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秦时之大赵雄起 第四十七章:第一次

赵国王库之行让赵嘉收获甚大,得到了一部分练气诀,可以修炼内力,弥补血气在灵活性上的不足,轻功会有很大的提升。

还有双修功法,限制再多也掩饰不了它不需要费苦功就能得到精纯的内力修为,单单这一项就足以掩盖其他的不足了,更何况他一直不和雪姬两人同房,为的就是等他找到这种功法好让几女实力大进,就算以后赵高那个变态让罗网的人来刺杀,她们也能有几分自保之力。

女方的口诀,他当天就交给了三女,然后她们红着脸就去修炼,丽姬经过赵嘉元阳的滋润,积累速度是常人的两倍,半年就能攒满,另外两女都是处子,只需要三天。

赵嘉不知道的是,他离开后宫去书房处理公务的时间,三女不约而同地都将这段口诀教给了身边的侍女。

“嗯,我自己积累一次需要十天的时间,到时间一个一个来。”赵嘉内心畅想了一番,后宫都已经开了,还在乎这点儿底线吗?

可惜现实打破了他的幻想,还是没时间。

秋收结束,三十万移民抢重了一批冬麦,也修见好了御寒的房屋,只要不出现雪暴,就可以安然度过这个冬天。

国内安排妥当,十五万大军的戈戟刀剑也打磨得尖利明亮,十万匹战马也是膘肥体壮,只待他一声令下,以大河滔滔之势夺回曾属赵国的肥沃土地。

此时五万长城军团在上郡和太原郡的交界处驻扎,五万辅助政变的大军驻扎在上党一线,剩下的五万驻扎在邯郸城外。

赵国此时疆域不大,后勤压力很小,只征召了十万农夫就足够保证粮草及时供应。

书房,也是赵嘉日常办公的地方,朝会并不是每天都有,没有大事的话,都是朔望各一次,其他时间谁有事就给王宫里递奏章,或者亲自来找。

此时,司马尚和李牧就坐在他的对面,一起商讨出兵事宜,这两人是他的肱股重臣,而且他们俩历史上宁愿被侫臣谗杀也不愿逃离或者叛降,对赵国的忠诚度还是很高的。

“殿下,不宣而战,有些师出无名啊。”司马尚摩挲着胡须,轻声道,“至少,使者也要和大军一起出发啊。”

听到前半句赵嘉还以为司马尚有些迂腐,后面一句直接显露出他老狐狸的本性,其实很正常,周天子都没了,哪来的王道大义。

“这样也好,免得落人口实,让那些士子以为赵国不守信用,不愿入赵效力就得不偿失了。”他点头附和道,“现在兵马足备,也是时候向天下人展示我赵嘉的实力了,让他们看到我可不只是一个阴谋篡位,割地求和的无能之辈。”

说着说着就激动地站了起来,别看他现在很努力地处理公务,革除弊政,但是上下内外反对的声音仍然不在少数,刻意遗忘也不能说明它不存在。

“这一战,是长平之战后,我赵国第一次独自主动向秦国进攻;这一战,也是我公子嘉的第一场倾国大战;这一战,只许胜,不许败,要打出我们的赫赫威名,要让世人知道,那个纵横天下的大赵铁骑没有沦落到守城的地步。”

李牧和司马尚也是一阵狗血沸腾,恨不得现在就上战场厮杀,把脑子都打出来才痛快,一幅激动难抑的样子。

“为王前驱!万死不辞!”

……

公元前235年十一月初四。

李牧坐镇前线,指挥三路大军同时出击,大赵骑兵疯狂跨越山脉,骤然出现在秦国的疆域中,目标直指军营。

同时,使臣也快马加鞭,直奔咸阳,累死了两匹马,终于在秦国紧急战报之前抵达了咸阳。

和上次不同,这次的使臣站直了腰杆,递上了战帖,声明是为了报上次趁赵攻燕背后插刀之仇。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即使再不爽,还是做到了礼数,让使臣沐浴更衣,酒足饭饱之后,还赠予一匹良驹和通关文书送离咸阳,同时带回秦军应战的消息。

赵使前脚刚走,战报立马传了回来,李牧率十五万大军兵分三路,同时突击太原郡、上党郡军营,两处各四万驻军的主将仓促之下被击溃,初战就损失了上万人,退后三十里,试图整兵再战,同时向咸阳求援,他们都清楚自己的本事,能在李牧的进攻下坚持到援军到来,就是胜利。

嬴政看到军报大怒,他终于明白赵嘉割地的目的,就是牵制他五万精锐,可能还不止,同时收缩兵力,以图一击收回晋阳,将秦军的兵锋逼开邯郸。

很快第二份军报传来。

雁门守将换成蒙武(蒙毅和蒙恬的父亲)之后,匈奴和东胡万分庆幸李牧走了,又恰逢草原上大寒,二话不说,以牧民为兵,起大军十万南下。

蒙武是蒙骜的儿子,继承家学,以前一直领兵在陇西和羌人作战,军功累计至将军。

现在得到机会和匈奴作战,他一个嗨皮觉得自己不比李牧差,就主动出兵埋伏,虽然初期效果不错,但是他低估了匈奴大军骑兵的机动性,结果损失了近万人,狼狈退回长城驻守,虽然没有求援,但是也不可能南下配合攻赵了。

嬴政这时候反倒平静下来,既然已经落入了敌人的陷阱,那就用实力去破局。

立刻下令让樊於期发兵支援,同时动员农夫,征发粮草,蓝田大营的王翦也要开始准备,等待军令。

近四十万大军相继投入战场,一时之间,各国瞩目,han国内正在争斗的姬无夜和韩非都停了下来,他们也想看看那个在新郑昙花一现的公子到底有多大本事。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秦时之大赵雄起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