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三国小传 第六十八章

小说:三国小传  作者:  回目录  举报

第六十八章轩辕官拜冀州牧走马赢得汉公主(一)

话说这洛阳蔡邑蔡老先生收徒,引得整个洛阳轰动不已,就在蔡邑准备关门谢客,不再收徒之时我来了。我的到来使蔡邑及他请来的郑玄、庞德公、黄承彦、司马徽五人的青睐,还有众请流派朝臣也很满意,纷纷恭喜、道贺。

然而却又有一人,玩心起了,居然站出来反对,这使得蔡邑很是恼火,却又对这人无可奈何,不单单不怪罪,反倒显得十分恭敬。

“阳儿,你认为为师收这轩辕林为徒有何不可?”蔡邑问道

“老师,请恕我直言!”这名叫阳儿的青年恭敬地朝着蔡邑施礼道。

“但讲无妨!”蔡邑还礼道。

“仅凭其做的几首诗,就说他有文采,这是不是太武断了?仅凭边塞苦寒之地几句传言,就称其为英雄,这是不是太臆断了?”这青年说的句句在理,头头是道。

“这……”蔡邑一时被说的无语,看向我。

“这有何难?几位老先生都是当世奇才,文坛泰斗,不如请几位老先生出题,在下当场作答便是,至于在下的武艺,在座诸位想必一定有会武艺的,可与在下过两招点到为止即可。”我说完,看了看蔡邑等五人,五人面露赞叹之色,满意的点点头。

“奉孝,我知道你久在边塞,不如就以这边塞为题,作一辞赋,不执行否?”黄承彦先出题道。

“好!”我略作沉思:“诸位,且听在下这首《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好!好一首《燕歌行》,此诗让人有如同身临其境之感,黄某人佩服。如若他蔡邑不收你为徒,我黄承彦收了!”黄承彦高兴地说道。

我没说什么,只是向黄承彦笑了笑。

突然从那个年轻人背后窜出一个身影:“某家王越,请赐教!”

看着眼前这个身材不高,短衣今宵打扮的中年人,我愣住了。

“你说你是帝师王越?”我惊讶的问道。

“不才正是在下!”王越抱拳深施一礼道。

辽东燕山王越,(东汉末年)当世大侠。18岁匹马入贺兰山,只身取羌族首领首级而归,无人敢当其锋;30岁周游各州,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他力大无穷,豪气盖世,连吕布都不是其对手。此人热心出仕,最后在洛阳开武馆谋生,整日周旋在皇帝周围,希望讨个一官半职,但其时皇帝没有权威,汉末门阀观念又根深蒂固,出身平民的王越,终生不得出仕,后不知所终。

曹丕的《典论自叙》中提到了他:“余又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桓、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於京师。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余从阿学精熟。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余与论剑良久,谓将军非法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因求与余对。时酒酣耳热,方食芊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展意不平,庋更为之。余言吾法急属,难相中面,故齐臂耳。展言愿复一交,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伪深进,展果寻前,余却脚,正截其颡,坐中惊视。余还坐,笑曰:‘昔阳庆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术,今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技,更受要道也。’一坐尽欢。”

“既如此,请!”我说完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在众人的目光中,来到厅堂之外,门外的典韦、许褚、张欣儿正焦急的等待着,见门开了,从里面走出一群人,最前面的便是我、还有一个背剑的老者王越。

“将军,完事了吗?”许褚上前问道。

“还没!”我刚说完,典韦将我护在身后,盯着王越,低声说道:“主公!有杀气!”

“没事!没事!我与王越王帝师比武而已!”我拍拍典韦的肩膀,示意他没事退到一旁。

“王帝师,请!”我说完脱掉外面的袍子交与典韦。

王越也不说句话,将背上宝剑取下,右手拔剑柄“沧凉凉”一声响,寒光四射。

“好剑!”我赞叹道!

身为一个剑客,最喜欢的就是自己的剑,听到我赞赏他的剑,微微一笑,说道:“此剑名曰‘纯钧’乃当今身上赐予在下,号曰‘尊贵无双之剑’”王越说完,面露喜色。

“原来如此!”我赞叹道。

“请亮剑!”王越说完摆好战斗姿势,准备等我拔剑。

我也没应声,从腰间抽出一根牛皮长条,似是现在的皮带,其实不是,从那牛皮长条中拔出一把六尺长的黄金剑,此剑伴随龙吟而出,迸出金光耀人夺目,在场的所有人为之惊叹。

“啊!此剑是……”王越惊讶地说道。

“不错,此剑正是圣道之剑,轩辕夏禹剑”我高喝道。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三国小传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