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铎罗的一生因你而悲剧 第二章:代嫁和亲

柳妃过世不到一个月,中原王朝再一次出现了一次动荡。

匈奴使者又一次来京了。

这一次和上一次可不一样,上一次是在骚扰边境之后来的,这一次可是打的中原将士溃不成军,丢盔弃甲后来的。

二柳将军至今没有任何消息,一时之间也没有别的将军能够再次出征,所以,和亲,也成为中原王朝的不二选择。

和亲,是由对方的使者提出来的,不过中原王朝也意识到对方会提这样的条件。

在对方开口之前,就已经商量过和亲的人选。

一般情况下,自然是要选一名公主进行和亲,不过有些朝代,也送了郡主之类型的去和亲过。

只是这一次,对方点名要一名真正的公主。

可是,宫内,眼下能够出嫁的只有两位公主,长公主和二公主。

长公主年方十五,年龄虽还小,却也说得过去,只是她已经和柳少将军有了不成文的媒妁之言。

就是不知道柳少将军现在还活着不?

更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归来?

若是不能,与其让公主守活寡,还不如将她嫁到匈奴,还能做个匈奴王妃。

可是,匈奴不比中原,就担心长公主受不了这样的罪。

如果长公主不嫁,那就只有选二公主了。

二公主年方十三,年纪确实小了一些,不过基于和亲的政治性,相信对方也不会建议。

比起长公主,皇帝和太后自然是中意将二公主远嫁。

倒不是担心柳少将军会突然归来,只是不愿意自己心爱的长公主远嫁到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受苦受难。

自然也不希望二公主去那个地方受苦受难,只是,更不愿意长公主受苦受难罢了!

选哪个公主去和亲,这件事情不仅皇帝和太后在思量,前朝的大臣也在思量,后宫的嫔妃更在思量。

这个时候,最焦急的自然是俪嫔。

她可不想皇后或是桢妃有娘家人可以依靠,在后宫内,她能依靠的人只有皇后。

即便是皇后这个高枝,也是因她诞下二公主才攀上的。

虽然攀上了皇后这一高枝,但毕竟无显赫的家世,又无皇帝和太后的宠爱,至今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嫔。

自当俪嫔听闻和亲之事之后,就好像意识到自己的女儿被选中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忙不迭的直奔鸾凤殿。

其实,俪嫔都能够看得清局势,皇后又岂会糊涂?这个时候皇后本是不愿意接见俪嫔的,无奈对方一直叫人通报。

意识到,不见对方,对方是绝对不会离开,皇后这才勉为其难接见了对方。

奢华气派的鸾凤殿内,皇后一边打着哈哈,一边坐在梳妆镜上任由小梳子梳着发髻。

而俪嫔则满脸担忧,六神无主的站在皇后一米开外的身后,搓着双手,好几次欲言又止。

“其实,你不说我也知道你来所谓何事,”皇后透过梳妆镜瞥了一眼俪嫔,闷声闷气的说道,“这件事情很显然,咱们当嫔妃的是插不上手的,再者皇上和太后肯定已经有了主意。如果最后选了你的女儿,你也别怨对方,要怨就怨自己没有一个有钱有势的父兄。再者,皇上和太后也不是因为不爱二公主才选了她,只是长公主已经有了婚约,万一柳少将军回来了呢?”

“可毕竟没有正式的婚约啊,哪有长公主还未出嫁就先嫁二公主的道理?”俪嫔哭丧着脸,泪都要奔出来了,“再者,二公主才刚刚十三岁,这么小,就去那么远的地方,这一去,我们母子还能不能再见面,都是未知数。或许,连她死了,我都不知道。”

“快别说这样丧气的话了,哪有母亲咒自己女儿死的?”皇后生气了,将鎏金发簪猛地摔倒梳妆台上。

不少人抖了三抖,包括哭哭滴滴的俪嫔。

其实,皇后是真的不想插手这件事情,一来这件事情不是她能够左右的,二来她是真的不想为了帮一个俪嫔,惹皇帝和太后不高兴,三来她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她的事情自然就是和桢妃抢夺小皇子的抚养权。

虽然柳妃临终前委托皇上让桢妃照顾小皇子,而且桢妃也曾向皇上和太后提过将小皇子过继给她的事情,但是皇上和太后并没有表态。

这说明什么?

说明皇上和太后并不心甘情愿将小皇子过继给桢妃。

皇帝和太后的做法,自然让皇后觉得,他们是想将小皇子过继给她。

不仅如此,她的哥哥国相最近一个月几乎都在忙这件事情。煽动众臣,胁迫皇帝和太后将小皇子过继给她。

一旦成功将小皇子过继给她,接下来他们要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胁迫皇帝立小皇子为太子。

本来事情正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岂料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匈奴使者竟然又一次不请自来抢走了全部的风头。

也因此,争夺小皇子抚养权的事情,只能暂且搁置。

而现在,前朝最关心的事情,也是公主和亲的事情,选哪一位公主和亲的事情。

到底是长公主?还是二公主?

各有各的利弊。

在国相看来,如果能让小皇子一辈子不知道他的生母是柳妃,那最好的选择自然是派长公主和亲。

如果此事终有一天败露,还是选择二公主为妙。到那时,也不至于,遭到小皇子的埋怨,埋怨他们当年选择了他的亲姐姐出嫁匈奴。

到底该选谁呢?

其实,与国相一样正在为此事烦忧的,还有桢妃的父亲端王爷。

对于选择哪一位公主出嫁的担忧,他倒是和国相莫名的一致。

这几日内,宫内外互通消息的现象,从过去偷摸着进行直接上升为明目张胆。

即便如此,还是没有统一的决定。

不过,新的消息倒是断断续续传入耳中,虽然是以流言蜚语的形式传入的。

传说,匈奴使者正在寻找一名画像上的女子。

谁能找到此女子,自然能得到丰厚的奖赏,不过王公大臣们在意的可不是这点奖赏,而是画像上的女子是谁?

此人若是一般女子,也就不会引起轰动。

最重要的是,竟然是长公主。

一副画像,让原本已经不再抱任何希望的俪嫔再一次点燃希望的火苗。

既然画像上的女子是长公主,必定对方中意的就是长公主,既然如此,即便和亲的是二公主,对方也会想方设法找到长公主。既然如此,何不直接派长公主和亲?

想通这一点之后,俪嫔再奔鸾凤殿。

这一次,不像上一场一样愁眉苦脸,这一次反倒喜上眉梢。

而皇后对俪嫔的态度,自然也不像上一次那样厌烦和冷漠,转而多了几分和善与亲昵。

“妹妹今日怎么有空来?”皇后坐在床榻上,手握一本女红,笑着谦和地说道。

俪嫔见了皇后自然是要行礼的,不过身子还未躬下,就被皇后及时劝阻了,“妹妹这是做什么,咱们姐妹天天都见,此刻又无外人在,何需如此客气?”边说边指了指旁边的床榻,“妹妹赶快入坐吧,姐姐正好有事要找你说呢。”

俪嫔自然能够猜到皇后要说什么,肯定是画像的事情。

顿时,喜上眉梢,觉得这一次皇后是一定会帮她了。

“姐姐是要跟我说画像的事情吧?想来这画像应该是匈奴单于委托匈奴使者办的,再者,我听闻有一次长公主外出的时候被一个匈奴人给救了,现在想来应该当初那个救她的人就是匈奴单于,”俪嫔轻声说道。

“大概这就是所谓的缘分天注定,呵呵,这一次,她长公主想不嫁都不行了。这一次,皇上和太后想不妥协都不行了,”皇后大声大气的说道,转而对着俪嫔安抚到,“这件事你就放心吧,我已经委托哥哥,联络朝臣向皇上提及此事,想来明日早朝哥哥就会提及此事。”

俪嫔自然是要站起身来叩头致谢的。

皇后自然还要装模作样说此事是她理所当然要办的。

奢华无比的鸾凤殿内两个女人的欢声笑语经久不息。

鸾凤殿里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欢快的笑声了。

不过,有人笑,就有人在哭。

毕竟,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画像的事情,同样传入了桢妃耳中,此事体大,桢妃与端王爷商议过后,最后决定将此事透露给长公主。

就在俪嫔在鸾凤殿与皇后欢声笑语的时候,桢妃在仁庆宫召见了长公主。

仁庆宫内,两张精致的面孔凝重到了极点。

“什么?画像上的人是我?画像上的人怎么可能是我?”长公主锁着眉慨叹道。

“你当真不知道?上一次你说有个匈奴人曾经救过你一命,会不会是那个匈奴人再找你?”

经桢妃这样一说,长公主才如梦初醒,现在想来那个气势昂然的匈奴人还真的不像一个普普通通的匈奴人。即便不是匈奴大单于,也必定是匈奴地域非富即贵之人。

“我和你母亲情同姐妹,她过世后,我就一直将你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既是如此,我自然不希望你嫁到那么远的地方。何况,你母亲若是泉下有知,肯定也不愿意你嫁到那么远的地方。我也知道你父皇和你皇祖母,打心底里也是更疼爱你的,更不想要你嫁到那么远的地方的,但是现在画像的事情不弄清楚,他们恐怕也堵不住悠悠众口,最后也被逼无奈送你和亲,”桢妃锁着眉,愁成满面的说道。

这一回,长公主可焦急了,“那您说怎么办?桢妃娘娘这一次您可一定要救救我,我可不想嫁到那么远的地方。再说,我早就决定这一生非柳少将军不嫁。”

“你先别着急,我们先弄清楚找你的人,到底是谁?如果是匈奴单于,那桢妃额娘也就真的无能为力了。”

“那我们该去哪里打探消息?”

“这倒不用着急,我已经委托我阿玛去打探了,相信最迟明日早朝之后,就能得到消息。”

接下来,便是煎熬式的等待。

不过,在等待的时日中,所有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国相在联盟众臣于明日朝会推荐长公主和亲,端王爷则派人去向匈奴使者打探画像的事情。

时间亦如蒸发的流水在飞速的消逝,转眼间,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新的一天,注定会有一场厮杀。

朝会中,国相按照原计划对皇帝发出了威胁,而皇帝又一次屈服了。

端王爷,这一次也爱莫能助,毕竟已经调查清楚,画像是匈奴大单于委托匈奴使者寻找的。

虽然,此时看上去已成定局,但是朝会结束之后,端王爷还是按照计划,派人将画像的事情以及朝会的决定传递给了桢妃。

给端王爷与桢妃互通消息的也是一名太医,是宋太医。

宋太医得到消息之后,挂着医药箱,以给桢妃诊脉为由,丝毫不敢怠慢,直奔仁庆宫。

几分钟之后,仁庆宫内,消息互通在装模作样的诊脉的掩饰下,正式开始。

“王爷让微臣告诉娘娘,画像之事匈奴使者是受匈奴大单于所托。王爷还让微臣告诉娘娘,今日朝会上,国相联盟众臣举荐长公主和亲,而且皇上已经应承,想来太后也会妥协。”

“那哥哥的意思是?”桢妃焦急忙慌的追问道。

宋太医往门外警惕性的看了看,然后凑到桢妃身边,低声说道:“王爷的意思是大势已去,不宜再为此事劳心伤神。”

“那万一将来小皇子得知自己的姐姐被和亲,而我们又见死未救,岂不是要记恨我们?”桢妃担忧到。

“可是皇上已经妥协,谁也无能为力。”

“不行,这件事情一定得扭转乾坤,不然我之前和接下来所做的一切,很可能不仅会化为乌有,还会惹上杀身之祸。你回去告诉王爷,就说此事还需要另想妙计,至于是何妙计,我也会好好思量。但是,决定不能将长公主嫁到匈奴。再者,将长公主嫁到匈奴,万一柳将军父子回来了呢?到时候我们怎么跟他们交代?”桢妃态度坚定的申明。

接下来,便是谋划的时刻。

到底该怎么办?

端王府和仁庆宫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窜来窜去!

经过一天一夜的思量,桢妃最终将目光聚焦到了自己的亲妹妹铎罗身上。

哎?何不让皇上赐一个郡主为公主,然后让这个郡主待嫁呢?

然后,桢妃便开始细数妹妹铎罗成为和亲公主之后,能给端王府带来的利益。

首先,若是父亲端王爷无意中触怒了龙颜,皇上势必会看在和亲公主的份上饶恕父亲。其次,和亲公主出自端王府,朝中自然会有一批重臣投靠到端王府名下,如此一来,端王府的实力就和国相的实力不相上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后,如果妹妹成为和亲公主,皇上和太后势必会看在妹妹的功劳上,对她也施加些小恩小惠,没准会将小皇子过继给她。

想到这里,桢妃越发坚定让妹妹铎罗代嫁。

不过,既然要代嫁,势必得让长公主消失。

如何才能让长公主消失的无影无踪?

像除去她的母亲那样,除去她?

虽然此事可以嫁祸给皇后或是别的嫔妃,但保不齐会有东窗事发一日,桢妃当即便否决了这个计划。

转而开始搜寻别的更好的计谋。

灵机一动,有了,既然公主一直叫嚷着要去寻找柳少将军,何不趁此机会劝她出宫去寻找柳少将军?

不行,她摇着头再次否决了这个计谋。

柳少将军可是在匈奴腹地消失的,公主若是出宫去寻找柳少将军,势必会去匈奴。

如此一来,可不能保证,代嫁的事情在匈奴腹地曝光。

到时候,妹妹丢了小命事小,整个端王府恐怕也会跟着遭殃。

这个主意也不行,那个主意也不好,别的更好的主意又想不出来,桢妃焦急坏了。

实在不行,就让妹妹代嫁吧?

叮咛她到了漠北高原之后,提防公主一下不就行了?

再说,漠北那么大,两个人相遇的概率又能有多大?

想到这里,桢妃决定此事也向公主好好叮咛一番。

几分钟之后,勤俭节约的仁庆宫内,桢妃与特地命人招来的长公主坐在床榻上,拉开了叮咛的帷幕。

桢妃挽起长公主的芊芊玉手,一边轻柔的抚摸着,一边惆怅的慨叹道:“紫阳,桢妃额娘知道你心系柳少将军,根本就不在乎什么匈奴单于和匈奴王妃的职位,但是皇上和太后的旨意,相信你也已经听闻了。告诉额娘,你现在到底是怎么打算的?真愿意委曲求全嫁到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你可要想明白了,一旦嫁到那里,将来可能再也回不来中原了。再者,我听闻在匈奴,丈夫死了,还要服侍新一代的单于,除非那个单于是你的亲生儿子,那可真的是一个让人想都不敢想的规矩,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出这样的规矩来的,又是怎么奉行下去的。”

窗外,娟娟细雨,刷刷刷的响着。

这样的阴雨天已经持续了好几天,看样子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就像和亲之事,已经持续了好些时日,而且看样子还得持续一段时间一样。

“这么恐怖?”公主皱眉难以置信的叫嚣道,然后摆着手,摇着头急声阻止道,“我是绝对不会嫁的,这辈子就算是守活寡,也绝对不要嫁到那么远的地方。虽然那个匈奴大单于,看着和一般的匈奴人不一样。再者,”公主越说越伤感,“我这辈子,要嫁只会嫁给我的表哥柳少将军。”

“可是他已经失踪的好几个月了。”

“那又怎么样?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桢妃表面上是一副惆怅的面孔,心底里却欢喜极了,灵机一动这样慨叹道:“我记得你额娘在世的时候,最担忧的事情就是害怕你出宫去漠北腹地找你那表哥。我当时还劝她,说公主从小娇生惯养,去别的地方还可能,去漠北那么远的地方,是绝对不可能的。索性,你也一直没去。”

话语刚落,就看见公主眨动着盘算的眼眸。

桢妃顿时喜上眉梢,她知道公主肯定是经过她的提点,要去漠北找柳少将军。

可是,却听到这样的言辞,“我若是答应和亲,倒是可以名正言顺去漠北,可若是柳少将军不在漠北,那我岂不是一辈子要被耽误在那里?”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桢妃赶紧劝阻道:“你可真是胡闹,你若是答应和亲,还准备再去寻找你那梦中情郎?想都别想,你当和亲是怎么回事?你到了那里就是匈奴大单于的王妃,相当于我们这里的皇后,是要被限制人身自由权的,还想去找柳少将军?再者,你若是敢去找他,匈奴大单于不仅会杀了他,同样会杀了你。所以,你若是非你表哥不嫁,就绝对不能答应和亲。你若是答应和亲,就绝对不能再去找你表哥。”

利害关系,桢妃已经言明了,接下来,就要等公主自己选择了。

不过,桢妃很肯定,长公主一定会选择自己的幸福。

因为,十五岁的她还没有学会替别人考虑,替国家考虑。

十五岁的人,能替自己考虑,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公主一直在垂着头沉默,良久之后,突然站起身来,闷声闷气的说自己先告辞了。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桢妃有点搞不明白了。

该说的她都已经说了,该提点的也都已经提点了,公主总不会委屈自己远嫁匈奴吧?

桢妃决定最后在提点一次,站起身来,轻轻的搂着公主的芊芊细腰,谦和地安抚到,就像母亲安抚自己最疼爱的子女那样,“我和你额娘情同姐妹,自然是希望你能真正的幸福。和亲之事,你也不需要操劳,就算真的没有合适的公主,大不了到时候选个郡主出嫁。至于你,桢妃额娘,是希望你能真正的幸福。”

话语刚落,长公主死灰般复活,“真的?真的可以选个郡主代嫁?对方不是说了要娶一个真正的公主吗?”

桢妃咧出一抹笑,扶着长公主的额头,谦和地安抚到:“孩子,你还小,很多事情都不明白。说到底他们不过是一个漠北匈奴,他们想要的东西可多着呢,包括我们中原王朝。但是,不能他们想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对不对?能嫁一个郡主给他们,他们就烧高香去吧。”

事情发展到这里,一切看上去又是一副祥和的景象。

公主告辞了,而桢妃也派人时时刻刻盯着公主的一举一动。

具体来说,就是要看看公主会不会逃出宫去。

等待又是漫长与煎熬的,索性,几个时辰之后,夜幕降临之时,雨也停了之时,负责监视公主的奴婢来信了。

欢欢喜喜,跌跌撞撞来到了仁庆宫。

“娘娘,娘娘,好消息,长公主出宫了。”

一句话,让这个仁庆宫顿时欢庆起来。

不过,太监和奴婢欢庆,倒不是因为长公主出宫了,而是事情朝着桢妃的期望发展了。桢妃高兴了,他们的日子自然是要舒服多了。

“我就知道,这匹野马,这座皇宫肯定是束缚不了的,”清新淡雅的仁庆宫内,桢妃喜上眉梢的说着。

“娘娘真是料事如神。”

“哼,如果这点事都料不到,我还有什么资格呆在这宫里?”桢妃轻佻的说道,紧接着态度一百八十多转变,转而郑重其事的对着对方叮咛到:“马上联系宋太医,要他将消息传出去,顺便告诉王爷,就说我病了,要他明日一早就送妹妹铎罗进宫来探望。再者,要王爷连夜联系朝臣,明日朝会之时,提议郡主待嫁之事。”

“是,奴婢这就去办。”

时间亦如蒸发的流水在飞速的消逝,公主出逃的事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宫内宫外以各种小道消息传递开来。

宫廷内外,顿时一片混乱。

太后如意殿内,灯火通明,皇帝与嫔妃齐聚,正在商议和亲之事如何处理。

“公主真是胡闹,国家大事岂非儿戏?皇帝,你看现在怎么办才好?”太后闷声闷气的说道。

这个时候,自然是先要皇帝和太后发表意见的,这一点各宫嫔妃都很清楚。

再者,各宫嫔妃才不在乎派谁去和亲,除了桢妃和俪嫔,还有皇后。

不过,比起选哪一位公主出嫁,皇后更在意的是,长公主早不离宫晚不离宫,为什么偏偏早朝朝会刚刚决定派她去和亲,晚上人就突然失踪了?

难免不是有人暗中煽动?

皇后怀疑的唯一人选自然是桢妃。

“肯定有人特地唆使长公主外逃,不然好端端的人怎么会突然失踪?”皇后冷幽幽的说道。

不需要皇后点名道姓,众人的目光便齐刷刷的聚焦到了桢妃身上。

“说,是不是你干的?桢妃,你好大的担心,你知不知此事事关国脉?惹了这么大的祸,还有脸继续坐在这里?”皇后站起身来,粗暴的呵斥着桢妃。

桢妃自然是一脸委屈,左看看皇上,又看看太后,然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太后,皇上,臣妾真的是冤枉的,现在想来是有人故意唆使长公主离开,然后又嫁祸给臣妾。”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是在说本宫在诬陷你吗?”皇后指在桢妃的脸上,气势汹汹的娇小道。

不仅不将桢妃放在眼底,就连太后和皇上也不放在眼底。

不过,桢妃也不是吃素的。

可怜兮兮的冲着太后解释道:“太后,今天中午,臣妾的确见过长公主一面,但是,臣妾并没有唆使她离开。不过,现在想想她当时的话,很可能她当时就已经打定主意要离开了。臣妾罪该万死,现在才意识到当时长公主就打定主意要离开了。如果臣妾当时就能意识到这一点,或许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不过,说也奇怪,长公主怎么会突然想要离开?肯定是有人故意唆使她离开。这个人不仅唆使她离开,还要嫁祸臣妾,说成是臣妾唆使的长公主离开的。此人为了打击臣妾,不惜不顾国家大事,太后,此人留在宫中,宫中势必无法安宁。一切,还望太后做主。”

一席话,让事态发生了天旋地转的改变。

太后还能说什么,只能说:“都不要再吵了,现在就不要再计较长公主是因为谁的唆使才离开的,现在还是赶紧想办法和亲之事要如何处理?”

“不然,仍旧派二公主和亲?幸亏,没有告知匈奴使者,长公主就是画像上的女子,不然对方点名要人,我们要如何交人?”皇上发表了自己的庆幸之言。

不过,此话一出,俪嫔自然是要抖三抖,求救的目光直驱皇后那里,可是皇后岂会在意一个小小的嫔妃的生死?

她现在唯一思量的事情就是如何扳倒桢妃。

见皇后不予理会,俪嫔只好扑通一声跪到地上,自己祈求:“皇上,此事万万不可,您不是已经告诉匈奴使者二公主身患疟疾的消息了吗?对方也不是说万不可娶一个身患疟疾的公主回去。既是如此,现在再派二公主去,岂不是会被匈奴大单于认为我们对他们不够重视?”

“这倒也是,”太后锁着眉言语道,目光看着皇帝,疑声问道,“皇帝,俪嫔说的不无道理,既然和亲是为了安宁,就不能让和亲之事惹出祸端。实在不行,就派三公主和亲。只是,三公主才七岁,年龄太小。不过,倒是可以和匈奴使者商量商量,让他们准许三公主十五岁的时候在出嫁。”

太后这样一说,几乎所有人都舒了一口气,除了桢妃。

“太后说的倒是很有道理,只怕那匈奴使者不会答应,”桢妃锁着门担忧到。

一句既出,顿时所有人都锁起了眉,“那你说怎么办?这可如何是好?”太后焦急如焚的追问道。

桢妃早就在等这个发言的机会了,但是这件事情万不可当着皇后的面说,否则皇后一定会横加阻扰,皇后和国相一旦阻扰,此事恐怕又会生变。

桢妃站起身来,左右看了看,然后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向太后,冲着太后耳语了自己的计谋。

“这倒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只是为难你们端王府了,”待到桢妃将自己的计谋告知之后,太后挽着桢妃的手,满脸歉疚又感激的说道。

“这是我们端王府应该做的,”桢妃谦和地答道。

其余人都泛着满脸困顿,特地是皇后,“怎么还感激上端王府了?太后,桢妃妹妹刚才到底跟您说了什么?赶快讲出来,让大伙都参谋参谋?”

“唉,时机未到,不可说也,”太后卖弄起架子来。

不过,此事瞒着其他嫔妃可以,万不可瞒着皇上,也没必要瞒着皇上。

太后看了看众位嫔妃,趾高气昂的说道:“今日大伙也累了,就赶紧回去歇息吧,想必明日只会比今日更忙更累,”说到这里,她转头将目光聚焦到皇帝身上,“皇帝,你留一下,”语毕,右转头看着桢妃,“桢妃,你也留一下。”

这个时候,皇后自然是要祈求留下的,“太后,不如臣妾也留下吧?臣妾身为后宫之主,如此重要的事情,怎么能够袖手旁观呢?”

“这里没你的事的,你就回去歇着吧。”

太后都这样说了,皇后也只好心不甘却不愿的尾随其他嫔妃告退。

人少了,空气也流通了,室内更凉爽了,甚至还袭来一两丝寒意。

太后的贴身奴婢往三位主子的茶杯里分别加满了茶水,又给太后披了一件华丽十足的斗篷状披肩。

“行了,这里没你们的事了,你们都下去吧,”太后定声叮咛道,一干人等纷纷告退。

几分钟的光景,室内彻底静了下来。

“桢妃,赶紧将你的计划给皇帝也说一遍,让他也分析分析,”太后笑着催促道。

桢妃开启精致的唇叶,柔声说道:“皇上,自古以来,和亲除了派真正的公主去,还有派王公贵胄家的小姐代嫁的,以臣妾看,这一回我们也可以让其中一个王公贵胄家的小姐代嫁。”

“对啊,朕怎么没想到这一点?”皇帝拍着大腿说道。

场面顿时一片欢喜。

“还有呢?”太后朝着桢妃催促道。

桢妃低头咧出一抹笑,继续说道:“虽然,这种事情是一种荣幸,但其实没几个王公贵胄愿意将自己家的小姐嫁到那么远的地方,所以,臣妾的意思是,不如就让臣妾的妹妹铎罗代嫁吧?”

“这?”皇帝拧着眉疑虑道,“会不会太委屈铎罗了?何况,端王爷会同意吗?”

“这一点,皇上大可放心,”桢妃笑着承诺到,“王爷不是不识大体之人,这件事情既然是由我桢妃提出的,自然是要派端王府的千金出嫁。再者,铎罗已经十六岁了,让她出嫁总比让长公主和二公主出嫁更合适。何况,铎罗自小最听我的话,明日派人将她带到我宫里来,我再加以劝导,相信她自会愿意为国家贡献自己。”

“如此甚好,”皇上慨叹道。

太后也趁机对桢妃加以表奖。

不过,若是要嘉奖桢妃,自然是要用小皇子的抚养权来嘉奖才行,别的桢妃都不缺,太后笑颜看着皇帝,谦和地商量道:“皇帝,桢妃遇事不骄不躁,考虑周全,将小皇子过继给这样的人,你也算放心吧?不如改日就正式将小皇子过继给桢妃得了。再者,此事若是再拖下去,后宫将永无安宁。何况,国相和皇后历来不将我们放在眼底,若是再将小皇子过继给他们,他们势必越发无法无天。”

这个时候,桢妃自然是要磕头答谢,“谢太后娘娘嘉奖,谢皇上信任,臣妾一定不负众望,悉心照料小皇子,决不让小皇子有半点闪失。”

一切,看似又是一场和谐之态。

可是,前朝和后宫这种地方,哪会有真正的和谐,长久的和谐?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铎罗的一生因你而悲剧书评:
暂无读者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