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将军之横扫天下 第一章 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六年,大明江山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恢复,再加上开明圣贤的永乐皇帝朱棣励精图治,此时华夏大地一片歌舞升平,人民安居乐业,四方朝服。

深夜,郑府议事厅,只见一位头发斑白的老者手握圣旨,尽管已经进入暮年,但此时双眼流露出的激动神色,倒是给他平添了几许生气。沉寂的四周只能听见细微的喘气之声,烛光被风吹得不时摇曳着。

这时老者身后一个约莫十六七岁的少年,慢慢得走近了过来,脸上洋溢着喜色,言语显得亢奋地问道:“大人,圣上又下旨让您出海了?”

老者微笑着回头望了一眼那个少年,“七年了,我已经等了七年了!”老者深深地吸了口气,微顿了会,继续说道:“上一次的航行我依旧历历在目,尽管已经过了很多年。”说完他沉浸在思绪中。自从永乐帝朱棣驾崩,新帝即位以来,自己这个糟老头,似乎已经被朝廷遗忘得太久了。自己如今已经进入古稀之年还能在有幸再一次履行圣命,从事自己热衷的航海事业,真是大快人心。

这时老管家邱福提着灯笼从厅外走了进来。“老爷,三更天了,您现在需要吃点东西吗?”邱福一边关切地问,一边恶狠狠地盯着老者身后的小五。也难怪自从老爷下午接到这个圣旨,整个人就呆在议事厅,晚饭还没吃。本想让小五这小子来请老爷吃饭,没想到他也是有来无去,能不生气嘛!

“老天果然没有亏待我郑和啊!”突然那老者发出感慨道。小五和邱福都是大吃一惊。接着便听到,“阿福这一说,我还真饿得不行,看来自己真得太老了。”老者笑了笑,轻松地迈步往外走去,“你俩还楞着干吗?小五准备些酒菜。”说完,他已近消失在俩人的视线里。

这时邱福刚想开口,不过心里一想,“算了,难得今天老爷这么开心!”自从老爷在一次航海途中从海盗手里救了自己,这二十多年一直陪在他身边,尽管老爷由于身体的原因(大家都知道,郑和很小时就被阉割),膝下无子,不过他对我和小五就像亲人一样。何况自己也跟他出海几次,每一次何尝不是让人记忆犹新,何尝不是让人充满激情,此时,老爷的心情我怎又不理解呐!

入夜的京城,没了白天帝都的繁华喧闹,偶然只能听到远处狗吠之声,加上深秋将至,倒显得格外萧静。此时,郑府却是另一番景象,灯火通明,显得热闹非凡,觥筹交错之声不绝入耳......

宣德六年,十月十八日。

苏州刘家港,此时已经聚集了许多驻足的人们。真可谓是人山人海,魏伟壮观。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远途的商人,游学的文人骚客,即便是市集的小商贩,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聚集在港口。甚至有些人是几个月之前,跋山涉水而来,只为实现他们心中一个共同的愿望,亲眼一睹那位传奇老人的风采。

不远处,在欢呼的人声中,郑和披着铠甲,骑着高头大马缓缓进入港口,身后紧跟着小五和邱福。士兵在街两边不时阻挡着那些激动的人群。小五不时的向四周的人群招招手,而此时的邱福倒显得沉稳多了,毕竟这样的场面他和老爷见得多了。

进了港口,郑和便看到许多已经等在那里的苏州各级官员。他缓缓地下了马,迎步走了上去。领头的一名官员,远远一见郑和,便疾步走了过来。

“三保兄,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郑和定眼一看,笑着迎了上去,“老伙计,你还记着我这老骨头啊!”说完,俩人高兴地抱在一起。来者正是朝中一品大员盛庸。郑和和他可都是先帝靖难时的难兄难弟,都是先皇打下江山的头号功臣,关系自然不言而喻。没想到今日还能在这样的场合相见,想想昔日战场上同甘共苦,一起称雄沙场;如今都是白发沧桑,物是人非。岁月催人老啊!两人都是感慨一番。跟随在他俩身边的官员知趣的保持着一定距离。

“新皇已经对我们这些先皇的旧臣开始动手了!”胜庸看着郑和,感慨道。

“历朝历代都是这样,新皇担心我们这些人功高盖主,危及他的地位。”郑和摇了摇头,也感慨道,“我们这些老骨头也该卸甲归田了,听说新皇也算开明。”说完这些他苦笑了一下。

胜庸点头不语,两人都一言不发,陷入了沉静。

“不说这些不开心的事”缓过神来的胜庸赶紧缓解气氛,说完,他从身上掏出一小包丝布包裹的东西,递了过去。郑和接过来打开一看,顿时脸上流出了会心的笑容,拍了拍胜庸的肩膀,高兴道:“还是你这个老伙计知道我好这一口啊!”“那当然,这可是我故友从杭州捎给我的好东西。”顿了顿,打趣道:“要不是知道你喜欢品茶,一般人我还舍不得给呐!”“呵呵”俩人会心地笑了起来。

不知不觉时间已接近正午,此时人群早已把港口围得水泄不通。随着不远处,一阵乐器响起。他们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一起走上早已搭建的祭台。仪式正式开始了,郑和接过旁边士兵端上来的三个酒杯,依次把杯中的酒水浇向大地,每次出海前,都会祭拜天地,希望能够保得平安。然后他庄重地从胜庸手里接过带来的圣旨和虎符令。向着北方的皇城叩了三拜,一切礼毕之后,他转身走到祭台的中心,高高举起手中的虎符。紧接着众人全部俯跪在地。随着一声深沉而响亮的“出发”,乐器再次响起,港口顿时人声鼎沸,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在众将和随从陪同下,郑和走向了他的旗舰“宝船”号,所有的人也都各司其职,井井有条地忙乎起来。只见港口里停泊的百余艘大舰之间,来来往往穿梭着各型号的小船,有粮船,兵船,马船,它们都在运输着岸上的人员和物质。各个大舰上的船工也正在忙碌着扬帆。港口上原来赶过来观看的人们,也主动加入其中。

随着几十声礼炮响起,舰队开始缓缓驶出港口,进入一望无垠的大海。微风吹拂,阳光洒在海面上,泛起一道道金鳞。此刻,郑和已经站在“宝船”号的船尾,回望着渐渐远去而模糊的港口,人们的欢呼声也早已逝去,但是他心里的惆怅和喜悦依旧久久不能息。

此次出行,随行舰队规模可谓空间绝后。其中包括旗舰在内的大型船只八十六艘,各类小型船只五百余艘,将士卒及船工三万八千多人。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敌舰队。其中大船包括旗舰以及其他战舰船,大者,长四十四丈,宽一十八丈;中者,三十七丈,宽一时五丈,再者其次。舰队在海上连绵二十多里,首尾不能相见。其中郑和所乘的旗舰“宝船”,更是出众,它有三十多米高,共分三层。除去船工700多人外,另有1500多卫兵,其中还不包括郑和的家将,已及随从的文员。看着自己庞大的舰队,郑和心里不由地澎湃起来。

这时,身后传来邱福的声音,“老爷,吏部侍郎王文转求见,正在船舱等您。

“知道了,我马上过去。”郑和随即收回了自己的思绪,跟着邱福一同返回船舱,甲板上忙碌的船工正在整理着搬运上来的物品,显得很是拥挤,混乱。

当他们看到郑大人走过来时,不由得都停了下来,友好的注视着他。他们其中很多可是跟随这位大人二十余年的属下和老船员,都很敬佩这个和蔼的老者。郑和微笑的走过他们身边。

吏部侍郎王文转此刻正接过小五递上来的茶杯,显得很是焦急。圣旨上明明让他跟随郑和舰队前往南部,可是现在船队却是往东行驶。“一定要找郑和理论清楚,否则将来落下个欺君之罪,那可是要镞九族的大罪.”想到这里,王侍郎不禁摸了摸自己的脖子,顿感一阵寒意。

“哎呀,什么风把你王侍郎吹到我的船上了!”郑和说笑着走了近来。

王文传慌忙起身迎了上去,“下官闲来没事,就想着过来看看郑大人。”,侧眼偷看了下郑和,又补充道:“第一次出海,心里感到很紧张。”

“呵呵,三十年前,我可也是跟王大人一样啊!”

“大人见笑了,谁不知道您航海知识的渊博。”王文传由衷地说道。郑和笑而不答,随手接过小五递上的茶杯。

“不知道郑大人圣旨可曾看清,圣上此次让我陪同大人一起南下,希望出访南边的几个国家(日本此刻正是战国时期,分成许多诸侯国),他们都已进贡我朝,我主皇恩浩荡。”王文传示意地说道。

听完这些,郑和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示意一眼身边的邱福。邱福会意,转身过去把船舱的门关了起来。

“不知道,王大人的意思?”郑和故作不解地问道。

“郑大人,下官也不兜圈子了,您现在的航线根本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王文传语气坚定的说道。

“没想到王大人真是细心之人,此时船队确实不是南下,而是向东。”

“你.....你这是欺君之罪。”王文传愤怒地站了起来。

“王大人息怒,容我把话说完,圣上确实是要我们南上,我也明白我的使命。”郑和边说边示意他坐下来。

“那你明知,还敢这么做。”王大人语气稍微缓解些。

“我只是取道先去东边,然后再去南方,王大人,你放宽心就是。”郑和解释道。

“你这是什么意思?”王文传有些不解问道。

“我只是想去看看几个老朋友,最主要的原因,我想去麦加朝圣,你也知道我是个伊斯兰教徒。”郑和真诚的说。

“可是...”王文传刚要说。

“放心只用半个月时间,何况圣上也不知道我们此次出海需要多久。”郑和打断了他,“况且,新皇登基这么久,东边一些国家也有些不知道,我们这也是为圣上着想。”

“可是....”王文转又想开口。不过他很快选择了沉默。“反正这次郑和是出使的主将,出了事到时也是他倒霉。”想到这些,王文传也就缄口不言。

“果真王大人通晓事理。”郑和笑道,“邱福,吩咐下去准备些酒菜,我要和王大人好好叙叙。”邱福正要转身离去,王大人赶紧站起来:“不必有劳大人了,改日吧,我这就回去!”说完转身离去了。

郑和依旧品着手里的茶水,小五笑着凑了过来,“大人,您这招送客手段真是高啊!”

“小兔崽子,谁说我是说着玩的。”郑和起身站了起来,“他就是不在这吃饭,咱们晚上也要好好吃顿饭。”随后笑呵呵地走出了船舱。

留下邱福对视了一下小五,耸了耸肩,两人不约而同地笑道“又来这一招。”

此刻的郑和长长了吁了口气,总算把这个王文传搞定了。看来我这次总算可以圆了我去麦加朝圣的心愿。海风依旧让人觉得很是清爽。不久,“宝船”号的人员忙得更是起劲,因为他们中又多了个白发沧桑的老者,不时还跟他们说说笑笑。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将军之横扫天下书评:
暂无读者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