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苏阿牛 61、情结难逃

小说:苏阿牛  作者:苏离  回目录  举报

第61集情结难逃

再看看钟表已经是9点半了,她看看爸爸,打着呼噜睡得很香。平日里爸爸不让她挤在一个床上睡觉。她想:“今天爸爸病了,我陪陪病人还总是可以吧!照顾病人理所应当,守在病人身边是天经地义的。何况他睡得很香,不会知道我钻进了他的被窝儿。”于是,她脱了外衣,钻进他的被窝,并肩睡在他的身旁。她不敢动他,怕把他弄醒。折腾了一天一夜了,他一定很困乏了。”

她躺了很久,头脑清晰情绪激动根本没有一点睡意。往事一桩桩一件件,像放电影一样在大脑里展现。

“1996年一场大雨冲毁了良田,摧毁了自己的家,房屋倒塌砸断了爸爸的腿。债主逼债,情急之下卖了家里所有的粮食。从此以后以红薯,红薯叶,咸菜度日。因无钱治病,爸爸成了残废。我这个16岁的孩子背上了沉重的家庭重担。饥饿劳累和沉重的思想压力摧残着我的身体,折磨着我的灵魂。到了无路可走的时候,我无奈选择了跪地乞讨。苍天有眼,我的诚心感动了救命恩人苏阿牛。自从有了“天上掉下来的好爸爸”,我们一家人才从痛苦灾难中解救出来。爸爸的腿治好了,又有一辆车跑运输,我摆脱了沉重的家庭负担。到了三河,好像从地狱走进天堂,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他毫无利己的动机拯救了我,拯救了我们全家。这种大恩大德我该如何报答?如果将来我有了钱,一定10倍百倍地偿还。我没有能力,没有钱财,也要以毕生的精力照顾好他,使他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

我这个山沟里草丛中钻出来的黄毛丫头成了他的女儿。他关心我,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父女亲情一天天成长,一步步加深,似乎超越了我的亲爸爸亲妈妈。我知道他非常爱我,诚恐我这朵娇嫩的鲜花受到伤害。哪怕蒙上一点儿灰尘也会心疼。吃烧鸡把鸡腿儿留给我,吃鱼时,中间最好的给我吃,爸爸吃头和尾巴,吃虾给我剥皮,虾仁儿放我碗里。为了逗我高兴给我买电动玩具,把我当小孩子抚养了。为了我的前途,三番五次地劝我恢复学业。由于我坚持不走,又和我爸妈串通好了逼我回去上学。怕我的爸爸妈妈想女儿,春节前把我支回老家,他孤苦伶仃一个人在三河过年。他心里装的全是我,唯独不为自己着想。这样的好爸爸天上难找,地上难寻。我们朝夕相处亲密无间,他从来没有非分之想。我是个如花似玉的妙龄少女,我经常偎依在他的怀里,躺在他的身边,他从来没有动过我一指头。圣人!史无前例的圣人。他对我说过,‘我们要共同维护纯洁无暇的父女亲情直到永远。’是啊!我不是亲生,胜似亲生。我在这一个善良慈祥可亲可爱可尊可敬的爸爸呵护中幸福快乐地生活是多么好啊!我不能打破这种纯洁无暇的父女亲情。万一这宝贵的亲情打破了我还会幸福吗?他会原谅我吗?不行,他只能是我的好爸爸,永远是我的好爸爸。”

看看他慈祥的面容觉得自己的狂想是不对的,理智又把她从不安分的狂想中拉回来。“我这个爸爸是君子,是圣人,是不容任何污秽邪念侵蚀的男子汉。我如果感情用事惹恼了他,他是不会原谅我的。今后的日子我以何面目和爸爸相处呢?不行,我得离开他。”她钻出被窝,回到另一个屋里躺下。

她心乱如麻,久久不能入睡。既然睡不着,还不如和爸爸躺一个被窝,看着爸爸睡觉,看着他也是一种享受。只要我不动他,他就不会醒过来。于是她又钻进爸爸的被窝。她看看爸爸,还在甜甜的睡梦中。他打着轻轻地呼噜,嘴角露出甜蜜的微笑。厚厚的嘴唇儿光滑湿润,白白的脸颊上有几道皱纹。爸爸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时代的沧桑虽然在他的脸上留下了道道年轮,看上去还不失当年的风采。两年以来看惯了他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容貌,一副端庄大方,谦谦君子的风度,慈祥和蔼可亲可敬气质。”

鲍春花躺在爸爸的身边,又想起他的那一张遗书。“爸爸为什么写遗书?是不是患了不治之病。一般情况下,人在绝望的时候才写遗书。想想遗书的内容,爸爸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如果爸爸很快就走了,我怎么办?真的跟随他去九泉之下吗?如果真有阴间阳间,我陪他去死也不冤枉。可是,我是经过新思想教育的新时代青年,根本不相信生死轮回之说。如果他死了,我在他的身边哭死,他也听不见。现在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对他好,叫他幸福快乐。我早就下定决心,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他,一生为他活着。现在自己正是青春年少的好时光,难道非要等到我成了黄脸婆再给他吗?”

鲍春花静静地看着他,一次又一次给激励自己,为自己的疯狂寻找理由。“‘爸爸’只是个称呼而已,我又不是亲生的,何必让伦理道德的枷锁困住自己呢?事后爸爸也可能很生气,也许骂我几句打我一顿。就是他把我撵走了也不要紧,等他气消了肯定还会收留我的。我知道,他疼我爱我肯定离不开我。”

苏阿牛翻身侧卧正好和鲍春花面对面,他的气味儿迎面袭来,像一发炮弹炸开了少女的芳心。她失去了理智抱紧他,把她压在身下发生了不应该发生的故事。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苏阿牛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