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暴戾之血 十二、逃亡2

小说:暴戾之血  作者:西瓜爱上橙子  回目录  举报

天亮得很慢,可终于还是亮了,日落一晚上对着那柄剑发呆,很普通的三尺长剑,满大街都有的卖,和他自己的腰间的剑一样。

真正自信的剑客才会用这么廉价的剑,真正的剑在他们心中,不用剑,他们一样能杀人。

他们和那些什么把剑当成唯一朋友呀的人是不一样的。

这样的人才最恐怖。因为无论他手里有没有剑,他们都一样可怕。

“公子!你一夜未睡吗?”

月儿已经醒了,这让日落有些惊讶,他本以为他不会这么快醒来,如果她没有醒来,他现在也要走了,是一个人走,他已经打算把她留下。

可是现在她醒了。

“收拾一下,马上就得走了!”他没有表现出任何神色。

“好的!”月儿很顺从,即使他的脸色依旧苍白得像张白纸,身体虚弱得风一吹就会倒下。

马车在原野上缓缓行进,日落是不是会拉起帘子看看坐在里面的月儿。

“这样的速度受得了吗?”

“可以再快些的!”

今天的马车显然没有明天那么赶了,甚至可以说走得太慢了,这可完全不像在逃命。

“不用赶了,就这样慢慢走吧,你若再病倒了,我们只会走得更慢。”

“我们要去哪?”

“去哪?”

日落突然看着远方走神。

“去北方吧!去边城!”

月落握紧了手里的剑,他知道他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逃走的时间了,其实在他决定带上这个女孩的时候,他原定好的计划便没有用了。

现在他已经想明白,他不用再逃了,他也想好了新的计划,那就是,杀光所有追杀他的人!

他一定会去到极北的边城的,因为坤在那。

马车停下来了。因为马车前面站着一个年轻人。马车的后面,左右,都有人。几十人。

“你的胆子真大!为什么我没见过你?”日落问。

被问的人其实两条腿正在发抖。他的胆子一点也不大,只因为他的武功最差,资历最浅,他们需要一个人去拦下这辆马车,可是没有人敢,既然所有人都胆子小,那么就这能让武功最差、资历最低的人来。

年轻人没有回答日落,他已经吓得连话都说不出了。日落看到了他的剑柄在晃,因为他的手在抖。

日落大笑起来。

月儿掀起帘子,看到了周围很多黑衣带剑的人。“公子!”他黑怕得哆嗦。

“不怕!他们比你还怕呢!好好坐在里面!”

他拔出了他的剑,三尺长剑,很普通的剑,满大街都能买到的剑,可是这么一把普通的剑,现在却让这马车周围的几十个年轻人颤栗不止,他们都是非常恐怖的杀手,杀过很多人,也都有很多次死里逃生,但是现在的这种恐惧感比他们一生面对的恐惧都强百倍。

因为他们都听过他的传说,有一些人甚至亲眼看到过。

看到过那恐怖一夜的人此刻站在离马车最远的地方,他们已经做好了要逃走的准备。

日落把剑尖朝下立在马车板上,手上轻轻一使力,看起来像是刺穿一块豆腐般,他已经刺穿了脚下的马车板,马车底传来一声尖叫,一个杀手不知什么时候偷偷的趴在马车底下,他的剑早已出鞘,他已经找到了最理想的一击,他马上就要一剑刺出,可惜了,现在他已经死了,日落的剑从马车板上一剑刺下,准确的刺穿了他的心脏,他仅来的及发出一丝哀嚎,之后就倒在了地上。

日落把剑拔出来,轻轻的超前扔出,他的剑像是有翅膀,在空中飞旋着,速度快的像一道闪电,转眼就飞到了站在马前的年轻人面前,年轻人没有来得及拔剑,日落的剑在他的脖子上旋了一圈后又飞回到他的手里。年轻人的头颅无声的落在地上,鲜血喷薄而出。

顷刻间,那个马车上的男人,将剑一刺一抛,居然就如此轻松的杀死了两个杀手,两个受过极其严酷的训练的杀手。

黑衣人四下散开,比他们来的时候还快。

他们已经完全失去了勇气,一个没有勇气的人,除了逃跑,什么都做不了。

可惜他们连逃走都不可能了。

跑的最快的人只跑出了十丈,他在跑出九丈的时候头颅就被砍下来了,之后没有头的身体又走出来一丈。

日落回到马车上。他的身上一点血迹都没有,剑上的血迹也不多,月儿此刻把头从马车里生出来,在拼命的呕吐,这恶心的血腥味比狂喷的马车更让他受不了。

他扬起马鞭,马儿飞快的跑起来。

“忍一忍,见多了就好了。”一下子杀了那么多人,他脸上的表情却并不多,像是习惯了。

他把剑擦干净插回剑鞘里。现在他的头颅一定值很多钱,否则不会有那么多人一起来找他,他们这些人从来不会一起执行任务,一来,人多容易暴露目标,而来,他们不愿和别人分钱,一分都不愿分给被人。本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明天的人,所以他们比任何人都喜欢花钱,不任何人都爱钱。

来多少都无所谓,本来他惧惮的人只有一个,是那个进入组织没多久的武极,武极那么久没来找他,定然受了不轻的伤。现在他惧惮的人有两个,另一个是昨晚那个白衣人。

他是谁?他一定不是组织的人。组织的人都不喜欢穿白衣服,他自己也不喜欢。他们都穿黑色的衣服,因为总想藏起来,像藏进黑夜里。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暴戾之血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