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新帝国 第三十章 合作

小说:大唐新帝国  作者:Ruehleia  回目录  举报

思索之下,李世民同意了郑玄的提议,然后聊着聊着不知怎的就聊到了国家经济上。李世民作为一个将领或者是帝王,他算的是合格,但牵扯到经济方面的问题,李世民却还不如市井上的一个商贩。他对经济的认知,只是停留在买卖双方上,对于商业行为产生的影响是一无所知。郑玄好歹混迹网络多年,那些“专家教授”的文章看过不少,不乏有些真正写到点子上的好文章,在经济学上,郑玄可以俯视李世民。

郑玄想要扭转李世民的观念,剔除刻印在李世民脑海中商贾低贱的想法,避免未来自己在大唐内的商业发展,遭到来自高层的打压。郑玄组织了一下语言,对李世民说到:“你知道你们大唐为何如此穷困吗?”

摇摇头,从李渊宣布李世民监国的那天起,李世民就为空荡荡的国库愁眉苦脸,他也考虑过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却没有一个头绪。无奈之下他只能消减皇宫用度,以身作则减少皇室的开支。如今郑玄问起,李世民很是期待郑玄的答案。

“你们从开始就错的一塌糊涂,士农工商,从一开始你们就给人们编排了身份等级,商被你们压到了最低,要知道这4种人本就没有什么贵贱之分,士负责统领全局,农负责粮食,工负责制造,商负责物品的流通……”

郑玄重生前也偶然看过一些资料,粗略了解古代为何如此抑制商人。商人并不直接进行生产,而是在商品的流通和交易中发挥作用。古代是自然经济,绝大多数都是男耕女织,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对交易的需求本来就低,所以商人的作用也就不显眼。当然,天朝古代有富甲一方的大商人,但是对于整个国家生产,也就是他们认为的实体经济,这些人的作用不是很大,不像现在。

专业化分工不强,商品交易不重要,商人地位低,此外还有一个表现就是货币不发达。整个经济体的货币化程度是很低的。政府收税主要是实物税,或者徭役兵役。为什么不能像现在一样用货币代替?因为专业化分工不强。为什么采取这种分封制?就是为了在专业化分工极低,货币化程度不强的时候,统治者实行有效率的生产和掠夺。

当然,这都是从统治阶级的角度看的,真实的世界里,商人还能属于最有钱的那部分人,只是社会地位比较低。统治阶级重农抑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中历史课本说的,“把人民限制在土地上”,建立详细的户籍资料,便于征兵打仗。在天朝的传统社会,资源配置是一种“掠夺性”的,也就是最有效的获得资源的方式,不是自己去生产,而是去掠夺。这个掠夺的资格,就是通过科举获得文官职位。再有钱的人,官员一句话,就通过权力让你一贫如洗。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个人的私有财产得不到有效的保护。那么为什么不保护呢?还是同样的道理,因为社会没有必要提供这样的激励。

而想要让这些人放弃抑制商人,那就必须拿出不小于资源掠夺得到的利益或者超出,否则是扭转不了这样的局面。说来好笑,这些人明面上口口声声说着商贾低贱,背地里却拥有多处商业性的产业,纯属于当了女表还立牌坊的那种。只要让他们能体会到发展商业,能带给他们个人、集体、国家的切身好处,那商人的身份可以光明化,提升地位等级。

不废话了,继续听郑玄往下说:“你们总说商人重利贪图利润,可天下哪个不贪?当官的贪图升官,种地的贪图收成,就连你也贪图着国家强盛,何以单独为难商人?无非就是商人表现的更为明显罢了。大唐如此穷困,为何要扯到商人?一个国家的富足程度,关系到很多,但很大都是跟商业发展程度有关!你看,律法下商贾需要三到五成的税,不说如此高额的税点,你们还继续限制商人的商业行为,这样的高压政策下,你们能收取到多少的商业税?

我不知道杭州今年上缴国库的税收有多少,但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就拿我的淡水镇来说,颁布新税法也将近一年,单就上个月仅仅一个镇的税收就多达百万贯之巨,其他几个城市才刚刚发展,平均下来每个城市也有十几二十万。如此巨大的税收,百姓可以不用施行徭役,可以大力建设公共设施改造百姓的生存环境,有突发情况时,备用金完全足够应付还绰绰有余。

就拿这次塑方的事情来说,如果淡水镇遇到这样的情况,根本不需要如此纠结,只需统计好数据,按照规章制度直接发放抚恤金即可。”

“可是,这样的话,那不是所有人都是从商,谁还去种地?”李世民提出了他的疑问,与分会的合作他看到了商业的潜力,可是他自己估算着,如果大力推广商业之后,面对如此东西的效益,那以后大唐还有谁去种粮?

“呵呵!”郑玄示意他稍安勿躁,听他继续说:“这点你不用担心,你忘了我提供给你的种子?那可是真真切切的仙种,我说过那是神农培育的可不是说笑,南方温暖的天气一年两季收成那是妥妥的,甚至在正南沿海炎热的地方,三季都不是问题。有了这些种子,同样的人手每年的产量可以往上翻个几番,不用担心粮食不够,到时你应该担心的是粮食太多放哪里了。另外,不要以为经商很容易,各行有各行的技巧,南买北卖,你要以底价购入运往他处高价卖出,这里的买卖价格的消息就显得非常关键,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实力探听两地的消息的。另外一些自产自销或者是小买卖的,算算很有可能还不如种地,他们也会乖乖的回去。还有很多我也不啰嗦,总之你不用担心地会没人种!”

郑玄没有把自己看到的那篇纹章内容告知李世民,这不是他该说的话,这内容要是说出来,结果只有两种。第一种李世民认同,开始慢慢对那些儒家夫子下手,大唐朝廷又是一番动荡,间接又会影响到郑玄的商业。第二种李世民不在意,那说了等于没说,何苦浪费口水。

但就这些简单的话,李世民听的很认真,仔细琢磨了每一句,不懂的立刻开口询问郑玄。这点让郑玄很是佩服,身为一介帝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李世民就是这样的代表。

“那税率该怎样定?直接照搬您的税法?”李世民得到解答之后,再次又问到关键上。

郑玄摇摇头,他说:“税率的定制,要根据大唐各城市的具体情况来定,不能直接照搬。杭州或许可以,如今它的发展程度以于淡水镇差不了多少,而且与淡水镇交流从未停止,颁布这些税法百姓也不会抵触多少。最好的办法是以杭州为起点,定制适合大唐的税法,在适用一段时间后,改进不足之处,然后向四周慢慢推广。”

“如此甚好!”

这时候,郑玄突然又有了一个想法,淡水镇如今有三座水泥厂,可仍旧供应不上整个琉球的需求,今天已经忽悠的李世民蠢蠢欲动,似乎是可以这般……

“先期,我可以帮你一点!”郑玄心里奸诈一笑。

“哦?!”李世民一听来了兴趣,“那如何帮呢?”

“我可以在杭州附近开设工厂。工厂你知道吧?知道就好,是长孙跟你说的吧!具体是这样,由我先出资在杭州附近开设工厂,招募附近的大唐子民,予以高薪到我的工厂做工。这样让一些人先富裕一点,手里有些资本之后,我会派人开设经商的课堂,有兴趣的可以进入免费学习。这样可以带动附近城市的经济水平,让你的大臣们对新税法多一些信心。工厂会按照新税法纳税,但你们不得插手我的工厂,并且不得设障阻止工厂招工,只要是愿意来工厂干活的,除了作奸犯科之辈,你们需要一路放行,怎样?”

“容我想想!”李世民没有立刻答应,谨慎的考虑这项提议。

不一会,李世民突然站起身,坚决的对郑玄说:“好!我同意了!如果工厂招不够人手,我可以亲自安排人手过去!”

这时,郑玄又提议道:“你可以召集一些伤残的将士,只要是身体还健朗,眼睛不瞎的,我也可以接收,安排一份他们能做的,放心,工钱肯定不会少!”

水泥厂虽然都是苦力活,可是周边还是需要其他的人手,一般的残疾士兵完全能够胜任,如此刷声望的机会,郑玄才不会放过。

之后两人细细补充了多项细节,到最后两人还为水泥厂的税收争论个不停,“仙人”没有仙人的样子,皇上没有皇上的仪态,完全就两个市井小民一般的争吵。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新帝国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