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死神交易所 曹操

小说:死神交易所  作者:断网的帅比  回目录  举报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亳州市谯城区)人。是我国汉、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是汉相国曹参之后,祖父曹腾曾任中常侍,受封费亭侯。父亲曹嵩系腾之养子,官至太尉。曹操虽出身豪门,但系宦官之后,在时人眼中仍为寒族。这种社会地位激励着曹操积极进取。青少年时期他酷爱读书,经史典籍广泛涉猎,尤爱读军事著作,且在诗歌、书法、音乐方面天赋独具,几可与名家媲美,武艺也十分高强。曹操20岁时举为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征拜议郎、济南国相、东郡太守,后再由典军校尉、司空至丞相,进魏公,封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国,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生于东汉末年,这是一个社会剧烈动荡、烽火不息、民不聊生的苦难时期。曹操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他除残去秽,整饬吏治,触犯了地方豪强和宦官集团的利益,于是托疾回乡,秋夏读书,冬春射猎,待时而动。曹操的军事生涯是从讨伐董卓和镇压黄巾起义开始的。曹操变卖家产,招募义军5000人以讨董。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他收降黄巾军,选其精锐30万人组成青州军,为日后统一天朝北方准备了军事力量。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先声夺人的优势,而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制,为统一天朝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曹操坚持荐贤任能,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多方延揽人才。在军事上曹操自作兵书十余万言,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深得兵法之要。他的一生主要是在征战中度过的,指挥作战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若神。从39岁至53岁的14年间,他经历50余战,先后消灭了杨奉、韩暹、袁绍、袁术、陶谦、吕布,收降了张绣,征服了乌桓,统一了北方。赤壁兵败之后,曹操仍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战合肥,逐马超,据关中,平定河西、陇右诸地,巩固了北方统一。在文学上,曹操倡导文学新风,创作了许多优秀诗歌和散文,对建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

公元189年,董卓带兵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看不惯董卓的骄横跋扈,于是逃出了洛阳。到陈留后,号召天下英雄共同讨伐董卓。公元190年正月,袁术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任代理奋武将军,参加讨董联军。2月,被联军击败的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自己则焚毁宫室,劫掠人民,致使洛阳方圆二百里荒芜凋敝无复人烟。而关东联军惧怕董卓精锐的凉州军的战力,无人敢向关西推进,全都屯兵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曹操认为董卓倒行逆施,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应乘机与之决战,于是独自引军西进,结果遭遇与董卓大将徐荣交锋,因双方兵力悬殊,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好得到堂弟的救护。

回到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别向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进军,围困董卓,关东诸将并不合作。他们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的势力。不久,联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拼。联合军至此解散。曹操单独去了扬州,在那里招兵买马,养精蓄锐。公元193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曹操在众人推举下出任兖州牧,领兵对抗黄巾军。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军击败。曹操将黄巾军的精锐力量收为己用,组成军队,号青州兵,实力大增。

献帝刘协自被董卓劫至长安后,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公元195年,献帝终于回到洛阳。洛阳经董卓之乱,已是一片废墟。百官没有地方居住,连粮食也不充裕。这时,驻兵在许城(今河南许昌)的曹操接受了谋士毛玠“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亲自到洛阳朝见献帝。公元196年,汉帝迁都许城,从那时起,许城成了东汉的临时首都,改名为许都。从此,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4人物生平编辑

家庭出身

曹操,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

《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曹嵩之子,而其父曹嵩“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不高。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2]

早年经历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三国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小说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公元184年曹操于汉末黄巾起义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关中李傕、徐州吕布、淮南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3]

崭露头角

公元174年【甲寅年】(熹平三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但是曹操也因此得罪了蹇硕等一些当朝权贵,碍于其父曹嵩的关系,明升暗降,曹操被调至远离洛阳的顿丘(今河南清丰)。任顿丘令。这一年,曹操二十三岁。曹操给其子曹植的一封书信《戒子植》写道:“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

电视人物中曹操形象

三矣,可不勉欤!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甚至有了买官制度。朝廷封曹操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公元188年(中平五年),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凉州刺史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何太后及少帝,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正月,袁术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任代理奋武军,参加讨董军。二月,被联军击败的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自己则焚毁宫室,挖开王陵,劫掠人民,致使洛阳方圆200里荒芜凋敝无复人烟。而关东联军惧怕董卓精锐的凉州军的战力,无人敢向关西推进,全都屯兵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而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与董卓大徐荣交锋,因为士兵数量悬殊,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幸免于难。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围困董卓,关东诸不肯从。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拼。联合军至此解散。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曹操在东郡大败于毒、白绕、眭固、於扶罗等,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黄巾击败。当年冬天,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又助袁绍打败刘备、单经及陶谦诸军。初平四年春天,曹操在匡亭六百里大追击大败袁术、黑山军、南匈奴。徐州牧陶谦率军攻入兖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军征讨陶谦攻克徐州十余城。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死神交易所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