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最强帝君之兵临天下 第四十五章出征(求收藏)

北宁要安抚剩下的大臣,要让他们知道,锦衣卫不会动他们。

众多官员身死这件事大家都心知肚明,憋在心里就好,东厂有没有做过这件事都没关系,只要表面上都认为东厂做了就行。

皇城之外,军营迅速集结了十万大军,虎贲中郎将王景站在台上一阵演讲,随后率兵出发。

北宁则要等到明天,将皇城之中的事处理完毕。

“太子殿下!”彭宇走进锦衣府邸行礼道。

“什么事?”

“殿下,明月公主要见你”彭宇说道

“见我?走吧!”北宁有些疑惑,但还是随着彭宇一起来到明月公主府。

“殿下,你这锦衣卫围住我公主府两天了,不知殿下意欲何为?”越明说道

“围?我只是派了些人来保护公主罢了”北宁说道

“将我禁足在府中就是保护吗?这就是你们北阳待客之道?”越明冷笑道

“最近皇城之中确实不安全,我也是为了公主着想”北宁道

“不说那么多了,你将我囚禁于此到底是为了什么?”越明摆手说道

“本太子已经说过了,并非囚禁,只是保护!”北宁道

“看来是你们北阳皇朝出什么事了吧,又怕我父皇悔婚丢了你北阳的面子,所以将我囚禁,哦,是保护在这!”越明猜测道

“只要公主开心怎么想都可以只要老老实实待在府中就好”北宁说道

“那你打算将我囚禁到什么时候?一辈子?!”越明大声说道

“时候到了自会撤销保护,放公主离去”北宁说道

“哼!”越明冷哼一声转过头去。

“公主找我来若是没有其他事,本太子就先走了!”北宁说完就准备离去。

“你!”越明一时语塞,不在理会北宁,任由其离去。

北宁出府之后招来彭宇吩咐道:“这里看守人数在翻一倍,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属下明白”

“小心点,明月公主如果有什么拿不准的要求,不必理会她就是”

“是!”

“嗯”北宁点了点头,返回锦衣卫。

“谭森捉拿东厂的事怎么样了?”北宁拦过一位锦衣卫镇抚司问道

“谭指挥使已经将东厂厂番押回,不过东厂厂公安公公目前尚在三皇子府中,谭指挥只得带人守候四周等待安公公出来。”锦衣卫镇抚司答道

“典韦!”北宁叫道。

“在!”

“你持我手令,汇合谭森去三皇子府,抓人!”北宁想了想吩咐道

“是!”典韦接过令牌退了下去。

北宁则前往锦衣卫大牢,他相信典韦谭森二人已经能够摆平三皇子。

锦衣卫大牢建立于地下,阴暗无比,一丝血腥味弥漫在空气之中,时不时传来犯人的惨叫声。

“太子殿下”狱卒行礼道

“把邓双新带过来!”北宁说道

“是!”

不一会,一个披头散发浑身都是血淋淋鞭痕的男子被拖了上来,正是邓双新。

邓双新抬头看了北宁一眼,又低下头去。

“太傅大人”北宁说道

“呵,太子殿下是来羞辱老夫的?”邓双新费力的说道

“不是!我想知道一件事”

“问吧!”邓双新有气无力道

“胡瑶帝国到底给了你什么好处!好好的北阳太傅不做,非要做叛国贼!地位?金钱?这不可能吧!”北宁问道。

邓双新已经是当朝三公,北宁不明白胡瑶帝国是用什么打动的他,地位?金钱?这对邓双新来说都不缺。

“太子殿下你说错了,以一个臣子的角度来说,老夫地位确实够高了,但殿下不是说过老夫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吗!”邓双新说道

“你想要皇位?”北宁说道

“不错!”邓双新点了点头。

“呵呵,我劝太傅大人还是说实话”北宁冷声说道。

邓双新太老了,已经不可能坐上皇位了,如果邓双新真的想坐皇位又何必得到现在才与胡瑶帝国合谋,要知道他坐上太傅这个位置已经十年了。

邓双新沉默不语,并没有开口的打算。

“拖下去吧!给我把他看好了,别让他死了,不然,你们就跟他一起陪葬吧!”北宁摇了摇头说道

“是”

北宁知道现在邓双新不会说出来,但是北宁也没时间跟他耗着了,明天北宁就要出征并州。

离开锦衣卫大牢,北宁回到府中,吩咐阿福做好准备。

又将搜刮的财物换成银票,加上之前的足有一千八百万两,这也是北宁的底气可以随时召唤无数大军!

傍晚之时典韦回到了太子府中。

“殿下,安公公已经死了!”典韦说道

“怎么死的?”北宁问道

“自杀身亡!”

“嗯,下去吧”北宁点了点头说道

“呵,是不想忍受牢狱之苦,还是我这个三弟有什么秘密不想让别人知道呢?”北宁喃喃自语道。

不过现在北宁也没时间来管这些了。

花费六十万两白银召唤了3000锦衣卫出来,加上之前3000锦衣卫,现在皇城之中总共有6000锦衣卫,比禁军人数还要多一千。

相信即使他不在皇城,这6000锦衣卫已经能够解决一些事情了。

第二日一早,北宁带着典韦,贾诩,辰渊高顺以及他的小侍女阿青出发了。

阿福被他留在了太子府主持一些事物铁鹰卫士身为北宁亲卫自当跟随,还有就是那800陷阵营。

锦衣卫却是一个没带,毕竟战场之上锦衣卫的实力也是发挥有限的。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最强帝君之兵临天下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