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二次元的学习使 第二十四章 母亲大人!

虚空爆炸事件已经完美完结了,犯人介旅初矢也已经捉拿归案了。不过,当风纪委员们找到介旅初矢时,他竟然倒在垃圾堆里,吐着口水玩。

据医生所说,名为介旅初矢的存在已经疯了。可以说剩下的只有一个躯壳,其中的灵魂在就消散了。

至于韩伟达,在接受急救后就一直昏迷不醒,急的食蜂操祈和西木野真姬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

至于韩伟达此刻究竟在哪里……

———————————————————

“这里是哪里?”这是韩伟达第二次在梦境中醒来,不过,看起来这里于上次的环境完全不同。

如果说上次韩伟达接受传承的地方是天堂的话,那么现在韩伟达所在的地方就好像是个花园。

没错,是花园!

不同于现世的人工花园,这里的花园更像是古代时那种真正的花园。一草一木都是被人培养大的,虽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知道的,但韩伟达却一眼就认出来了,就好像自己曾经来过这里生活一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韩伟达自问着,同时暗自调动着刚刚传承到的一点天堂之力,以防任何可能出现的危机。

不过,就算韩伟达再怎么防备,也终究提防不了这个躲在暗处的人。在韩伟达还在警戒时,不知何时他才发现自己竟然已经被人毫无准备地抱住了!

韩伟达大吃一惊,就要朝着自己身后轰出一拳。“什么时候!?”

但是随后一句话就让原本想要将身后之人打飞的韩伟达停下来了,他发现自己完全不敢质疑这句话的真实性!

“哦,妾身的孩子啊!妾身可怜的孩子啊!你怎么来这里了。”

是个女人的语气,语气中无外透露着浓浓的思念以及一点哭腔。韩伟达发现他完全没有要挣脱这个怀抱的念头,在这个怀抱里,他就像找到港口的船只一般,好想永远停留在这里……

而也就在这时,韩伟达才真正地看到了身后之人的真正面目。

黑色,满身的黑色,不管是头发,衣服,袜子,鞋子都无一例外是黑色的。露在外的白嫩皮肤显得那么光滑细嫩,比西木野真姬更像上天所做的艺术品,让无论什么性别,无论什么年龄的人都为之愣神!

韩伟达当然也不例外,不过很快他就恢复过来了。不是因为他不好色,也不是因为什么有女朋友就不能搞外遇的狗屁理念,让他很快恢复的原因很简单,是那种从灵魂深处传来的不能亵渎这个女子的想法。

“母亲……大人?诶?!”韩伟达不由自主地将灵魂想说的话脱口而出,在说完话后,不仅眼前的女子傻了,就连韩伟达自己都傻了。

女子的美眸忽然充满了水雾,两行热泪就这么流下来了,她紧紧地抱着韩伟达不肯放手,像是生怕自己一松手韩伟达就会彻底离开她一样。

“哦,妾身的孩子终于叫妾身母亲了,妾身好高兴啊!”

女子怀抱着韩伟达,不断地将他挤进自己的胸口,她的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让整片花园的花都绽放得更加美丽。

韩伟达看着哭泣中的女子,手很自然地帮女子擦掉了眼泪,但是却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来安慰女子。

好在韩伟达的举动就是女子最大的安慰,女子抓住韩伟达的手贴在她的脸上,双眼满是柔情得看着韩伟达,久久没说话。而韩伟达也是这样看着女子,两人就这样对视着。足足过了几个呼吸,两人才心照不宣地笑了起来。

韩伟达现在已经很确定眼前的女子就是自己的母亲了,虽然还不是很明白,但眼前的女子毫无疑问就是自己的母亲。而这片花园就是自己成长的地方。

“啊,孩子,妾身的孩子。虽然妾身很高兴能看到你,但妾身不希望在此在这里看到你。”女子抱着韩伟达抱怨着,但语气中的担忧是怎么也隐藏不了。

韩伟达很疑惑地看着女子,显然没明白女子话中的意思。女子见了满是宠溺地摸了摸韩伟达的脑袋说道:“这里是你的灵魂世界,只有在你身受危机之时才会出现在这里。虽然妾身的一片灵魂也在这里,但妾身比起能看到你更加担心你的安危。”

韩伟达闻言一阵感动,对于在原世界接触过多年的黑暗的他在老管家死去后就从来没有人这么为他关心过,对于女子的爱护韩伟达很受用。

存在韩伟达灵魂里的女子当然感受到韩伟达最直接的感受,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没有办法,如果自己在他身边的话那么还能保护他,可是自己与他不在同一个位面!这样一来就只能靠着韩伟达自己的实力存活了。虽然自己很心疼,但是却又无可奈何。

“孩子,妾身虽然不能帮助你什么,但是在这个世界里只有强大的能力才能生存下去。”女子说着就将头靠近了韩伟达,继续道:“妾身今日为你开启你的血脉之力,希望妾身下次能在我们的世界里看到你,我的孩子,六尾。”

说着,女子就吻上了韩伟达的嘴唇,将自己的能量送入韩伟达的灵魂内。强烈的能量灌输让韩伟达头越来越晕,最终再次陷入昏迷,不过这次,在他昏迷之前,他听到了女子最后的一句话。

“孩子,妾身等着你。不管是一年,两年又或者千年,妾身永远都会等着你。你绝对不能输给任何人,不能败于任何人。要知道你可是妾身我,羽衣狐最爱的孩子!”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二次元的学习使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