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善食天下 第二十三章 别长安

小说:善食天下  作者:池阳黎庶  回目录  举报

长安城里繁华依旧,坊门没有早开一刻,也没有晚开一刻。钟鼓楼的响动也没有增加一声,也没有减少一声。东西两市依旧人流如织,胡人的叫卖声依然如往日一样听起来怪异,胡姬门趁着天气还好着这简朴到遮不住身体的服饰仍旧在高台上打折旋,呼应着顶风丑十丈的大胡子胡人们的叫卖。

翼国公府里乱成一团麻,先是天梵发现少爷自前天晚上不见之后,带着翼国公的家将在宵禁之后还在满大街找人。平日里耀武扬威的武侯们,看着顶盔带甲的翼国公府的家将们没有携带长刀弓箭就没有上前质问,悄悄的让过路,没料想还被秦府的侍卫们拦住问有没有见到一个十来岁的小公子。

再无数次的询问中,最后天赐出现的地方找到了,前太子府大街。可是时间又不对。在之后程家尉迟家李绩家的裴家的李孝恭家的大小纨绔带着侍卫满大街询问,在之后李忠带着一票皇家侍卫加入了寻人的队伍。

.......................

正当天梵,郝池兰佐他们商量着是否回雍家庄报信的时候,秦府一个家丁着急忙慌的跑了进来,喘着粗气说:“你们少爷回,回,回来了。跟孙神仙一起回来的。”

当天天赐整理完从功德戒获取的信息之后,发现自己传授出去厨艺,通过做饭增加了大量的厨子,养殖户,走街串巷的小吃摊,黑炭的使用增加了当地农户,矿工,运输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新的行业,家具改善一大批木匠跟伐木工人的生活,而自己仅仅付出的是教授手艺。孙道长身体力行救活了几千人的功德结果跟自己差了将近十倍。所以呢,功德数跟受益人数多寡,受益的程度是有直接关系的。

天赐跟孙道长喝完粥之后,天赐故意挑起话题,谈论孙道长在秦岭里所采得药材,之后聊到药方汤剂,针灸按摩,君臣佐使.........利用自己无数年在天界的积累,成功的忽悠了孙道长跟自己回长安讨论医学。并答应孙道长效仿大唐厨师培训学院开办大唐医学院,著书立传教书育人,让更多的学医人进入大唐医学院,接受系统的医学教育,让各个医学门派不再敝帚自珍将自家的秘籍药方贡献出来,为大唐的医学事业做贡献,提高大唐的整体医疗水平,为大唐人民的健康事业奋斗终身。

其实最终打动老道的只有一句话:“活百人不如授一人。”

天赐跟孙神仙一起回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唐勋贵。秦府的大门又被诸多马车拥堵。谁都愿意跟一个医术高明的道士结一个善缘,哪知道哪天自己或者自己就需要一个高明的医生啊。

在吃掉两头秦府摔死的耕牛之后,众纨绔散了,谁也没有见着孙神仙。

孙神仙跟翼国公在书房里不知道说些什么,翼国公从书房出来直接找到天赐问:“你有多少钱?”

.................

贞观元年九月初九大唐皇帝陛下一纸诏书,在长安城以东四十里蓝田县建立大唐医学院,翼国公秦琼任第一任院正,孙思邈任教育长,从太医署调十数名年迈太医前任教授,面向所有大唐人招收教授学员。

所有民间经过考核的教员加官职,纳入大唐官员体系。所有入学学员,优先编入大唐军方作为随军医官及各地医署。

雍天赐用一千块银海砖填补了大唐李二空虚的库房,李二用一纸诏书将孙神仙纳入麾下,建立我大唐第一所医学院,养活了附近的砖窑,木材厂,数千名泥瓦工匠,将来还会有无数的大唐医学院学员为大唐帝国皇帝服务,为大唐军人百姓服务。而这一切跟雍天赐没有任何关系。

贞观元年十月,大唐医学院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一个秋风起的午后,三架马车慢悠悠的出了长安城的东门。

一路向东。

夕阳西下,一道金色的光芒洒在长安城巍峨的城墙之上。

***********

一条小河将群山一截两半,缓缓向北,流入洛水,流入大河,融入大海。

河水在夕阳余辉照射下,闪着粼粼的波光,如同无数的金色的精灵,随着轻微的晚风玩皮地跳动。

在小河的旁边,无数的青杉翠柏之间,有一个小村庄,巩县黄治河。

大唐的陶瓷已经开始出现繁荣的景象,被胡商通过丝绸之路最远出现在了欧洲猴子的餐桌上。著名的烧瓷地方有邢、巩、定、浑源、耀州、长沙、越、寿州、洪州、邛。古代说陶瓷,瓷和陶是两种器物。瓷这个字源于汉朝,是上过釉的陶器。到了大唐时候,烧出高温瓷,瓷器方始成功。

唐瓷因为工艺比较粗糙,历史地位并不是很高不高,等到了宋朝,瓷器始大成,明清三代达到巅峰。最贵元青花,并不是它工艺最好,而是存货少,价格才炒作起来。质量工艺不如明青花,更不如清青花。

巩窑也就是巩县的磁窑,现在开始已经出现烧制碗、壶、瓶、枕、罐一些白瓷产品。但工艺粗鄙,从外面看,大多采取内满釉、外半釉,光泽度是烧了出来,可细细看去,在釉面上却能找到一些黑色的小棕点,让人感到美中不足。如果将它打开,大多是米黄色胎,质地粗糙,肉眼就可以在内腹壁看到许多大气泡。但是瓷化程度已经很高了。也因此,白瓷悄无声息地开始在民间普及起来。

巩县的磁窑另一个出产就是有名的唐三彩!三大产地,长安、洛阳、扬州,而洛阳就是指巩县的。准确来说,集中在巩县天陵山、黄治河一带。对于唐三彩,人们也常有两个误区。

误区一,大多数将它当作一个高贵的的艺术品。其实是极其错误的,它是一种冥器,也就是用来陪葬的。如果谁家将这玩意三彩放在柜子里,或者书桌上,会让人耻笑的。

误区二,许多人认为它工艺十分复杂。其实它只是一种陶,连瓷都称不上。它的可贵之处,在于色彩艳丽,在于造型,因此它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并没有工艺价值。后人很容易就伪造出来假三彩,只是那种历史沧桑感伪造不出来罢了。

天赐到这以后喜欢看窑工烧三彩,他不是看窑工们打胎上釉,而是看窑工用刀子刻出各种精致的造型,以及用笔“开脸”。

每看一次,都想亲自上去试试。只是窑主不会让他这样做的。一件三彩先选择土,打胎,造型,高温烧胎后冷却,配釉低温重烧,至于人物,头部是不上釉的,而等釉烧出来后,再画眉、点唇、画头。这个过程就叫“开脸”。

直到此时,一件完整的唐三彩才算是完成了,然后运往各地,作为陪葬品,再次进入地下。

巩县离洛阳并不远,在天梵郝池兰佐央求下明天来把这破窑买下来之后,天赐终于放弃了要亲手做几件三彩的举动,几人往洛阳行进。

当几人找了一家客栈住下时,洛阳城已是漆黑一片。但也有一些客栈酒楼青楼在营业。唐朝的商业模式以坊为主,白天营业,夜晚休息。“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南方这条法令要松驰很多,现在除了帝都长安宵禁以外连洛阳这样的都城,上半夜同样也有商人营业。只是商人地位很是低贱,这也与李世民纠正隋朝奢靡的风气有关。

天赐叮咛几人明天去把黄治河的瓷窑买下来之后,才打发几人出去休息。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善食天下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