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仙影宗师之谁与争锋 第三十回 招安汪直起波澜 启用戚帅显奇效

琉球岛上,汪直正在为如何应对朝廷招安之事烦心,他既对朝廷的招安诚意不太放心,同时也对李显龙、慧明对自己的威胁心有余悸。正在汪直左右为难,来回在屋中走动之时,忽然管家跑了进来,慌慌张张地说道:“老爷,不好了,大事不好了!”汪直气愤地骂道:“你家死人了,这么急三火四的,什么事快说。”管家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老爷,少爷不见了。”“什么,少爷不见了,快说怎么回事?”汪直急切地问道。管家将汪敖失踪的事向汪直进行了叙述,这下更加令汪直焦躁不安。他派出手下人在岛上到处寻找汪敖,但始终没有任何音讯。

这时的杭州,也正在进行着一场唇枪舌战。新上任的浙江巡按史王本固与已经被任命为直浙总督的胡宗宪在对倭寇是否实施招安而进行着激烈的辩论。胡宗宪说道:“我认为倭寇之患是源起于从事外贸的商人迫于朝廷闭关锁国的政策而铤而走险,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倭寇之患,唯有对这些倭寇首领实施招安,给他们以一定的政治、经济地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倭寇之患。”王本固针锋相对地说道:“胡大人,我堂堂中华,巍巍天朝岂能向那些东瀛草寇和汪直等这些汉奸怀柔,对待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武力剿灭。”胡宗宪的副手蒋洲站起来说道:“各位大人,我觉得胡大人和王大人说的都有道理。我曾经与倭寇首领汪直接触过,发现汪直确实也是饱读诗书,他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不惜走上与朝廷对抗的道路。现在他们已经成了气候,他们的财力雄厚,战斗力远远强于我们的军队,前不久的普陀岛之败就说明了这一点。但现在对他们实施招安还不是时机,我们必须还得依靠武力打得他们不报任何希望时,我们再对其进行招安才能确保成功。”就这样,在座的大臣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不亦乐乎。

最终赵文华站起来说道:“诸位大人,我看大家这样争论下去不会有什么结果。不如这样,我们再派人与汪直接触,看看招安能否可行,然后我即刻返京,向首辅大人汇报这里的情况,看看皇上和首辅大人有什么指示。”大家一看赵文华已经这么说了,也就都同意了他的意见。

胡宗宪回到府中,将自己的心腹蒋洲、陈可愿找来。胡宗宪对蒋洲、陈可愿说道:“现在在杭州有赵文华、王本固和我三人主政,对将来如何解决倭寇之患各持己见,这样下去,对大事不利。我看我们应当按照我们的既定政策实施下去。你们二人从现在开始完全听从我的指挥,明日即刻启程再去琉球。”蒋洲、陈可愿是胡宗宪的老部下,对胡宗宪忠心耿耿。见胡宗宪已经下定决心实施招安,也就表示惟命是从。

第二天,蒋洲、陈可愿再次乘船来到琉球岛。但此时汪直因汪敖下落不明,心烦气躁。他将蒋洲、陈可愿让进客厅后,态度极不耐烦的说道:“二位大人,你们今天来此是不是还是与我要谈招安之事。我看朝廷接连派兵攻打普陀岛和吴淞,大有一口气剿灭我们的意思。我看现在没有再谈招安之事的必要,你们也不必再来了。”说罢就让手下送客。蒋洲、陈可愿没有想到汪直态度与上次大不一样,再说下去也毫无意义,只有失望地返回杭州。

赵文华返回京城后,立即来到首辅严嵩的府上。他向义父严嵩汇报了自己在江浙这段时间是怎么样的建功立业的,不仅将本不属于他的功劳全部安到自己头上,而且将其他人的功劳说得清描谈写。严嵩对自己的这个义子太了解了,对他所汇报的情况也不太往心里去,只是说道:“元质(赵文华字元质),你到江浙督军已经有半年多了,干得确实不错,我会向皇上为你邀功的。现在江浙有胡宗宪和王本固,我看你就不必对那边的事情操心了。”赵文华听后吓了一跳,忙跪在地上向严嵩说道:“义父,难道我有什么不对之处吗?还请义父直言,我立即改正。”严嵩笑道:“你看你,你想到哪去了。你是我的义子,有好事我难道不想着你还想着别人吗?现在我在朝中正缺少人手,上次吏部右侍郎吴世勋一案,有不少官员牵扯其中,所以现在有不少空缺等待安排。”赵文华一听乐了,他从袖口中拿出五千两纹银的银票递与严嵩,口中说道:“义父,这是我孝敬义父的,有什么好位置还请义父多多关照。”严嵩看看赵文华呵呵一笑说道:“你小子这趟美差没少划拉吧。”赵文华有些不好意识地说道:“还不是义父关照,不过那边现在萧条得很,不然还能多孝敬义父一些。不知义父准备让我任何职?”严嵩说道:“现在吏部尚书吴鹏致仕,原工部尚书X文举接任吏部尚书,工部尚书一职空闲,我欲让你接任工部尚书,你看怎么样?”赵文华再次跪倒在地,向严嵩行大礼叩谢,说道:“义父,您就是我重生父母再造爹娘,我今生今世一定要好好报答义父的大恩大德。”就这样,一个贪赃枉法,骄奢淫逸,极其擅长阿谀奉承的赵文华寸功未立就荣升为工部尚书。

这一天,严嵩召集六部尚书共同商议抗倭大事。新上任的工部尚书赵文华率先说道:“我认为,当前倭寇猖狂至极,唯有派遣精兵良将予以剿灭方为上策。”兵部尚书计士元接着说道:“现在我大明缺少良将,前不久派往江浙的俞大猷孤掌难鸣,与倭寇作战也是胜负各半,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倭寇的战斗力看来还是很强的。”严嵩问道:“计大人,你身为兵部尚书,难道手上就再没有什么良将了吗?”计士元见首辅大人问自己,想了想说道:“首辅大人,我手中还真有一位良将,不过他现在职位低微,不知朝中能否破格使用?”严嵩马上说道:“这都什么时候了,朝中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计大人既然手中有良将,快快说说是何人?”计士元说道:“此人乃将门之后,武功韬略在朝中鲜有。我在五年前认识的此人,我感觉是领兵抗倭的最佳人选。”严嵩急道:“我说计大人,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说这人是何方神圣,能让咱们的兵部尚书这样看好。”计士元笑了一笑说道:“此人就是开国将领戚祥之后,现任登州卫指挥佥使戚继光。”工部尚书赵文华冷笑一声说道:“计大人,我还以为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原来仅仅是一个登州卫指挥佥使,地位这么低的军官怎么能担此大任。”计士元本来对这位刚上任的工部尚书就没什么好感,知道此人擅长阿谀奉承认严嵩为义父才有今天。冷冷地说道:“难道赵大人有更合适的人选,我洗耳恭听!”严嵩说道:“这样吧,当下朝中确实缺少良将,计大人保举之人我想不会错。工部尚书赵大人刚从江浙返京,对那边的情况比较熟悉,我明日奏明皇上,任命赵文华大人为右副都御史继续总督江南、浙东军事。任命登州卫指挥佥使戚继光为浙江都司佥书,与俞大猷一同领兵抗击倭寇。”

半月后,赵文华带领戚继光到达杭州赴任。胡宗宪知道朝中再派大将来浙甚为高兴。特别是知道派来的大将居然是他在山东益都县任职时就认识的戚继光,更是喜上眉梢。因为胡宗宪在益都县任职时,知道登州卫指挥佥使戚继光抗击山东沿海的倭寇屡建奇功,致使倭寇不敢轻易侵扰山东沿海。他摆下宴席为赵文华和戚继光接风洗尘。席间俞大猷与戚继光彼此进行了自我介绍,二人一见如故,谈论如何抗击倭寇很有共同语言。胡宗宪见二位主要将领能够相处融洽、同舟共济也甚感欣慰。

戚继光其实在五年前受到时任兵部主事的计士元的赏识,已经着手准备抗击倭寇的工作。他在浙江义乌一带招募了矿工、流民作为主力,精心组织练兵,练就了一支三千人的部队。这支部队纪律严明,作战勇猛,可以达到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地步,百姓给这支军队起名叫“戚家军”。

戚继光到任后,带领他的“戚家军”与俞大猷精诚团结,相互配合,接连取得多次胜利,使浙东一带的小股倭寇闻风丧胆,倭寇们给俞大猷和戚继光起了“俞龙戚虎”的称号。

*求鲜花、求打赏、求收藏、求月票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仙影宗师之谁与争锋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