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玄幻之文字神话 第三五章 五百年前的传奇

小说:玄幻之文字神话  作者:灰大王  回目录  举报

远处,各大势力的人的注意力,被这边恐怖的战斗景象给吸引了过来。

此时,各方大势力已经有不少大修者前来,天字门、大秦皇朝、万法宗,朱家等大势力在得到消息后,都派出了大修者。

之前的那一战,这些大修者晚了一步,无缘一见,不过这一战,他们刚降临西荒恰好就看到了。

极西之地是修行的荒漠,因此也被称为西荒,这个称呼与修行最为繁盛的极东之地的东晟几乎是相对的。

这两地一西一东,一个西荒,一个东晟,如同实物的两极,一个荒芜到极点,一个繁盛到极致。

“古华皇朝的圣者真是太强大了,随手就施展如此恐怖的意境力量!”

“这绝对是圣者境九重的强大圣者才拥有的力量,恐怖无边,在这个世上,至尊之下,无人能敌!”

“那个萧烨死定了,在这样强大的圣者的手中,他一点活路都没有,只有被镇杀的命运!”

无数的大修者惊呼,至于那些弱一些的修者早就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圣者的手段,超乎想象,根本就不是他们能够理解的。

“是他!古华皇朝古元龙!”

这时,有人认出这名古华圣者的身份。

“原来是他,难怪一出手就如此狂暴,毫不留情。”

有人恍然,有人不明所以,不过很快就有人解惑。

“古万通是他的孙子,古千钧是他的重孙,这两人都是他最重视的直系后代。”

于是,所有人都明白原因了,自己最重视的两个直系后代,孙子和重孙子都被人杀了,这个强大的圣者能不发狂吗?

事实上,早在得知古千钧之死后,就已经有人预料到会有轩然大波掀起,古华皇朝的老家伙们要发疯。

只不过,那时许多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仅仅是古千钧的皇族血脉的原因,却不知那些人真正所指的乃是古元龙。

古元龙,如同一个传奇,一千年前,如彗星般崛起,横扫同辈无敌手,一路碾压,无比强势地踏上了同辈最巅峰。其后的五百年,几乎是古元龙的五百年,在这五百年里,他独领风骚,一路攀登,许多前辈都被他踩在了脚下。

八百年前,他晋级圣者境,开始挑战天下所有圣者,每一战皆震动天下,传说,在这些挑战中,他从未有一败。

直到五百年前,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古元龙不再出古华星都,有人说他要冲击至尊境,有人说他修行太激进,识海出现了问题,无法动用神识只能躲在古华星都中养老。

凝识境后,修者的精神力将会被凝结为神识,精神海也就成为了识海。

这五百年来,古元龙名声不显,往日威名也渐渐消散在时间的长河里。

但,并非所有人都忘记了他,特别是他的那些老对手们。

当年,强势无比的古元龙,可是将其它大势力的同辈天骄死死地踩在了脚下,更是踩着前辈大能的肩膀成就了自己的威名,他的那些对手,怎么可能轻易地将他遗忘。

所以,古万通和古千钧的身份还是有人注意到了。

此时,看到古元龙所展现出来的意境战力,所有人都知道,五百年前的那些传说,什么古元龙识海出现问题,无法动用神识之类的话,全都是胡说八道。

这个人沉寂了五百年,如今一出世,赫然已经成为了圣者境九重的存在,至尊之下,无人能敌的存在。

他的老对手们都骇然,他们意识到,当初古元龙之所以突然销声匿迹,极有可能是古华皇朝故意走的一步棋,就是为了让古元龙在没有人注意的情况下晋级至尊,从而成为古华皇朝的一颗秘密旗子。

古华皇朝为什么要这么做?细思极恐!

就在这些大修者震撼之时,另一边,天柱一般的大岳已经将萧烨完全的镇压了起来,恐怖的意境力量开始炼化他,要磨灭他的灵魂,碾碎他的肉身。

而且古元龙并没有停下来,他继续催动意境力量,火域和海域更加的澎拜,意境的力量无穷无尽地爆炸,大岳压顶,有恐怖的封禁力量,要封禁萧烨的一切。

萧烨似乎一点反抗之力都没有了,彻底的被镇压。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体内在发生着惊天的巨变,他拼命地催动“我”字诀,本我的力量在激荡,他的肉身在飞速增强,同时,他的精神海中,道德经的经文再次浮现,而后不停地流转,每转动一次,他的精神力便凝练一分,蓝色渐渐褪去,金色浮现,慢慢地他的精神海变成了一片璨金,炽盛无比。

金色的光芒交织,精神海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莫非这就是凝识?”

萧烨突然有了一些明悟。

不过,自从道德经出世,他的修行之路已经与这个世界的修者全然不同,他没有了逍遥境,精神海中出现了神异的文榜,如今精神力也在蜕变,但是否会进入所谓的凝识境,他也不清楚。

最终,他的精神海完全变成了金色,浩瀚的精神力急剧减少,只剩下最初的十分之一不到,但是却凝练了不知多少倍,量虽然减少了,但是质却有了飞跃式提升。

轰!轰!轰!……

他的周身,恐怖的意境力量在交织,镇封,炼化,磨灭……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玄幻之文字神话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