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拾起一株对着镜头,道:“这东西,有些人或许见过,但有些人只是听说过,它就是人参,从外貌与功效来看与现代人参差不多,却又有少许差异。”
“现代人参喜阴凉,叶片无气孔和栅栏组织,无法保留水分,若是太高会灼伤人参的叶片。”
“人参有中药国宝之称,人参历来被视为百草之王,别称:圆参、棒槌、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人葠等!”
“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是多年生宿根草本,主根高30-60厘米,肥厚,肉质,黄白色,圆柱形或纺锤形,下面稍有分枝;根状茎(芦头)短直立。”“一年生植株茎顶只有一叶,叶具三小叶,俗名‘三花’;二年生茎仍只一叶,但具5小叶,叫‘巴掌’;三年生者具有二个对生的5小叶的复叶,叫‘二甲子’;四年生者增至3个轮生复叶,叫‘灯台子’;五年生者增至4个轮生复叶,叫‘四匹叶’;六年生者茎顶有5个轮生复叶,叫‘五匹叶’。”
“人参复叶掌状,小叶3-5片,中间3片近等大,有小叶柄;小叶片椭圆形或微呈倒卵形,长4-15厘米,宽2-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脉上散生少数刚毛,下面无毛,最下1对小叶甚小,无小叶柄。”
“人参一般在夏季开花,伞形花序单一顶生叶丛中,总花梗长达30厘米,每花序有4-40余花,小花梗长约0.5厘米。”
“苞片小,条状披针形;萼钟形,与子房愈合,裂片5,绿色;花-瓣5,卵形,全缘,淡黄绿色;雄蕊5,花丝短;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2,上部分离,下部合生。”
“人参浆果扁圆形,成熟时鲜红色,内有两粒半圆形种子。”“现代人参多生长在具有1月平均温度-23-5℃,7月平均温度20-26℃的气候条件下,耐寒性强,可耐-40℃低温,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
“一般生长在气候条件为年积温2000-3000℃,无霜期125-150天,积雪20-44厘米,年降水500-1000毫米的地方,人参喜冷凉湿润气候。”
“喜斜射及漫射光,忌强光和高温。土壤要求为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质层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土的pH值5.5-6.2为宜。”
“喜寒冷、湿润气候,遇强光直射,抗寒力强。种子可阴干贮藏,种胚有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特性;前者要求20-10℃变温,后者需要2-4℃低温,需时各为3-4个月,没有完成后熟的种子不能发芽。”
“对土壤要求严格,宜在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良好的砂质壤土、腐殖质壤土栽培,忌连作。”
杨新一口气把这些给说了出来,缓了缓气接着道:“大家如果有兴趣培育,或者想要自己去挖的话,可以参考这些条件,只要运气好,是不会空手而回的。”
杨新笑了笑,“人参之中,当以野山参为最,杨新就给大家普及一下野山参的某些特征,野山参可分为两类:鲜野山参与干晒野山参,一支野山参主要有五个部分。”
“芦:主根上部的根茎。有三节芦、圆芦、堆花芦等之分;艼:芦上生长的不定根,有枣核艼、毛毛艼、艼变之分。”
“体:即主根,皮为黄褐色或灰黄色,断面呈黄白色,有灵体、疙瘩体、顺体、过梁体、笨体、横体之分;纹::在主根肩部有细而深的环纹。”
“须:支根上生长的较细的根,须根细长,柔韧性强,有弹-性、有珍珠点。”
“说了这么多,其实杨新知道,大家关心的并非是这些,而是野山参的药用和某些功效”
“野山参有补虚救脱、大补元气的功效,能强精健身益寿延年。
性味:甘、微苦,平。
功能: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
主治:1、妇女崩漏,产后暴脱,久虚不复。
2、早泄滑精,阴虚盗汗,眩晕头痛。
3、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
4。有补虚救脱、大补元气的功效,能强精健身益寿延年。
生人参(白参、野山参),性凉,禀性醇正,无刚烈气象,是以补气滋养阴津,尤其独步。若阴虚之体,相火易升,则宜用生人参,不宜用红参。”
“在这里,杨新需要提醒一下,广大妇女朋友们需要注意一点:妇女经期停服,忌食萝卜、浓茶。”
“野山参还有其他很多功能。”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