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洪荒之混沌魔猿 第022章 【青白二蛇、三月初三】

小说:洪荒之混沌魔猿  作者:大恶棍  回目录  举报

两条妖蛇快速交手,一只是千年修为的白蛇,另外只是五百年修为的青蛇,孰胜孰弱,很快就会有结果。

三个回合后,妖蛇小青现出真身,只见得一条百丈青色巨蟒,青色鳞片,闪闪发光。

白素贞见后不甘示弱,现出妖身,百丈的白蛇泛着白光,引人炫目。

“轰隆隆!”

青白的光影缠斗在一起,导致湖面上波涛汹涌,仿佛是起了龙卷风样,引发出巨大的狂潮。

良久过后,妖蛇白素贞幻化出人形,只见她手上提着个青色身影飞奔而来了。

白素贞飞跃过来后,轻启朱唇道:“主人,这只妖蛇修行不易,我们能否饶她的性命?”

说着,她竟为小青求饶了。

小青见后心下惊讶,想不到对方会为自己求情,而且看她的姿态,似乎眼前的这个人才是正主。

悟道见后微微一笑,点头应道:“好吧!活罪可免死罪难饶,日后你就随素贞一起当本座的丫鬟吧!”

说着,他的心中丝毫不惊讶,白素贞还是那么的善良,这小青又是蛇妖出身,其自然不会取对方的性命了。

原著上的白蛇世界里,小青为白素贞的婢女,也是一个爱憎分明、忠心不二的妖仙。

她聪明伶俐,勇于助人,她与白素贞名义上虽有主仆之别,实则情同姐妹,安乐与共,患难相扶。

她帮助白素贞与许仙结合,对许仙的动摇与软弱,她敢于批评指责。对法海挑拨陷害,她敢于挺身而出,与之顽强反抗斗争。

小青对白素贞的友情,义无反顾,成为白素贞同佛道释斗争的有力助手。

当白素贞被法海镇于雷峰塔下,她仍不忘却前情,忍恨含泪,苦苦修炼发誓报仇雪恨,目的是摧毁雷峰塔,救出白素贞,使姐姐与家人团聚。

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人,或者称之为女妖。

最主要的是重情重义,悟道觉得留她性命未尝不可,而且经过聂小倩的事情后,他觉得自己需培养些手下来。

而毫无背景的白素贞和小青,那就是最好的人选,虽然两个人的资质低,但只要资源足够了,却可以化形成真龙。

到时两个人的天赋,绝对能更上一层楼。

再说了,悟道对于自己的本事,还是万分有信心,能够让两个人崛起的。

白素贞见后心中感激,向小青厉声道:“还不多谢主人!”

说着,她的凤目一瞪,让旁边的小青为之畏惧。

小青闻言连忙叩谢道:“多谢主人不杀之恩,小青定会好生侍奉您老人家的。”

说着,她就将自己卖掉了。

比起白素贞小青卖的更干脆,她是海岛妖蛇成道,后来进入西湖中称霸一方,但见着比自己厉害的人物,很快就会屈服了。

妖怪的世界就是如此,强者为尊,小青见过做过的多了。

眼前的这个人连白素贞,都愿意进行臣服,小青又有什么不甘呢?

悟道闻言点了下头,沉声道:“还不把你的真身显露出来。”

说着,他的心下暗道,原著上的小青是女子,绝不是这个装扮的。

小青见后心下震惊,在被白素贞放开来后,马上现出原形了,道:“主人慧眼识珠。”

但见得位漂亮的女子,她柳叶弯眉,面凝鹅脂,唇若点樱,眉如墨画,神若秋水,说不出的柔媚细腻,一身翠绿的裙子,更是吸引人的眼球。

悟道见后嘴角上扬,他的心下暗道,果然不愧是白素贞的姐妹,虽说相貌比不过对方,但绝对差不了多少的。

若非是经历了上百年的磨练,悟道见着两个人的时候,还真的会身体失守。

随后,三个人闲聊了几句,悟道问起小青的洞府,而她自告奋勇的带着两个人入住。

小青居住在西湖之底,湖中水流清澈,各色各样的鱼珊瑚都可见得,而她的洞府装饰不错,布置的金碧辉煌。

悟道在洪荒世界的洞府,和这个相比简直是狗窝,但也不能够怪他,那会儿忙着修炼,根本没有时间布置。

而后,小青宴请了两个人,拿出自己的灵果珍藏,对于这些东西悟道并不感冒,洪荒世界里千年朱果,万年人参,近乎是随处可见。

期间的悟道曾经吃过不少,一一点评了几下,三日后,众人飞跃上湖面,静静等候着许仙的到来了。

三月三日是华夏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是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天朝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

在这个世界,三月三确实清明节,乃最重要的祭祀、扫墓节日之一。

悟道带着两个人来西湖游玩,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须往西湖高处寻,指得就是这里。

虽说悟道清楚许仙在哪儿,但他没有点明了,好似不想破坏白蛇记中经典的一幕。

西湖美景,这个原生态的地方,不像后世那样人工污染太多了,这里清静的很。

与此同时,许多钱塘县里的百姓,纷纷出城,上山扫墓,络绎不绝,也透着一股别样的清静。

所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最好的写照。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4日到4月6日)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洪荒之混沌魔猿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