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隋末我造八望收李二当小弟 第90章:战后盘点威名扬,五望联盟更团结

沈砚之骑在马上,穿过校场中央。晨光落在连弩营的阵列上,士兵们站得笔直,没人说话。狗剩站在前排,手里握着那枚铜令符,脸上没有表情。

他翻身下马,一步步走上高台。王策已经在等他,低声开口:“验尸房确认了,死者是崔氏密使。掌心那张纸上的‘突厥’二字,和我们在陶窑搜到的信札残片笔迹一致。细作也放话出去了,说崔氏想把罪名推给流寇,结果自己人没杀干净。”

沈砚之点头。他看着台下的队伍,声音平缓但清晰:“昨夜那一把火,烧的不只是粮草马厩。”

“是门阀的规矩。”

“他们觉得姓崔就能免死?觉得祖宗牌位能挡刀箭?”

“我告诉全河东——谁通敌,谁就是全族之耻。不管你是五姓七望,还是山野村夫。”

台下将士齐声应道:“遵令!”

王策低头记录。沈砚之转身,继续说:“参战的五百黑甲卫,每人赏银五两,记大功一次。连弩营优先补缺,凡有子弟愿入军校者,免三年赋役。”

“再拟一份文告,送五望各家主:从今日起,每月初一举行联席议事,互通情报,共御外侮。”

“若有临阵退缩、私通旧族者,视同叛盟,按律处置。”

王策抬头:“要不要派人去韦氏和薛氏走一趟?当面传令更稳妥。”

“不必。”沈砚之摇头,“现在最怕的就是动作太多。他们看得懂局势——崔氏倒了,五望才能立住脚。我说得越少,他们越会往深里想。”

他说完,走下高台。狗剩迎上来,双手将铜令符递还:“主公,这东西……还能用吗?”

沈砚之接过,手指划过符上的刮痕。那道痕迹是昨夜钉进崔弘度帅帐桌角时留下的。他没看狗剩,只说了一句:“留着。”

“下次,钉在清河祠堂的门梁上。”

他没回府,直接朝议事厅走去。身后校场上传来操练声,新一批弩手正在试射改良箭型。风从北面吹来,带着焦土味。

王策快步跟上:“李渊那边还没动静。裴寂传来消息,说李建成召了长孙无忌密谈,但内容不明。”

“他不会动。”沈砚之说,“只要没实证落到他手里,他就装不知道。”

“可他知道是谁干的。”

“他也知道,这事不能查。”

“那接下来呢?”

“等。”沈砚之脚步没停,“等他们内部先乱。五姓七望不是铁板一块。崔氏这次勾结突厥,别的家族面上不说,心里已经在算账了。”

王策点头:“卢氏最近在收缩河东商路,郑氏也开始召回在外子弟。”

“那就对了。”沈砚之冷笑,“他们怕下一个轮到自己。”

“我们不主动打上门,他们就得自己割肉求活。”

狗剩带着几名黑甲卫跟在后方。一人低声问:“统领,咱们真要去砸祠堂?”

狗剩瞪他一眼:“主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命令。”

一行人走到议事厅门前。沈砚之停下,回头看了眼校场方向。连弩营正进行三轮齐射训练,箭雨破空的声音整齐划一。

“你去安排。”他对王策说,“让五望联络使今天就把议事日程发下去。我要看到各家族的情报按时汇总。”

“另外,抽调二十名识字兵,组成战情记录队,每次行动后一个时辰内必须呈报简报。”

“是。”

“还有。”沈砚之从怀里取出一张纸,“这是昨夜从密使尸体上找到的残页复写件。上面有个名字被烧掉了半边,但能看出是个‘李’字。”

“查清楚这个人是谁。重点盯太原方向。”

王策接过纸页,眉头微皱:“会不会是李建成的人?”

“不清楚。”沈砚之说,“但崔氏敢通突厥,背后不可能没人撑腰。”

“李渊装聋作哑,李建成就一定干净?”

他推开议事厅大门,走进去。屋内案几整齐,舆图挂在墙上,红笔圈出的位置多了两个:一个是清河,一个是太原。

狗剩站在门外,没进去。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掌心有一道旧伤疤,是早年做乞儿时被铁锅烫的。现在这只手能稳稳握住弩机,也能带兵冲进敌营。

他转身走向校场。一名士兵跑过来报告:“统领,新一批火油箭配好了,在西库登记入库。”

“送去连弩营。”狗剩说,“每队多领十支备用。”

士兵应声而去。狗剩站在原地,抬头看了眼天。云层很厚,阳光照不下来,但空气里有种压不住的躁动。

他知道,这一仗还没完。

王策在议事厅内铺开一张新纸,开始写文告。第一句是:“五望同盟,共守河东。”

第二句是:“凡通敌者,无论出身,皆以叛国论处。”

他写完,吹干墨迹,交给门口候命的传令兵。

传令兵刚走,另一名亲兵进来:“启禀先生,北门巡骑发现一处烧毁的马车残骸,离城十里,在官道旁的沟里。”

“车上有人吗?”

“没有。但车厢里有半块印章,刻着‘崔’字,已被火烧变形。”

王策站起来:“通知狗剩,带人去现场查看。顺便查一下最近十天有没有崔氏车队经过那条路。”

亲兵领命出门。

王策走到窗边。窗外能看到校场一角,连弩营正在演练轮射。三百人同时拉弦,声音像撕布。

他想起昨夜沈砚之说的话:“我们要的不是怕我们的人,是要听我们的人。”

现在,五望已经开始听了。

沈砚之坐在案后,翻开一本册子。是河东各郡县的兵力布防图。他在清河位置画了个叉,又在太原外围画了一圈红线。

门外传来脚步声。是狗剩回来了。

“现场查过了。”狗剩站在门口,“马车是崔氏的制式车型,用来运货的。沟底有挣扎痕迹,像是有人强行下车。”

“我们找到了一只靴子,里面还有脚印残留,尺寸偏小,可能是文书或随从。”

“带回来没有?”

“带回了。”狗剩递上一个布包,“另外,附近村民说前天夜里见过一辆马车往北走,没挂旗,走得急。”

沈砚之打开布包,拿出那只靴子。鞋底沾着泥,但他一眼看出那是关中特有的黄壤土。

“不是本地人。”他说,“是从太原来的。”

王策立刻反应过来:“崔氏在和太原某人联络,事情败露后想灭口,结果没杀干净。”

“所以尸体才会攥着‘救’字。”沈砚之把靴子放下,“那个写信的人,可能逃了。”

狗剩问:“要不要追?”

“不急。”沈砚之摇头,“他要是真逃了,迟早会露头。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让他觉得安全。”

“让细作放个风,就说我们只查崔氏,不碰其他家族。”

王策记下。

沈砚之站起身,走到舆图前。他盯着太原方向看了很久。

然后他说:“准备一份密报,发给裴寂。”

“内容只有一句:**清河火起,太原当自省。**”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隋末我造八望收李二当小弟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