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封神榜之李逍遥 第十二章 大禹治水

颛顼为轩辕黄帝之孙,昌意之子,生于若水,乃是其母女枢因感“瑶光”而生。

颛顼接任人皇后,号高阳氏,上位后颛顼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之官,掌管民事。

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

颛顼在位七十八年,传位于帝喾。

帝喾,姓姬,乃是是轩辕黄帝的曾孙,颛顼之侄,帝喾十五岁时,因辅佐颛顼帝有功,被封于高辛。三十岁时,代颛顼为帝,都于亳。因他兴起于高辛,被百姓尊称为之为高辛氏。

帝喾即帝位后,“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帝喾在位之时,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

帝喾在位七十年,帝喾去世以后,其子挚继承其帝位,可是帝挚却没什么突出的政绩,各部族首领也就亲放勋而疏远挚。//帝挚九年,挚亲率官员到唐将帝位禅于放勋,放勋即帝位,帝号尧。

尧,本名放勋,在放勋十五岁时被封为唐侯,他在唐地与百姓同甘共苦,发展农业,妥善处理各类政务,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不仅受到百姓的拥戴,而且得到不少部族首领的赞许。

尧继位之初天文历法还很不完善,百姓经常耽误农时,因此尧就祖织专门人员总结前人的经验,令羲、和两族掌天文,根据日月星辰运行等天象和自然物候来推定时日,测定了四季,又以月亮一周期为一月,太阳一周期为一年,一年定为三百六十六天。这是有记载的是洪荒人族最早的历法,奠定了农历的基础,尧当政后生活依然非常俭朴,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用葛藤织就的粗布衣。时刻注意倾听百姓们的意见,实乃一代明君。

尧年老后,为找到继任的贤者,到处寻访,四岳荐舜,谓舜至孝,对迫害他的父亲、继母仍孝顺无二心,与邻里相处和睦。尧以二女妻舜观其内,使九男与处观其外,以考察舜的品行。又纳于百揆,宾于四门,试验他的才能,最后叫他入于大麓,让烈风骤雨和虎狼虫蛇考验他的勇气,舜逐一通过了考验,尧放心地把国君之位让给舜,却割舍了不肖之子丹朱,成为历代贤君之美谈

舜执政以后,传说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动,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改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传说中舜的治国方略还有一项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但又设鞭刑、扑刑、赎刑,特别是对不肯悔改的罪犯要严加惩治,使得坏人受到惩处,天下人心悦诚服。

这个时候,大地上突然发生一场巨大的洪水,淹没不少农田部落,一时间,人族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

有大臣想帝尧推荐说鲧有治水之能,帝尧大喜,派鲧去治水。

鲧自幼拜在阐教的赤青子门下,见帝尧派他去治水,便去向老师求教。

赤青子亲往玉虚宫求来九天息壤助鲧治水,那九天息壤颇为神异,迎风便涨,洪水高百丈,他就涨到一拜二十丈,凭借此宝,倒还真堵住了几次小点的洪水。

只是,时间一长之后,他知堵而不知疏,东边有水便堵东边,水从东流到西便又去西边堵。如此这般,息壤所造之堤到是承受得住,可他没这么多的息壤将堤坝全部改造,水往往从不是息壤所造之堤冲出来,而且经过积蓄,冲出来一次比一次大,鲧忙碌了九年也不曾将水患治理好。

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

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在二十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人族中为人称扬。

于是帝尧便令人将虞舜找来,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又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从女儿那里旁敲侧击,考察舜的品性。

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但是舜觉得自己声望不够,德行不足,不愿意接受,尧只好让他暂时代行人主的职责。

舜代行人主职责后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

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改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舜见尧议事会得成员有鲧、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等,彼此之间无具体分工。

舜根据各人所长,分别委以不同职务:鲧担任司空,主平水土;后稷主持农业,播种百谷;契为司徙,掌管教化;皋陶为司法官,掌刑;倕为共工,主管手工业;益为虞官,掌山林原隰的草木鸟兽;伯夷为秩宗,主管祭祀典礼;夔为曲乐,负责教育贵族子弟;珑为纳言,专门传达舜的命令和转达下情。

舜还规定,每三年考核一次官员的政绩,有成绩者加以提拔,不称职者予以撤换。舜设官分职,使官员职守分明,办事效率提高,百业由此兴旺。

舜亲自到鲧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大水的起因是水怪作乱,连他都知道要彻底根除水患,必须先要平定水怪的作乱。可鲧却只知道堵,别的什么都不知道,于是认为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流放到了羽山。

舜一面遣人四方打听能够治水的人才,一边派人四方请求修士高人来平定水怪之乱。后来他听说鲧的儿子禹,对于治水颇有心得,便令禹继任治水之事。

禹为鲧之子,姓姒氏,又名文命,字高密。生于西羌,后随父迁徙于崇,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自幼拜在截教多宝道人门下,学习治水之道。

禹接到任命之时新婚仅仅四天,还来不及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

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心没进去探望。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他带领群众欲凿开龙门,挖通九条河,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禹常年脚长年泡在水里连脚跟都烂了,只能拄着棍子走。但是因为人力有限效果不是很好,禹很是烦恼。

而且周围的大山,水坝多为父亲鲧治水之时以那息壤所化,真硬无比,是以虽经过多年治理,效果依然是不佳。舜见他治水方法合理只是限于条件限制才没有取得成效,是以也没有怪罪,只是加紧招揽各方的能人异士,以便早日将洪水平定。

就在此刻,一直闭关炼宝的逍遥在逍遥宫睁开了双目,起身朝洪荒而来。

到了洪荒之上,时值洪水来袭,一个个巨大的浪头打向岸上的玄都大师法和大禹。

玄都头顶天地玄黄宝塔,发出耀眼的金光,将整个堤岸全部护住,浪头一个个的打在金光之上,金光一阵阵的晃动。

逍遥眼神微冷的看了眼下方,祭出乾坤壶,伸手一指,袭来的洪水全部收入壶中。

直到再无洪水拍打岸边,这才将乾坤壶收了起来,一带水麒麟,落到岸上。

到了岸上,玄都领着大禹一阵见礼,见礼之后,玄都问道:“不知道友来此所为何事?”

逍遥笑道:“贫道来此实为两件事而来,其一乃是炼了两件宝物,助大禹治水之用。”

说着,自袖中取出两件物什,一个漆黑板斧,一个细小金针。

大禹看着逍遥拿出来的东西,心中不屑的想道:那斧头看起来还算有点用处,那根小针拿来作甚,莫不是让我绣花用?

抬头间,见逍遥正看向自己,心中一惊,那双如深潭般的双眼好似能洞悉世界一般,被他一看,就好像全身是裸,看透心中所想一般。

逍遥笑道:“此斧名唤开山斧,可助大禹劈开息壤之用,那小针名唤定海神针,可大可小,可助大禹测量水位。”

说着,将二宝交予大禹,大禹听了心中一惊,那九天息壤何其坚固,逍遥炼制的神斧砍在上面,最多留下一道前坑,眼前这黑不溜秋的破斧头能够劈开九天息壤?打死他都不信。一时间愣在原地。也不去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封神榜之李逍遥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