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般强大的压力和高效率的运作下,仅仅用了两天时间,事情的来龙去脉便被基本厘清。正如毛骧之前所汇报的,这确实是前元遗留的陋规,相沿成习,波及范围极广,几乎涵盖了所有需要向户部进行钱粮核销的地方官府。
一份详细的涉事官员名单,从各部主事到地方州府的掌印官、副贰官,乃至具体操办的书吏,都被整理了出来,墨迹未干地呈到了李善长的案头。
看着这份沉甸甸的名单,以及旁边整理的“罪证”——那些收缴上来的、盖好了官印却空着数额的账册样本,李善长抚须而笑,心中充满了志得意满。
他觉得自己这差事办得实在是漂亮,雷厉风行,证据确凿,足以向陛下展示他非凡的办事能力和效率。
他顾不上休息,立刻带着这份他认为的“完美”答卷,意气风发地再次入宫求见。
“陛下。”
李善长躬身行礼后,便开始详细陈述查案过程,语气中不免带着几分自得。
“臣奉旨查办空白账册一案,会同御史台诸位同僚,连日于户部调阅档案,询问官吏,现已查明。此事确系前元陋习,相沿已久,各地官府为省却往返奔波、节省耗费,多采用此法定例。这是臣等梳理出的涉事衙门及官员名单,以及收缴的部分空白账册样本,请陛下御览。”
他将名单和账册样本高高举起,由内侍转呈到御案之上。
他微微挺直了腰杆,等待着预料之中的赞许。在他看来,如此快速、清晰地查清一桩涉及广泛的积弊,陛下怎么也该夸奖他几句办事得力。
然而,御座之上的朱元璋,只是随手翻看了一下那份长长的名单,目光在那一个个名字上扫过,脸上并未出现李善长期待的笑容。
他放下名单,抬起眼,目光平静地看着李善长,问出了一个让李善长有些错愕的问题。
“李丞相办事,果然迅捷。只是……依丞相之见,这名单之上的官员,该当何罪?定罪之证据,可都齐全了?”
李善长闻言,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惑。定罪?证据?在他看来,这根本算不上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不过是大家习以为常、方便行事的“惯例”罢了,哪里需要像查办谋逆大案那样讲究铁证如山?他甚至觉得陛下有些小题大做。
他并未察觉到朱元璋那平静目光下,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行为刻骨铭心的深恶痛绝,反而带着几分完成任务后的轻松,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回答道。
“回陛下,此事脉络清晰,涉事官员对其沿用旧例、使用空白账册之事均供认不讳。
所有空白账册,臣已下令尽数收缴,现存于户部库房,可随时调阅查验。人证、物证,可谓俱全。”
他顿了顿,补充道。
“依臣愚见,此等行为虽属陋规,有失严谨,然其初衷亦是为了节省公帑,提高效率,且相沿成习,并非个别人刻意舞弊。或可予以申饬,勒令整改,下不为例即可。”
朱元璋听完李善长的回答,脸上依旧看不出什么波澜,既未赞同,也未反驳。
他只是微微颔首,语气甚至带上了一丝听起来像是“赞赏”的意味。
“李丞相果然是老成持重,思虑周详。”
李善长听到这声“夸赞”,心中顿时一喜,颇为受用,连忙谦虚地躬身道。
“陛下过誉了,此乃臣分内之事,不敢当陛下如此夸奖。”
就在李善长这丝沾沾自喜还未完全漾开之时,朱元璋的脸色骤然一沉,之前的平静瞬间被冰冷的肃杀所取代。
他目光如炬,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大殿。
“传咱旨意。”
侍立在侧的宋旺财立刻屏息凝神,准备记录。
“凡涉案衙门,主印官员,罢黜官职,处死!”
这第一句话,就如同寒冬腊月里的一盆冰水,兜头浇在了李善长身上,让他瞬间僵在原地。
朱元璋的声音没有任何停顿,继续道。
“副贰及以下涉案吏员,杖一百,充军流放,遇赦不赦!”
宋旺财听得心头狂跳,握着笔的手都微微颤抖了一下,但他不敢有丝毫迟疑,只能默默地将这血腥的旨意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来。
而一旁的李善长,已经完全傻眼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