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医天 四十五章 霾区探测

小说:医天  作者:idMHS_4287365151  回目录  举报

11月17日10点45分,刚从餐厅里出来的安娜,忽然看见一辆高级轿车向别墅开来,心中顿时出现一种不舒适的感觉——怕在精英们睡觉的时候有人来打扰。她两眼紧盯着慢慢减速的轿车,突然生出一种愿望:司机最好误踏油门,让汽车快速离开这里。但事实正与她的愿望相反,轿车偏偏在门外停了下来。

车门还没打开,安娜就冲到了栅栏门口。因为怕惊醒楼上的黄炎厚和吉姆,所以她不能喊叫,只得用两手一个劲地比划,意思是这里不能停车,让他们赶快开走。车上的人不理解她的意思,还是打开车门出来了。

“安娜,你比划什么?”

首先从车里出来的是位黑皮肤的胖男人。安娜认识:他是世界联合组织管理部门的官员,原来是她的老上司,过去她和他的关系还不错。

安娜一看是过去的上司,就张大嘴巴小声说:“你要小声说话,孩子们都在睡觉,别把他们惊醒了。”

“啊!都什么时候了,还在睡觉?是不是昨天晚上加班了?”

“你不知道吧?”安娜更小声地说,“昨天上午他们就‘上天’了,直到今天凌晨3点多才睡下,你说他们累不累?睏不睏?所以,他们要到12点才能起床。你们要不就回去,下午再来;要不就在车里坐着,等到12点以后再进来!”

就在安娜和熟人对话时,车上接连下来五个男性:一个是环球气象组织的人,高个子,白皮肤,地道的欧洲人,安娜与他见过面,但不熟悉;另一位是棕色皮肤的年轻人,一身汽车司机的装束;还有三位虽然没见过面,但一看便知,他们肯定是黄炎厚家乡来的人——黄皮肤,中等身材,五官端正,正宗的炎黄子孙。

安娜为难了:让他们进来吧,就破坏了“规矩”,减少了黄炎厚和吉姆的睡眠时间,这是她最不愿意的事情;不让他们进来吧,人家都是上面的官员,又有黄炎厚家乡的客人,何况……

“怎么不开门呐?”车里传出女人宏亮的声音,“我的孙子在这里住吗?”

安娜听不懂女人说话的意思,便伸着头问她的熟人。当她得知车里的女人就是从地球那边来到这里的、黄炎厚大博士的唯一亲人、70多岁的祖母时,激动得手脚发抖,无所适从。她怔怔地想了一会儿,突然转身向黄炎厚的住所跑去,刚到楼梯口,迎面碰到黄炎厚下楼来。

安娜急忙转身,边跑边掏钥匙,迅速打开栅栏门。

黄炎厚向站在门外的几个人打声招呼,便直接走到车门旁,然后从车里抱出了几年没见面的奶奶。

“走吧!都上楼去。”黄炎厚虽然很亲热地招呼着客人,但依旧抱着奶奶不放。奶奶不但伸出双手搂着他的脖子,而且还把头紧贴在孙子的脸上。

黄炎厚一直把奶奶抱到自己的卧室里,安排她坐在一张软沙发上,并向安娜嘱咐了几句后,才回首招呼客人们进入会客室。

“嗬!怎么来了这么多客人?”吉姆跟进会客室望着大家,特别是看到三位黄肤色的人,龇起大白牙说,“你们是……专程来找黄炎厚大博士的吧?”

三位老乡互相看了看,那位50来岁、稍有谢顶的人笑了笑,然后说:“是的,他俩是从老家来的,我在世界联合组织工作,算是他俩的‘向导’吧!”

在会客室里,经过环球气象组织的那位高个儿、白皮肤的欧洲人详细介绍,黄炎厚和吉姆才知道这几位客人的身份以及来找他们的目的。

“黄炎厚大博士,我们家乡的变化可大了,可以说是日新月异,13亿多人都为实现崇高的梦想而努力奋斗。”一位黄皮肤的中年人说,“由于工业迅速发展、城市高楼林立和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家乡的天空悬浮着大量微尘颗粒,如果遇到水平方向的静风和垂直方向的逆温,城乡上空就会出现严重的雾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气象总局虽然积极地配合有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但效果都不理想,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们不但想到了6年前推荐西行深造的你,而且也想到了以你为首的医天小组。”

“是啊!家乡的雾霾不解决,我们环保总局的压力最大。”另一位炎黄子孙说,“近几年来,我们已经把许多中小型火力发电厂、冶炼厂以及产生烟尘严重的加工厂都取消了。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采取了一些新技术从源头上治雾消霾,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空中悬浮的微尘颗粒规模大、范围广,再加上不利的气候条件,所以在黄淮海流域、长江河谷、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等许多地方还是经常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所以,我们……”

就在这时,医天小组的其他六位同伴一阵风似地冲上楼来。

“奶奶,我们拜望您来了!”走在最前面的莉莎大声说。

老奶奶突然听到女孩子的声音,眼前好像猛然一亮。她虽然没听懂那句话的意思,但估计到一定与自己有关。所以,她两手按着沙发的扶手站了起来。

安娜看见老奶奶站了起来,就赶紧上前扶住她。老奶奶正要往外走,四姐妹几呼同时涌进了卧室,郑汉仁和约瑟夫也紧跟着进来了。

老奶奶的双手被四个姑娘握着,眼前的这些年轻人让她眼花缭乱。

她虽然在飞机上和下飞机以后也见过一些不同肤色的男女“老外”,但有这么多年轻、漂亮、热情的男女“老外”围着她,还亲热地握着她的手,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心中涌出一种说不上来的滋味——这些来自地球各处的、不同肤色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像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一样亲密无间?为什么会对一个从不相识的老太婆这样亲热?她们之中那一位是……

想到这里,她却把目光停留在郑汉仁的脸上,然后又眨了几下眼,伸着头、眯起眼细看。

郑汉仁看见老奶奶的动作,理解其意,便使用熟练的汉语说:“奶奶,我的老家在黄河边上。父母30多年前来到这里,他们现在仍然是你的老乡,我……”

“噢!我看你不像‘老外’嘛!,”她笑笑说,“你的面相和我家炎厚很相似,如果不是在这里,如果是在大街上,我还真会把你当成我的孙子炎厚呢!”

他们正说着,一个女佣上来找安娜,说午饭已经摆好了,让他们快下去用餐,否则的话还要重新做热处理。

安娜向四姐妹嘀咕了两句,便慢慢地松开老奶奶,朝会客室走去。

安娜走进会客室,正在说话的人停住了。安娜看着几位客人,乘机说:“午饭已经做好了,他们吃完饭还要准备上班,你们……”

黄炎厚让客人们一起下去吃饭,他们婉言谢绝。

环球气象组织的那位欧洲人说:“我们回总部,下午两点准时来到这里,只是……老奶奶是否和我们一起过去?”

“老奶奶不用过去了。”安娜说,“她由我来照顾,比在你们那儿方便。”

午餐结束时黄炎厚说:“下午的工作安排变更一下:处理资料推到晚上8点以后,两点钟大家都到我的会客室来,你们都与客人见见面,顺便了解一下他们到这里来的目的和要求。”

在黄炎厚住所的会客室里,那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面对一群年轻的男女科技精英,虽然不能说是很侷促,但都有一些惧生或说敬而远之的神态,直到黄炎厚把每位同伴和客人都作了相互介绍以后,他俩的表情才恢复了平和与自如。

两位官员详细地讲述家乡雾和霾形成的原因,霾的构成物质及危害,雾霾灾害的面积和范围,又讲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为清除雾霾采取的种种措施。

精英们听了介绍之后,提出了许多相关问题,客人都作了诚实的回答。

当然,他们没有忽略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的最终目的——“我们代表政府和灾区人民,向你们这些能呼风唤雨、医天治害的气象专家们求助”。

“不要说‘求助’,你们千里迢迢来介绍这个情况,我们应该感谢!因为我们所用的这种仪器,对雾霾,特别是对霾的监测功能尚未完全启动,反应很不灵敏,没能看到家乡发生这样严重雾霾灾害的情报。”黄炎厚说,“引发雾霾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气象因素,而是你们在生活、生产活动过程中,没有控制好污染物排放量造成的。要想从根本上杜绝雾霾,必须从源头上抓紧,这方面我们是无能为力的,还要靠你们当地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对待世界各地区发生的雾霾,目前我们只能对其进行详细地探测,然后根据危害程度,再进行探索性的清除。”

两个多小时之后,几位男性客人要离开这里。黄炎厚拉着家乡环保总局和气象总局的两位官员,一再感谢他们对奶奶的关心和照顾,并说等奶奶的探亲许可到期,送奶奶回家时一定去拜访他们。

当然,黄炎厚也答应对方:从现在开始,我们把探索雾霾的工程纳入医天计划;启动雷达和仪器对雾霾观测的全部功能,调高灵敏度和观测精度,及时监控雾霾发展趋势,尽快去东亚进行霾区探测,想方设法解救灾区的乡亲们。

客人们走了以后,老奶奶就成了这里的“宝贝”,精英们一窝蜂似的进了卧室,奶奶长、奶奶短的叫个不停,搞得老人家不知如何是好。

安娜上来叫他们下去吃饭,看到精英们都在这里。她说:“今天的晚餐是欢迎奶奶的便宴,你们都要讲大博士家乡的话,免得老人家听不懂。”

因为一群年轻人中添加了一位近80岁的老人,晚宴非常热闹。由于菜肴比较多,奇异花被捧下了餐桌,这不仅方便精英们向老奶奶敬酒、递菜,而且也能让老奶奶看看哪个姑娘像自己的“孙子媳妇”。

面对满桌子的佳肴和四个美女,老奶奶觉得两只眼睛确实不够用了。好听的语言虽然缺少家乡的那个味儿,但也都能理解其意。当然,也有一些驴头不对马嘴的话,使老奶奶笑得流出了眼泪。

欢快的晚餐结束以后,安娜就把老奶奶拉到自己的卧室内,指着一张铺得整齐舒适的卧榻说:“老人家,你就在这里睡觉,一切由我来侍候。”

“什么?让我和你睡在一起?我不干。”老奶奶摇着头说,“我要和我孙子住在一起,我有很多很多的话要对他讲,睡这里怎么行!”

“你孙子的工作特别忙,今天晚上还要去上班,半夜才能回来,他没有时间照顾你。”

“我知道他忙得很,我不会耽误他的工作,我也用不着他照顾,我……”

她俩正讲着,黄炎厚进来向安娜点头,说“谢谢你对奶奶的一片爱心。就依我奶奶的心愿,把卧榻搬到我的卧室里去,让奶奶和我住在一起。”

黄炎厚回来的时候已经快到21点了,老奶奶还在兴致勃勃地拿到着摇控器,在电视屏幕上寻找能看得懂的节目。当他踏进门槛时,奶奶立即起身迎上去。

奶奶拉过孙子的两只手,扬起脸看着孙子,孙子故意低下头,让奶奶亲亲热热地吻个够。

老奶奶硬拉孙子坐在自己的卧榻上,然后说:“你咋回来这么早?安娜不是说要到半夜才能回来吗?是不是因为我,你提前下班了?”

“我是提前回来了。因为我的同伴们都关心您,说处理资料缺我不会影响质量,非要让我提前回来不可;我说服不了他们,而且也担心您,所以……”,

“你们这群年轻人真好,看他们对我的亲热劲儿,都像是我的孙儿孙女。炎厚,对奶奶说实话,到底哪个姑娘是你的……我怎么看不出来呢?”

“奶奶!”黄炎厚笑笑说,“我对您说实话,现在我还没考虑这些问题,不过您放心,您的孙子媳妇肯定在这四个姑娘之中。”

“这四个姑娘之中,只有一个像我们家乡的人,是黄皮肤,其他三位……”

老奶奶听说他们要连着休息3天,就和孙子多聊了一会儿。她把家乡发生严重雾霾的事,环保部门和气象部门的人找到她的事,她又如何要求跟他们一起来的事,家乡这几年大变样的事,很多人上门说媒、有几个姑娘直接找上门来求婚的事,等等,等等,都讲给孙子黄炎厚听。她还反复强调:不管你们的工作多么紧张,不管你们有多大困难,你一定要想办法带着你的那些同伴去家乡看看那里的雾霾,灾害太严重了。

……

黄炎厚睁开眼睛,发现奶奶已经起来了。

“奶奶,您怎么不多睡一会儿,起来这么早干啥?”他一边穿衣服一边问,“是不是换了新环境不习惯?”

“天一亮我就睡不着了,这是老习惯,与环境没关系,在飞机上我也照样能睡着。所以,那两位局长都说我身体好,能活一百多岁。”

次日上午,黄炎厚从新多雷达与综合仪显示的数据看到,东亚上空的雾霾不但没有丝毫的缓解,而且还有继续加重的趋势。为这事儿,黄炎厚已经是心急如火了,再加上奶奶不断地“搧风”,促使他下决心把休息时间缩短为1天,并紧急动员同伴们立即进行准备,明天就到东亚雾霾区进行全方位实地探测。

用气象飞盘中的新多雷达和有关仪器探查、测试雾霾,要分别从两个部位入手:探查,需要从雾霾上方1000米的距离上飞行,主要是探查雾霾区的位置、动向、范围,探查周边环境的气象要素和光、电、磁、线、波现状及隐物粒子的情况;测试,需要从雾霾浓度最高的部位穿行,测试悬浮颗粒的浓度、质量、种类、含毒量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各种关系。当然,也包括其中的气象要素和光电磁线波及隐物粒子的变化情况。不过,无论是探查或是测试,实施操作都应该在黒夜进行——不但能避免阳光的干扰,提高观测精度,而且悬浮颗粒的流变幅度小,霾体相对稳定。

19日8点30分,气象飞盘伸展起飞,上升到5560米时切换玄奥功能,用每秒14千米的快速向东前进。飞盘经过亚速尔群岛上空横跨大西洋,然后越过地中海、西南亚、南亚上空,到达东南亚北部湾上空时发现雾霾(当地时间为同日20点48分)。

遵照组长的指令,莉莎把飞盘切换到玄奥功能慢速档,用每秒3千米的速度,从东亚霾区上空起伏不定地向北方飞行。

“大博士,离你的家乡还有多远?”莉莎问,“奶奶知道我们到这里来吗?”

“现在已经到我的家乡了。”黄炎厚回答,“奶奶听说我们到家乡来,特别高兴,她说‘家乡的父老乡亲盼望你们,可惜是晚上,他们看不见你们的气象飞盘’。”

“我们今天的行动计划,你家乡的那两位官员知道吗?”约瑟夫问。

“没有让他们知道的必要,因为这个工程已经是我们的计划内容了。”吉姆替黄炎厚回答,“我们在任何地区实施计划,从来不告知当地政府。”

“话不能这样讲吧!去年的环球飞行,难道不是实施计划?,”苏菲反驳说,“那时候,凡是飞盘需要着陆的地方,我们不是都提前通知当地政府吗?”

“对,对!”吉姆露出大白牙笑着说,“我把那段‘历史’忘记了。”

“那是不应该忘记的,你们的那段‘历史’很精彩。”郑汉仁说,”自从我上飞盘以后,还没有看到过地面上欢迎我们的灯火或标志。”

“你不要着急嘛!也许……”

石原秀蕙的话还未说完,黄炎厚下达报告观测情况的指令。于是,有关岗位便开始报告。

二号岗位莉莎报告:“气象飞盘所在位置是东经112﹒86度,北纬23﹒25度,海拔高度为3872米;此地天气为多云,静风,舱外气温26﹒3摄氏度,气压632百帕,相对湿度78%;雾霾厚度2800米左右,边沿模糊,很难确定界线,顶部几乎与云底相连。”

“负光仪显示:霾区上空隐物粒子丰度正常,能见到的种类齐全,比例参数、运动轨迹均属正常;隐物粒子补入系统运转良好,一切正常。”

石原秀蕙接着琳达的话题报告:“飞盘中的隐物粒子处理器工作程序正常,分检归类、纠结合成、衍变、等连环试验未发现任何问题。”

“衍射光谱仪显示:在霾区上空的大气中,声、光、电、磁、线、波基本正常,但由于此地此时为黑夜,致使光子的数量和流速欠缺、紫外线偏弱,但这种现象也属正常范围。”

苏菲报告完,黄炎厚把新多雷达显示霾区周边环境的各种情况向同伴们做了详细地介绍和分析,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气象飞盘到达武夷山东侧上空时,莉莎突然叫了起来:

“你们看到了吗?右前下方有一片灯火,好像还有几个很亮的聚光灯柱射向空中,会不会是欢迎我们的信号?”

“我也看到了。”苏菲说,“但不一定是欢迎我们的信号,可能是一个小城镇。”

“从灯光的布局和密集度上看,不像是小城镇。”郑汉仁说,“很可能是欢迎我们的信号。”

这个信息让精英们振奋了起来,他们不但在仪器显示屏上看见了,而且还从潜望窗中看到了。经过雷达和仪器核对,这片灯火的具体位置在闽江入海口附近的海边上。

黄炎厚从新多雷达显示的地理位置上看到,这里正是他终生难忘的故土——生他、养他十几年的海边渔村。在这个前面是海、后面是山的村庄里,不但有他最快乐和最悲痛的记忆,而且也有他寻求知识、确立志向的梦想。故乡啊!虽然离别近20年了,但这里的人,这里的树,这里的山石,这里的海水……

“大博士,这个地方就是你的家吧?”琳达说,“那灯火肯定是你的乡亲们欢迎我们的信号,飞盘应该朝信号上空移动,不要让亲人们失望。”

“这不可能,他们怎么会知道我们的行动?”黄炎厚恍惚、惊讶地说,“我连气象、环保这两个部门都没告诉,难道能告诉乡亲们吗?”

“啊!这件事你真的不知道?”石原秀蕙也有点儿惊讶,“难道是奶奶……”

“噢!奶奶知道我们到这里来。”黄炎厚有些后悔,“早知道奶奶会往家里打电话,我就不应该让她知道这事儿。”

“这样不是更好吗?”苏菲说,“既然乡亲们知道你要从这一带飞过,他们给个信号欢迎欢迎,也是人之常情嘛!我们为何不能满足人家的心愿?”

“对!苏菲博士说得对。”约瑟夫说,“我们把飞盘下降到最低极限高度,从他们布置的信号上方慢慢飞过,让他们借助聚光灯饱饱眼福。”

“这样做行吗?这一带不是平原,虽然离海边不远,但地形相当复杂。”吉姆有点儿担心地问,“莉莎博士,你有这个把握吗?”

“其实……”莉莎没有正面回答,停顿一会儿说,“就是把飞盘降到最低极限高度,他们的聚光灯也无法照射到飞盘,‘眼福’也饱不了。不过……”

“不能这样做!别忘了我们正在执行计划。”黄炎厚说,“莉莎注意:飞盘距雾霾顶部的高度和前进速度不变,在不脱离雾霾主体的前提下,前进方位可以适当调整一下,到信号部位上空时,用灯光向下面发感谢信号。”

“是!一切照办。”莉莎立即向右调整方位,朝那片灯光上空前进。

虽然雾霾很严重,但地面上的灯光在仪器显示屏上还是能够看得见的,尤其是用彩色灯泡、灯管拼成的汉字和语言,句句清晰可辩:

“热烈欢迎黄炎厚大博士”!

“热烈欢迎医天小组的全体精英”!

“渔村的乡亲感谢你们”!

“家乡的人民感谢你们”!

此时,莉莎操作信号灯旋钮,向下发射灯光信号:

“谢谢乡亲们”!

“黄炎厚感谢你们”!

“医天小组全体成员感谢你们”!

“莉莎威廉也感谢你们!”

飞盘很快就从地面灯光上空越过,至于下面的人群能否看得到、是否看得懂莉莎为他们发出的灯光信号,当时是无法知晓的。

气象飞盘继续朝北略偏东的方向上前进,到达东经118﹒27度、北纬34﹒35度时调转方向,顺着长江主航道向上游飞行,到达四川盆地上空后又改变方向,越过汉水谷地、大巴山和南阳盆地进入淮河流域,到达洪泽湖上空后再调转方向,顺着京杭运河向北,越过万里长城后进入东北平原上空,然后顺着松花江朝东北方向前进。飞盘到达萨哈林(库页)岛北端上空时,雾霾消失,探查终止。此时仪器显示:从发现雾霾开始,探查飞行9538千米,耗时53分钟。

莉莎按指令把飞盘切换成自然飞行状态,让它保持离下垫面2580米的高度,在基本无风的夜空中自由漂荡。

在气象飞盘的工作舱里,精英们一边饮水、休息,一边还热烈地议论着下一步的工作——到雾霾中间飞行测试。

副组长吉姆说:“下步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精确地测试出霾的构成物质、浓度,悬浮颗粒的数量、体积、质量、毒性、流动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查清雾霾与气象要素,与隐蔽物质,与宇宙中的声、光、电、磁、线、波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当然,雾霾对人类生命、生活的影响、干扰和危害程度也是测试的主要内容。”

“啊!这么复杂呀!”约瑟夫说,“我们连一台专门测试雾霾的仪器都没有,要测出这么多内容,就凭现有的仪器能行吗?”

“是呀!我也有这个疑虑。”郑汉仁说,“悬浮在大气中的各种微尘颗粒,不但来源、产生过程、性质、状态、质量和毒性不同,而且还不停地运动和变化,其复杂程度是难以想象的;虽然世界各地都有一些专门测试雾霾的各种仪器,但能够立即得到项目齐全、分类精细、数据确切结论的,恐怕还没有。”

“这种疑虑不奇怪,因为在我们的医天计划里,原来没有探测雾霾这项内容,就连‘大气测试系统’也是刚启动没几天,心有疑虑是正常的。”黄炎厚说,“趁这个机会,就请‘仪器泰斗’琳达博士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系统,给大家交个底。”

琳达把饮水器固定好,抽出纸巾擦了擦嘴,扭头向左右看了看,然后说:

“首先声明:我可不是仪器泰斗。‘大气测试系统’是我的导师主持立项,在前期设计中,我只是参与者之一,后来……石原博士也是内行。

“在我们的气象飞盘中,‘大气测试系统’不是一台du立的仪器,而是分别安装在新多雷达、综合仪、负光仪和衍射光谱仪之中的一个系统。它对大气的测试功能和技术指标远远超过目前地球上最先进、专门测试雾霾的精密仪器。因为该系统使用量子计算,不但能在两秒之内报出测试数据,而且还能把1立方米的空间分成比微米还小的亿亿万亿亿个等份,所以它能检测出直径0﹒001微米以上的所有雾霾颗粒。

“这个系统在负光、衍射功能的支持下,既能快速、精确地测出雾霾颗粒的数量、体积、重量、等,又能准确地分析出各类颗粒的化学性质、变异过程、毒性种类和程度,为严格划分雾霾的等级与种类提供了科学依据。”

“划分雾霾的等级与种类?我正想提出这个问题。”郑汉仁说,“自上世纪以来,雾霾现象经常不断地在世界各地出现,不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对于这个频繁出现在人类星球上的灾害,至今没有一个世界统一的等级标准和种类区分,这给人类检测、削弱、消除雾霾灾害带来许多不便,难道我们……”

“哈哈!这个问题嘛,你不用着急。”黄炎厚说,“我们的‘大气测试系统’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具体内容请石原博士简单介绍。”

石原秀蕙朝右侧的黄炎厚微笑点头,又朝左侧的约瑟夫点下头,然后说:

“初级大气测试系统按雾霾颗粒的来源、性质、比重、体态、产生过程和毒素含量等方面的情况,划分为六个种类:

“化学类——包括氧化硫、氧化氮、氧化碳、碳酸盐、等化学颗粒;

“矿物类——主要是各种金属、非金属矿物颗粒和粉沫;

“溶胶类——指的是固态溶胶、液态溶胶、气态溶胶和变态溶胶;

“沙尘类——指尘土、沙粒,主要来源于沙尘暴、土石工程、车辆行驶等;

“烟雾类——是指在工农业生产中燃烧各种物质造成的烟雾;

“废气类——指的是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各种废气。

“当然,这六个种类的雾霾颗粒并非是单独存在,也不是界线分明的并存,而是程度不同的混合悬浮在大气中。”

这时,约瑟夫插话:“既然这六个种类的颗粒混合悬浮在一起,怎么样来确定全部或部分雾霾属于哪个性质的种类呢?”

“这就是大气测试系统的优势了。”石原秀蕙接着说,“测试系统用量子计算,分别算出各类成分所占的比例,哪类份量最大,超过百分之五十,就算哪个种类;如果一个种类的份量达不到百分之五十,就把份量最大的前两种合并,比如‘化学矿物类’或‘化学溶胶类’;如果两种份量还超不过百分之五十,那就把份量较大的前三种合并,比如‘矿物沙尘溶胶类’或‘矿物沙尘烟雾类’。

“等级的划分也是这个原理,在量子计算中打破种类界线,按所有雾霾颗粒的数量、质量、体积、毒性、等方面的数据来确定其浓度,然后再根据浓度大小来划分等级,具体如何划分,就要靠人来思考决定了。”

“石原博士,你把‘大气测试系统’前面加上‘初级’是什么意思?”郑汉仁问,“测试系统也有级别吗?”

“早在组装第二代气象飞盘的时候,大气测试系统还有一部分功能没有调试好,由于我们急等使用飞盘,研制组的负责人决定:‘没调试好的功能暂时取消,先把可装配的部分作为初级测试系统安装使用。’所以,现在飞盘中的大气测试系统就是那个‘初级’产品了,明白了吧?”

石原秀蕙的话音刚落,约瑟夫又问:“你说根据浓度大小划分等级,雾霾的浓度怎么表示,如何计算?又怎么与‘等级’挂钩?”

黄炎厚看了一下时间,急忙说:

“约瑟夫博士提出来的问题,初级大气测试系统无法回答全部内容——因为它不管‘表示’,也不管‘挂钩’,只管‘计算’;至于它如何计算,现在无法知道,因为这个系统还没有进入到雾霾内部进行实际测试,所以现在回答不了你的问题。”

20分钟后,休息结束,黄炎厚下达操作指令,穿越霾区中心部位的飞行测试工程开始。

莉莎依据设定方案,把气象飞盘距下垫面的高程选定在1200米到1500米之间,在这300米的升降范围内,完全由仪器自动控制,不需要人工操作。她又把飞行功能切换到“动力操作”上,前进速度固定为每秒钟750米;然后启动新多雷达自动导航装置,让飞盘顺着来时的路线朝反方向旋转前进。

气象飞盘虽然在夜幕下的雾霾中无声无息地旋转前进,但工作舱里除了散化核能装置外,所有的仪器、系统、装置都在紧张地忙碌着:

导航装置指示器上的“彩虹”清晰而忙碌地跳跃,说明飞盘没有“迷路”,正飞行在来时路线上;

指示灯眨巴着“小眼睛”不停地闪烁,标志着所有开启的仪器及其相互之间的系统均运行正常;

蜂鸣器把悦耳的“歌声”送到每个人的耳机中,告诉他们舱外的飞行环境很好,飞盘不会遇到障碍物;

显示屏上快速地更换着各种符号和不同的数码,及时地向精英们报告测试的密码和数据……

在自动导航装置的作用下,气象飞盘穿过东北平原上空后越过长城进入华北平原上空,然后顺着京杭运河向南到达洪泽湖上空自动修正方向,沿准河主航道向西,在四川盆地上空调转方向,顺着长江主航道朝东前进至运河时又变向朝南。

当导航指示器上的绿光箭头指到东经117﹒45度、北纬27﹒86度时,黄炎厚下达紧急指令:“二号注意,调整飞盘前进方向,撇开向海边拐弯的那段路程直线向前,与来时的路线衔接。”

“二号明白!”莉莎立即操作,指示器上的绿光箭头变成黄色,直到黄色箭头恢复到绿色后,在停止操作的同时切换到自动功能。

气象飞盘继续在雾霾中平稳前进,越过华南丘陵接近北部湾上空时,新多雷达显示屏上连续出现200以下的综合指数。黄炎厚思考片刻立即宣布:停止操作,把飞盘切换到自然飞行状态,我们在这里休息片刻,然后午餐。

经过3小时26分钟的穿越飞行,医天小组把9268千米长的东亚霾区拦腰测试了一遍。这些实地测得的资料经过处理得到的数据,虽然可以为清除雾霾提供足够的科学依据,但实施操作范围还不能确定,所以,还要对霾区外围环境进行探查。

午餐结束后,飞盘仍用穿越雾霾时的飞行速度,在与下垫面始终保持3650米的高空中,从北部湾海面中部上空向西沙群岛、东沙群岛方向前进,先后越过琉球群岛、日本群岛,从千岛群岛北端转向朝西,越过鄂霍次克海,再从斯塔诺夫山脉(外兴安岭)南侧,到达蒙古高原西侧上空时转向朝南,从青藏高原东侧经过,5个半小时后,飞盘回到了北部湾上空,飞行距离为14850千米。

黄炎厚看着显示屏上出现的测试数据微微点头,随即下达返回指令。

莉莎立即切换玄奥飞行功能快速档,气象飞盘向东略偏北方向横跨太平洋和美洲大陆,18分钟后,在驻地机场收落着陆。

这一天,八位精英一鼓作气地奋战了10个小时零45分钟,完成了对东亚霾区的探测工程。

中巴车还没到黄炎厚的住所,精英们就发现站在栅栏门外的奶奶和安娜。车门打开后,奶奶和下车的每一位都热烈拥抱——这是她新学会的礼节。

安娜告诉精英们:“太阳刚到楼下,奶奶就出来等你们了。我怎么劝,她也不回去,并说‘见不到你们,她永远不上楼’。没有办法,我只好在这里陪着她。”

黄炎厚拉着奶奶走进卧室,扶着她坐在沙发上,又倒了一杯水递给她,小声地问:“奶奶,昨天晚上您给村里人打电话了?”

“是啊!”奶奶看着孙子,“我对村委会主任说:明天,炎厚他们的气象飞盘可能从你们的头顶上飞过去,但不知是什么时候。怎么?是秀蕙告诉你的吧!那个姑娘真好,如果……”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医天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