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90年,高句丽平原王“治兵积谷,为守拒之策”,并多次小规模袭击隋辽东地区。
公元598年,高句丽王率靺鞨骑兵万余进攻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隋文帝派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后因道路和天气的原因,粮草供应不上,又遭遇疾病,隋军死了十分之八九。同时高句丽王慑于隋军威,亦遣使谢罪,隋文帝于是罢兵,待之如初。
公元610年,黄门侍郎裴矩以高句丽本为箕子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礼为由,劝说隋炀帝胁使高句丽王入朝。高句丽王高元不遵籓礼,隋炀帝决定征讨高句丽。
此时正是隋炀帝杨广在位第六年,加之隋朝已经完成了对西、北、南多族的征讨,国内经济也达到了鼎盛,而杨广又是一个野心极大的人,一心想要超越自己的父亲杨坚,对高句丽的战争自然是在所难免。
公元612年,隋炀帝为欲恢复辽东故地,声言“眷彼华壤,翦为夷类”,并指责高丽“兼契丹之党,虔刘海戍,习靺鞨之服,侵轶辽西”。因此借口高丽王不肯入朝,下令东征。
出征前,杨广专程来到樊子盖的家中,准备调任樊子盖为左武卫将军,领兵出长岑道。
不料樊子盖需要给杨广做宿卫(就是保护以皇帝为中心的安全的警卫制度),无法领兵出征,让杨广大为失望。
但这时樊子盖却道:“不知陛下信老臣否??”此时樊子盖已经68岁。
杨广十分疑惑,道:“自然是十分相信老将军的,不知老将军此话何意??”
樊子盖道:“老臣愿意保举一人,为陛下的宿卫,此次出征,即使是面对三大宗师之一的傅采林,亦有信心保证陛下周全。”
杨广来了兴趣,毕竟在这个不正常的时空里,顶尖武者实力真正的可以左右天下大势。
他们杨家本身亦有一位宗师,虽说战力或许不如三大宗师,但也是一位宗师,正是靠山王杨林。
如今听到能在宗师前保全自己,那么来人的实力即使不是宗师,也至少是顶尖好手一类的。
看着杨广的样子,樊子盖也没有多说,直接吩咐下去,让下人将自己的义子叫来。
只见来人一袭黑衣劲装,面容坚毅,背负一杆通体雪白的大戟,龙行虎步的走来,看着樊子盖和杨广道:
“风冥见过义父,见过陛下。”抱拳,行礼,站定,没有丝毫拖沓。
杨广这才知道樊子盖保举的是谁,竟是自己的义子厉风冥,在中年时候收养的孩子,如今正是二十出头,弱冠之龄,但观此子一派军中作风,给人印象极好,没有丝毫的娇柔之气,远胜天下多数少年英豪。
风冥也打量着这位在历史上争议极大的帝王,他有不世功劳,无论是科举,运河都是功在千秋。
但私德有亏,弑兄欺嫂欺母,为人也好大喜功,浪费民力。可谓功过相当。
风冥来到此方世界的时候,直接被赋予了大隋臣子,杨广的直系忠臣樊子盖义子的身份。
想起系统为风冥设计的过往,风冥更是一阵好笑,完全是把自己往天才一类的归类,还是十分刻苦的那一类。
樊子盖并未娶妻,亦膝下无子,遂收养了一个孩子,成为自己的义子,要知道在古代义子等于是亲生儿子啊。
而且风冥也根本不曾另樊子盖失望,自幼便刻苦习武,更对行军布阵,兵法之道兴趣极大。
樊子盖自然是大为高兴,聘请名师教导,为其打造神兵利器,即使靠山王杨林都被拉过来教导了风冥一阵。
风冥在十岁时便提出跟着樊子盖上战场,领略战场冷酷,让樊子盖大感宽慰,更是感叹后继有人。
古时对于自家孩子愿意自己博取功名,可是十分看重的,加上樊子盖无妻,自然不会多说什么,十岁的风冥也就上了战场。
面对战场血腥,杀/戮,风冥没有丝毫不适,让杨林大为感概:此子天生为战而生。
十二岁提出组建自身班底,面对早熟的风冥,樊子盖一如既往的支持,听从风冥的话,选取一千二百名孩童,男女不限。
经过层层训练,严酷厮杀,最后只有十二人脱颖而出,也是日后威震天下的十二凶星。
凶鼠,蛮牛,战虎,狡兔,怒/龙,阴蛇,鬼马,血羊,智猴,冥鸡,丧狗,魔猪这十二人,有男有女,更重要的都极为年轻,却本事一点不输于百战老将。
十三岁时带着十二凶星跟着樊子盖开始战场厮杀,十五岁时提出重组昔年三国时期的陷阵营与先登死士,开始大量研习古籍。
十八岁时戟法大成,同时也娶妻,其妻名:穆念慈。一手枪法同样不弱,也是一位一流好手。
二十岁时已经过的七年的沙场生涯,陷阵营与先登死士也真正意义的重组完毕,经历大小百余战。
杨广脑中慢慢浮现这些年来的风冥的资料,只能感概天下间这样的年轻人只此一家。
其余要么是找了一个官职打发时间,要么完全就是一个纨绔子弟,或者是去混迹江湖。
像风冥这样自幼是战场长大的可谓是完全没有,但同样的日后的前途必定不可限量,起步以高出别人太多。
杨广看着风冥,虽然不相信风冥能挡住宗师,毕竟风冥太年轻了,但也知道是樊子盖的好意。
而且风冥也算是少年高手,同时对行军布阵也极为擅长,放在身边可谓是极好的。
更重要的是,风冥太年轻了,正好观察观察,若是同樊子盖一样的忠臣,正好为托孤之臣,保证大隋三世江山安宁。
估计可以一直到自己的孙子那一辈,至于之后,杨广就没有多想了,人的生命终归是有尽的。
第二日,隋军总共一百多万主战兵马出征高句丽,同行的还有四大门阀的高手,毕竟要面对宗师。
而且听说傅采林也邀请的几位好手前来帮忙,一个是五霸刀盖苏文,另一个是伏难陀,天竺妖僧。还有一位活了百岁的南海派第一人晁公错,以及其门下梅天、梅珣。
行军路上,杨广随着与风冥的不断交流,发现风冥不但对军事极为了解,即使是内政也精通一二。
看着风冥这次所带的陷阵营和先登死士,杨广更是暗自点头,好生雄壮的军队,比之大隋许多军队强上太多了。
大业八年(612年)的三月底,隋朝大军抵达了辽河。杨广命令宇文恺修筑浮桥,浮桥修成后,隋军从西岸进攻。
在浮桥延伸到距离对岸还差数米的位置时,高句丽趁机攻击,想打隋军一个措手不及。
被风冥及时发现,亲率先登死士阻击,不足千人的先登死士和风冥配合,结成云气,生生挡住数倍于己的高句丽大军,更是让高句丽的军队损伤惨重,十不存一。
让大隋军队顺利登岸,也就没有出现原历史时的损伤惨重,隋朝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与虎贲郎将钱士雄、孟叉等皆战死的情况。
诸军接连前进,大战于东安,击败高句丽军,死亡上万人。隋军乘胜包围辽东城,却也被迫停止下来。
-----------------------------------------------------------------------------------PS:更新了,灵风最近被历史逼疯了,隋朝的历史好晕,呜呜,还有演义啊啊啊啊啊。
要死了,灵风只看过大唐双龙传,演义和历史是才补的,有什么请在指证一二。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