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心术 第二十八章 旅游(6)

小说:心术  作者:琳帅  回目录  举报
心术:第二十八章 旅游(6)

吃饱喝足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剑门关,剑门关的历史比较悠久。剑门关位于四川广元剑阁北部,距县城30公里,是1982年**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的腹心地带。“翠云廊”1982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建为国家森林公园。剑阁古城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城鹤鸣山是道教发祥地;武连苑寺佛传壁画为天朝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壁画;人工湖泊翠云湖水域2600平方米,烟波浩淼,植被良好,气候宜人,是理想的休闲场所。以剑门关为代表的风景名胜集雄、险、幽、奇、秀于一体,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唐代诗人李白游览后留下“剑阁峥嵘而崔嵬”的诗句,感叹山川的雄险。历代骚人墨客留下的题咏和历代兵家特别是三国时期留下的遗迹积淀了厚重的人文资源。剑门关是古今闻名的雄关险隘,位于广元南50公里的剑阁县大剑山口。大剑山倚天如剑,峭壁连绵,横亘似城。山之中断处,两崖相对如门,故名“剑门”。剑门关为历代军事要塞,关内有当年姜维拒钟会十万大军的姜维城,以及姜维洞、姜公桥、姜维墓等古迹。还有古刹梁山寺、舍身崖仙女桥、金牛峡、雷鸣峡、大穿洞、小穿洞、经、皇洞、翠屏峰、玉女峰等处胜景奇观。

翠云廊俗称“皇柏大道”,北起广元龙潭、昭化,经剑阁到梓潼,东南至阆中,有“三百长程十万树”之说。蜀道两旁,古柏参天,浓荫蔽日,郁郁葱葱,亭亭如盖,行其道上,夏不知热,冬不晓寒。现存古柏8000余株,相传蜀汉大将张飞行军至此,因山路崎岖难以辨认,令士卒于蜀道两侧“植柏表道”,留下“张飞柏”的美谈。今古道绿荫森森,古柏参天,若一条绿色的翡翠长廊,形成“翠云廊”奇观。后人有诗赞颂:“桓侯翠柏雄千载,七曲旌屏百仞樯。”

剑门关景区风光秀美,古迹众多。大小剑山连山绝险,七十二峰绵延起伏。登上关楼,远眺长安,历史硝烟犹在眼前;伫立峰巅,松风浩荡,剑门雄姿一览无余。梁山古寺,源远流长;翠云长廊,古柏森森;姜维镇关,神工鬼斧;翠屏风光,秀色可餐;剑门细雨、绝壁夕照,更是闻名天下。

剑门山脉为龙门山支脉,其横亘于广元市元坝区和剑阁县北境,东南延伸绵延数百里,这里群峰突兀,山涛云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面略呈椭圆形,以低山地貌为主,山岭密布,沟壑交错,连山绝险,峻岭横空。

剑门山以天险形胜之地构成川北屏障,关隘险绝,兵家必争。从昭化西北的天雄关起,北侧有白卫岭、云台山、毛家寨、摩天岭、土地关。南侧有:东山寨、剑门关、苦竹寨、小吊岩、研石寨、青强岭。构成古蜀道著名险隘。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畏途巉岩不可攀”即指此地。

剑门山的形成,是在漫长的地质构造运动中,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龙门山麓的剑门洪积堆,形成巨厚砾岩,出露地表,称为城墙岩群剑门关组,亦称剑门关砾岩。剑门岩由上至下,砾岩层次由多变少,砾径由大变小,砾泥岩逐渐增多。岩层向东南呈不均匀倾斜的单斜构造,北坡陡峭,南坡渐缓,这些地质特点,铸造了剑门山的奇险。

剑门山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在侏罗纪时期(距今约2-1.4亿年),四川周围隆起成山,盆地积水成湖,因受强烈风化侵蚀作用,山地为湖盆提供了丰富的沉积物。形成南北巴湖和蜀湖。白垩纪时期(距今1.4-0.65亿年)剑门山脉正处在蜀湖北部边缘龙门山前山带,当龙门山强烈上升时,形成剑门洪积堆与剑门砾岩。在喜马拉雅运动中,龙门山再次强烈上升,剑门山再被凸显,形成了今天的剑门山。剑门山古称梁山,由大、小剑山组成,为剑门山脉西南段,距今剑阁县城30公里,其山峻岭横空,危崖高耸,从东北向西南蜿蜒伸展,长达百余里,气势磅礴。主峰大剑山,峰如剑插,石壁横亘,森若城郭,峭壁中断,两崖对峙,一线中通,形似大门,故称“剑门”。剑门地势险峻,为秦蜀交通咽喉。

五子山为剑门山脉中最高山峰,海拔高程1330米,山势尖圆,高插云天。五峰之下,各生一洞,第一峰下的洞称“老龙洞”,为剑阁县闻溪河源头,五子山区雨量充沛,峰高云深,变化多端,有“五子晴岚”自然景观为州县八景之一。

剑门山区植被丰富,境内森林以常绿针叶树柏,松和落叶阔叶树桤,栎及小量杨、桐、枫、榆等杂树组成。境内有天然气、膨润土、沙金、铀矿等矿藏资源。

剑门山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比较适宜,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明显。

由于地理位置和多变地貌影响,垂直气候明显,小区域气候差异大,出现海拔高程不同,气候各异,高山顶和漕谷地气温相差大。气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充分,但呈陡峭单峰型分布,时空分布不均,常有“东边日出西边雨”情形。剑门山区一般年平均气温约15.4℃,年均降水量1039.4毫米,境内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半年盛行偏南风,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全年无霜期约270天。秋冬两季多雾,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28.3小时。

剑门山境内各季气候特征表现是:春季气温回升快,多春旱,寒潮,风沙;夏季天气较炎热,常有夏旱、洪涝;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秋绵雨,雨雾日多;冬季冷冻明显,高山多雪,气候干燥。

春季:是南北冷暖气流交换季节,境内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冷空气活动频繁,降雨日少,时有倒春寒。元月起,气温上升,温和宜人,杏花、桃花、梨花相继开放,山间野花烂漫,鸟语花香,满眼春光。

夏季:气温高,雨量集中,盛夏时日最高气温在30-36℃之间,水气蒸发量大,高温高湿,7、8月份雨水集中,常有暴雨,山洪险出。但由于海拔高程对气候的影响,多半山底气候炎热,山顶却气候凉爽,尤其是夏雨初晴,空气清新,看彩虹飞架山间,恍若人间仙境。剑门关的梁山寺古为仙人修练之地,今为游人避暑山庄。

秋季:是夏冬过度季节,北方冷空气南侵,暖空气退却,境内雾雨日增多。此时山间云雾环绕,景观奇妙,如遇秋雨连绵,或行径山间,漫步翠云廊,另有一番景致。清时剑州知州乔钵有诗云:“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

冬季:是境内干冷空气最盛时期,冷冻明显,气候干燥,风日增多。最冷为1月,气温低于零度以下的天气不多,霜期短,12月上旬初霜,3月初终霜,山底平地少雪,但高山峰顶能看到雪景,远山白雪皑皑,银妆素裹。张问陶《剑阁遇雪》诗云:“踏平泥鸿旧爪痕,寒云迢递接家村,关山归梦今宵隔,风雪萧萧出剑门。”剑门关的三国文化积淀深厚,除正史《三国志》有多处记载外,小说《三国演义》中也有数十处详细描写。至今,这里的三国遗迹随处可见,三国故事广为流传。

剑门关的修建和剑阁县的设立就与三国有关。据《寰宇记》记载:“诸葛亮相蜀,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于此立剑门关。”

刘备在成都定都以后,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设立了剑阁县,隶属于剑门关,加强了对剑阁的防守,不仅如此,还以剑阁为中心,将汉中到成都的一千多里连成了一个整体。保证了从成都至梓潼,穿剑阁过葭萌、白水,到陕西勉县阳安关、汉中这条剑阁道的安全和畅通,为以后诸葛亮出歧山、姜伯约伐中原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据有关资料记载,刘备在称帝之前,曾四次往来于剑门关,加上《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叙述的刘备在进军成都击刘璋途中,又返回葭萌关看张飞和马超厮杀,共往返六次之多。诸葛亮在出歧山伐魏时,也多次往来于剑门关,他上《出师表》后,“率诸军北驻汉中”时,就经过剑门关。《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说他在向成都击刘璋的途中星夜返回葭萌,用小计收复了马超,第二十七回说他和刘备于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七月引十万大军图汉中时,又来到葭萌下营,其间多次往来于剑门。

全书从一百十六回到一百十八回接连三回均是说的剑阁之战。在剑阁还有多处三国遗迹,如古关楼、武侯桥、武侯坡、插旗石、点将台、营盘嘴、钟会故垒、姜维神像、张飞柏、关刀树、阿斗柏、张飞井、栈道遗迹、孔明书箱洞、孔明杖、关刀河、关刀石、邓艾墓、姜维墓、姜维祠、张王庙、印台山、烽火台、喂马槽等等。剑阁民间流传的有关三国的故事就更多了,几乎每一处遗迹就有一个生动的传说。如张飞一拳捶开一口水井,诸葛亮在剑门关绝壁上藏兵书等等。

其实剑门关也有几个传说:古金牛道的故事

据《华阳国志》、《蜀王本纪》、《水经注》等古书记载,战国中后期,秦惠王见古蜀国第十二世开明王朝国力衰退,蜀王荒淫无道,便欲攻打蜀,但是秦国到蜀国被千万重大山阻隔,根本没有道路可以通行。大约秦惠王深知蜀国人有崇信巫术鬼神的迷信传统吧,于是心生一计,请人凿刻了五个巨大的石牛,赠送给蜀王。秦王派人在石牛尾下放置黄金,每头牛还像模像样地安排了专门的饲养人员。蜀国人一见到这些石牛,以为是天上神牛,能屙黄金。蜀王大喜,便派国中五个有移山倒海之力的著名大力士,开山辟路,一直将石牛拖回成都。但是,因为有了道路,秦国的兵马很快就把蜀国占领了。这就是“五丁开山”的传说,而这条拖送石牛的道路,就是古金牛道,亦称剑门蜀道的最初的来历

1.珊瑚壁的传说

珊瑚壁:在剑门关隘东侧的岩壁上有一种淡红色的印痕,这印痕色彩随天气变化而发生变化,若阳光照射,壁头金光闪闪,若遇烟雨蒙蒙,壁头是红中的带黑,被人称为“珊瑚壁”。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说:五代时,宋灭后蜀,后蜀的宫殿顷刻间土崩瓦解,宫人四处逃命。宋军的首领王全斌派人在成都大搜索,在郊区农户搜查到一名侍女名袁苣,年方十八,美貌如仙,谈吐高雅并能诗善辞,精通琴画,堪称绝色佳人,已在宫中三载,专侍花蕊夫人。宋军将花蕊夫人徐慧妃及其侍女袁苣解送京都,行至剑门关大剑溪边,二人心想,已处家破国亡之境,不能再受凌辱,于是一纵身跳下大剑水。不久,这溪上端壁上显现出形似珊瑚树的影印,后人称它是“红树珊瑚”。

2.舍身崖的传说

舍身崖,在梁山寺庙侧,距离寺庙的山门10余米。石壁陡峭,电视发射塔就坐落在舍身崖的山峰上。抱着峰顶的树干向下望,无不毛骨悚然,只有胆大者才敢有此举动。

千百年来,剑门山区都流传着关于舍身崖的美好而动人的传说:大约在明朝初年,朝中有一位身经百战、屡建功勋的将军,来到梁山寺削发为僧,法名“枳松”。枳松沉静寡言,待人和善、精通佛学,深得寺内众僧拥戴,被大家推选为主持。一天傍晚,枳松一人在厨房里做饭,不料来了一位约莫30岁的施主。便上前一步动手去拉扯枳松的衣袖。这时枳松瞋目大怒,挣脱了身子,举起捍面杖驱赶女施主。女施主转身即跑,纵身跳下险崖,想必丧命。枳松心想,一个出家人竟闹出人命,佛法怎容,于是他也纵身跳下崖去。原来那位女施主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有意来考验枳松的。经过这一番现场考察,证明枳松是虔诚的弟子,观世音用一朵祥云接他上西天极乐世界去了。枳松跳下去的悬崖便是名符其实的“舍身崖”。它给剑门山增添了一个出色的景点

3.剑门关姜维桥的传说

剑门关是四川四大名山之一,以“剑门天下雄”而著称天下。在雄伟的剑门关上,有一座不太起眼的双拱小桥,这座小桥相传是蜀国大将姜维所修。但为什么要修成拱型的呢?这里就有个故事可说了。姜维兵驻剑门关,把守这入川的蜀道,当时这座小桥并不是拱形的,而是一般的平桥。每当夜幕降临,就可以听到对岸阵阵鬼哭狼嚎之声传来,驻军兵士甚是恐慌,深怕对岸野鬼过来索命以致军心不稳。姜维听说之后为了稳定军心,便下令将平桥拆除后重修成双拱桥,并告诉士兵们:鬼是不走弯路的,所以他们过不来了,大家尽管放心就是了。从此,兵士们对对岸的声响不再惧怕,泰然处之,军心稳定。而这座小桥就被命名为“姜维桥”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4日到4月6日)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心术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