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鬼谷 李斯

小说:鬼谷  作者:墨迹  回目录  举报

李斯是个处事谨慎、城府极深的人。他本非秦国人,因才干过人,为秦王所青睐。如今李斯在秦国虽已是三公之一,可也依然谦恭有素,因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正是他的足智多谋,方得以保障他生存至今。

没人想得到,就连李斯本人也未能体会到,手中正握着棋的人其实也只不过是一颗棋子。充其量是个将军吧,棋盘之中属他最大,但仍旧只是操纵在秦王手中的一颗棋子。

连日以来,李斯秘密召见了一批心腹手下,这些人无一不是能言善辩之士。他将整箱的珠宝和几百对精美的玉璧交给他们,让这些人四散于天下,所做的事情只有一件:收买和离间各国的将才。这仅是个简单的手段而非最终的目的。

他命他们用巧如簧片的三寸不烂之舌与价值连城的金玉珍宝去动摇、腐蚀、拉拢和收买六国公卿的人心,最终为秦所用。过程虽嫌复杂,目的却很明确。

当然,这只是他对付六国的手段之一。一个手段,才刚开始,下一个手段也要开始,下下个手段,下下下个手段……随时可计划、随时可开始,直到达成目的为止。

李斯轻轻“哼”了一声,问道:“夏侯央来了吗?”

门外的侍从连忙答道:“启禀大人,人早已在外恭候多时。”

“让他进来见我。”

不一会儿,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恭恭敬敬走向前,拜倒在李斯脚下,叩头道:“夏侯央拜见大人。”

李斯自然知道夏侯央在江湖上的名声,也见过他的身手,此刻,他微眯着一双冷眼,一种阴郁的表情倏地掠过他的脸,随即又忽地隐没无踪,浅笑道:“请起,一边坐。”

夏侯央不敢抬头,说道:“何事要办,请李大人尽管吩咐。”

夏侯央乃为江湖上不可一世的恶人,早年曾犯下几宗命案,被官府判处死罪,李斯获悉后,看中了他的利用价值,暗地里使了一个小动作便将他救出,后来还赦免了他的死罪,因此算是有恩于他,又懂得恩威并施,如今便能轻易让他俯首帖耳。这也不过是李斯惯用的伎俩之一。

“我想让你把这个组织再扩大一些,多招纳江湖高手入伙。”李斯直截了当表明心意,命下人抬出两个铜箱,说道:“这是黄金三千,玉璧五十对,事成之后,另有重赏。”果决的语气里不容一丝质疑。

夏侯央一见眼前炫眼耀目的重赏,早已乐上了云霄去了,哪顾得多加思索,只是连连叩头道:“多谢大人,多谢大人,小的这就去办。”

李斯不禁捋须一笑,甚是满意地命夏侯央退下。

一年前,李斯用重金网罗了夏侯央等一批武林高手,组织成一支暗杀队伍,专事清楚那些绊脚石。敢不受命于秦王者,一律杀无赦。这正是李斯替秦王制造的无数个杀戮中最感得意的武器之一。

只有这样软硬兼施,文武兼备之道,才能瓦解各国力量,壮大秦国实力。

李斯想到这里,展眉露出难得的一笑,然后,将门外的侍从召入,问道:“他来了吗?”

侍从点点头回道:“夏侯央刚来不久,他就来了。小人已经根据您的吩咐,让他到密室等候!”

“嗯,很好!”李斯起身,走至屋外,穿过几个回廊,来到一座满布荆棘藤蔓的林园前。晦暗中,那枝节横生的荆棘好似张牙舞爪的幢幢鬼影,阴森得叫人难以想象堂堂廷尉府中竟有如此一方萧索天地。李斯谨慎地朝四周环顾一圈后,一闪身便没入园中。

渐入其内,多生岔路,透出丝丝荒凉死寂之息。

李斯踏着平稳的步伐深入其中,忽见一模糊独幢屋影隐约在横生的藤蔓之中。李斯止住了脚步,眼前是一间毫不显眼的隐密陋室,一道微弱的光线自虚掩着的房门射出。“喀——啦——”房门应声而开。屋内摆设极为简单,除了挂在四面空白壁上的几幅字画,有的便是一张木制长桌,长桌上置一盏烛灯,烛灯旁有一木盒。从梁上广结的蜘蛛网看来,想必是无人居住已久的。李斯步入其内,轻轻将房门拽上,走到木制长桌边,伸手在长桌一侧按了两下,长桌一旁随即响起“隆隆”的声响,忽见一面挂着字画的墙壁缓缓地反转,现出一扇半开的小门,李斯旋即侧身而入。墙门随即又“隆隆”反转闭上。

室内灯火隐约闪烁,李斯沿着台阶走下,一个矮小黑影忽在他面前跪倒,用极度尖锐的嗓音说道:“小人叩见李大人。”

“请起!你知道我为何找你来吗?”李斯深沉地转过身子,背对着黑影问道。

“小人愚昧,不知大人用意,还请大人明示。”

“当今天下,大秦最强。我大秦欲一统天下,成就万世之霸业。可如今,各国还有许多人不肯归顺;我召你来,便是让你来为大王分忧,除掉那些阻碍大秦一统大业之人,你可明白?”

那矮小黑影听后,很是兴奋,忙连胜应道:“大人如此看重小人,小人必当竭尽所能办妥此事,以报答大人对小人的知遇之恩。”

“具体的目标,我已经交由其他人去办了。你是大秦的秘密武器,你要做的,就是暗中打探各国的异动,设法为大王除去那些任何有可能对秦国不利的人。”

“是!”黑影应道。

“事成之后,我会在大王面前保举你,给你封个一官半职,让你饱享荣华富贵。”李斯转身瞥了黑影一眼。

“多谢大人栽培,小人定当为您、为大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言语中,竟有说不出的激动。

“你去吧!外面的长桌上有金子,就当作你今后行动的费用,若有不足,随时来取。”李斯不再多言。

“是!谢大人!”说着,黑影一闪,飘上了台阶,足尖疾点,霎时到了小门边,按下门边按钮,门方转至一半就闪身出去。他有意在李斯面前卖力表现自己,故而整个过程精彩漂亮,让人赞叹。

如此一路行去,将士他一生忧患的终结,抑或是另一次苦难的开端?他犹疑着,紧闭的双眸中,那抑郁少年深邃阴寒的目光再一次让他打了个寒颤。

对于此次入秦为质,燕太子丹满怀憧憬与期望,却也紧揣着无比的不安与焦虑。一路上,他不断地告诉自己,童年时的挚友、如今贵为秦王的嬴政,一定不会忘却过去他与自己同为赵国人质时同病相怜、患难与共的交情,也一定会念在他们结拜兄弟的情分上,善待他这位自动请缨、远道而来的故友知己。然而不知道为什么,这一路行来,安坐在车厢中的他,心中却总隐隐涌起一种不安的情绪。他不断地自理思路、安慰自己,以合情合理的推断,他必然可以得秦王政的热情款待,但在如此自我慰藉的同时,也无法抹去当年嬴政眸光中时时流露的阴骘嫉恨的神色,所带给他的恐惧与不安。

毕竟分离多年了,燕太子丹不觉深深叹了口气:如今的他还会是当年甘苦与共的嬴政吗?还是真的已经变成众人传说中残忍暴戾、高高在上的秦王政?太子丹喃喃自语着。他实在难以预料嬴政当年对世间一切饱含恨意的神情,在他当上秦王之后究竟是得到了纾解,抑或变本加厉地张扬?

权力,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安慰一个人受伤的心灵,也可以炽热一个人潜藏的恨意。

那么童年患难与共的友情呢?是否也将随着嬴政高坐秦宫殿堂之上而烟消云散了呢?当他礼跪在森冷的大殿之上时,高坐在上的嬴政是否还能记得他们曾在邯郸街头抱头痛哭的往事?

他的不安在他踏入咸阳城后很快得到了证实。

没让燕太子失望的是,童年的一切,嬴政都牢牢刻在心中了。

事实上,嬴政从来不曾有片刻忘记过,当他每日晨起穿上龙袍的时候,当他在大殿上怒斥群臣的时候,当他午夜梦回的时候,他都不曾忘记过自己在邯郸城里所受过的屈辱与磨难。

燕太子丹的到来,唤醒了他更多苦难回忆,让他不堪,让他痛苦。

嬴政将这些痛苦都加诸在太子丹的身上……

不堪回首却夜夜有惊梦的痛楚。

痛得燕太子丹不得不将滞留脑海许久的童年记忆,放逐到自己再在碰触不着的角落。

嬴政已死,却生秦王。

故友不遇,只见仇敌。

饱经磨难的痕迹早已深深刻划在他眉宇之间,朝朝暮暮,永不褪去。此时此际,他对秦王的怨恨就如一把在体内霍霍磨砺的刀。刀,磨得越发锐利、光亮炫目,恨,就越发沁入肌骨、深植心田。

此生此世已与生命共存共亡,永不消灭了。

太子丹以为他所余的一生都必须为仇恨而活,只因,他是堂堂燕国的太子!凡夫俗子拥有的爱憎情仇,在意的荣辱尊卑,他同样不少,并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即使是在他受尽折磨的当下,仍然没有丝毫减少,反而膨胀得可怕。

人世间真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值得一个人与它生死与共吗?

太子丹并非无法放下心中的仇恨,真正让他放不下的,是必须牢记仇恨的心。因为仇恨的力量似乎并不是如此坚不可摧。究竟是人心掌握仇恨,抑或是仇恨操纵人心?凡夫俗子不懂,太子丹同样不解。

眼下的秦国已一举攻破han国,邻近的赵国也即将沦陷,燕国更是岌岌可危!

他,是一个太子,燕国的太子。为尽己身所肩负的保家卫国之责,他已下达密令,暗中招募死士,准备前去刺杀秦王!

刺秦!

这一惊天之举,多少年来各国王侯将相无不日思夜盼,却无人敢为,但他太子丹是志在必行!擒贼先擒王。秦王一死,秦必大乱。

树倒猢狲散。一时之间无人承继秦王大志,如此一来,秦必乱象频现、一蹶不振,无力再攻打燕国,无能再进行任何杀戮!

太子丹为刚下达了这道密令而暗自激奋,眼神中射出破釜沉舟的决心。

刺秦,更是破秦!

太子丹说,这是为了燕太子丹的家,燕太子丹的国,千千万万人的家,千千万万人的国!

此时,忽有侍从来报:“大夫鞠武求见!”

鞠武乃是朝中老臣,太子丹自幼便拜在他门下学习,因此待他敬如恩师,亲如慈父。

太子丹闻报,方才从汹涌澎湃的思绪里抽身回神,一边连忙转身道:“快请!”一边振袖整衣,行至门口。房门一开,正是满面愁容的鞠武大夫。太子丹一直不知道,门外这个面露凝色的忠心老臣对他除了臣服外,更有种莫名怜爱的情感。

鞠武见太子丹竟至门口亲迎,连忙俯身行礼:“臣鞠武,参见太子!”太子丹一把扶住他,道:“大夫不必多礼,快请进!”鞠武沉步入内。见此,太子丹心中已知他此行所为何事,赐坐后随即说道:“大夫前来,定有见教。”

鞠武道:“臣闻太子收留秦国叛将樊于期,可有此事?”太子丹略一沉吟,点头道:“不错。我已将其纳在贤士馆中。”鞠武叹了口气,道:“太子此举万万不可。我燕国必为此遭大难矣!”

太子丹从容道:“大夫此言,想必是忧虑我燕国因此获罪于秦?”鞠武难掩激动道:“太子明知又何故为之?樊于期为太子收留于燕,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远矣!”言毕,不禁老泪纵横,面色愀然,忧惧万分。

太子丹见状不忍,浓眉紧锁,叹道:“大夫何苦如此?”

鞠武定然道:“臣愿请太子速遣樊将军入匈奴以避祸端!”

太子丹闻言身躯一震,沉吟片刻,缓缓道:“大夫之意,丹心感之。但樊将军穷途末路,投身于丹,若丹因俱强秦而弃之,岂非让天下人耻笑丹之怯懦不义?”

鞠武急道:“太子岂可为一人而不顾国家之大事?”太子丹摇头肃然道:“不!虽秦强而燕弱,但天下大势未定,尚可一争,丹此举可为抗秦之始也!”

鞠武还欲进言,太子丹把手一挥,扬眉激愤道:“大夫!秦欺丹身于先,图燕土于后,此仇不报,丹枉为堂堂热血男儿!”

太子丹这才真正把话说到了关键处,也刺进了自己心里的痛处。

霎时,只见他的脸色由涨红转至青白。是义愤填膺?是不堪屈辱?

鞠武见状,知多劝无益,只能提袖拭泪,长叹一声作罢。

太子丹很快冷却了满涨的情绪,忽又想起一事,问道:“大夫,招纳天下贤士的事情进行得如何了?”鞠武道:“一切还算顺利,我国派出的使者颇有收获,听闻魏国勇士无相愿意为太子效力,近日内就会至燕。”太子丹大喜:“有天下贤人志士同心协力,何愁强秦不破?”

一心沉浸在光明喜悦中的太子丹,没有察觉大夫鞠武眼中满溢着的深深忧惧。笼罩在鞠武眼前的,只有一种属于黑夜的颜色。那是一种惟有察觉自己正置身险境的人,才看得见的颜色。此刻,鞠武暗下决心,无论结果如何都势必要和太子丹共存共灭,坚守到底。

太子丹置身何处,他自己清楚。但他不觉得,那地方,叫险境。

第七章临危受命

壮志雄心悬宕数日后。

蓟城里,烈日正当空,阳光四处遍射,直落在肌肤上,犹如数万根剧毒蜂针倏地螫进皮肉内,点点刺痛直沁筋骨。毒液降在体内疯狂旋了一旋,捻指间又猛烈窜升向上直扑胸口喉间,随后化作一股狰狞之气刮出喉头后,盘踞在面颊之上久久不散。

太子丹半日捺着一颗心,耐着性子等待。

太子丹在等待一个人,一个能够担当重任的人。

太子丹知道,此时此刻,他的心既不能慌也乱不得。

太子丹唯一能做的事,除了等待,还是等待。

因此,虽然烈日吐焰,太子丹却宛若在漫漫长夜中静心等待一线曙光降临……

一辆驷马高车自东门外飞驰急驶而入,沿着大街往前直奔,马车前挂了一对金铃,摇曳在风中叮当作响。

铃声清脆悦耳,城中百姓纷纷抬头望向与己擦身呼啸而过的马车。

他们各自在心中揣想,必是有贵客驾临了!

只见太子丹用来招贤纳士,专供承载贵客之用的“金铃车”前头左侧,端坐着一个神态凛然的大汉,一头浓密的黑发用一条灰色麻布随手扎了一个髻,满脸密布钢针般的胡须,形貌甚为凶猛粗鄙,一双鹰眼频频左右顾盼。莫说他的容貌可怖,光凭这双野兽般充满防备的眼,就够让人畏惧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鬼谷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