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无限之诸天皇者道 第四十四章 过东海再遇徐福

话说大秦对内有严格的法令,对各族都一视同仁,令百族心甘情愿臣服;对外有明确的制度,是朋友酒肉招待,是敌人弓弩伺候,前有北方鲜卑三族灭绝,后有西域三十六国、南蛮覆灭,因此周遭国家莫不敢朝。

这时,大秦的疆土已经非常的大了,东临于海,西至于天山,南抵南中,北达贝加尔湖,方圆二千万里。

境内无叛乱,境外五强敌,天下才算真的安定。

自出兵征讨外族后的三个月,大秦上下,无不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中原大地上,到处都忙着基础建筑,整个大秦都在快速的发展之中。

嬴政已经不需要插手下面的事情了,疆域扩大,治下子民增多,也令他身上皇气变多,与一个月前突破成为神级五重后,他便开始休息。

每日除了朝会处理政务,便是与独孤凤铃和乔莹乔婉嬉戏玩乐,晚上的选择就不多了,不是与独孤凤铃战斗便是和乔莹乔婉三人pk。

只是一日早朝,他却发现堂下大秦旧人,白起、尉缭等皆在,却似乎少了一人。好半天,嬴政才想起了一人,炼丹师徐福。

徐福本是秦朝炼丹师,假嬴政为求长生,便让他去东海仙山蓬莱求取长生不死药,徐福带着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出发,这一去便无回了。

嬴政坐在龙椅上,神色恍惚似乎在思考什么,李斯察觉,便上前发问:“陛下有何事不解,老臣原为陛下分忧?”

嬴政看了众人一眼,便说道:“我听说以前,假嬴政为求长生,派了一个叫徐福的炼丹师去东海求取长生不死药了。”

李斯答道:“启禀陛下,确有此事,可那徐福却是个骗子,他一去不回,白白损耗大秦财力。”

嬴政悠然说道:“这世上怎么可能有长生不死药,长生不死,人人想要,可是就算服了不死药,难道他就能永远不被人杀死吗,只要被杀,他服的就不是不死药。”

尉缭这时出列说道:“没错,延年益寿的丹药或许有,但是长生不死药是绝对没有的,只要是生命就一定会死,只不过是有的生命寿元长一些罢了。”

哈哈哈

嬴政突然大笑,“诸位爱卿,我们现在不就是长生不死了吗,活了两千年,不过修炼却是能让我们增长寿元,但是我们的寿元却是不死无限的,当初我们两千万大秦士兵,因为境界不能突破死了五百万。不过,我倒是想去东海看看,那徐福还在不在人间。”

久无战事,众人也是无聊的很,便纷纷请求一起出行,保护始皇帝陛下,嬴政便答应了,带着部分大臣出发。

嬴政带着白起吕布尉缭罗成四人腾云驾雾先行一步来到青州的东莱郡,在东莱郡的港口准备好十条巨大的海船。这海船不同于内河船,海船为能在海面上安稳航行,甲板上的建筑不能太高,而船底要成梯形,深入海面之下,将船只重心下移,这样在十米高的海浪的扑打下,才不会翻船。

十日后,三千精锐秦兵终于抵达了东莱郡,他们各个都有仙级一重的境界,飞行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要他们飞过大海,却是不行的。

三千秦兵抵达后,嬴政便和白起吕布尉缭罗成四人出发,飞向东瀛,而三千秦兵则乘坐十条海船出海,速度自然没有飞的快。

东海,神州之东,海域极广,传说东海之上,有仙岛三座,蓬莱,东瀛,方丈,其实嬴政却是知道只有蓬莱才算是仙岛,东瀛只是后世矮子国,何况这个时候,矮子国人口应该不多。

而方丈岛其实就是琉球群东,可是只有蓬莱,才是仙岛,因为传说有仙人于于此岛,可是蓬莱却在东海神出鬼没,没有人能够找到它,除非它自己出现。

东海是非常广阔的,嬴政五人昼夜不停飞行,也用了五日才抵达岛上,可是嬴政探查了片刻,便知道这里就是东瀛的九州。

这个时候的东瀛除了北海道人特别稀少,其余三个大岛应该是有几百万人口的。

迎面吹来了清凉的海风,五人顿时觉得身体舒服多了,连续飞行五人,他们的身体虽然受得了,但是精神上也疲惫了不少。

此时随时春天,但是却也不热,嬴政五人便找了一个天然温泉,泡了个澡,然后吃着野味。

休息一晚后,嬴政便带着四人腾云驾雾,开始全面搜索整个九州。

嬴政五人虽然在高空距离地面千米,但是地面上的一只蚂蚁都能看得清楚,地面上,很多百姓在劳作,虽然还很原始,但是嬴政却发现他们的很多技术都是中原的。

嬴政微怒,要不是徐福将中原的各种知识技术带到了东瀛,现在这个时候,他们都还是土包子了,恐怕只会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和用标枪围猎。

三日,他们几乎搜索了整个九州,却找不到徐福,那么只有两个可能,一个是徐福已经死了,另一个是徐福不在九州岛。

可是就在嬴政决定离开九州去四国岛探查只是,却感觉到了一股强大的气势暴动,是人,是兽,不得而知,只有去了才知道。

于是,做垃圾的罗成便被嬴政派出去探路了,嬴政带着白起吕布尉缭三人缓缓的跟在后面,不急不慌。

等待他们四人赶到一个火山口子上时,却发现了罗成和另一个人,他们似乎已经打起来了。

一旁尉缭看到那人,仔细确认后,便马上开口对着嬴政说道:“陛下,那人便是徐福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无限之诸天皇者道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