……这件事,到现在每每想起来,李小芬还是感动不已!这也是李小芬至今都自豪的事情----李家的姐妹们,到现在都很团结!

80年代后,天朝开始改革开放。刚刚打开国门的国人,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林场里条件好的家庭,也开始走后门买黑白电视。李小芬记得,当时林场的第一台家庭电视,是一个上海知青家庭先买的。山村里的人互相往来,都不拿自己当外人,但上海知青家庭不同,买来电视,基本没有人会去她家里看的。但对电视的憧憬,人人向往。李世山一直是个骄傲自负的人,看到林场有了第一台电视,李世山当即决定,买!

80年代初期,物质还不是那样充足。无论是买“大金鹿”牌自行车,还是买“凯歌”牌电视,都得有后门才能买到。这难不倒豪爽好客爱交朋友的李世山,别人买不了,李世山肯定买得来。于是,李家买了建设林场第二台黑白电视----实质意义的第一台电视机。

当大巴车把电视机运来时,李家真是比过年还热闹!哥哥和十几个年轻人早早伐好一根细长的高高的木头,将天线固定在木头顶端,立在窗口固定好。打开电视调试,屋里的人在调台,外面的人跟着吆喝转天线,直到电视清晰。小屋子里排满了一排排的板凳,恨不得大半个村子的人都来看电视。和着电视节目,屋里的笑声、吆喝声此起彼伏。李小芬记得当时正在演一部电视连续剧,名字好像叫“秋海棠”,和着秋海棠的命运,满屋子的人哭的稀里哗啦……李小芬更愿意看的是动画片“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那是真的着迷啊!可当林场电视基本普及后,对孩子们的看电视,李世山开始有了限制----因为他觉得那和小人书一样是影响学习的东西。本来林场的供电就是林场的自己发电,也只有晚上才供电,到8点半就停电。再加上限制,孩子们看电视的时间少之又少。这对痴迷的李小芬,是不小的折磨。可谁敢不听严厉的父亲的话呢?!于是,晚上和姐姐睡在一个房间的李小芬,有了自己新的玩具:把哥哥姐姐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的胶片,拿手电筒照射映在墙上,看墙上的影子,李小芬觉得那也是快乐无穷。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李小芬的职场炼成记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