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寒霜尽处总是春 九十、论神

“姐夫!来!抽烟,怎么强强和翠翠没来?”

钟高递着烟问道。

“他们在读书,要到下午才放假。我们这吃了饭要赶回去的,等不了它们。”

“啊!两位姐夫,今年下半年我准备做房子,到时得请你们来帮忙呢。把房子做好了我就结婚。”

“成!你什么时候动工就去喊我们。”

他两个姐夫接过烟道;

“大弟!你这下半年动工,资金够了吗?”

“应差不多了,不过还是得请二位姐,给我做个准备,万一资金转不过来,你们还得给我帮助一点。”

“好!那到时就尽我们的能力。要是给你帮不了钱,就给你帮力。”

“那也成!到时大弟照样会给你们记工。”

说着钟高妈端来了一小碗荷包蛋。

“来!纪兰!先吃点东西,我得过一会了才做晚饭。”

“哎呀!伯母!这吃不下,我也是刚吃了中饭就来的。”

“就两个蛋,我知道你吃了中饭,没给你多弄。”

“这两个也吃不了。”

“年轻人,就两个蛋有啥吃不了的。”

“弟妹!你就别推辞了,吃吧!”

“是呀!弟妹!这吃晚饭还有一会,多吃点没事。

“要不,钟高!我和你一人一个。”

“那你先吃吧。吃不完了就给我,”

“那你去拿个碗来,我和你分了吃。”

“就一个蛋还用个碗,至于嘛。你先吃吧。就在你这碗里同着吃。”

“好!”

说着她赶紧从钟高妈手上接过了碗,用勺子,挑着一个蛋,送到了钟高嘴边。

“来!这个蛋,一口你把它吃掉。”

“哎呀!要你先吃,你这是干嘛?”

“你嘴大一口吃了干净,剩下的让我来慢慢吃。”

“好!好!来!”

说着钟高一个囫囵,就把那勺子上的蛋,吞到了嘴里。这让他的舌,在嘴里打不了转。乐得纪兰笑了起来,钟高两个姐,看着他俩这么亲密,也跟着很是高兴。

“好了!你俩慢慢吃吧,妈!我得回去了。强强下午可能放学了。”

他大姐站起身道;

“妈!大姐回去,我也得回去了。弟妹!你慢慢吃,我们就少陪了。”

他二姐说着也站起了身,随着他大姐夫二姐夫都站了起来。

“妈!爹!俺多谢啦,大弟,弟妹,你慢吃,少陪你们了。”

说着他们都向房门外走了去。

“那你们孩子都在家等着,我就不留你们了,这没别的好吃,给孩子稍去,大妹!二丫,这茶点你俩给孩子带点去,这是外婆的一点心意。”

说着钟高他妈用方便袋装了一些,提着送出了门。

“妈!您别费这个心了,这些吃的家里都有,您就留着,放在家里待客用。”

“少带点去呗,这是你妈做外婆的一点心意。”

“好吧!您的心意那给您带去。”

“这两袋都是一般多。拿好,放到你们包里去。”

说着钟高爹和他妈,送着他大姐二姐出了院。他的两个姐夫,推着单车已走在了前面。到了路上,他大姐和二姐,各自坐上单车,便很快的走了。

这时纪兰也只有几口,就把你那个蛋吃了。钟高给她接了碗,递上茶。纪兰接过茶漱了一下口。

“你两个姐离家远不远?”

“不算远,十几里路。”

“那要是吃了晚饭,骑车也能赶得回去哟。”

“他们的孩子在家等着的。”

“那要是孩子跟着来,在一起那时多热闹。它们称你大弟,你还有个小弟啰。”

“是有个小弟,下期要读高中了。”

“啊!你们家有四姊妹,那聚在一起了真是热闹。我们在外去走走吧。看看你们这里,山的风景咋样?”

“行!这可比不上你们那里哟。咋走吧!妈!我和纪兰到外面看看去了。”

“去吧!你带点东西在外去吃。”

“好的!带点啥呢?饼干吃了口渴,那带点瓜子得了,这样可边走边嗑。”

于是钟高用方便袋,带了一点瓜子,就和纪兰出了门。

“咋往屋后去,在这后面的山里有一个小水库,这是咋这一带唯一的风景,我们这里山不高,可多是山连着山。你看,这座山连着那座山,我们得翻过去。才能到那水库。”

“那你们这山坳里,一丘丘的田,水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这个村是靠天吃饭,虽在每个山坳里都有个水塘,但都不能保证天旱供应。”

“那咋办?”

“有啥办法,这就只有靠天,有的田就改种一些旱作物。”

“怪不得你们这个村,要比其它的村落后的。”

“那你到这里来后悔不?”

“后悔啥。事情是由人改变的。你不就走出路来了吗!条件落后有落后的做法。总还是要过好的。”

“哈!到底还是读过书了的,看得远。思想积极。不错,你是一个有为的青年。那你准备来这里了,干啥呢?”

“我看你这个地方好喂羊,这里山不高,草木茂盛,离人户又远,到时在这山里建个羊舍,养羊不赖。”

“你这个主意还真是不错,这养羊只要有草场,建好羊栏,再不需要其它的投资,这条路是到时值得考虑。你是咋想到这上面来的。”

“我们村订得有农业科技报,我经常看里面一些致富经,从这里面想到的。”

“啊!那你这给了我一个启发。这还是一条致富的门路。”

说着他俩沿着一条小路,走上了一座山顶,这山顶是这一带最高的山峰,他们站在这山顶上凉风爽爽,极目远眺,那是惟余莽莽,仿佛有一种荡胸生层云的感觉。

“钟高!你说的就是,这山下的那座水库吧?”

“是的!”

“那这里的风景还是不错啊!水库那边山顶上,象是有一个房子,那山上是不是住得有人家?”

“那不是住的人家,是一座小庙。”

“这里还有庙?那是啥庙?”

“是一个白鹤庙,你别看这个小水库,它还一个神话故事呢。”

“啥神话?说来听听。”

“听老人说,这个水库叫鸳鸯湖,那是很久以前,这个水库里来了一对鸳鸯,后来就栖在这里没走了,再后来这里又来了一只白鹤,它落在那座最秀丽的山上也不走了。它们生活在这里很是快乐。这样过了一些时间,有一天,这里来了一个白发老婆婆。人们见她,往那座最秀丽的山上走了去。不一会儿,这里便风雨大作。人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便躲了起来,过了片刻风住雨停,人们纷纷走出屋,见这里的上空出现了一道彩虹,有很多五颜六色的鸟儿,还有好些白鹤都向这里飞来,于是人们也好奇的来到了这山上。这让人们弄明白了,先前见到的那个白发婆婆,就是那只白鹤的娘,她找女儿寻到了这里。刚才的风雨大作,就是她们母女俩相见时的激动,自这只白鹤来到这里后,这里是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人们知道那是一只仙鹤以后,便在那山顶上建了一座庙,名叫白鹤寺,那里面供的是白鹤娘娘。”

“真的是这样?那你带我上那个庙里去看看。”

“好!走这条路下山,往水库边上过去,我带的瓜子,来!咱们边走边嗑,这样走就不累。”

“好的!”

于是他俩边走边嗑着瓜子,不一会就到了水库边。

“哇!这水好清哟,要是那对鸳鸯,还在这里多好!”

“这不是在这里吗?”

“哪里?”

“就在眼前。”

“哈!还真的是啊。”

“看!这水清的,又把鸳鸯给引来了。”

“嘿,你这么说,这地方山清水秀,要是把这里设个旅游景点,说不定还真能吸引更多的情侣来。”

“你这个创意,该不会又是在农业报上看的吧。”

“这是灵感。因地而生。”

“看来你走到哪里,哪里都能闪出你的智慧来哟。”

“这只是一种设想而已,哪能当真。”

“你不知梦想能成真吗?事是在人为的。”

说着他俩走过了水库,登上了那座建庙的山。不一会儿他俩爬上了山,来到了那庙里。

“这就是白鹤娘娘呀?”

“对!这就是人们心目中白鹤仙。”

“这庙里还放有香枝蜡烛,有人来烧香?”

“那是,我们这里求的就是风调雨顺,不来烧香咋行。”

“那你来烧过没有?”

“我没烧过,我妈经常来上个香。”

“有那么灵验吗?”

“不知道,这是前人传下来的习俗。是对美生活的一种祈祷。”

“那我们既然上来了,也来烧柱香吧。也祈祷我们美好的未来。”

“好!你把那香案上的蜡烛拿一对,香拿三根,这三根为一柱,我给你擦燃火柴。你点。”

“好的!”

纪兰说着拿了一对蜡烛,钟高拿着香案上的火柴,擦燃给她点上了。于是她把那对蜡烛插在了香案上,接着又拿了三根香,在燃着的蜡烛上点着了,然后便插在了,并排插的两支蜡烛中间。

“好了!给白鹤仙女作揖吧,让我们心想事成。”

说着他俩,便在那座美丽的白鹤仙女雕像前,作了三个揖,那白鹤仙女的雕像正看着他俩,让他俩充满了神秘,仿佛白鹤仙女就站在他俩面前,在给他们赐着幸福。完后钟高在身上掏出了两元钱,塞进了功德箱里,香烟缭绕。他俩带着一种吉祥便出了庙门。

“咱们按原路返回吧。”

说着他俩下山又向水库边走了去。

“钟高!你说这世间有不有神?”

“咋会没有神呢?”

“你看到啦?”

“刚才那庙里站着的不就是?”

“那是艺术家创作的。”

“那艺术家是怎么创作的?”

“是通过想象,”

“那想象又是怎么得来的?”

“是通过人的精神所思得来的。”

“这精神所思,它体现的是什么呢?你看那仙女雕像逼真不?”

“逼真!”

“它为啥会逼真呢?”

“你说为啥?”

“这是因为它里面含了艺术家的神,要是没有艺术家的神,能有这么逼真么。所以说这世间是有神的,没有神你怎么会去烧那柱香?”

“哈!你这么说还是有道理啰。”

“那当然,其实每个人都是神,只是自己的精神,没达到那种最高境界,不被别人崇拜。这庙里的仙女肯定是,就某个前人的精神品德朔造成的。你能说她不是神吗?”

“那是,你这说的是有道理。”

“其实我们这烧香,是对前人的那种,精神品质高尚的敬仰。当我们具有了那种精神品质后,我们一样也就能受人们的喜爱,这样做事就能顺心如意,那么这顺心如意,就是神赐给的福。你想过这烧香的含意么”

“哈!那我没想这么多,我以为这是一种迷信的做法。”

“那你应该明白为啥烧香。”

“为啥?”

“你看那香火冒着的烟,一丝丝缭绕不断,悠远流长,仿佛是一种幽思,这种幽思,自然就要让上香的人,去追忆所敬神的美德。人敬仰美德,自然就会学习美德,人有了自己的美德,做事自然就会得心应手,这样心诚一柱香就得到了回报。这就是为啥烧香的缘由。”

“明白了不?”

“明白了,是这么回事,”

“什么事情都有它的根源所在,意义所在,只有不懂才说是迷信。”

“嗯!说得对,这都是书上没学过的知识,你咋知道这么多呢?”

“书上的知识是哪里来的?”

“是有学问的人写的。”

“那他们的学问是哪里来的?”

“是他们研究出来的。”

“那别人能研究,为什么我就不能研究?不过我这也是学我爹的,他对啥事都爱琢磨。”

“那你这琢磨得是蛮有理论。有学问。佩服!”

“哈!你别这样恭维我,我这是瞎说。”

说着他俩回到了家。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寒霜尽处总是春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