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毒眼球 第四十三章 来龙去脉(二)

小说:毒眼球  作者:YUZHOULAOR  回目录  举报

丁剑和山岩打交道不多,和水,他就像条鱼儿,那是分也分不开,离也离不了。他不光熟悉水性,还知道水的脾气最是喜怒无常。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这辈子,他侍候江河湖海就像伴君侧,处处小心翼翼。什么是君?对他来说,水龙王就是君。触犯了龙王,水就会变成洪水猛兽,驾船的人一定没有好果子吃。此刻,听江班长问起涧水的来龙去脉,他揣摩一遍后,用半开玩笑的语气率先回答道:

“这涧水来无踪去无影,可它却如鬼斧神工深深一划,硬生生劈开了两侧的山谷,似利剑一般穿谷而下,把下面打造的千姿百态,瑰丽奇特,要不是真龙下凡,能有这么大的神力?所以我说,涧水定是被龙王吸卷到地底下去了,哈哈。”

船长一句戏谑地话,把大家的话匣子全打开了。

头一个高振邦:“这古时候的龙还挺厉害,瞧这里那么多石柱石笋石幔石头,光不溜湫,不都是这条龙溜溜滑滑的杰作?”

接着铁柱:“我看一定是咱峨眉山黑龙潭的老龙行云布雨累了,回家钻错路途上这儿来了。”

刘营长更是好笑:“胡扯,天底下哪儿来的龙,肯定是前几年被我打折了尾巴的那条黑蟒蛇成了精,钻到地底下吐毒喷雾,江班长上回塌洞里不差点被裹住?”

还是江邵文知识渊博,发表的见解颇有科学道理:

“我还是那个意思,是地震引发了洪水,产生了泥石流,冲冲刷刷,演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你们不见石林底下有那么多洞穴,穴穴相连,都浸在水中,说明里面有一条地下河。再看前面的古墓堆缓缓朝下,又没有水了。你们想想,是不是这样,起先我们见到的是悬挂式地下河,下到谷中,成了穿山式地下河,到了现在,才真正成了地底下的河。我估计,咱们的脚下,一定流淌着一条看不见的暗河。”

江班长见他的问题被几个人轮番一说,似乎有了一点答案,但还是未能解了他心头的疙瘩。他要弄清楚的是,这片乱葬岗古墓群,在外边为什么会找不到出口,这条已取得共识的地下河,出水口又在何方?接过老五的话,他再次将问题引向了深处。

江班长喜欢刨根究底,在没把心里的疙瘩彻底解开之前,忍不住他又说道:“你们认真回答也好,开句玩笑也罢,可我还是不明白,这地下水究竟去了哪里?我可以真真切切地告诉大家,歌乐山方园数百公里的山麓边角,并没有一处溢泄口,这水难道凭空蒸发了不成?”

问题一深入,大家张口结舌,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刘营长:“你这不是废话,这条深谷大家谁也没到过,除非有孙行者的法术,能变成水里的鱼;有土行孙的本领,会钻地而行,否则都只能瞎猜。”

铁柱:“瞎猜咱可没那个脑壳,干脆,我们也学学花果山的猴子,返回石林,潜入水底,顺着洞穴一路找去,兴许也能找出个水帘洞来。”

孙猴子:“你以为你是咱大圣爷爷美猴王生的?就石林底下那些个洞洞,我们都进不去,你大个子更别想了。”

铁柱:“那咋个办,难不成要我赵铁柱狠狠跺上几脚,跺它个深洞出来?”

赵泳:“你真以为自己是孙悟空的师兄牛魔王,还能将地面跺出油来?你就不能多动动脑袋瓜子。”

铁柱:“我不说了么,我可没那个脑壳。”

赵泳:“你不行,难道就没有别人了?”

哎,三人行必有我师,还是那个老五,听几位说到了《西游记》里花果山水帘洞,还有那个和孙悟空结拜的牛魔王,凭着他机灵的脑瓜,联想起书中石猴子率众猴沿涧寻到水帘洞以及顺河下东海寻宝,与各路大王结拜等情节,心中敞亮,便说出了一番令人心服口服的话来:

“三位太英明了,你们刚才的话,进一步启发了我,我已经大致能猜到地下水的去向了。”

“是吗,那你还不快说?”丁剑催促道。

“我起先说到,咱们的脚底下,有一条看不见的暗河。这暗河其实并不在我们的脚底下,确切地说,离我们隔着颇深又较远的距离。我们脚下仍然还是原先那条涧流,只因这里地势平缓,流速不快,我们发现不了,但你们看,再过去,古墓群总体是在缓缓下落,且越来越急。我估计,前面的地下,必然有一道地下瀑布,向《西游记》里的水帘洞,把涧流一下子摔落很深很深的地底,起码也得有百十余米的落差,然后沿着一处洞穴河道,形成暗流,直接通向山外的大江大河。不然,地表上的古墓群历经千百年依然挺立没有下陷又作何解释?”

“我说的没错吧,还是那长江里的老龙王呆腻了龙宫,跑来这里一口吸走了涧水,才让我们找不到水了。”丁剑跟着打趣道。

“照这么说,峡谷的出口无人知晓和水没有关系啰?”江班长仍表疑虑。

“不,大有关系。”江邵文顺着刚才的思路,往深里说道:

“正因为有这一道瀑布,才使地底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空洞。又因为长期以来,地球本身的造山运动,使地壳上升的幅度大于熔岩被熔蚀的深度,致使山顶出现了许多裂隙,雨水沿裂隙不断侵蚀慢慢形成峡谷,最后变成一条汇集和排泄山水的通道。经水流常年冲刷浸泡,便造成许多天然的溶洞、暗河、地缝和塌陷坑。这些空洞越大,越容易两极分化。地表部分不断隆起,地底部分却不断下沉,由此而产生了大量瑰丽的石钟乳,构成了许许多多复杂多变的地质现象。而这自然的魔术师,就是空洞里流动的风和水。因此我判断,这乱葬岗的尽头,一准是逐渐合拢收窄的一道岩缝,开口的地方必定位于一处极险极陡的悬崖峭壁当中。如果峭壁外面再植物丛生,复加云遮雾挡,还不等于让这里被封成个死亡之谷?”

一席话说得大家频频点头,连连称是,都认为还是老五见解不凡,简直快成了能掐会算的“智多星”。

江班长还是不依不饶,打破沙锅问到底:

“你说开口位于悬崖峭壁,这点我认可。但又说一道悬瀑,让水一落千丈,并形成暗河,直接通向山外的大江大河。可歌乐山地处沙坪坝区中部,和长江并不搭边。落水再深,也不至于真的深不见底,总得有个出水口,口在哪儿呢?”

“是呀,即便真通到了地心,那水总也会有满溢的时候。除非真如《地心游记》描述,地底下有海。”顾技师游学过海外,见多识广,帮腔道。

丁剑:“地下海?我只听说这世上有个地中海,还有南极地下冰封2000万年的沃斯托克湖,面积倒有15500平方公里,但和这里却是风马牛不相及。”

高振邦听两位这么一说,也问起江班长:“听你的意思,歌乐山山脚,应该是没有一处溪流可以通向长江,那有没有可能另外存在能够蓄水的所在,譬如水潭啊,大湖呀什么的?”

一语点醒江班长,他忽然醒悟到,自己原来犯了个低级错误。他一直以为三面环山,一面是堤的某个地方,是最不可能成为乱葬岗古墓群之出入口的,看来自己有可能想错了。

那是个什么地方?

普照寺水库。

说到这个水库,就得先说说远古大禹治水的故事。

据说在重庆涂山脚下,在渝中和南岸区一水之隔的长江中,有块横卧着的巨大礁石,人们叫它“呼归石”,也称夫归石。在它身上附丽着一个关于大禹以及大禹夫人涂山氏的美好传说。

相传大禹承父志受命继续治水,治水中,在重庆,与涂山女相识并相爱后,结为连理。并且就在歌乐山,大会诸侯娶妻欢宴,召众宾客歌乐山中。

但大禹治水心切,新婚数日,即告别新娘子,到南方去治理九河,一去就十三年未归。

他调查山川地势,疏理百川,开凿河道,导大江之水入大海,导小河之水入长江,破三峡,引水出川,并且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成为后世之景仰。

而涂山女呢,一个人只能孤零零地站在江边盼夫归来,涂山女思夫心切,每天都到山下长江与嘉陵汇流处一块巨大的礁石上盼望夫君归来。天天,月月,年年,日久年深中巨礁就与涂山女化为一体,涂山女竟化身为一块横卧江心的巨石。

大禹治水功成以后,归家,却只见到了身化而为石的爱妻。在他痛切的呼唤下,巨石诞下儿子启,因石裂之生,故而名启。那块能产子的石头,就是诞子石。南岸至今有地名弹(诞)子石,即启母石。启降生后,没有奶吃大哭,大禹把启放在一块石头上去为启找吃的。启哇哇大哭引来神虎为启哺乳。虎乳流成泉,泉流成溪,后人便称这溪为虎乳溪,把那岩石叫虎乳岩。但溪水不知何年起断了流。

大禹娶涂山氏,率众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斩妖除魔治好长江水患的美好传说,如今成了千古佳话。而后代的子子孙孙,正是在这佳话的激励下,永不间断地和干旱、水祸、地震、山崩、泥石流等大自然灾害做斗争。尤其对临近山城的歌乐山一带,更是大兴水利,修筑水库,涝时,能控制洪水,旱时,又能储水灌溉农田。

普照寺水库只是其中之一。

可是,一个水库为何要管它叫普照寺水库?

难道水库旁边有一个和尚庙?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毒眼球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