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武等等等 第三章 垂帘听政

小说:武等等等  作者:兔兔莹  回目录  举报

后宫之事武媚娘回到了后宫,被安置在皇后宫内的一个房间。第二天午后她拜见皇后。由侍候皇后的侍女引导走到皇后面前,此时有许多好奇的眼光看着她。武媚娘落落大方、仪态高雅。对于后宫的礼仪,她比任何一个人都熟悉。“起来吧!”一会儿,听到皇后以嘶哑的声音说道。武媚娘现在已完全了解,皇后之所以收容她,并不是出于爱心,只是想以她作为一把利剑,刺杀情敌萧淑妃而已。从此以后,在别人眼里看来,武才人对工作的态度依然非常认真。每天定时来到皇后跟前,在皇后没有离开的时候,为皇后做好一切事情。为了避免其他侍女的反感,她始终保持着谦虚的态度。皇后认为能得到这么一个能干、又细心体贴的侍女,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她高高兴兴地把武才人当作自己的心腹。永徽三年晚春三月一日,武媚娘在高宗特命准备的房间里,安全地产下一名男婴。这一年武媚娘25岁。出乎意料,武媚娘回到新帝的后宫,又产下一个皇子。这是高宗的第五子,取名为弘,封武媚娘为昭仪。昭仪是仅次于四夫人的九嫔之首,为正二品。武媚娘成为昭仪后,第一件事就请求高宗追赠亡父的职位。这是为了母亲杨氏,也是增加儿子的分量。杨氏把寡居的大女儿和她的孩子都接过来同住。此后这位姐姐也常来看武昭仪,后来封为han国夫人。武媚娘带着产后的虚弱慢慢沉入梦乡,可是不久她就被恶梦吓醒了。宫廷的生活是多么险恶。她知道即使得到了儿子,得到了昭仪的位子,她的生存依然会遇到危险。因为宫廷本身就是个你死我活的险恶环境,这里充满了抢夺、撕争和杀戮,到处是血腥的争斗。生活在这里稍不留意,就一定会被卷进那个死亡的漩涡,除非你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武媚娘在后宫里呆的时间太长了,她已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她知道要想在宫里生存下去,就必须处处小心谨慎。因此,武媚娘在荣升昭仪之后,反而变得格外谦恭,待人友善,在后宫的侍女与宦官们中间,交下了很多朋友。她虽已搬出皇后的宅第,但孩子一过满月,她便又恢复了过去每日向皇后请安的习惯。但无论武媚娘怎样的小心翼翼,她还是得罪了皇后,对于后宫的女人来说,哪人得宠就是哪人的罪恶,也就是对另外的女人构成一种自然的伤害。武媚娘对于皇后的讥讽和伤害依然不动声色。她深知她的地位还不容她莽撞行事。于是尽管王皇后常有讥讽,她依然每日到皇后处请安。她有她的主张,她不是意气用事的女人。武媚娘这样做了。她在李治的面前变得更温柔可爱,加之初为母亲的她,比做女孩子时又平添了一份母性的魅力。结果,武媚娘生下弘不到三个月,便又怀孕了。没有什么比这样的消息对王皇后刺激更大的了。于是她愈加变态,她甚至不顾她的养子忠已被立为太子的事实,她宁可毁了这个事实,也要打倒武媚娘。王皇后的所做所为,很快传到了武媚娘的耳中,她知道一场漫长的战斗开始了。她惟有打败宫中的所有女人,她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尽管她很怕未来的这场战斗,她不想出击,但王皇后的恶毒中伤,使她不得不还击,倘若你不去打倒你的对手、杀掉他,他就一定会来打倒你、杀掉你。无论怎样柔弱的女人,特别是这女人一旦有了孩子,她就更应当去争斗,而惟有母亲不被打倒,她们孩子的性命才能保住。她只能这样孤军作战,没有人帮她,她想念她的母亲,特别是她一个人呆着时,常常觉得很凄苦。几天以后,武媚娘分别了很多年的母亲杨氏便搬进了后宫。母女俩抱头痛哭。杨氏说想不到受尽折磨的武媚娘会有今天。母亲和姐姐的来到,使从14岁就离开亲人的武媚娘,倍觉快活和欣慰,家人的团聚竟是如此不容易。武家的此番举动,对王皇后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她不能忍受一个小尼姑在后宫里如此张扬。王皇后也想不出办法,在万般无奈中,她居然屈尊向那个她曾经恨得咬牙切齿的萧淑妃求助,企图共同对付武媚娘。萧淑妃把王皇后赶出了大门,关着门哭了起来,自从那晚赶走皇上后,他没再来过。然后她就总是把自己关在屋里,封闭起来。萧淑妃在这样的打击下,终于疯了。武媚娘慢慢觉得,皇后的位子早已风雨飘摇,而要取代那个肤浅的王皇后的,其实惟有她武媚娘一个人,她才是皇上心目中的人,但她从未向皇上提起过,她要努力。武媚娘觉得当皇后决不是出于野心,而在很大的成份上是为了她那可爱的小皇子弘。是弘使她的这一份愿望更强烈。她深爱着弘,因为深爱着他才会不惜一切去保护他。不久,武媚娘又为王室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小公主,这个女孩儿一出生,就非常非常的美丽,美若天仙,仿佛这是上天赐给她的一件礼物。李治更是视若掌上明珠。但这个漂亮的女孩,最终还是被上天收走了。她活了不到一个月,或许是过于娇贵了,她没有能力躲过严寒。她不哭不闹地离开了人世。这实在是一件忧伤的事情,对于任何一位母亲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武媚娘哭得死去活来。这一天早晨武媚娘去花园散步,忽然看见王皇后闪进了她的宫门。她觉得很纳闷,于是她便尾随着王皇后一直来到小公主的婴儿室。她要干什么?王皇后痴痴看着她手中那个美丽的婴儿。然后,她又匆匆地把那个婴儿放回摇篮中,胡乱地将被子盖上便匆匆离去。武昭仪走到床边拉开床被,刹那间像电击似的,全身颤抖。高宗惊慌地抱起武昭仪,急忙叫道:“来人来人呀!”这时武昭仪大哭起来。“皇后单独留在公主房里一段时间,她在里面我们不知道!”“后来皇后从公主房间里立刻回宫,可是用手捂着脸,走得很匆忙。”侍女们和奶妈争先恐后,非常紧张地报告皇上。高宗心里全是问号。“皇后平时说尽武媚娘的坏话,既然如此,又为什么突然来这里呢?是否那个狡诈的人嫉妒武媚娘,加上自己不能生育..”高宗想到这里,愤怒地大叫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当时的后宫,天气冷的时候,为了避免出生的婴儿感冒,常燃烧大量木炭。可能奶妈以为婴儿怕冷,燃烧木炭不当使婴儿死亡。其实,当时的建筑,墙壁都很厚,门窗也都是封闭的,这很容易造成婴儿死亡。回到自己宫中的王皇后也被这一幕无意演出的悲剧吓呆了。她从此很惊恐,开始躲在自己的房间,而且在极度无望中,乞求神灵的保护。她甚至不顾宫中的禁令,不顾邪术将带来杀身之祸,把一个老女巫请进她的寝殿。最后她在这条绝路上走向深渊。

2、废后那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武媚娘一直郁郁寡欢。但她并没把对王皇后的仇恨,立即付之于行动。甚至在李治每每提到要废皇后时,武媚娘也只是缄默其口,她只是觉得时机不成熟,朝廷中废立皇后的事何曾容易过,何况,在王皇后的背后,还有着朝臣中那么强大的一股势力。李治不得其解,于是在一次早朝之后,他留下了辅弼自己的一些朝中老臣,他对着长孙无忌、储遂良、韩瑗、来济那些可以决定朝廷以及国家命运的宰相们,面对着他们的吞吞吐吐,此时,他才知道废后是多么不容易的事。于是长孙无忌以舅父的身份义正辞严地警告李治:不能生育不是皇后的罪过,何况她已是太子忠的养母。武媚娘坐在一旁默默地听着,她再一次证实了自己对朝中局势的分析,也更加深知长孙无忌这帮老臣在朝中的势力。她沉默了。七月,高宗圣驾由万年宫回到长安。回京后不久的某一天,高宗带着武昭仪,非正式地来到了无忌的私宅。无忌家立刻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高宗赐给无忌列席的第二个儿子朝敬大夫从五品的职位。这么优厚的赏赐,又私下造访,背后一定有什么问题。无忌一直这样认为。自从违背太宗的意思,立晋王治为太子以后,无忌就准备让他成为傀儡皇帝。现在一切都按照计划,凡是有关政治的问题,高宗完全问无忌的意见。此时历史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叫许敬宗的人物,成为第一个拥护武昭仪,反对无忌势力的谋将,他积极地创造武媚娘等待的机会。这一年的十二月初,高宗离开长安,到昭陵祭祀,天子祭祀先帝陵寝,是国家最重要的仪式。到昭陵祭祀时,五等亲以内的皇族及侍臣、文武百官、地方都督和刺史、外国使节等,还有皇后、后宫的嫔妃、侍女、宦官等一律随行,浩浩荡荡,车马的行列如一条长蛇,蜿蜒前进。在往昭陵的路上,也许是山路颠簸,车子摇摆得特别厉害,虽然格外小心,武媚娘还是在车里产下一个男婴,那天是十二月十七日。高宗显得特别高兴,这个还不懂事的婴儿看起来非常聪明、可爱。过了年后的永徽六年正月,高宗祭昭陵回来之后,为新生的第六个儿子命名为贤。二月,武昭仪完成《女则》,这本史书有很高的造诣,又是对自己的文笔非常有信心的武媚娘亲自写的。《女则》告诉后宫所有的女性,身为女子应遵守哪些道德礼仪。由于无忌的反对,武媚娘的废后计划付诸流水。她深深觉得后宫孤军奋斗已到了最后一个关头,今后一定要集结朝臣中的反无忌势力,并设法加强阵容才行。正当武媚娘想暂时以许敬宗为中心,着手进行这个计划时,碰巧发生了一个意外。反无忌的人,在“立武昭仪为后”的旗帜下团结了起来。主谋这个事件的中心人物,是中书舍人李义府。在历史的舞台上,一个局面结束,又将要展开新的局面。进入九月后不久,许敬宗成为礼部尚书。过了约两个半月的时间,无忌派中已有□与裴行俭二人被贬到偏远的地区。另一方面,深为无忌厌恶,几乎被贬到蜀地的李义府,在紧要关头反败为胜,如今已是中书侍郎。在短短的时间里,拥护武昭仪的阵容逐渐壮大。武媚娘认为此刻已到了孤注一掷,和无忌派拼到底的时候。万一失败了,可能连命都保不住,然而事到如今,后退也无路了,长期滞留现状,反而更危险,如今只有前进。十月十三日圣旨下达:“皇后及萧淑妃企图以鸩酒害人,废为庶人。其母及兄弟一律除名,流放岭南。”所谓除名,就是把名字从皇室的玉牒中剔除,并没收家产。武昭仪终于获取了最后的胜利。那些保后的死硬派,都一个个显出茫然若失的样子.相反,另一派却洋洋自得。皇后被废,武媚娘登上新皇后的宝座,这是很清楚的事实。但立后需要向天下人表示新皇后的清白,于是一项新的运动又拉开了序幕。无忌反对的意见仍很坚决。可是,除了他这一派的官吏外,一般朝臣对政治都非常敏感,内心已打定主意该怎样做了。见风使舵,是任何时期官场共有的特质。废后的诏书颁下后六天,也就是十月十九日,文武百官同时请愿,要求皇上立武昭仪为后。这时皇上仿佛迫不及待似的,立刻颁下新的诏书。接着是筹备立后大典,在诏书颁布后第三天,武媚娘成为正式的新皇后。

3、武氏立后册立皇后的大典决定在十一月一日举行。从皇后被废的那一天算起,只有半个多月的时间。这一次的立后大典非同寻常,这是她和高宗历经了重重困难的结果,高宗非常高兴。在宫城与皇城之间的大街上,九品以上的文武百官盛装而立,外国使节分站东西,排列整齐,面向北静静等待。就在这个时候,冬天的朝阳划破黑暗的天空,射出万道金光,重翟车也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鲜艳的光彩。皇上穿着宽大的礼服,绕过太极殿西边,到殿正面的宝座上坐下。五更的鼓声已经响过,两刻的钟声也已敲过,窗外仍然是黑暗。不久就是五更三刻,皇后驾到的时间到了。武后走出卧室,站在正殿。由女官司言、司宝各一名,侍立左侧。尚官把册献给皇后,皇后再交给站在左后方的司言。尚服献上宝缓,皇后接过后,同样交给站在左后方的司宝,这才坐上宝座。武媚娘正式成为唐朝的皇后,年仅28岁。太极殿的仪式结束后,皇上和皇后通常可脱下笨重的大礼服,休息一下。可是武后并没有换下大礼服,立刻宣布将在肃仪门的城楼上,接受文武百官以及外国使节的朝拜。听到这个史无前例,皇后受朝的命令后,文武百官无不愕然!凡是中等以上的家庭,不论皇族、豪门、高官之家,女性都躲在深闺里,除了近亲之外,一律不准直接出现在异性之前,何况贵为一国之母?不久,武后带着三十名侍女,穿着大礼服出现在肃仪门前。武后悠然笑着,眼光对列队楼下的百官一一扫射。就像一只五彩缤纷的凤凰,栖息在红楼上,顾盼生姿,景象摄人心魄!文武百官自然发出:“皇后万岁,祝皇后万寿无疆!”的欢呼声,澎湃汹涌。武后接受百官的欢呼,笑得更灿烂了,不断向大家点头示意。外国使节更加愕然了,但他们很快感受到狂热的气氛,雀跃不已。对他们来说,能一睹大唐皇后的风采,也是莫大的荣幸。武后思维敏捷,敢于创新,也敢于打破先例的做法,在她以后的政治生涯中层出不穷。武后认为,所谓身份或门阀,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价值,不过偶尔运气好,生长在一个有钱有势的家庭而己。最重要的,应该是将来和现在。由于过去尊重门阀,便认为他们的子孙生来就具有特殊的才能,这真是荒谬的论调。现在正是要突破此种错误观念。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将过去的门阀、贵族降格,相反地抬高自己家庭的地位而已。在发布《姓氏录》的六月里,许敬宗建议高宗举行封禅大典。武后非常盼望举行封禅大典。“封”必须由天子单独主持,这是无法改变的,但她希望能改变制度,主持“禅”礼。只要能举行大典,她就是本朝第一个直接参加封禅的皇后,因此不论有多么大的障碍,武后都要设法克服,以完成心愿。关于封禅的建议,高宗果然认为自己不够资格,犹豫不决,不肯答应,但内心对能名垂青史的封禅大典,未必没有一丝向往。十月,皇帝和皇后为了举行太子弘的元服典礼,回到首都长安。显庆五年春正月,高宗和武后行幸并州文水。文水是武后父亲的故乡。武后从未到过故乡,但是父亲的音容笑貌一直在她脑子里。父亲去世时,她只有8岁,这么些年,父亲的话一直在激励着她,哪怕是最艰难的困境,也挺了过来。三月,武后在北都太原的朝廷内殿,接见她的亲朋、故旧、邻居等。其中凡是妇女,都准予觐见皇后,也都获得相当的赏赐。这些史无前例的殊荣和优待,使文水村民高兴得流下了眼泪,都夸奖皇后的美德。武后更对并州80岁以上的妇女颁授郡君正四品或正五品。仅给官名而无职务,通常是授给一品到四品嫔妃的母亲。不但其本人及家人,全并州的人都深深感激这一份荣誉。武后的声望更高了。过去从没有一个皇后对自己故乡人如此优渥,并且很少回故乡,更别提什么特殊的恩宠。也只有武后能做到。

4、垂帘听政显庆五年六月,高宗的头痛得非常厉害,而且目眩,视力也减退了不少。七月六日下诏,把以前废太子梁王忠,降为庶人,流放到黔州。铲除前太子,为新太子铺路,从社稷的安全而言,历代王朝都采用这个办法。进入十月,高宗的病情更加恶化,已无法和文武百官讨论政事。于是决定在天子龙体痊愈之前,先由武后代为主持朝政,坐在垂帘之后,亲自裁决政务,这就是“垂帘听政”的开始。武后“性明敏,涉猎文史。”更重要的是她从侍女就开始学习太宗处理政事。对此她的记忆特别深刻。对百官的奏文毫无停滞,而且迅速下定正确的裁决,如此精明,使得更多的宰相刮目相看,莫不对武后敬畏几分。过去早晨气氛沉闷,自从武后垂帘听政之后,她办事果断,使朝廷里洋溢着活力,大家仿佛从迷梦中清醒了似的。这一年三月,百济得到高句丽的支援,大举进军新罗,新罗又请求唐朝援助。朝廷于是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担任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水陆十万大军前去征讨。进入四月,朝廷重新派任雅相为浿江道行军总管,苏定方为平壤道行军总管,率领萧嗣业及胡兵,分为水、陆二军进攻。九月,唐军几经苦战,终于大破高句丽军。远征高句丽大获全胜,举国欢庆,这是自唐太宗以来朝廷的夙愿。第二年二月,基于武后的要求,改订百官职衔的名称,主要如下。门下省→东台中书雀→西台尚书省→中台侍中→左相中书令→右相左仆射→左匡政右仆射→右匡政左、右丞→左、右肃机六部各尚书→太常伯侍郎→少常伯此外,凡二十四司、御史台、九寺、七监、十六卫都改了名称。随着武后的又一次分娩临近,高宗把“政权”从武后手里夺回。六月一日,武后产下一子,这是武后第四子,名字叫旭轮。半年后十一月他封为殷王,也就是日后的睿宗。随着武后在宫中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他们夫妻关系也并不像以前那么融洽了。由于武后在后宫与道士搞厌胜之术,此消息传到高宗耳里。高宗平时的不满,此刻完全爆发了。哪怕是一个再软弱的男人,也不愿自己女人的才能超过自己,这好像是古往今来男人的通病。高宗没有勇气找到武后,只好密令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只要正式发表诏书,这一张纸就能使皇后从九天之上,一下子坠入地狱,甚至命都难保。武后的密报人员飞快地奔跑,告诉武后。武后一直还在为刚才的事心跳:“太大意了,要不是及时阻止,可能十几年的奋斗白费了。”可见依靠男人是多么脆弱,虽然“皇后”是天下女性最高的地位,还是那么的不稳定。现在总算从恐怖中走了出来。她还要做真正的大事,是件永垂青史的大事,并且向“男尊女卑”的观念挑战,那就是“封禅”。封禅要在泰山举行,来回和典礼所需要的时间,加起来有几个月之久,是朝廷与后宫一次大规模的移动。为了如期于次年正月元旦举行封禅,特下诏书,圣驾预定于十月十八日由东都出发。十月十五日,武后上表提出史上少见的请求:“过去封禅仪式,不但祭天的‘封’礼,连祭地的‘禅’礼,也完全由皇帝主持。虽贵为皇后,女性根本没有参加的余地。况且‘天’属于男性,‘地’本来就应该属女性。因此,在禅的仪式中,请打破传统的陋习,准予由妇女主持祭典,也就是由内外命妇行尊献之大典。”要皇后以下的内外命妇,参加“禅”的大典,虽然前所未闻,但此种做法对武后来说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当年举行立后大典时,武后就曾打破传统。她要不断修正歧视女性的错误观念。虽然为那些士大夫所不容,但她还要努力去做。果然,高宗下了诏书。“在‘禅’礼中,在天子之后由皇后行礼亚献,由越国太妃燕氏行终献。”越国太妃燕氏,是太宗的嫔妃,越王贞的母亲。十月二十八日,依照原计划,千乘万骑浩浩荡荡,威风凛凛地离开东都前往泰山。元旦,高宗天还没亮就起来了,沐浴斋戒后,穿上用名香熏过的衮冕大礼服。高宗登上泰山山麓南面的圆坛,举行祭天的仪式。第三天,武后到达社首山的降禅方坛,祭地禅。武后礼毕,由太宗及高宗的公主,及各皇子的母亲、妻子等命妇行礼。四日休息一天。五日高宗登上特别建造的朝觐坛,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之后,大赦天下一般罪犯。同时为了纪念封禅大典,从这一天起改年号为乾封元年。文武百官三品以上者,各进爵一等,四品以下各进一级。如此,完成了唐朝成立以来第一次的封禅大典。不久,高宗再度产生征服高句丽的念头。高句丽目前虽不敢大举入侵,但仍常常扰乱东北边境。十二月,任命司空英国公李□为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大军征讨高句丽。同时决定将河北各州的租税,完全用于军费。七月底,唐军包围平壤。以前苏定方也曾打败各处的高句丽兵,包围平壤,但仍无法攻下,最后不得不撤退。就在这时候,平壤城内的残余将领发生内讧,有人暗中做唐军的内应。固若金汤的平壤城终于陷落。自隋文帝以来,历代帝王想征服高句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武后掌握政治大权以来,她要求朝臣,要提具体有效的意见,不要内容空洞、不切实际的高谈阔论。武后对有政治远见的人,不论出身及地位,一律擢升。另一方面,武后对那些卖弄口号,不切实际的贵族名流十分冷淡。自然,那些出身名门的官对武后十分不满。后来,这些人的愤怒,终于有了申诉的地方,那就是太子弘。太子弘从小聪明、敏感、爱幻想,并且自幼修习儒学。慢慢地,太子弘成为贵族等保守势力拥护的对象。这样,太子弘和母亲的政治主张是对立的,但武后对第一个孩子是非常喜欢的。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很复杂。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武后下达圣旨:“今后皇帝称为天皇,皇后称为天后。”这是武后对保守势力的官僚们,又一次的示威行动。当年又改年号为上元。武后先借着成为天后,改变文武百官的服装。九月,文武百官都穿上了新的朝服,参加天皇、天后亲临的宴会。此时,恢复已故无忌及其长孙晟的爵。武后这种宽大是历史上政治家少见的。十一月,武后又到了东都洛阳。她喜欢那个地方,她这样不知疲惫地工作,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到洛阳不久,天后提出了十二条政治主张。在当时那个专制君主全盛的时期,真可说是划时代的创举。其中几项重要的,列举如下:一、劝农桑,薄赋徭。二、息兵戈,以道德化天下。三、省工费,力役。四、广开言路。五、父在母丧,为母服齐衰三年。六、京官八品以上者,益禀入加俸。....这些主张减轻农民的租税负担,停止增加人民负担的战争,以道德感化天下,每一项都是体恤民情,切合时弊的主张。这十二条政治主张以高宗的名义发布诏令,即日起生效。当时天后46岁,美貌和风度俱佳,见者不由心服,这时她正处于政治巅峰时期。武后在着手改革措施后,又加紧招募人才。武后改变从州县推荐人才的旧习,而是她直接取自他们的文章和著作。凡是优秀者,无论身份高低一律采用,并分别授予适当的爵位。再从其中选出对文学有深厚造诣、文笔流畅的人,整理著作。这样来选拔人才,是以前所没有过的。但这才能选到真正的人才。自麟德元年以来,到上元二年约十年的时间里,由文学官吏著述,武后亲自监修的有《玄监》100卷、《古今内范》100卷、《少阳政范》30卷(少阳指东宫)、《孝子传》20卷、《列女传》20卷、《乐书要录》20卷、《内轨要略》20卷、《百家新诫》5卷、《兆人本业》5卷、《臣轨》2卷。通过这些著作,武后对这些“文学的官吏”非常信任,也让他们参与政策的决议。朝臣们参加早朝,按规定从南门进出,这些文学士则从北门进出。这个年轻的知识集团,被当时的人称为“北门学士”。启用年轻的知识人才参与政事,这是历代帝王很少任用的。武后往往敢于从实际中挖掘人才得以致用。麟德元年十二月,因祖父上官仪因罪死于狱中父亲连坐,年仅一岁的婉儿和母亲到掖廷宫,这时她已14岁,长得婷婷玉立。虽然在这样的困境下,婉儿还是特别爱学习,由母亲做启蒙老师,后来,婉儿去习艺馆,跟宫教博士正式学习。婉儿记忆好,深得教士喜爱,不久就崭露头角。不论经书、史书,甚至于书法、算术、吟诗,以及宫廷的礼节、棋弈均有优秀的成绩,尤其做诗方面更有非凡的才能。不久就传到武后耳里,武后亲自召见她。武后非常欣赏婉儿的学识和胆识,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她早已听惯了千篇一律、老掉牙的言论,而那些侍女蠢笨如猪,只有现在听到的才是真正有内容的声音。于是武后就把婉儿留在身边,悉心指导,培养成有用的秘书人才。能如此不顾前谦,看重婉儿的才能重用她,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可是,武后忘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她的弘。她每天忙于朝政,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可是她的儿子已离她越来越远了。她永远不会忘记,那时候弘8岁,为了太子的元服典礼,把他留在长安做监国,弘想念母亲,他身边没有亲人了,他在大殿里哭了起来。途中的她听说了这一切,她立刻让皇家的车队停了下来,她流着泪请求李治把弘接过来。她身边不能没有弘,弘那么小,他会伤心得生病的,后来皇家的车队全停下了,等了几天终于等到了弘,那时的弘多么依恋她。她爱他,这是每一个母亲的天性。可是,武媚娘的眼睛湿润了。她的这个聪明的儿子全被四书五经害了,是她为他请的儒学老师,是她害了他。武媚娘听说弘的身体不好,特别为弘准备了一顿滋补身体的药膳。弘终于来了。他和母亲一起用餐。武媚娘多么高兴,弘终于能来了,说明她们母子的关系又会很好的。她详细地询问着弘的病情,弘看上去憔悴焦虑。弘有一种很感动的心情涌上来,他是爱他的母亲的,刚叫完母亲就声泪俱下。武后也有些哽咽,这些天她一直是思念着弘的。这时候晚饭端上来。他们一家人和睦地吃饭。慢慢天色已晚,弘说他喝过那杯清茶之后,就要回东宫,弟妹在玩耍。然后武媚娘站了起来,她说她要去看李治。武媚娘还没有走出殿门,就听到旦和太平公主声嘶力竭地喊叫声,“哥——哥哥..”武媚娘扭转身,她迅速跑过来,见弘已摔倒在地,嘴里溢出鲜血。那情景..武媚娘赶紧将弘抱在了怀中。她抚摸着弘的头发,轻轻舒展着弘缩成一团的身体。武媚娘脸色苍白,泪如雨下。她绝望地呼喊着弘的名字。武媚娘绝望已极,她紧紧地抱着她第一个儿子。她把她苍白的脸贴在他的脸上,她任意让泪水滴在弘冰冷的脸上。这是天下最悲哀的事。李治终日痛哭不止。弘死后废朝三日,举国同哀。没有比失去爱子更痛苦的事了。尽管满心伤痛,武媚娘还是强打着精神临朝。她只能用工作暂时去忘掉那些不幸和悲哀。因此,后人对弘的死有很多猜测。弘死了,这永远是一个谜。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武等等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