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我志不在此
“圣上,草民已想好”武小土带着自信的笑容缓缓的开口。
“哦?说来听听”陆云天此时心中也是很诧异。
“此诗题名《圣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藤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圣上既有了决断,就不要为难草民了”武小土微微俯下身体说到。
武小土借用的是苏轼《题西林壁》,苏轼当年游玩庐山时,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的。
武小土想借着苏轼的这首诗隐喻自己身处在卫丞相和大将军的两座大山中,对于藤山的事,我怎么又看得清呢,看到的只是藤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既然不能观全貌,必然不能作出有所决断。
最后一句“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也在暗喻陆云天,我武小土这样的小人物如何能定夺此事,怎敢直接解惑,既然我身在此“山”中,圣上是“山”外之人,必定看得清楚,圣上已经有了想法,又为什么要难为我这身在“山”中看不全面貌之人,武小土还怕陆云天不明了,因此最后还解释了一句。
甚至武小土直接将诗改成了《圣题》,这其中也不无包含对于陆云天微妙的拍马屁。
“好!好一句不是藤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诗朕很满意,武小兄弟果然才华横溢”陆云天脸上的笑容逐渐的绽开。
满朝文武百官细细的思索着这首诗,时不时便有几个一副恍然大雾之感,看向武小土的目光充满了赞赏,羡慕,嫉妒。
只怕武小土凭着这首诗,以及他的睿智,不平步青云都难。
“妙哉妙哉”卫丞相看着武小土,心中也是一阵赞赏,如此巧妙的应答,绕过了解惑,直接就点出圣上已有决断,何故为难自己,又隐妙的赞誉了陆云天。此时众人对于武小土才华有了更深的印象。
“圣上谬赞了!”武小土暗自为自己松了口气。
“武小兄弟可不能再谦虚了,此诗该赏,来人赐黄金百量,中阶元器一件”陆云天显然很是高兴。
赏赐拿了上来,武小土谢过便也坦坦荡荡的收了下来。
“听闻武小兄弟《出塞》一诗,朕对于汉国很是遗憾,单单失去你,也是一大损失,更不提其它,对于治国武小兄弟可否有什么治国好策略。”
就在武小土准备开口婉拒的时候,还没等到他开口,陆云天就已经将他之后的话堵住了。
“你一定有的!!!”陆云天的语气充满了不容置疑,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地收敛,一股上位者的气息扑面而来,武小土能深深的感受到那种压迫感。
周围的大臣们也战战兢兢的,深怕触怒了容颜,并且对于陆云天的提问,很多人也是不明白,这等国家大事怎由一个黄毛小儿建议,即使在有才华,也仅仅是有才华,国家之事他所知能有多少。带着疑惑在场的目光集中在了武小土的身上。
大将军叶鸿与卫丞相卫璇也都相继的看向武小土,二人明白这是开始了今天的重头戏了,武小土的出塞和西游将自己至入了陆云天的视线中。怕是今天不说个所以然,武小土可能不能简单的回去了。
“果然伴君如伴虎,只怕我说个没有,就会直接找个借口关押了吧,毕竟武小土表现的有点过于出众了。
武小土深吸了一口气,这事躲不过去了,这次又一次的加重了武小土内心的修炼的紧迫程度,不仅仅是想要去寻求这个世界,更重要的是摆脱现在类似的状况。
整理了思绪,身形也慢慢的挺直了。
“圣上,草民才学浅薄,不敢对于如今歌舞升平的国家提什么建议,只是从草民的个人角度,提一些想法,策略不敢当”
“朕洗耳恭听”陆云天的脸可谓是如多变的天,时阴时晴,情绪让人琢磨不定。
“如今陆国处于盛世,草民来此时日不久,但鉴于汉国所见所闻,草民觉得....”
随着武小土的声音在大殿上回荡,所有人的目光都好奇的看着武小土,惊讶武小土真的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草民觉得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以下几条,足兵,足食,民信,做到这几条,可使国家长存,难破之“。
“如若不能全部满足,又当如何?”陆云天此时也陷入了深思,不过要完全做到这三点,却又是为难了,似乎任意一项都不可丢弃。
军备不足,强敌来犯则国灭,粮食不足,百姓揭竿起义则国乱,人民无信,无需时日则国破,三者缺一不可,三者同为重要,此问题可是难倒了在场了所有人。
“草民觉得,若三者不能同时满足,可先去“足兵”,若还不达到,只留一项,应当为民信”
“哦~何解?,无兵无食,民信可存?”陆云天疑惑的看着武小土。
“圣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若民信,则满城皆兵,食无需求,天地皆为之补取,民信则民风正,民风正则国长存”
此时武小土身上一股浩然之气在缓缓的酝酿之中,那不大的年龄和略显消瘦的身躯,在众人眼中也逐渐的高大了起来。
“好!好一个民信则满城皆兵,好一个民风正则国长存,此等良将,失之汉国之大不幸”。陆云天对于武小土的回答意料之外的满意。
原先想借此测试一方武小土,若执意不言,或有所敷衍,则依照能写出塞一诗,却不能有所想法,此中问题就有待盘问了。只是陆云天没想到的是武小土不仅提出了建议,还解答了自己心中的疑惑。对无武小土的一丝存疑也消失殆尽。
卫丞相看向武小土,即使再不愿意,也不得不承认武小土确实是奇才。
此时的叶鸿大将军也是惊异的看向武小土,好奇叶绍城到底捡回来了什么人,如此才华和见识,到哪都将发光之人,却不想以一个汉国逃亡的身份出现在陆国,同时也为汉国的命运深深地感到惋惜,可能汉国真的要走向灭亡了。如此才华之人对汉国都失望了,还有什么可以挽救的呢!?
武小土看着陆云天,心中的石头终于放下了,陆云天看自己的目光不在带有那种审视甚至杀意,便知道自己的身份可以转“正”了。
“你可愿入我陆国为臣,不说长远,至少朕在位之际,可准你随时觐见,随意出入宫中如何!见朕可免礼”陆云天开的条件让在场的诸多官员目瞪口呆。
光是随意出入宫中就已经很让人羡慕了,还可以随时觐见,这可是连叶大将军和卫丞相都不成拥有的特权。
大臣们心中都是非常羡慕的看着武小土,武小土的仕途从此将一方风顺。
“武小土自动的忽略了众多羡慕的目光,内心也会感慨颇多,只可惜自己志不在此,扬名立万不是武小土的目的”
武小土整理里下思绪,微微俯着身子“多谢圣上抬爱,草民诚惶诚恐,对圣上的赏识,草民无以为报。只是草民志不在此,草民从小便流离失所,斗胆的立下了大志,此身只想看看这个世界的全貌,此心已经深陷修炼之途,众百死而犹未悔,希望圣上恩准”
武小土说的很认真,这也是他心中真实的想法,没有丝毫的作假。此身只为追寻心中的真相,解了心中的疑惑,看清了这云云世界,此心便也知足了。
“你可知你所走之路是一条不归路?世间亿万万生灵踏上此路,堆积了累累白骨,你可曾知晓?这其中又有多少人能看得到你所说的风景?“何不留在这方寸之地,不需奔波,无需担忧明日埋骨他乡,如此百年岂不美哉?!””陆云天看着武小土坚定的眼神,不免有些惋惜,他知武小土也许真的志不在此,可还是不甘心,还想试试能都将武小土留下。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武小土语气中充满了坚定。眼神毫不畏惧的看着陆云天。
满朝的官员看着武小土,此话想一击重锤砸在了内心深处,心中的某根弦似乎被触动了,年少时自己曾经也有相似的理想,一腔的热血,只是在时间的磋磨下,渐渐地浇凉了热血,散去了理想。
一句虽九死其尤未悔,好似将沉积在时间深处的热血又重新点燃了起来。
叶鸿看着武小土,眼神中闪过了浓浓的赞赏,他相信武小土能明白做这个选择意味着什么,有如此决心,即使不在朝廷之上,哪怕寻那条缥缈之路,也能走出一番自己的风景,或许真的能看看这个世界的繁华,看看那无数人为之疯狂的道。
“哎~,你既有如此之志,我也不便阻你前程,只愿将来你若看见了你的风景,有空便回来为我们讲讲,我们老了,已经走不动了~”陆云天似乎也在感叹自己已经丢失的那份年轻,那份年轻时热血,声音中都带着一丝遗憾。
“草民谢过圣上恩准”武小土心中也深深的吐了一口气。
“今日朝会就到此吧,许你的条件依旧不变,你若有空可直接进宫,不用通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