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海寇 第64章:岛规定立明秩序

小说:海寇  作者:孤魂游客  回目录  举报

风还在吹,阳光照在空地上。护岛队的喊声刚落,人群还没散开。

陈浪站在原地,手仍举着,掌心向前。他放下手臂,环视一圈,声音不高,但每个人都听清了:“昨夜我写的是令,今日我要立的是规。”

没人说话。工匠停了锤子,船板上的桐油刷子也悬在半空。远处梯田那边,几个背土的妇人直起腰,望了过来。

“从今天起,岛上立三条铁律。”他说,“第一,不抢百姓;第二,不抢友邦;第三,不抢义商。这三不抢,是咱们活命的根。”

人群微微骚动。有人低头嘀咕,也有人抬头盯着他看。

郑七拄着罗盘走过来,站到他身边。老舵工右耳缺了一块,风吹过时总让他偏头侧耳听风向。他开口道:“我在海上漂了四十年,见过太多船因贪一袋米、一箱瓷,最后沉在鬼哭礁下。信风不会等人,可人心若乱了,连潮水都带不动船。”

他顿了顿,“轮值瞭望这事,不是为哪一个人盯,是为全岛人看天色、辨船影。昨夜若没人报南风转西,新船就得搁在坞里多等三天。三天后台风来,木料泡了水,船就废了。”

周猛也上前一步,手里提着那面加了竹片夹心的牛皮盾。他把盾往地上一顿,发出闷响。“这盾挡不住利箭,但能撑到我们出矛。护岛队练了这么久,不是为了欺负弱的,是为了防强的。谁敢冲进来抢粮、抢屋、抢船,我们就跟他拼到底。”

他说完,转身面向队伍:“三班李石头!”

小石头出列,抱拳。

“你来说,你是怎么进护岛队的?”

小石头站直了身子:“我偷过粮,在山口被陈头抓住。我没求饶,只说饿得走不动了。陈头没杀我,也没关我,让我扫场子十天。第十天,周教头问我愿不愿守岛。我说愿意。”

“为什么?”

“因为这里给饭吃,给屋住,还教人本事。”小石头说,“我不再是那个跪着讨一口饭的李石头了。”

周猛点头,回头看向众人:“岛上没有白吃饭的人。想活得稳,就得一起扛事。”

一个老匠人从人群中走出来,手里还拿着刨子。“陈头,我有个话问。”他声音不大,但全场都静了,“外人来抢我们,我们也不能还手?那不是等死吗?”

陈浪看着他,没急着答。他走到场边,指着远处山坡上刚垒好的梯田:“那一层一层的土,是谁挖的?”

“我们。”

“船板是谁钉的?”

“我们。”

“盐是谁熬的?水是谁运的?”

“都是我们。”

他转过身,“我们不抢别人,是因为我们也被人抢过。逃荒路上,官兵拿刀逼你交粮,你不给就打,打了你还说你是贼。我们在岛上建这些,不是要当官,也不是要做海寇,是要证明——人能自己活下来。”

他停了一下,“要是有人非逼我们动手,那就不是‘抢’,是‘战’。战就不讲规矩,讲生死。”

人群安静下来。有人低头,有人点头。

陈浪从怀里取出一张纸,交给周猛。周猛展开,是一份誊抄整齐的《守岛十令》。

“这十令先在护岛队试行,现在要推到全岛。”陈浪说,“每五日,各户推一人进议事棚开会。谁有事要说,谁有问题要提,都在会上讲。不准背后嚼舌,不准私下结伙。”

他又转向郑七:“郑师傅,这份令,您来挂。”

郑七接过竹牌,那是用整片厚竹刮平刻字的,每一道笔画都深而直。他由两名水手陪着,走向瞭望台。梯子是新搭的,木头还没磨光。他爬得慢,但每一步都踩实了。

太阳偏西了些,风从海面推来一阵湿气。瞭望台高处,郑七把竹牌挂在横梁正中。底下一群人仰头看着。

“字不怕少,怕不公。”陈浪说,“今后谁犯了规,不论是谁,都要当众说明。轻则罚工,重则驱离。岛上不分兵民,只分勤懒。”

说完,他解下腰间的小布袋,打开,倒出里面的盐粒,全数倒入旁边的公共储仓。那仓是用大陶瓮拼成的,外面围了竹篱。

“我带头守规。”他说,“谁都不能私占物资。盐、铁、布、粮,统一分配。”

周猛立刻跟上,把身上带的一小包火石也扔了进去。接着是护岛队队员,一个个上前,交出多余的干粮、工具。水手们也不落后,有人拿了自制的鱼钩,有人拿了备用绳索。

最后,一个孩子跑上来,把手里半个烤薯放进去。他娘想拦,却被旁边人拉住。

“让他放。”那人说,“这点东西不算啥,可这意思重要。”

陈浪看着,没说话。他走到议事棚前,拿起炭笔,在木板上写下第一行字:**登岛者皆须轮值瞭望,无例外。**

这时,阿花带着几个妇女走来,手里端着几碗热汤。“趁热喝点。”她说,把汤递给陈浪。

他接过,没喝,而是走到一位瘫坐在地的老妇面前,蹲下,双手递过去。“张婆,您喝。”

老妇抬眼看了看他,又看看汤,伸手接了。她喝了两口,忽然哭了。

“我儿子死在漕船上,就因为管事的克扣口粮……你们这儿不一样。”

周围没人劝,也没人笑。大家都站着,或坐着,看着这一幕。

陈浪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明天开始,轮值表贴出来。每家每户,按人头排岗。老人看棚,少年巡坡,壮年守滩。船工出海前必报行程,归港必查货品。”

他扫了一圈,“我们不是朝廷,也不是寨子。我们只是一个想活下去的地方。要想活长久,就得有规矩。”

郑七从瞭望台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明早我要带一组人试航去舟山北线,看能不能接上秋汛的渔路。”他说,“针路簿我已经教了六个人记星位,每日都有日志。”

“好。”陈浪说,“船可以走,但必须留人守岛。风向变了要及时报,不能只靠一个人看天。”

周猛插话:“护岛队明日开始分三班,白昼两班,夜间一班。哨岗加高,信号旗换成双色。”

“行。”陈浪点头,“铁料到了先做矛头和门闩。船的事缓两天。”

有人小声问:“要是巡检船再来查账呢?”

“让他们查。”陈浪说,“我们账目清楚,货物合法。赵安福派来的文书我都留着底,一笔一笔对得上。”

他又补充一句:“但我们不能指望他们永远讲理。所以规矩要立得早,队伍要练得熟。”

太阳快落海了,天边泛红。风渐渐转南,带着一丝暖意。

人们陆续散去。有的回田里继续垒石,有的去船坞赶工,有的带着孩子去领今日的口粮。

陈浪站在议事棚外,手里拿着那块刻了字的竹牌,轻轻敲着掌心。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新铺的夯土地上。

郑七走过来说:“风向稳了,明早能出船。”

“嗯。”陈浪应了一声,“您多带两个人,记清楚沿途暗流位置。”

“我知道。”郑七说,“四十岁前我走过三次这条线,每次都差一点翻在青屿角。现在年纪大了,反而更不敢省事。”

他走了几步,又回头:“这规矩……能撑多久?”

陈浪望着海面,“只要有人记得为什么立它,就能一直撑下去。”

周猛带着护岛队巡逻经过,小石头走在前头。看见陈浪,他敬了个礼,动作还生硬,但很认真。

“教头说今晚加练信号旗。”小石头说,“我想多学一会儿。”

陈浪点点头,“去吧。”

他转身走向瞭望台,抬头看那块挂着的竹牌。风吹起来,竹片轻轻晃动,发出细微的响声。

远处海面上,一只渔船正缓缓靠岸,帆还没收尽。船头站着个汉子,挥手喊了几句,听不清说什么。

陈浪抬起右手,掌心向前,像平时瞭望那样。

那渔民看见了,也举起手,回了个礼。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海寇书评:
暂无读者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