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从零开始的破坏神 第11章 女王的最强之路

从零开始的破坏神:第11章 女王的最强之路

时光匆匆,转眼过去一周。

平静多年的西南行省,也终于因为王族成员失踪的事件,搅动起了不小的风云,惹得西南行省的贵族阶层忌讳如深。

整个地区内的气氛都变得有些肃杀。

毕竟,如今皇帝还没死,王族的势力不容小觑,迟迟没受到杰拉尔回复的帝都王族方面,已经向西南行省首府郸水城发出质问了。

太守则像是吃了苍蝇一样恶心,终日在办公大楼内咆哮……

却不得不卖死力的去掩饰杰拉尔失踪的真相。

总之,绝对不能承认王族被萨菲罗斯暗杀掉了,不管帝都方面怎么发飙,太守都一问三不知,死撑的重复强调:“杰拉尔阁下求婚被拒之后,当时已经连夜离开西南行省范围了!!失踪的事情和我们没关系!”

因为太守很清楚,只要他松口,就绝对会遭到暗杀。

倒不是说萨菲罗斯多忌惮王族的力量,而是以哪个男人的性格,仅是单纯不允许西南行省有反抗他的声音!

于是乎,事件就这样一直拖着。

直到……

一个月之后。

帝都政治圈风云突变,此事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了。

逐渐将自己的亲信安插上位的奥内斯特大臣,迅速扩大着自己的权利,在进一步切断了王族与宫廷的联络之后,也等于掐断了王族的底牌。

彻底按耐不住的奥内斯特大臣,开始露出他凶残的獠牙!

那几天的时光内。

整个帝都都笼罩的屠杀的腥风血雨之下,带头反对奥内斯特的王族、文官、以及少数留守帝都的将军,同一时间遭到了大规模暗杀。

但碍于权利未到巅峰,仅仅派出的普通刺客,以及作为王牌处刑人的罗刹四鬼,也只是成功除掉了部分旧势力阀主。

接着来,亲友大量惨死的王族、以及旧文官势力盛怒的开始反扑,一时间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动乱,到底是底蕴不浅的王族和老牌利益集团,一夜间筹备的人力和警备部队超过七千人,俨然是把帝都当成了一个小型战场。

双方就这样肆意拼杀,打的你死我活……

但奈何奥内斯特大臣狡诈如鬼,居然从一开始就缩在皇宫内部,利用布德大将军手下愚忠的近卫军团,将冲撞皇城的讨伐军给斩杀殆尽!

对于布德大将军这种死脑筋的人而言,在帝都聚集部队,就等同政变,杀光这些人是不容任何辩解的……

哪怕带头的是王族也一样!

说起来,最后一批有能力制止奥内斯特暴政的旧势力集团,还真是死得冤枉!

…………

帝都。

皇宫内,帝具保管室。

这是一处深藏在皇宫内部,仅有皇帝本人可以踏足的大殿。

然而在不久前获得大清洗胜利的奥内斯特大臣,眼下却像是走在自己家中一样,带着外人肆无忌惮的走进了这处殿堂。

“嗯,虽然我准备了不少帝具,但看起来……没有和你匹配的呢!”一脸和蔼的大臣摩挲着下巴,眸光闪烁的看着被他带进这处禁室的身影。

一天前的腥风血雨,虽然被他用取巧的方法给镇压了,并且顺利取得了帝都内的绝对控制权。

但是缺乏底蕴的弱点也暴露无遗,此刻的大臣到底不是几年后权倾天下的枭雄,面对王族暗藏的帝具使、以及旧利益集团的众多武装力量,说奥内斯特不心悸,也是不可能,所以在清除了帝都内的敌人之后,第一时间蒙蔽年幼的王子,得到了进入皇室帝具保管室的权利。

他必须尽快拉拢军方的实权人士、以及建立自己的暗杀部队,否则现在获取的地位依旧不稳妥。

“真令人失望啊,虽然我还挺喜欢这把斧子的豪爽感,但它没有让我眼前一亮的感觉,相性不契合吗?”一头天蓝色长发,身材火爆的军装女人手握着一柄比她驱赶都硕·大的帝具巨斧,有些兴趣欠缺的摇了摇头。

但话虽如此,其实能拿起这件帝具斧头挥舞,说明已经代表契合度不低了,否则帝具本身是会排斥使用者的。

“说话,刚才就有留意到……”

突然,帝国新晋将军艾斯德斯双手叉腰的来到一处锁住的玻璃柜前,盯着其中刻印着奇异图案的铁壶,疑问道:“这个东西也是帝具吗?”

“哦,那是恶魔之淬,传说中生存在极北之地超级危险种的鲜血,血液型的帝具,只要喝下去就能与之融合,根据记载,那个危险种具有操纵冰的能力,但是……”

说到此处,大臣有些告诫的撇嘴道:“在此之前,所有喝下这东西的人,都变成了疯子,可从未有成功的例子!”

“呵呵,听起来就很不错样子!”

听到这话,从眼神到嘴角都泛着绝对自傲的艾斯德斯径直走上前。

“喂,等等,你该不会是要喝它吧?”大臣立刻蛋碎了,要知道,眼前这个桀骜的女人,可是军中崛起速度最快的怪物,不管是打仗、还是杀人,残暴嗜杀的本性,都像是天生干这一行的,实力更是强的不可思议。

前夜的那次混战之中,光是被她斩杀的帝具使就有三人,而且完全没让她不尽兴,险些不爽的向布德大将军发起挑战……

这个女人可是他需要拉拢的一张王牌!

怎么可以让她随便死在这里,像艾斯德斯这种不在乎政治和权利,只想不受束缚厮杀的怪物,这可是他最佳的盟友啊!!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从零开始的破坏神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