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扩张的烦恼
西湖国际艺术节落幕已两月有余,但“慕语轩”的热度却丝毫未减。媒体的持续报道,业内的一致好评,使得苏宁语和她的团队不得不面对一个幸福的烦恼——原有的空间已无法承载汹涌而至的客流与业务需求。
在包义的牵线下,一栋位于北山街、直面西湖的三层小楼向“慕语轩”敞开了大门。这里原是一家经营不善的高端茶馆,位置绝佳,视野开阔,推窗便是潋滟湖光与依依垂柳。
搬迁的过程如同一场战役。苏宁语事必躬亲,从空间改造的设计图纸,到每一盏灯的选型,再到新团队的组建与培训,她几乎燃烧着自己所有的精力。
崭新的铜质招牌在秋日阳光下熠熠生辉——“西湖文化艺术空间”。名字是包义建议的,他说,“慕语轩”承载了她个人的过去,而“空间”则预示着更广阔的未来。
开业当天,宾客云集。曾经在艺术节上赞赏过她的钱老亲自题写了牌匾,琳达带来了国际艺术基金会的考察团,连杨整也派人送来了贺礼——一尊价值不菲的清代鎏金佛像,静立在入口处,沉默却夺目。
空间的功能被精心划分:一层是开放的艺术品零售与咖啡区,陈列着精心挑选的当代工艺品与设计师合作款;二层是专业的主题展厅,首展正是备受赞誉的“破碎与重生”单元,并加入了新的文献资料,讲述其背后的故事;三层则是私密的VIP沙龙与办公区。
业务范畴也急剧扩展,不再局限于零售,新增了商业策展、高端艺术沙龙和潜力艺术家经纪代理。罗茜正式加盟,担任策展总监;陈宇统领空间设计与搭建;李静则负责内容与公关。团队从最初的几人扩充到二十余人,办公区坐得满满当当。
表面风光无限,苏宁语却独自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深夜,三楼尽头的主理人办公室依然亮着灯。苏宁语揉着酸胀的眉心,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令人心惊的财务报表。
搬迁装修、人员扩编、首批艺术品的采购预付、市场推广……艺术节带来的品牌效应尚未充分转化为现金流,前期投入却如流水般支出。原有的积蓄几乎见底,包义当初提供的智能仓储服务虽解决了后端物流的成本,却无法填补前端的资金缺口。
她合上电脑,走到窗前。秋夜的西湖沉静如墨,对岸城市的灯火倒映在水中,碎成一片浮光掠金。这扇窗外的景色,是这栋小楼最昂贵的附加值,也是她肩上最沉重的负担。
一阵敲门声打断她的思绪。
“进。”
罗茜端着两杯热牛奶进来,将一杯放在她面前:“还在为钱发愁?”
苏宁语没有否认,接过牛奶,温热的触感从杯壁传入掌心:“下个月的工资,加上要支付给几位艺术家的预付稿费,缺口差不多八十万。我们扩张得太快了。”
“但这是必要的。”罗茜在她对面坐下,“艺术节带来的热度是有时效的,我们必须趁热打铁,把品牌和平台做实。只要撑过这段时间,会员体系的年费、沙龙项目的收入、经纪业务的抽成,都会稳定下来。”
道理苏宁语都懂,但现实的窘迫却不会因此减轻分毫。她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驾驭一艘快速航行的船,远比推一艘搁浅的船需要更强大的力量和更坚韧的神经。
16.2毒蛇吐信
孟氏集团顶楼的办公室内,孟朗正悠闲地品着普洱。听着手下关于“西湖文化艺术空间”近况的汇报,他肥胖的脸上露出一丝阴冷的笑意。
“资金链紧张?”他放下紫砂茶杯,手指轻轻敲击着红木桌面,“我们的苏大小姐,看来是体会到白手起家的艰辛了。”
“是的,孟总。”市场部总监,也是孟朗的心腹刘经理躬身道,“我们通过银行的朋友确认过,他们最近在申请一笔百万级别的短期贷款,正在审批中。另外,他们虽然接了不少策展和沙龙项目,但回款周期都很长,短期内无法缓解现金流压力。”
“嗯。”孟朗满意地点点头,“年轻人,取得一点成绩就不知天高地厚,盲目扩张,这是大忌。也该有人给她上一课了。”
他站起身,踱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半个杭州城。“上次的事情,让她因祸得福,出了风头。这次,我们要换个玩法。商场上的游戏,可比砸几件东西复杂多了。”
几天后,一位自称是“境雅投资”总裁助理的年轻人走进了西湖文化艺术空间。他衣着得体,谈吐专业,直接表明了合作意向。
“我们傅总非常欣赏苏小姐和贵空间的理念,尤其对你们在艺术节上推出的‘新中式美学’系列印象深刻。”助理彬彬有礼地递上名片和公司资料,“我们近期计划在上海外滩开设一家顶级私人会所,希望委托贵空间,为会所定制一批贯穿‘新中式’主题的艺术品,涵盖雕塑、壁画、装置及各类陈设,总预算在这个数。”
他在平板电脑上输入了一个数字,推给苏宁语。
饶是苏宁语已有心理准备,看到那个金额时,瞳孔还是微微收缩了一下——八百万。这几乎是空间目前大半年的运营成本。
“傅总的要求比较高,希望作品能体现最高的艺术水准和独特的文化内涵,预算方面可以协商。”助理补充道,语气轻松得仿佛在谈论一顿便饭。
苏宁语迅速浏览着“境雅投资”的资料,公司在香港注册,背景看似干净,主要投资方向是地产与高端文旅项目,与孟氏集团及已知的关联企业并无明显瓜葛。
“这是一笔非常大的订单,我们需要时间评估。”她保持着冷静。
“当然。”助理微笑,“我们可以先支付百分之三十的定金,以表示诚意。傅总希望项目能在四个月内完成,因为会所的开幕时间已经确定。”
助理离开后,苏宁语立刻召集核心团队开会。
“八百万!苏姐,这能解决我们所有问题!”赵小雨兴奋地说。
陈宇则比较谨慎:“订单量太大,时间又紧,我们现有的合作艺术家恐怕难以完全消化,需要寻找新的供应商,质量控制是挑战。”
罗茜仔细研究了对方留下的会所设计概念图:“风格定位与我们的‘新中式’方向确实高度契合,不像临时起意。但我担心的是,定金支付如此爽快,条件又如此优厚,会不会有诈?”
李静在网络上搜索了“境雅投资”的信息:“公开资料不多,但看起来是一家正常的私募投资公司,投资过几个知名地产项目。”
苏宁语沉默地听着大家的讨论,内心天人交战。这笔订单像一场及时雨,能彻底缓解空间面临的财务危机,更能将“西湖文化艺术空间”的品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正如罗茜所说,一切似乎太过顺利,优厚得令人不安。
然而,拒绝的理由是什么?仅仅因为怀疑?在商场上,因为过度谨慎而错失良机,同样是不可饶恕的错误。
第二天,“境雅投资”的傅总亲自打来电话,是一位声音沉稳、言语间极具魅力的中年男性。他与苏宁语畅谈了近半小时的艺术理念,对“破碎与重生”单元的理解十分到位,甚至提到了几位冷门的当代艺术家,显示出不俗的专业素养。
“苏小姐,我是真心希望能与你们合作,打造一个具有标杆意义的项目。”傅总的语气诚恳,“定金我今天就可以安排财务支付。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挂断电话后,苏宁语长久地凝视着窗外。西湖上飘起蒙蒙细雨,烟波浩渺,如同她此刻的心境,看不清远方。
下午,财务确认,一笔高达二百四十万的定金,打入了公司账户。
看着银行流水短信上那一长串数字,苏宁语心中那块悬着的巨石,似乎暂时落了地。团队一片欢腾,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机遇所鼓舞。
她深吸一口气,下达了指令:“通知所有合作艺术家,召开项目启动会。同时,寻找新的、可靠的供应商,确保产能和质量。这个项目,我们必须做好!”
命令被迅速执行下去。整个“西湖文化艺术空间”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开始为这笔巨额订单高速运转起来。签约、采购原材料、安排创作档期……大量的资金随着工作的推进,开始向外支付。
苏宁语站在三楼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忙碌的景象,看着西湖上渐密的雨丝。不知为何,那份不安不仅没有消散,反而随着定金的到账,如同水底的暗草般,悄然滋生、蔓延。
她成功躲过了明枪,却不知一支淬毒的暗箭,已悄然离弦。风,已经灌满了西楼,山雨欲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国庆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01日到10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