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医天 三十六章 除魔解旱

小说:医天  作者:idMHS_4287365151  回目录  举报

这些天来,医天小组的成员们连续作业,几乎飞遍了南、北回归线以内的所有海域。被他们干扰、破坏和扼杀的扰动涡漩和可能产生风暴的大气波动现象不计其数。这些看不见的功绩,除了环球气象组织和各地区气象观测中心的灵敏仪器能够发现之外,绝大多数是无人知道的;只有他们消除了已经发展起来的恶劣天气现象,比如台风、飓风、龙卷风以及明显的雷暴等等,才受到气象组织的表彰和有关部门的赞誉,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恨不得让他们把所有的气象灾害都解决了才好。即使如此,在地球上(包括他们的父母和亲人在内)能有几个人知道每天乘坐气象飞盘的八位年轻科技精英的辛苦和劳累?当然,也有一个心中十分不安的人,她就是终日为他们操吃操穿、人在忙碌、心随他们飞翔的女佣——安娜。

这天夕阳西下的时候,刚从气象飞盘上下来的精英们狼吞虎咽地晚餐后,就各自不声不响地回到了住处。安娜和另外几个女佣准备好明天要带的盒饭以后,她独自一人走进了黄炎厚的住所,其它屋里都黑着,只有卧室里有亮。安娜发现房门虚掩着,就轻轻地推开,然后悄悄地走了进去。

“啊!”安娜情不自禁地出了声——她看到黄炎厚和衣仰躺在床铺上,两条小腿在床前垂着,连鞋子都没来得及脱就睡着了。

安娜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控制不住的热泪滚落下来。她急忙用手捂住嘴,小声地抽泣。

黄炎厚醒来,发现安娜在流泪,不知出了什么事情,就问她怎么了?

安娜停止了抽泣,毫不犹豫地跪下身来,伸出带着泪水的手去为黄炎厚脱鞋子,并说:“难道你们真的不要命了吗?”

黄炎厚骤然坐了起来,立即伸手将安娜搀扶起来。

经过几分钟的交流,黄炎厚最终答应了安娜。他说:“好吧!你想办法通知他们几位,明天休息。”

年轻人的精力就是旺盛,只是半天的休息时间,就赶走了他们身上的疲劳和倦意。餐桌上的欢声笑语,让昨天晚上泪流满面的安娜忘记了那一幕,也在年轻人的说笑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安娜挨个地看着男女青年们说,“那些奖金都是你们辛辛苦苦的劳动所得,并不是气象组织白送给你们的,为什么都要捐出去?”

“我们不缺吃、不少穿,又有你们精心照料着,还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莉莎说,“与其把它放在银行里压着,不如捐出去救济那些有困难的人了。”

“你们都是三十多岁的人了,真的不打算成家?”安娜一句不让地说,“买房屋,结婚,生孩子,哪一项不得很多的钱?这些你们就没考虑过?”

“有现在这样高级的别墅住着,还买房屋做什么?”吉姆说,“结婚、生孩子能用多少钱?我们都还有工资嘛!”

“哎!提起钱的事,我们还真得好好研究一下。”石原秀蕙说,“这些奖金加在一起,也是个不小的数目,到底往哪个部门捐?”

郑汉仁说捐给当地红十字会,琳达说捐给世界福利中心,约瑟夫说捐给世界联合组织的救灾部门,苏菲说……

八位精英加上几位女佣,一边吃着饭,一边议论着捐献奖金的问题,直到午餐结束,意见也没得到统一。

“我看这样办。”黄炎厚终于说话了,“我们是否可以成立一个‘气象灾害救济基金会’,把医天小组集体所得的奖金以及个人自愿捐献的奖金,包括以前的、现在的和今后的都集中在这个‘基金会’的名下,专门用来救济那些在气象灾害中失去父母和亲人的孤、老、伤、残、幼,你们看行不行?”

“好!好!这个办法好!”

“行!这比交给任何部门都合适。”

“这个主意好,你怎么不早点说出来呢!”

“……”

“好!我举双手赞成。”安娜提高嗓门说,“我也要捐献!”

“你捐什么?”吉姆说,“就是我们医天小组给你的那点奖金?”

“除了奖金,我还有存款呢!”安娜直着脖子不服气地说,“捐献又不限制多少,只要自愿就行,我为什么不能捐?”

“自愿倒是自愿,这是捐献的原则。”石原秀蕙说,“不过,你把存款捐出去,等你老了、不能工作了怎么办?”

“不能工作了有养老金,要那些存款干什么?我又没有人继承,捐给那些孤、老、伤、残、幼,我心里安泰。”安娜说完,以期盼的神态看着黄炎厚,好像不得到他的认可就不干心似的。

黄炎厚也看出了她的意思,点点头说:“可以,我们不违背你这位伟大母亲的心愿。但是,你不要着急,等我们向有关部门写一份报告,获得人家批准以后,才算是合法的,才能办理具体业务。”

话刚说到这里,黄炎厚的手机响了,在场的所有人都停止了说话。大家都听到了手机对话的内容,是环球气象组织让黄炎厚和吉姆到总部去一趟,有重要的事情找他们商谈。

事情没出大家的预料,就是关于非洲中西部旱灾严重的问题。

黄炎厚和吉姆回到住所,立即招呼同伴们过来。10分钟还不到,其他六位相继赶到。黄炎厚向他们转述了西非中部的旱情:

“以东经10度到20度、北纬9度到19度地区为中心的数百万平方千米范围内,遇到有记载以来最严重的干旱。这一带正常年度的降水量不少于500到1000毫米,而今年入夏以来的降水量还不足往年同期的十分之一。更为严重的是,近几个月滴雨未下,连露珠都没有,乍得湖也快要干枯了。植物无法生长,有占非洲人口八分之一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牲畜死亡大半,连野生动物也不得幸免。

“世界联合组织和环球气象组织曾两次派员去视察,同时也派遣多架次气象飞机先后探测,都是一筹莫展地无功返回。所以,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实施中的医天计划上,让我们的气象飞盘到现场侦察,寻找造成严重旱灾的原因,并希望我们尽快采取措施,解救那里亿万居民的生命。

“根据气象理论和以往的数据,那一带的降水,主要来源于中大西洋海岭北端的几内亚海盆和安哥拉海盆一带洋面的暖湿气流。据气象飞机探测带回来的资料介绍:入夏以来,那一带的风向和风力与往年差不多,但就是水汽带不过来,所以长期干旱,这可能是造成旱灾的主要原因。”

黄炎厚讲完,吉姆又介绍了关于往年曾有过的、气象变化方面的一些情况,最后他说:“那一带不该出现这样的旱情,因为6、7、8月份,不但洋面蒸发的水汽为这一带送来降水,而且面积很大的乍得湖,也能解决一部分降水来源,所以,今年这一带遭遇这么大的旱灾,实属奇怪。”

“不管它奇怪不奇怪,反正接受了这个任务我们就得去。”莉莎说,“关于气象方面的问题,有你们两位专家说了算,用不着在这里研究。”

“对!”琳达说,“旱情如此严重,那么多人等着救命水,我们的行动应该越快越好。有些问题,可以边干边议,省得耽误时间。”

黄炎厚和吉姆商量了一会儿,确定了飞盘的路线之后说:“同伴们,现在分头准备,半个小时后出发。”

气象飞盘上升到离地面5500米的高度时,莉莎启动了玄奥飞行功能,从大西洋中部上空,朝南略偏东一点方向前进。飞盘到达“魔鬼三角”上空时,仪器显示屏上出现了奇怪现象:水面上像开了锅似的,许多气团冲出水面,击起无数的水花和气泡,而且还有浓浓的蒸汽翻滚向上……

“你们看!洋面上出现异常情况。”苏菲说,“会不会是海底火山爆发?”

“这种可能性不大,据地质资料分析,这一带海底没有活火山分布。”吉姆接过来说,“出现这种异常,很可能孕育恶劣天气。大博士,我们怎么办?”

“现在来不及研究这里的情况,”黄炎厚说,“注意观察这一带的变化就是了。”

虽然奇怪现象的面积不小,但由于飞盘前进的速度太快,眨眼功夫就过去了。不过,测定仪还是把异常范围中心部位的坐标记录了下来:在西经70度、北纬26度一带。

气象飞盘继续前进,越过北回归线,从佛得角海盆上空向东南前进,接近罗曼什海沟上空时,黄炎厚指挥莉莎将玄奥飞行功能关闭,启动超风速飞行后将飞盘下降到海拔1200米的高度,向东南方向旋转前进。

这时,黄炎厚下达指令:

“各岗拉注意!仔细观察仪器,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又是莉莎第一个报告:“测定仪显示数据出现异常:此处海面与高空均为无风,飞盘舱外和海平面的气压相等,高达1035百帕;但气温偏高,舱外和海面均为27﹒8摄氏度;相对湿度为89%。”

郑汉仁报告:“慧灵观录仪发现异常情况:这里有许多暗物中性粒子聚集,特别是带有胶黏液性的那些粒子,是正常环境中的500倍左右。”

琳达接着报告:“这些暗物中性粒子好像被什么看不见的东西束缚住了似的,它们就像网中的鱼,只能在小范围里挣扎乱动,不能远处游移,也进不了我们的捕束器,这是从来没遇到过的现象。”

石原秀蕙报告:“这里没发现任何一种反物粒子,这也是一种反常现象。另外,隐物粒子捕束器和处理器在这里发挥不了作用,都成‘失灵’状态。”

“综合仪倒是没发现这里有什么异常。”吉姆说,“却发现百慕大群岛东侧洋面上已经形成了飓风,而且规模还很大。”

“我们是不是要回去?”莉莎急忙问。

“回去干什么?”琳达说,“那里只是飓风,而这里的异常比飓风更重要。”

“注意对这里情况的观察。”黄炎厚说,“七号,核能散化装置状态如何?”

“状态良好。”约瑟夫回答,“没发现任何异常。”

“各岗位注意。”黄炎厚说,“从现在起,不要再关注其它地方,集中精力观察本水域的异常情况,发现问题要立即报告。”

气象飞盘按黄炎厚指定的方向,从罗曼什海沟上空向东略偏南的方向慢速旋转前进,到几内亚海盆上空向右90度转弯后向南飞行,进入安哥拉海盆上空。在这数千千米的行程中,各种仪器发现的异常没有任何改变,直到飞盘越过南回归线上空时,异常情况突然消失,一切数据都恢复到本水域应有的范围之内。

这时,黄炎厚指示莉莎,将飞盘高度下降400米,按原路线返回。

气象飞盘降到海拔800米的高空时调转前进方向不久,刚消失的那些异常现象又出现了。这些异常现象很稳定,在整个行程中没有发生变动,连波动都没有,直到飞盘再度越过罗曼什海沟上空后,异常现象又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黄炎厚从新多雷达上发现了根源:出现异常情况的区域北起北纬5﹒82度,南到南纬21﹒39度,最大长度3300千米。他当机立断,指挥莉莎让旋转前进的飞盘再下降200米,并调整前进方向,还按原来的路线,在离水面600米的高度上向南前进。

当飞盘行至南纬16﹒65度时,黄炎厚指令:“飞盘停止前进,立即起动空中稳定功能。”

莉莎紧急操作,气象飞盘稳定地停在了离海面600米的空中。黄炎厚让各种仪器再报异常数据。结果,除了测定仪显示飞盘在600米的高度外,其余都和第一次报出的数据相同。

黄炎厚下达指令:“各岗位注意!发现异常变化立即报告!二号位注意:垂直下降飞盘高度!”

莉莎复述指令后谨慎操作了一阵,气象飞盘慢慢地下降:10米,50米,100米,200米……

“报告!”郑汉仁说,“异常消失!”紧接着,各岗位连续报告同样的内容。

莉莎最后报告测定仪显示数据:“飞盘离海面的高度200米,坐标位置在经线零度与北纬12﹒81度的交叉点上;气温为28﹒6摄氏度,气压1013百帕;风力二级,风向西南;相对湿度96%。”

“各岗位注意观察,出现异常时不必再报,异常消失时立即报告。”黄炎厚说,“莉莎注意,原位垂直抬升飞盘,没有指令不得停止。”

莉莎复述后开始操作,气象飞盘垂直上升。

“报告!”琳达最先报告,“异常数据消失!”接着各岗位报出相同的内容。

这时雷达显示:飞盘到达海拔1400米高度时,各种气象要素和隐物粒子分布情况都与平时的数据基本相同,这说明异常“怪区”的厚度是1200米。

接下来,黄炎厚指挥着莉莎,让飞盘对这个“怪区”的宽度以及南、北两端的厚度、宽度和整个“怪区”的形状作了反复的测量。

黄炎厚从新多雷达显示的数据测算结果看到:出现在大西洋中部东侧的这个异常“怪区”,位于中大西洋海岭与非洲中部西海岸之间,其形状大致像一个输水管道的弯头;南北长3300千米,宽度为1860千米,厚度为1200米。

夜色笼罩着洋面,笼罩着气象飞盘,却罩不住科学、灵敏的仪器,更罩不住八双聪明、锐利的眼睛。

气象飞盘离开“怪区”以后,各种仪器都开始正常运行,特别是补入系统,像饿急了的羊群见到了青草,拼命“吞食”着所有的隐物粒子。

黄炎厚和同伴们商量了片刻,决定到灾区上空去察看一番。

气象飞盘到达几内亚湾上空时抬升到离海面6600米的高空,越过4070米的喀麦隆火山,从阿达马瓦山脉和阿赞德高原之间进入灾区东南边缘,然后以反时针的方向,从外向内转圈,将整个灾区盘旋侦察了一遍,除发现了空气干燥(相对湿度28%)之外,其它气象要素与该地区往常情况基本相符。

气象飞盘在离地面3800米的高空看到了日出。黄炎厚这才想起从昨天下午到现在,他们滴水未饮、粒米未食呢!可是,飞盘上没有任何可以入口的东西,这一点他是知道的。怎么办?是继续操作还是回去吃饭?黄炎厚只能在头脑中默默地问自己。他不敢向同伴们提出这个问题——因为七位同伴中的绝大多数都有“拼命三郎”的精神和性格;但是,他一向是不赞成同伴们去“拼命”的。这时候,他是多么想念那位曾时时刻刻为他分担这个责任的保健医生啊!

就在黄炎厚左右为难的时候,石原秀蕙开口了:“大博士,情况已经侦察得差不多了,飞盘应该立刻返回驻地,否则的话会造成‘能源’短缺,其后果是不容乐观的。”

“胡说!能源怎么会短缺?”莉莎说,“能量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短缺’从何说起?”

紧接着,琳达和苏菲也表述了与莉莎类似的意思,就连吉姆和约瑟夫,也不理解石原秀蕙的用意。只有郑汉仁没站在多数人一边,他缓缓地说:“我同意石原博士的意见,能量源再多,也是不能往肠胃里装的。”

这句话虽然道出了石原秀蕙的本意,但仍然坚持着“趁热打铁”、“争分夺秒”、“一鼓作气”、“不失时机”的人还是多数。

“二号注意!”黄炎厚突然下达指令,“飞盘抬升到海拔9600米,立即启动玄奥飞行功能,目标北美洲驻地,快速前进,立即执行!”

莉莎没有办法了,虽然她是倡导“拼命”的主将,但此时她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组长的指挥——这是气象飞盘中至高无上的原则。所以,她复述指令后立即操作飞盘,向北美驻地快速前进。

乘此机会,黄炎厚与环球气象组织负责人通话。在他简明扼要地说清了对海洋和灾区侦察情况、并打算采取的措施后,负责人向他通报中美洲地区发生重大飓风灾害的情况。

黄炎厚说:“我们早已知道,因为新多雷达和综合仪都‘直播’了那里的实况,连飓风滋生的三个不小的龙卷,都看得一清二楚。”

时过30分钟后的餐桌上,莉莎仍然耿耿于怀地看着石原秀蕙,然后说:“就你爱饿,不然的话,我们现在可能结束战斗了。”

“没有那么快。”黄炎厚说,“这种情况我们是第一次遇到,而且这个‘怪区’的‘主谋’到底是什么?我们还不清楚,所以,我们不能把未知的结果想得太简单了,更不能把我们处理的结果想得太容易了。”

就餐完毕后,他们一刻也没休息,又立即回到工作场地。

气象飞盘升空以后,除了莉莎把注意力集中在前进的路线上,其他几个人在黄炎厚地组织下,认真地分析造成旱灾的原因是否与“怪区”有关。

吉姆说:“从综合仪显示的异常情况来看,应该是暗物中性粒子遇到了‘光子流’,形成了一种浆糊状的透明固定体,挡住了洋面蒸发上升的水汽,切断了降水的来源,这可能是造成西非中部大面积干旱的主要原因。”

“我也想到了这个问题。”琳达说,“因为‘光子流’的速度虽然远远大于核能冲击波的速度,但那些暗物中性粒子的速度与光子的速度差不多,所以,它们倒是有相互黏结的可能性。不过……”

“你们不要在‘光子流’上费脑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苏菲说,“衍射光谱仪显示的数据说明,光波在‘怪区’中通过时不存在明显异常,只有0﹒3微米以下的紫外线略有颤动;所以,我认为能滞留在‘怪区’、并束缚暗物中性粒子的,可能是某种宇宙射线。”

“可能性也不大。”石原秀蕙说,“无论是太阳射线还是外来的宇宙射线,都不存在束缚暗物粒子的可能性。虽然射线和暗物粒子都属于隐蔽物质,但它们的属性完全不同。另外,‘怪区’中为什么只有带胶黏性的暗物中性粒子?仪器虽然没能发现,但我分析:不是‘怪区’中没有阴性和阳性暗物粒子,而是阴性和阳性暗物粒子进入‘怪区’后瞬间被异化,进入暗物中性粒子行列。所以我认为:束缚暗物中性粒子的‘怪物’,可能是一种‘异常暗能量’。”

“有道理,我同意石原博士的分析。”郑汉仁说,“在‘怪区’范围内,不仅阴性和阳性粒子被中性化,而且还见不到反物粒子,说不定它们也被异化了。”

“反物粒子不是被异化,而是被排斥。”黄炎厚说,“因为反物粒子……”

“对!大博士分析得对。”琳达急忙插话,“反物粒子是被‘怪区’排斥,负光仪有显示。昨天在围绕‘怪区’飞行的时候,每到接近或脱离‘怪区’边缘时,负光显微镜总有隐约显现的光斑,当时我没太注意,还以为是自己视觉疲劳的缘故,现在经大博士提示,我立刻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这又是一个新发现。”吉姆说,“如果这是事实的话,大量的反物粒子遇到这种暗能量,会不会造成大爆炸?

“这种异常暗能量是什么东西?”约瑟夫问,“是不是你们常说的那个无态动波?”

“不是无态动波。”苏菲解释说,“无态动波虽然丰度大,但它分布均匀,永远不会形成团块。再说,无态动波是‘无态’,而‘怪区’是‘有态’;无态动波是‘动波’,而‘怪区’是不‘动’,也不‘波’。所以,它决不是无态动波。”

经过一番分析和论证后,意见得到统一。他们一致认为:造成西非中部严重干旱的罪魁祸首就是中大西洋东部的这个“怪区”,而“怪区”又是一种异常暗能量造成的。虽然对这种异常暗能量还没有办法识别和确认,但根据多方面的分析,它可能是一种泡沫型的;所以,暗物中性粒子只能在一个“泡”的中间活动,不能在泡与泡之间游移。再一点就是,这种“泡沫”既然能构成体态,就说明它具备一定黏合性,而且密度还相当大,起码水分子是无法通过的。否则的话,它不可能阻挡海面水汽上升,导致大面积的干旱。至于这种异常暗能量为什么会在这个海域停留几个月的时间?目前还找不到可以说明的理由和依据。

吉姆说:“虽然目前还没有理论依据证明这种异常暗能量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但我认为它也是一种强迫气候系统的‘外源’。”

“不错,它是一种新的‘外强迫’之源。”黄炎厚说,“正是这股‘外源强迫’,干预了大面积海域的水汽随风飘移,才导致西非大面积的陆地久旱无雨。”

“什么‘外源’?我看它是一种‘恶魔’!”莉莎说,“就是这种覆盖了海洋水面的‘恶魔’,才造成西非大陆遭受罕见的旱灾。所以,我们不但要尽快摧毁它,而且还要除恶务尽,不能再让它‘魔害’那里的居民和一切生物。”

莉莎的话再一次激发了同伴的情绪,他们立即转入了“除魔解旱”的讨论,发言很热烈,八个人提出了九种方案。经过仔细地推敲和论证,最终采用了吉姆提出来的处置办法——“用核能冲击”。

“大博士!”莉莎说,“飞盘已接近‘怪区’,怎么办?”

“飞盘下降到海拔700米的高度,改为自然飞行状态,在‘怪区’中心部位空中稳定。”黄炎厚说,“其他各岗位注意观察,七号做好准备。”

气象飞盘到达‘怪区’中心,莉莎立即起动空中稳定功能,飞盘平稳地停在离水面700米的高度。

黄炎厚立即下达指令:

“各岗位再查看仪器、设备和装置的运行情况!

“各岗位注意观察!

“七号注意:准备释放高量散化核能!”

约瑟夫复述:“七号明白!释放高量散化核能准备完毕!”

“一分钟准备!”黄炎厚下达操作指令:“五,四,三,二,一,放!”

在“翁”地一声响的同时,飞盘颤动了一下,仪器显示:在以飞盘为中心、半径250千米的范围内,隐物粒子的异常情况有所改变,运行速度和距离都有所增加,更可喜的是隐物粒子补入系统发挥了作用,又有许多隐物粒子进入捕束器。但是,1分钟不到的功夫,这个半径250千米的区域迅速缩小,5分钟后,‘怪区’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隐物粒子的异常状态又在仪器中出现。

“大博士!情况不妙!”吉姆说,“我们的措施前功尽弃!”

接着,其他岗位也相继报告了类似的结果。

黄炎厚有些着急了:高量散化核能起不到根本的作用,如果用超高量核能,其威力虽然可以增加3倍,有效范围的直径也只能达到750千米;如果释放最大的特量级核能,有效范围的直径是2150千米,虽然能超过‘怪区’的宽度,但长度还远远达不到。怎么办?只好连续两次释放。

“七号,核原料还有多少?如果连续两次释放特量够不够?”黄炎厚问。

“够!”约瑟夫回答,“备用罐还没用呢,连续释放4到5次也没问题。”

“好!你做好准备。”黄炎厚说,“二号改变飞盘状态,变稳定功能为玄奥功能,然后向北移动800千米,高度不变,到位后报告!”

莉莎立即操作,气象飞盘呈玄奥飞行状态后向北移动了800千米。

“报告!飞盘到达指定位置!”莉莎说。

黄炎厚又下达指令:

“二号准备:飞盘以每秒14千米的速度向南飞行!”

“二号明白!”

“七号准备:连续释放特量散化核能两次,间隔为120秒!”

“七号明白!”

“二号、七号注意:一分钟准备,五,四,三,二,一,开始!”

4分钟以后,飞盘穿过‘怪区’范围。黄炎厚又立即指令莉莎改变飞盘状态,以超风速飞行的中等速度从‘怪区’南端顺着东、西经零度线向北穿过整个‘怪区’。

这时,飞盘的各种仪器显示:原来的异常内容全部消失了,气象要素的数据和隐物粒子的种类、丰度以及补入情况都恢复到正常范围。

黄炎厚高声地宣布:“我们成功了!盘据在中大西洋东部、长达5个月之久的‘恶魔’被彻底消除了!”

莉莎把飞盘变为自然飞行状态后高兴地说:“我们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不错!又是一件气象史上没有过的事情!”吉姆说,“在这次的胜利中,莉莎的功劳最大,应该给予重奖!”

“不,不不!”莉莎连连否定,“功劳最大的还是我们的大博士——没有他的策划,没有他的指挥,没有他的……”

“哎!对了!”琳达抢过话头说,“这才像个拍……像个忠实的‘铜伴’嘛!”

“这话是怎么说的?我怎么听不懂?”苏菲故意打哑谜,“什么叫做‘像个拍……像个忠实的铜伴’?会不会是个忠实的……”

“四姐妹”说笑了一阵之后,又不约而同地提出一个问题:下一步怎么办?

“凯旋回营,等候佳音!”约瑟夫说,“我们把‘恶魔’除掉了,扫清了降雨的障碍,灾区会很快下雨的,这不就是佳音吗?”

“虽然消除了‘恶魔’,扫清了障碍,但灾区不会很快就下雨。”吉姆说,“按照气象要素发展变化的规律,三五天之内,旱区不会降水,原因有三点:

“首先,洋面上的水汽必须上升到一定的高度,遇到冷空气以后才能凝结,慢慢形成云;而云必须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成为可以降水的云,这个过程最快也要几十个小时。

“其次是风向和风力,目前这一带的水面上空是蒲福三级西北风,从洋面上升的水汽会随风朝东南方向聚集,而受旱的灾区在东、偏北方向,不在水汽运行的路径上;北大西洋的水汽虽向这个方向来,但陆路遥远,还有撒哈拉大沙漠的吸收,水汽达不到旱区。

“再一点是旱区缺水已久,空气干燥,地面干裂,就是有与正常降水地区同样的水汽到达上空后也不易凝结下落。所以,要想使旱区尽快降水,必须要人工帮助,强制水汽运行和凝结,否则的话,三五天之内,甚至一周之内,旱情都得不到缓解,更不用说彻底结束旱灾了。”

“那就赶快通知当地气象部门,组织实施人工降雨呀!”郑汉仁说,“除了采取这个措施外,还有什么办法?”

“人工降雨是要有条件的,以前不是给你们讲过吗?”黄炎厚说,“空中一定要有足够的云层,如果一点云都没有,光靠人工是降不下来雨的。”

“那怎么办?”石原秀蕙皱着眉头说,“我们费了这么大劲消灭了‘怪区’,灾区居民还是不能得到解救啊!”

“现在只有一个办法。”黄炎厚说,“架设空中隧道,强制水汽到旱区上空积聚,迫使它成云、降水。”

“怎么?”约瑟夫惊奇地问,“架设空中隧道?请谁来架设空中隧道?”

“架设空中隧道不用请别人。”吉姆说,“就是你,就是我,就是咱们医天小组的八位成员。”

“同伴们!不要惊奇,也不要意外。”黄炎厚说,“我们在西北太平洋上铺设氮凝膜扼杀超级强台风的成功,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了架设氮凝膜空中隧道的条件和技术。现在,为了让灾区尽快降水,尽快解救那里干渴的居民,我们要毫无畏惧地来实施这项工程,即使有一定的风险,我们医天小组也不能退却!”

说不惊奇、不意外,那只是黄炎厚本人的心态,对于其他同伴来说,或多或少都有一点惊奇和意外,不用说今年刚上飞盘不久的郑汉仁、约瑟夫和石原秀蕙,就是去年参加过环球飞行的莉莎、琳达、苏菲和吉姆,虽然有所预料或猜测,但现在就立即开展这项工作,他们有点惊奇和意外也是可以理解的。

“各岗位注意!”黄炎厚开始下达准备指令:“认真检查仪器、设备和装置的运行状态!”

30秒钟以后,各岗位相继回述仪器、设备和装置的运行情况:一切正常。

黄炎厚下达操作预令:

“二号听令:保持飞盘与下垫面2500米的高度距离,启动玄奥飞行功能,以每秒14千米的(快档)速度从中大西洋水面上空到干旱地区上空往返飞行!

“二号位明白!”

“四号听令:准备连续甲级发射胶滴、涩线和Gua!”

“四号明白!”

“七号注意:准备超高量释放散化核能!”

“七号明白!”

“三号、五号、六号、八号跟踪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明白!明白……”

“各岗位注意!一分钟准备:五,四,三,二,一,开始!”

在莉莎切换飞盘的同时,苏菲、和约瑟夫同时发射和释放出怪物质胶滴、涩线、暗物阳性粒子纠集群和超高量散化核能。

气象飞盘启动玄奥功能后,从大西洋上空2200米的高度向东北方向飞行,接近陆地后随地形抬升或下降,始终与地面保持2500米的高度飞行;在它所过之处,立即出现一个直径为670米、肉眼看不见的氮凝膜空中隧道。

因为隧道中充满了能够快速升高气温、同时降低气压的暗物阳性粒子纠集群,所以海洋上空大量水汽顺着空中隧道向前涌进。

飞盘到达旱区中心时,黄炎厚指令四号、七号岗位停止操作;等飞盘折回到海洋上空时,黄炎厚再次指令继续操作,飞盘再次从海洋上空飞向旱区上空,架设第二条空中隧道。就这样,在两个小时内,他们从海洋上空到旱区上空并联架设了15条空中隧道,横向剖面之和约为5﹒3平方千米。

架设了空中隧道之后,气象飞盘在离地面2500米的高度上变为自然飞行状态旋转前进的同时,又在旱区上空发射大量反物质沈巳子。

此时,从新多雷达和综合仪显示屏上都能清楚地看到:在旱区上空,聚积着大量水汽,并形成了明显的雨层云,相对湿度已达到98%;又加上架设空中隧道时释放大量降低气压的暗物粒子和反物粒子,再加上散化核能冲击,搅动了旱区上空的大气流动速度,致使大量尘埃上升,为水汽提供了足够的凝结核。

虽然降水条件具备,但等待降水心切的吉姆还是提出发射eu的建议。黄炎厚思考了一会,采纳了吉姆的这个大胆的建议,指令四号在旱区上空乙级发射寒性反物质大辰子。

这个附加措施效果的确明显:5分钟不到,雨层云翻滚叠加,紧接着葡萄大的雨滴如万箭齐发地射向地面,雨水击起的尘土和水星形成几米高的浓雾,瓢泼似的大雨向下倾泄。

黄炎厚指令苏菲停止操作,又让莉莎抬升飞盘1000米。

这时,除了黄炎厚和吉姆分别观察仪器外,其他成员都打开潜望窗,用望远镜观看下面的雨区。

气象飞盘在整个旱区上面又旋转飞行了近两个小时,精英们从种仪器中观察到:通过隧道引上来的水汽云流已连成一个整体,雨势越来越猛、降水越来越大,滂沱大雨普降整个灾区,旱魔被彻底扫除。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黄炎厚指令莉莎启动玄奥飞行功能,气象飞盘向北美驻地快速进发。精英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获得胜利的喜悦和感受,设想着“空中隧道”的前景和意义,展望着医天事业的光明前景。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医天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