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外围的荒地上,晨霜还未消散,苏婉清已经带着二十名妇女队队员蹲在地上,手里捧着装满石灰和硫磺的布包。她身前的木牌上用木炭画着简易的防御示意图,三个红色圆圈分别标注着柳树屯、黑石坡和芦苇荡的方向,连接线旁写着“毒气扩散预判路线”。
“大家记住,石灰和硫磺要按三比一的比例混合,沿着这道土沟撒成连续的带状,不能留缺口。”苏婉清抓起一把混合物,指尖的白灰簌簌落下,“这种糜烂性毒气遇碱性物质会中和,硫磺还能抑制毒气挥发,咱们撒的这道‘药带’,就是第一道防线。”她特意举起手中的粗布手套,“一定要戴手套,石灰烧手,撒完后立刻用草木灰洗手,别沾到眼睛里。”
阿花嫂攥着布包的手紧了紧,指节泛白:“苏医生,这日本鬼子真就这么狠心?连老百姓都不放过?”她的丈夫去年在日军扫荡时被刺刀挑死,说起鬼子就恨得牙痒痒。
苏婉清拍了拍她的肩膀,声音沉了沉:“就是因为他们狠,咱们才要把防线筑得更牢。昨天转移的百姓里,有不少老人孩子,要是毒气渗进地道,后果不堪设想。”她指向不远处正在挖沟的战士,“咱们多撒一寸,地道里的乡亲就多一分安全。”
妇女们不再多言,纷纷起身沿着土沟撒布混合物。白色的粉末在黄褐色的土地上铺开,像一条蜿蜒的银带,从基地东门一直延伸到北侧的山脚下。阳光升起后,粉末上凝结的露珠折射出细碎的光,空气中弥漫着硫磺淡淡的刺鼻气味。
地道入口处,二愣子正和两名侦查队员调试刚做好的风箱。这风箱是用槐木做框架,蒙着厚厚的牛皮,拉杆上缠着布条密封,旁边连接着三根碗口粗的竹筒,一直通到地道内部。“龙司令说了,一旦毒气袭来,咱们就拉动风箱,让地道里的空气形成对流,把可能渗进来的毒气排出去。”二愣子踩着板凳,用锤子把竹筒和地道壁的接口敲紧,“你们俩负责东门的风箱,记住,听到敲锣预警后,先关地道的木闸,再拉风箱,每分钟三十下,不能快也不能慢。”
“二愣子哥,这竹筒要是被毒气腐蚀了咋办?”一个年轻队员指着竹筒问。
二愣子从背包里掏出一小罐桐油,往竹筒接口处抹了一圈:“老铁头师傅教的,桐油刷三遍,防水又防腐蚀。再说咱们还有备用的,地道里藏了十根,真坏了随时换。”他跳下来,侧耳听了听远处的动静,“走,去看看震动传感器埋得咋样了,那才是咱们的‘耳朵’。”
基地西侧的山坡上,马大牙正带着迫击炮连进行最后的校准。二十门迫击炮整齐地排列在掩体后,炮口都对准了三个毒气释放点的方向。每个炮位旁都堆着二十发改良过的破片弹,弹身上用红漆画着十字标记——这是老铁头特意做的标识,代表弹内除了碎铁片,还混了少量硫磺粉末,爆炸后能进一步抑制毒气扩散。
“都给我瞪大眼睛看好了!”马大牙一脚踩在炮架上,手里举着望远镜,“柳树屯方向的标杆在那棵老槐树下,距离一千二百米,仰角三十度;黑石坡的标杆是三块红石头,一千五百米,仰角三十五度;芦苇荡的标杆是那片高芦苇,一千一百米,仰角二十八度。”他把望远镜递给身边的炮长,“每个炮位都要反复核对,误差不能超过一度,日本鬼子的毒气罐一落地,咱们的炮弹必须跟着炸!”
炮长刚要回话,就见龙战带着林墨和几名参谋从山坡下上来。马大牙立刻立正敬礼:“龙司令!迫击炮连准备完毕,请指示!”
龙战走到最外侧的炮位,蹲下身摸了摸炮管上的保温套——那是妇女队连夜用粗布和羊毛缝的,防止低温影响炮管精度。“校准数据都记牢了?”他拿起一枚炮弹,掂量了掂量,“这种改良破片弹的杀伤范围是十五米,每个释放点至少要覆盖三发炮弹,确保把毒气罐炸碎的同时,不让毒气大范围扩散。”
“放心吧龙司令!”马大牙拍着胸脯,“昨晚我们练到后半夜,三个释放点的坐标都刻在炮架上了,闭着眼睛都能调准角度。”他指向不远处的观察哨,“我还安排了三个观察手,用信号弹指挥射击,红弹是柳树屯,绿弹是黑石坡,黄弹是芦苇荡,绝对不会乱。”
林墨站在一旁,手里拿着刚绘制好的通讯联络图:“龙司令,各防御点位的通讯已经通了。防空哨用铜锣,一声长鸣是发现飞机,两声短鸣是发现地面敌人;侦查队用铜哨,一长两短是发现毒气罐,两长一短是请求炮火支援。”她指着图上的红点,“每个点位都安排了两名通讯兵,确保信号能及时传过来。”
龙战点点头,目光扫过整个防御阵地。从外围的石灰硫磺带,到地道入口的风箱,再到山坡上的迫击炮群,最后是地道里储备的粮食和药品,一道立体的防御网已经悄然形成。“还有十二个小时,”他看了看天上的太阳,“所有人轮流休息,保持体力,但不能离开岗位。日本鬼子很可能会趁凌晨或者傍晚发动袭击,咱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正说着,一名侦查队员气喘吁吁地跑上山坡:“龙司令!二愣子哥在黑石坡方向发现异常,说是震动传感器有反应!”
众人脸色一紧,龙战立刻拿起望远镜看向黑石坡方向。二愣子已经带着人蹲在一片灌木丛后,手里举着铜哨,正朝山坡方向比划着什么。“走,去看看!”龙战一挥手,带着众人快步下山。
赶到黑石坡附近的侦查哨位时,二愣子正趴在地上,耳朵贴着埋传感器的竹筒。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做了个噤声的手势:“龙司令,刚才有震动,像是有人在远处走动,人数不多,大概三五个,脚步声很轻,不像是正规军。”他指了指旁边的传感器,竹筒里的铃铛还在微微晃动,“这种传感器对重型车辆和密集人群敏感,但对少量轻装人员反应弱,刚才的震动很轻微,应该是日本鬼子的侦查兵。”
龙战蹲下身,仔细观察着地面的痕迹。秋末的土地干燥,留下了几枚模糊的脚印,鞋底的纹路很细,是日军特有的胶底军靴。“看来藤原是想提前摸清咱们的防御部署。”他站起身,对身边的参谋说,“通知各点位,加强警戒,但不要暴露目标。让二愣子带两名侦查员跟踪,看看他们的落脚点在哪里,别打草惊蛇。”
二愣子立刻领命,脱下身上的灰布军装,换上了百姓常穿的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衫,又在脸上抹了些锅灰,瞬间就变成了一个土气的农民。“龙司令放心,保证跟住他们,不暴露自己。”他接过队员递来的短枪,塞进腰间的裤带里,悄无声息地钻进了灌木丛。
目送二愣子离开后,龙战回到基地指挥部。苏婉清已经把简易防毒面具分发给了每个岗位的战士,正带着医疗队员给大家演示佩戴方法。“把棉布口罩叠三层,中间夹上石灰和活性炭,系紧绳子,口鼻都要遮住。”苏婉清给一名年轻战士调整着口罩带子,“要是感觉呼吸困难,就用手捏住鼻子,用嘴呼吸,但千万别摘下口罩。轻微中毒会皮肤发红、咳嗽,立刻到医疗站用黄连草水清洗,严重的要注射磺胺。”
战士们都认真地学着,有的还互相检查口罩是否系紧。龙战看着这一幕,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从最初的几个人几条枪,到现在有了像样的防御工事、武器装备,还有这么多百姓和战士同心同德,这就是他坚守下去的底气。
傍晚时分,二愣子回来了。他脸上的锅灰还没擦干净,进门就端起桌上的水灌了一大口:“龙司令,摸清了,那五个侦查兵藏在黑石坡西侧的山洞里,洞口用杂草盖着,里面有电台,应该是在给日本鬼子发报。我看他们的装备,都是‘樱花组’的人,身上带着毒气探测器。”
“樱花组?”林墨皱起眉头,“那他们肯定是来确认咱们的防御漏洞,为毒气袭击做准备的。”
龙战手指在地图上的山洞位置点了点:“暂时不动他们,让他们以为咱们没发现。马大牙,你调整一下迫击炮的参数,把那个山洞也纳入射击范围,等他们引导毒气部队过来时,一并收拾了。”他看向窗外,夕阳已经沉到了山后,夜色渐浓,“通知各点位,今晚加倍警戒,日本鬼子很可能会在凌晨动手。”
深夜的基地一片寂静,只有巡逻队的脚步声和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地道里,百姓们大多已经睡下,孩子们的呼吸声均匀而安稳。妇女队的队员们还在缝补军装,煤油灯的光映着她们疲惫却坚定的脸庞。苏婉清坐在医疗站的桌前,整理着药品清单,每一种药品的数量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确保一旦有伤员就能立刻用上。
山坡上的迫击炮连,战士们裹着棉被靠在炮架旁休息,手里握着冰冷的枪。马大牙站在观察哨里,望远镜不离手,目光紧紧盯着三个毒气释放点的方向。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