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延潮吃了杯酒,漫不经意举目四处查看。忽然阁楼下有人大呼好吃,林延潮循声看去,却见是个胖子,十七八岁左右,穿的锦衣,脖子上挂着一个金链子,手指上带着一金一玉两个扳指,正在甩开腮帮子吧唧就是一口鸡腿,撕扯间还发出啪的一声。
惹的周围人,一阵侧目。
坐在他旁边之人摇摇头笑了笑,夹了一个螃蟹,轻轻一吸,一股浓浓的香气便在口腔间回荡,然后张开嘴巴,一个蟹黄便整个陷入口中。
只听胖子一边吃一边问道,哦,对了,敢问兄台如何称呼。那人喝了一口茶水,微微笑道,“山西洪洞南河村李逸风。
胖子自己介绍道,“我是大同府上家弯范伟,表字沫拐,我老子就是让我别拐弯勇往直前呢!真是的,我老子当年考了十八年都没考上秀才,最后就捐了个监生,我老子不服气啊,于是我就出生了,这名字也就算了,表字给整个沫拐,弄得我在书院都不好意思见人打招呼。我老子也真是的,整天逼我看书,你说也给我捐个监生多好,说啥也不同意。
……………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赣三省领地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明快抒情,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真实活泼;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
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大锣、小锣、扁形圆鼓,即所谓“三打七唱”。即3人演奏打击乐器并参加帮腔、7人演唱。
这和后世流行黄梅戏大不同,疯子经过大夫治疗脑子有所好专。偶尔脑洞打开也能指导一下,眼下就是他手拿经过改造过地二胡“也就是高胡”伴奏才有了韵味。
在众人心急火燎期盼下,楼下邦邦邦,三声锣响,上官文玉身穿状元服出场。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感叹声。
几个小与婢女手拿“为救李郎离家园片段唱词”木牌,在众人面前慢慢走动。该戏讲的是民女冯素贞冒死救夫,经历了种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成就了美满姻缘的故事。
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
(冯素珍)为救李郎离家园,
谁料皇榜中状元,
中状元,着红袍,
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
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个个夸我潘安貌,
原来纱帽罩啊罩婵娟!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
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
(春红)为了多情李公子,
夫妻恩爱花好月儿圆!
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此唱段开篇就唱出了参加会试的目的,和“中状元”这一意外事件的发生,众人都知道古代科举是将女性排除在外的,而这种科考,三年一次,难度是相当大的。
冯素贞为了挽救自己的婚姻,怀着极单纯的目的,参加了天下第一大考,却一举通过并经皇上殿试钦点为新科状元,可以想见,这是一个才华横溢、能力非凡、聪颖过人的女子。
酒楼众人一下子兴奋起来,年龄大点文人雅士嘴里连念“妙极,妙极。
年轻士子更加狂热,叫喊,再唱一遍,再唱一遍!.....
此时,上官文玉也是香汗淋漓,满脸都是兴奋之色,平静一下心情说道;奴在这里感谢李府给奴机会上台为大家献艺。更感谢闻名遐迩疯乐师奇思妙想。
见众人不依不饶,也就不再扭扭捏捏,拱拱手说道,“奴然诸位不嫌弃,奴今在这里收获很多,不光是新曲,还有朋友的友感情,以及大家的支持,奴再为诸位唱一遍。
又一曲终罢,舞台下的叹息声起又一次此起彼伏,不知何时,有人心痒难耐实在是忍不住大喊道,能不能让我等看看详细故事?
等众人看完详细内容,方才明白故事由来。
“民女冯素贞自幼许配李兆廷,后李家败落,兆廷投亲冯府,岳父母嫌贫爱富,逼其退婚。冯素贞花园赠银于兆廷,冯父撞见,诬李为盗,将其送官入狱,逼素贞另嫁宰相刘文举之子。冯素贞男装出逃,在京冒李兆廷之名应试中魁,被皇家强招为驸马。花烛之夜,素贞冒死陈词感动公主。在公主帮助下,皇帝收素贞为义女,又释兆廷,并招素贞之兄,前科状元冯少英为驸马。两对新人乃同结秦晋。”
“有意思、有意思!”林延潮啪的一声合起折扇说道。
陈行贵平日自诩风流,此时竟然皆似二八少女般,黯然落泪。
又怕别人看见,用竹扇遮着脸,抹掉眼眶边的泪水,喟然长叹:“想不到这戏儿,居然叫人如此难受!怕人寻问,咽泪装欢……”他念着又是一叹,满目怜惜:“素贞姑娘这些年间,过得不知多苦!那冯李兆廷母真让人憎恨,为何非要棒打鸳鸯,拆散一对有情人!”
林延潮点头称是,狠狠地饮了杯酒,暗思若他似李兆廷那般,被父母所阻,不能与香儿在一起,岂非生不如死?他摇了摇头,驱散这个想法。道:“冯母可恶至极,不过还好,有情人终成眷属。
一时间开封街头巷尾,不管是士子还是普通老百姓聊天都是这个内容,如果有人能唱两句那更是让人刮目相看。
如果说音乐为上层人喜欢,那么戏曲就唱出了下层老百姓地心声。它们从内心里想要公平,想要有人为它们伸张正义。
戏曲产生以来,它就不自觉地承担起表现生活、再现生活的职责。戏曲故事源于生活,并将生活事件搬到舞台上演,成为供人欣赏、娱乐、消遣的文化景象。戏曲作为一种戏剧形式,是一门融歌舞、故事、科白为一体,并由演员进行代言体的故事扮演的高度综合性艺术。与西方戏剧相比,天朝戏曲更多了些平民化色彩,不论从剧作者,演员,观众等自身因素看,还是从环境,演出场所等外在因素看,二者都有很大差异。“戏曲最早起源与民间,一部天朝戏曲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民间戏曲发展的历史。一些在全国有影响的剧种或某个地区的地方剧种都是在民间戏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