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神雕之明教天下 第四十五章 万象更新

小说:神雕之明教天下  作者:sjwwansui  回目录  举报

等到云昊天从光明顶要来的明教的人员物资到位后,更是热火朝天。这样繁忙的场景一直持续了一年之久,方才渐渐有些平稳了。

如今的明教领地,可以说是万象更新,各种工坊林立,农田密布,水网交织;没有一个人是闲着无事,每个人都是忙碌而又充实。

而且现在整个主城已经修建落成并投入使用,云昊天将这座城池命名为“光明城”。坐落于整个岛屿的西部,也就是后世台北的位置。此地不像东部整个山岭,而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土壤肥沃,适合此时的农业种植,因为修通了灌溉水渠,又离海峡不远,渐渐成了整个日月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他的各地城池还在加快修建中。从大宋招募的一些读书人经过考核和培训,也都充实到了各个政府岗位上。职能部门的作用也渐渐地发挥了出来。

整个明教总部都迁到了“光明城”。按照制度,杨教主就是整个明政府的最高统帅,云昊天任副统帅。光明左使林伯涛及赤火龙王石龙、阴阳虎王韩飞虎进入了总参谋部,而右使周飞鹏由于擅长政事,则是进了政府担任总理大臣。至于金翼鹏王哥舒凤,黑纱蛇王阴玉屏二人因为是女子,她们也一直不管事,只负责护教,所以没有职务。剩下的教众,天、地、风、雷四门编成四个军的陆军,各门主担任四军军长;至于五行旗,则改编为五支中央警卫队,各旗主担任警卫队长。

由于发展步入正轨,所以基本上大家都是各司其职,没有什么大事。明教的势力范围内,敌对势力已经灰飞烟灭,对明教也构不成威胁,治安大好,也没有什么危险,所以金翼鹏王与黑纱蛇王就显得有些无所事事了。这样的生活过了很久,杨教主终于看出了二人的不对,有事没事的总往云昊天家里跑,几个女人凑在一起不是聊天就是在岛上游玩。无奈之下,只得将二人交给了云昊天,美其名为保护云昊天;而云昊天觉得自己整天身后跟着两个女人,也觉得不太对劲,就转身将二女带给了李莫愁与小龙女。这下,云昊天整个后宅更加热闹了。

持续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变化必将是翻天覆地的。在新政府有意无意的灌输下,这里的居民百姓越来越不知道大宋朝廷,只知道明政府,当然更承认他们炎黄子孙的身份。

因为明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保障全民口粮及战略粮食储备外,各地的农闲百姓及刚刚才落户此地,还没有职业的人们纷纷来城里及城郊的工坊做工补贴生活。生活大大得到改善,闲时手头就有了闲钱呼朋唤友。于是,城里的酒楼、茶肆是来往客商及来城务工百姓们聚集的主要场所,许多人都在兴致勃勃、滔滔不绝的说着政府的一些新举措及各地的见闻趣谈,那兴奋的劲头,千古难见。

最近从政府的诋报上看到,政府要在各地修建城池,修建要塞、军港、码头,要在各地修驿站,建官道,要建灌溉沟渠,要修河堤,疏通河道,连接各地,还要建官学。

这一项项的政策,都是为了百姓、为国家谋福利,可谓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尤其是官道和疏通河道,连接各地,乃是重中之重。这样一来,整个日月岛东西南北各地就变得联系紧密起来,不但一些盗贼匪寇因为军队的行动迅速而难存,最重要的是,各地往来和交流更加容易和密切。各地的一些货物,也可随着这些疏通或者新建的河道往来交易,互通有无,其物流成本已经不足之前的十之一二,这对于出行的商贾和旅人的好处是非常巨大的。

这些工程带来的必然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及物资金钱的支持。除了人力,后两者都容易解决。物资方面,给了岛上工坊的大量订单,金钱上,明政府的各种商税、关税及军队的掳掠足以供应。只有人力最是麻烦,岛上的百姓因为新政府的有偿徭役而踊跃报名,但还是不足,政府也怕耽误农事,所以除了一些新近招募的流民还没有稳定下来之外,只能从大陆蛊惑了。云昊天从一开始定下的招募流民的规矩就是主要从蒙古人的占领区想办法招募,那里的汉人百姓在蒙古人的高压统治下已是苦不堪言了,正好成全了他们。

当然,这些内幕,普通民众是不可能知道的。他们只看到了政府的这些举措对他们的切身利益有利。商人从中看到了商机,老百姓看到了一门挣点外快补贴家用和混口饭吃的机会。一时之间,所有人都激动的坐不住了,纷纷打听在哪里报名。

“诋报上的事情能确认吗?”有人疑惑的问道,结果话刚出口,就见整个大堂许多人满面怒容地看向了他,其中一人大声喝道:“你这是什么话,这么久了还不懂咱们大明的律法吗?这诋报的事情岂能作假?这都是咱们政府再三确认及考虑成熟的事!还用得着确认?而且政府的几个重要部门的总长都已经开始过问了。我还听说咱们政府直属的几大工坊总管都已经开始四处勘察地形及所需的物料的价格了!还能有假吗?”

“兄台恕罪!在下庞辉,本是扬州商人,也是前不久因为生意,方才来到这日月岛。没想到一到这里,见此地吏治清明,官府不但不会瞧不起打压我们这些人,反而大力扶持,便萌生了举家落户此地的打算,再继续做些小买卖。所以尚不清楚这其中的关节,让兄台见笑了!”刚才发问质疑的那人满面羞红的解释道。

“原来如此!无妨,等你以后真正成了大明人,你就会明白这里的各种好处,简直令我们这些商人受用无穷,老百姓也是过的不知道比前几朝好了多少倍!”出言批评庞辉的那人接口道。

“不知兄台尊姓大名?在下初来宝地,尚有很多事不明白,不如由在下今日做东,请兄台赏脸,为小弟好好解说一番,不知兄台意下如何?”庞辉谦虚的说道。

“这倒不必,我也不是贪图你这顿饭的人,你有什么问题直接问就行了,我们这的人不讲究那些虚的。我叫刘文灿,蒙咱们大明的厚恩,是第一批成为大明人的。”刘文灿略带自豪的说道。

这下听到他的话的人都纷纷围了过来,脸上带着崇敬的跟他打了招呼,而他则又坦然又谦虚的回礼。

民间所谓的这第一批成为大明人的人,就是当初明岛刚刚落成,就跟着明军走的百姓或者流民。如今这些人都已经摆脱了以前的困顿局面,由于搭上了明政府这趟快车,纷纷发家致富了;更有为数不少的人已是大商巨贾。所以他们也就成了明政府的忠实信徒,不容许任何人诋毁明政府。

一时间,整个大堂的人仿佛都以他为中心开始听他讲说。这让刘文灿的虚荣心得到了巨大的满足。等他说完,大家又都有些坐不住了,纷纷起身结账后匆匆离去。有点实力的商人打算赶快筹备,争取借着这股东风再捞一笔;没实力的普通人也想赶紧出去打听打听哪里还要人手,给自己找份工作,养家糊口。

一早,招募报名处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煞是热闹。人头攒动,议论纷纷。

“哎!我说,你听说了吗?咱们同一批来的陈二狗,人家在政府的水泥工坊找到活路了。工作虽然有些辛苦,话说我们这些穷苦人谁不能吃苦,但这小子身体壮,也能吃苦,所以受到了他们那个工坊掌柜的赏识,已经是工头了!。”

“我也听说了。唉!此前他的家境比我们都有些不如,谁知,如今却是反过来了!”

这样的议论到处都是。于是,许多人的记忆被勾起了,本来以前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一年辛苦到头,根本就落不下多少东西,反而被各项苛捐杂税压的直不起腰。如今到了这里,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里,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大富之家都不会歧视你,只要你聪明,能抓得住机会,就算笨,也没关系,只要你肯吃苦,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家庭情况,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不像以前,无论你再怎么努力,生活还是那么艰苦。

如今明政府的领地,经过五个年头的发展,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犹如初升的朝阳一般。海军及海军陆战队四处出击,除了日本、朝鲜半岛,已经将整个东海、南海岛屿纳入版图。陆军也建设完成,只是形成战斗力的话,还得一段时间。

每次的出征或者军事行动,云昊天都会召开政府大会,请那些明政府属下的巨商富贾加入,由他们提供钱粮物资,战后的利润分成也会根据他们的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这种做法,其实是将商贾绑架在了明军的战争巨轮上;而这些加入的商贾却是乐此不疲,因为他们的付出,每次都能得到巨大的回报,而不像以前一样总是会有人家破人亡。所以现在明政府属下的商贾不再像以前那么惧怕战争了,反而渴望战争,只要在海外遇到一点不公正的待遇,就开始叫嚣着武力解决。而军政府也从这种方式中尝到了甜头,不用政府多花一分钱,不用征收或者加赋给百姓,就能解决军需军饷赏赐,何乐而不为?

为此,云昊天与各个核心人员商量后,决定组建明政府的政治协商会,由对政府和社会百姓做出巨大贡献的商人及有名望的长者组成。政治协商会设一名会长及两名副会长,主管日常工作,其他的人为议员。议员都享有一定的政治特权,比如给政府的施政提出意见等。

消息传出,顿时掀起滔天巨浪。这是恒古未有之大事啊!千百年来,商人低贱如同勾栏瓦肆之人,一旦朝廷或者各地官员不开心了,他们就是待宰的猪羊。现在能有如此好事,天大的好事!这些商贾都如同疯了一般涌向政府大门,确认事情的真相。虽然他们知道自己的政府从来没有失信于民众,前些年还放开了商人子弟不得考取功名的制度,允许商人的子弟进入官学,享有的权力和义务与普通生员一样。但现在这事毕竟太大了,大的他们难以置信,所以才有现在这种反应。

就在大家焦急而又兴奋的满脸通红的等在大门口的时候,政府的大门打开了,一名低层官员走出来大声说道:“诸位!诸位请安静!里面的各位大人已经知道了你们的来意。不过,你们这么多人聚在此处,成何体统?几位大人让你们选出几位带头的人,然后跟我进去面见大人,到时候大人会亲自向你们解释清楚的!”说完就垂手静静地站在门口,等着底下的众人。

下面一时间开始了热烈的讨论,不多时便选出了五位比较德高望重的商贾。众人于是大喊道:“这位大人,我们选好了!”门口那官员做出一个请的手势,然后转身就走向里面,这五人跟在身后一同进去了。

到了政事堂,五人不敢抬头,先是跪下请安,待听到让他们起来的话,方才一个个站起身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4日到4月6日)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神雕之明教天下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