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僵约从秦朝开始 第四十八章归来的马小玲

小说:僵约从秦朝开始  作者:小王  回目录  举报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徐福和马叮当搬到嘉嘉大厦已经有三年时间了。

今天刚好是周末,徐福和王珍珍早晨醒来后,王珍珍接到电话,说是她的闺蜜今天要从国外回来了,她正好今天不上班,就准备叫徐福开车去接一下。

以徐福的手段,在两年前王珍珍就和他确定了关系,不得不说香港是个开放的地方,在确定关系没多久,欧阳嘉嘉就建议王珍珍搬到徐福房间去住,不过王珍珍脸皮薄,没答应,所以还是住在原来的房间。

对此徐福也松了一口气,要是住在一起,办点什么坏事多不方便。

就算如此,就在两年前,确定关系不久后,王珍珍已经被徐福吃掉了,不过王珍珍一直不知道徐福和马叮当的关系,还以为只是同事呢。

在王珍珍接到电话说是她闺蜜的时候,徐福就已经猜到是谁了,王珍珍从小到大的朋友就只有马小玲一个。

在飞机场等待的徐福和王珍珍,看到一架飞机从远处的天空降下来后,就知道马小玲要到了。

不一会儿,就见一个一头微卷的头发披在肩上,上身穿着白衣,下身超短裙,踏着小洋靴,打扮的很时髦的美女走了出来,尤其是那一条大长腿,晃人眼球。

“小玲,这里”见到马小玲后王珍珍大声喊道。

听到有人喊自己的马小玲转过头来,一眼就看到了王珍珍,尽管她们三年没见了,但马小玲还是一眼认出了王珍珍,拉着行李,迈着大长腿,快速的朝这边走来。

“珍珍,你来了!我还也为你没到呢,这位是谁啊”马小玲一脸高兴的打了个招呼,而后问道。

“这是我的男朋友,徐福,徐大哥,这位就是我从小最好的闺蜜马小玲”王珍珍有些害羞的两边介绍道。

“你好,马小玲,早就听珍珍说过你了”

“我不管你是谁,如果我发现你有对珍珍不好的地方,别怪我马小玲对你不客气”马小玲一副女王般审视着徐福说道。

“是是是,我的长腿女王,珍珍是我的女朋友,我怎么会对她不好呢”徐福调笑的说道,而后又反问了马小玲一句。

“你说什么,珍珍我看你还是早点和他分手,一看他的样子就不像是什么好人,当心被他骗”马小玲怒视了徐福一眼,朝王珍珍劝道。

“好啦,你们两个,前世是不是什么冤家,怎么一见面就吵架,快走啦,所有人都看着我们呢”王珍珍没好气的劝道,而后转身走了。

“喂,徐福是吧!行李就交给你了,珍珍不在的时候再教训你,珍珍等等我”马小玲恶狠狠的瞪了徐福一眼,而后朝王珍珍追了过去。

接过行李的徐福漏出一副不在意的表情,心想“如果让你知道两年前珍珍就被我拿下了,不知道是什么表情,还有,敢和我凶,看以后在床上怎么教训你”,想完这些的徐福拉着行李就朝停车的地方走去。

“你怎么这么慢啊!一个大男人拿这么点东西就走这么慢,我看肯等活不长,珍珍啊,我看你还是趁早和他分手”已经坐在车上的马小玲一脸嫌弃的朝徐福说道,又朝坐在另一边的王珍珍劝道。

徐福默不作声的把行李放在了后背厢里,坐到驾驶坐上开车心想“等征服你以后一定要让你三天下不了床”。

一边的马小玲则打了个冷战,感觉有不好的事发生,看了看周围又没发现什么,还以为是错觉,便一脸不在意。

“小玲,徐大哥是我的男朋友,你再说,我就生气了”王珍珍一副你再说,我就生气了的样子。

其实心里在想,你说的太晚了,我已经连心都被他骗走了,而且也被吃干净了。

一路上车内的气氛有些异样,徐福一边默不作声的开着车,王珍珍一直胡思乱想,脸上漏出了害羞的神情,马小玲一副想说又怕她唯一的闺蜜王珍珍生气的表情,一边又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瞪着徐福,好像再说,都是你这个外人抢走了我的闺蜜,王珍珍可是很少生气的,一边又有些羡慕自己的闺蜜,她可以去追求属于她自己的幸福,即使结果不好,但她也得到过,自己连追求属于自己幸福的机会都没有,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自己应该祝福珍珍,她毕竟是自己唯一的朋友了,虽然这样想着,但为什么心里会发酸呢,有种想流泪的冲动……

“珍珍到了,你先上去吧,我帮小玲把行李拿上去”。

“那,徐大哥,你别生气,其实小玲心底很好的,今天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你别往心里去”王珍珍一脸担心的劝道。

“我没生气,你先上去吧,我随后就到”徐福说着捏了捏王珍珍的脸蛋,一边把她推进了楼道,他那里不知道马小玲心里的想法,肯定是看到有人抢了自己从小到大唯一的闺蜜,外表坚强,其实比谁都软弱的内心一时接受不了而已。

“马小玲,赖上我的车了,不想下来,可是快中午了,我要上去吃饭了,你不饿吗?”

听到徐福的声音,马小玲止住那快要留下来的眼泪,漏出一个傲娇的表情,一撇头“谁在乎你的车了,下次请我坐我都不坐,吃吃吃,就记得吃,我先上楼了,行李你自己拿吧”马小玲一边说着,一边下车,并狠狠的关了一下车门,一扭头就上楼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僵约从秦朝开始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