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宋奇缘 第九章传说

小说:大宋奇缘  作者:西北二哥  回目录  举报

宣和二年(1120)年,东京太白楼中,灯火通明。

里面,几个书生正滔滔不绝说着开封流传甚广的新曲。

“是那二泉映月吧。”

有人大声回答。

那个书生呵呵一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水,润了润喉咙低头不语。

这几日李家发生的故事,晌午时便流传到了坊巷中。有那聪明的,立刻把这故事编排了一下后,便拿到了酒肆里说。不过,这故事编排的也有好有坏,而今日潘楼请来的说书人,恰是东京有名的贾二。此人说书,往往是声情并茂,起伏跌宕掌握的极好。特别是那节奏感,把握的出神入化,对听众的心思也洞若观火。

“二泉映月虽好,还不足以如此。

依我看,定是那《梁祝》!想当初我可是在李家围墙下冒雨听里面人使琴,那梁祝之妙,至今仍有回味。可惜那之后,便未再有机会听人使过梁祝,直恁让人难受,难受啊!”

“是二泉映月!”

“是梁祝!”

谁也没想到,为了这么一个小小问题,竟使人争吵起来。

而且,这争执似有愈演愈烈之势,以至于双方各不相让,直让个酒楼里,乱哄哄闹成了一片。许多欢楼里的女子,也纷纷探头出来,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不停。

“这李家究竟何人使琴,怎地会进入李家?”

在一座雅室里,一个清瘦男子,好奇的向人询问。

这男子看年纪还不到三十,身穿锦衣,头扎方巾,透出一丝文弱和儒雅之气,想必也是进京赶考举子。

不过,当他开口时,却又一种文雅的气度流露。显然是久居上位养成,只随口一问,便让周围人生出一丝敬意。

一个肥头大耳,颌下无须的男子忙凑上前来。他小心翼翼满了一杯酒水,轻声道:“东家难道忘了?昨日赵明五专门向东家禀报过李家又出新曲,好像是“精忠报国。”

“呃!”男子闻听,不由得一拍额头。

“我想起来了,说使琴之人好像是一个疯子,……不过,这疯子又是谁?”

仔细留意颌下无须的男子说话声音便会想道太监。

而这中年男子,赫然正是赵佶!

赵佶这几日颇有些烦闷,而这烦闷的原因,却是金数次遣使来宋,双方议定夹攻辽朝,辽燕京由宋军攻取,金军进攻辽中京大定府(今辽宁宁城西)等地。但是,由于宋军腐败,缺乏战斗力,数十万大军两次攻打辽南京(燕京),均被辽守军打败,辽南京还是由金军攻占。

为此,赵佶也极为头疼。于是便走出宫门,微服私访,来到白太楼玩耍。

哪知道,却听到议论名曲。

“疯子,也知操琴?”

赵佶疑惑问道:“却不知那二泉映月和梁祝,又是怎样状况?”

白胖男子,名叫张大山,是宫中宦官,也是赵佶的近臣。

听到赵佶询问,他忙轻声说:“回东家,二泉映月和梁祝,据说是那李家乐师李疯子所做曲谱,曾在开封五里路边客栈使出,引得许多人称赞。不过奴听说,这厮以前善使嵇琴,却不想居然还会唱歌,倒是有些出人意料。奴这也是道听途说,官家只听一听便是……要说操琴,奴觉得,还是李娘子操得好,疯子怕也是言过其实。”

其实,要论琴技,赵佶尤胜李师师一筹。

只是这时候不能说出来,一个疯子和当今天子相提并论,张大年还没有那么愚蠢。

不想,他话音刚落,从身旁走出一人。

“官家,说起李娘子,奴还听说了一件趣事。”

“趣事?”

赵佶闻听一笑,“甚趣事,王青你慢慢说来。”

“我听说,那李家因为疯子一兴奋,不但打人,而且乱给人起名字。

李家也知道他上不得台面,所以昨个从勾栏请得青楼行首“上官文玉”帮场。

赵佶,笑呵呵的听着这王青说事。

一开始,他还捻须轻轻点头,不住称赞这是一个好主意。

张大山接话说道,奴也听人说过曾经有青楼,出百俩白银向李家买曲子被拒绝了。

不过那青楼行首上官倒也不是平白相助,听说李家送给她一首叫女驸马的新戏。

说到这里,王青狠狠瞪了张大山一眼。

这混帐东西,却越来越放肆,浑不晓得规矩……

什么女驸马,从古至今谁听说过有女驸马?。

赵佶‘嗯’了一声,没有说话。

此时,楼外已乱成一团,争执不休。

忽听‘啪啪’拍拍手,店小二慢条斯理道:“诸位客官,太白楼新请乐师,为诸位演奏一曲二泉映月,为白太楼添新意。

这时,见一伙计扶着一个四十多岁瞎眼男子走上前台坐下。

伙计恭恭敬敬递过茶杯,瞎眼男子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水。然后接过嵇琴,调调音后演奏起来。

原本曲子听着有梁祝味道,令在座等人无不称赞。可是慢慢曲子就跑了调。

台下顿时有人鼓噪起来。

“三哥,那瞎子是谁啊!”

而三哥则故作神秘的一笑,突然压低声音说:“此人便是太白楼在路边找的假乐师。

“原来是假的啊!”

“没想到,真个没有想到太白楼……”

台下众人顿时鼓噪道,下去,下去。

台上瞎子知道滥竽充数露馅,转身抱头鼠窜。

却不想此刻赵佶的脸色,顿时变得极难看。

赵佶恼怒起身,哼了一声便走。

太白楼里王鹃两眼红润,眼角含泪.如果还要继续争夺上厅行首的位子,那么红月楼上官文玉就是第一竞争对手。否则莫说是上厅行首,就是她这太白楼里上行首的位子,都将摇摇欲坠,甚至有很可能被其他人,取而代之。

宋以来,各行业迅速发展,使得这竞争也格外激烈。

勾栏瓦舍,同样残酷,就犹如后世的娱乐圈一样,充斥着各种勾心斗角。

王鹃儿看似风光,实则也如履薄冰。

她缺的就是惊世骇俗地名曲,很难吸引到那些真正的雅士名流。所以,王鹃对这次献唱花魁大赛非常重视,以免出现差池。只是这一次,她万万想不到请了自称会二泉映月的人,刚才却使得她颜面无存。

到此时,王鹃唯一能够依靠的,便是李府李氏弟弟冯文。

她内心的迷茫和惶恐,自不必赘言,她很想听一听,冯文有什么主意……

冯文捧起茶盏,抿了一口茶水。

沉思良久,他低沉着声音道:“而今姑娘有两个法子。

想扳回局,找人写新曲。姑娘才能胜过她,也算一个路子。只不过我觉得,很难超过对手。第二就是从李府买曲子,恐怕人家未必肯点头答应。

再说了,他不是勾栏里讨生活的人,许多勾栏里的手段,也就无法使用……想用强,未必成功。而且,此人的琴技,的确是高妙过人,所奏曲乐,也非常新奇,未必能讨得便宜。更何况姑娘你而今的身份摆在那里,胜了未必会有人称赞,说不得还落得个欺凌乡邻的名号;若是输了,姑娘你就只能交出上行首之位,日后再想立足开封府,却难了。”

各行当里,有各行当的规矩,谁也不能破坏。

从上古开始,人们讲求道德,至秦而终;有汉以来,讲求谋略智慧,至五代而终;有宋以来,道德已经泯灭,而智谋亦已穷尽。

王鹃听完脸上不禁流露出失望之色,叹口气说道,奴以为冯公子会有法子。

冯文沉吟了一会,道: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

王鹃闻言,没等他开口,取出一张银票说道,这是五百两银票,等事情办成再给你五百两。

冯文接过银票笑道:明日定不让王姑娘失望。

……

一连三天靡靡细雨,打湿了东京……

护龙河岸边的数行杨柳,在雨中摇曳。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上的几十座飞桥,在雨中若隐若现。朱雀门外的驿馆、酒楼、妓院高悬秀旗低垂,宣德门前壮阔的御街,在雨中亮成了一条玉带。

今日虽说天上还有雨星沫子飘下来,天边却是一片晴艳,站在山顶的亭子里,远望去,春天的夕阳红艳似渗着血一般,悬挂在一碧如洗的青空上,堤外的白水河水面寥廓,清波丹红似染。

这会儿,一缕袅若轻烟的琴音从渡口方向传来,四下的喧闹似乎为这突如其来的琴声陡然安静下来。

循着琴音往山脚下望去,几叶轻舟系在堤外,中间一艘彩饰画舫尤为显眼,琴音似从画舫中传出来,渺如天籁。许多衣衫褴褛的灾民都坐在石驳子河堤上听着琴音入迷,俯看过去,小如蝼蚁;也有几艘渔舟围着简陋的临时渡口,似乎专为这琴音而来。

大相国寺传来晨钟暮鼓,曲院街骚乱的市井买卖声,汴河漕运船队腾起的船夫号子,都似乎被这缠绵不尽的淫雨浸透,失去了往日的洪亮。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宋奇缘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